她摸着扁扁的肚子,怀着沉重的心情往回走,路过供销社,打算进去买点银耳和木耳,用来补身体。
谁知刚说出口,就挨了售货员的大白眼,再附赠俩字,“没有!”
她被气地小脸通红,扭头就走,怪不得供销社后来被淘汰了,就这服务态度,不被淘汰才怪呢。
不过她的衣服也的确太破旧了,背着箩筐在一个地摊上,挑了一件红白格子衬衫,外加一条深蓝色的裤子,都是普通棉布,价格却不便宜,竟然要十块。
她没舍得买,她现在是创业阶段,每一分钱都有用处,掏钱买了布,打算回去找人做,哪怕给裁缝付手工费,也比买成衣便宜,接着又买了两斤肉,还买了一副猪肝,回去补身体用。
然后又顺路去县城纺织厂和钢铁厂这些大厂外面考察市场,这俩大厂都在郊区,离县城汽车站不远,这俩工厂的工人工资高,舍得花钱,所以厂外面摆摊的人多,她瞅瞅情况。
这里小贩更多,衣裳、水果,小吃摊等等应有尽有,她特地看了看小吃摊,也都是做面或者小炒两种,卫生条件跟火车站没啥差别,就是卖的馒头和包子也都是硫磺熏过的。
不对,有一家没熏硫磺,但馒头几乎没人问津,她过去买了俩,馒头喧软香甜,很好地抚慰了她的胃。
但也让她放弃了卖馒头和包子的打算,熏硫磺抵不过良心谴责,不熏,卖不出去。
看来她只能摆小吃摊了,她身上有近三十块,再来卖两天的柿子,就能有五十块,足够置办起小吃摊的家伙什了,但做什么吃食好呢?
第9章 一举多得
林沐瑶回到家,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支书林旺源,他蹲在她家门口,“啪嗒啪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模糊了他的面容。
但他身边几筐子玉米棒子却非常显眼,金黄色的玉米粒颜色分外喜人,就是玉米棒子没有后世的大,只有后世的三分之二。
而他身前还放着一辆独轮小推车,车上放着俩柳条编织的筐,这筐密实没窟窿眼,堆尖盛着黄灿灿的黄豆。
这是给她送粮食来了,她赶紧走上前,“支书爷爷,对不住,让您久等了。”
支书看到她便要站起身,谁知刚站好,就一阵踉跄,林沐瑶赶紧跑过去扶住人,“支书爷爷,您怎么了?”
支书靠着林沐瑶站稳了,尴尬地回道:“蹲久了,腿麻了。”
林沐瑶赶紧再次道歉,“对不住,我不知道您要来,否则我不会出门的。”
支书好奇地问:“你去哪儿了?”
略微思量后,林沐瑶没有瞒着,实话实说:“我又要吃药,又要吃饭,十块钱花不了多久,便摘了柿子去了涩味后,背去城里卖。”
支书关心地问:“柿子都卖出去了?”
林沐瑶故意叹口气道:“在城里折腾了一整天才卖出去。”
支书松了口气,道:“卖出去就好。”
随后又道:“你身体不好,别着急忙慌地挣钱,我回去让你李奶奶给你送五块钱来。”
林沐瑶心一暖,感激道:“谢谢支书爷爷!”
但等打开门,和支书一起把粮食背回家后,她给支书倒了一碗凉白开后,才笑着把她今天卖柿子特别顺利的事说了,然后不好意思道:“支书爷爷,不是我不想把挣钱的法子告诉大家,而是我现在太穷了,我想挣点家底后,再说出去。”
支书没怪她,安慰道:“你甭多心,咱们大队田间地头柿子那么多,也不是没人进城卖过,就是卖不出去而已,你能卖出去,那是你的本事。”
林沐瑶松了口气,目前她势单力薄,不想失去支书这个靠山,其实她把卖柿子挣钱的事说了,也有找帮手的意思,火车站那个中年男人的出现,让她恍然明白在小县城单打独斗有些不靠谱,她需要帮手。
一来,她身体不好,做不得重活,有帮手她也能轻松一点。
第二,现在虽然在严打,但她一个弱女子挣钱了孤身回家,回家也挺危险的,无论什么时候,小偷小摸都不能彻底杜绝,而她一个弱女子又孤身一人,就是小偷小摸最好的下手对象。
有了林守卫和他媳妇帮忙,带他们赚钱,既能还支书家人情,又给自己找了帮手,还拉拢了支书一家,有了支书撑腰,在牛角岭大队无人敢欺她,就是极品爹妈再找事,支书肯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她解决,简直一举多得。
反正卖柿子生意不长久,用来拉拢一个靠山比较划算。
心里计较了一番,然后便开口了,“支书爷爷,柿子也就这几天的行情,能不能让守卫叔和春花婶跟我一起做脆甜柿子卖啊?一天挣个十来块钱,也能给大宝二宝他们添件新衣裳。”
支书却摆手拒绝了,“你摘不了柿子,就让他们两口子帮你摘,他们俩笨嘴拙舌的,不是做买卖的料。”
虽然支书的决定对她有利,但林沐瑶还是蹙了蹙眉头,易地而处,如果支书是她的父亲,不询问她,就替她做决定,她肯定受不了。
她这次决定做个好人,微微一笑说道:“支书爷爷,如果是地里的活计,我真干不了,我找守卫叔和春花婶帮忙,还说的过去,但这次我是挣钱,让守卫叔和春花婶白给我干活,那不是比地主老财还狠,地主老财还会给长工付工钱呢。”
支书不高兴道:“咋扯上地主老财了,都是自家人互相帮忙,提工钱多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