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棺中录_莲反【完结】(43)

  吴李氏更是吓得脸色惨白,哆嗦着嘴唇,喃喃道:“怎么会……这些钱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

  现场一下鸦雀无声,只有元宝滚落在地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

  一大清早,本也没什么人在。

  “都别动——”王玄清运了些内力,震住了惊慌失措的仆从们。

  “去报官。”他看向沈卓。

  “好。”

  留下陶夭冷眼看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容:“巧了吧不是,这戏倒是越演越足了。”

  吴家棺材里的银两暴露后,事情迅速传开,震动了整个州城。

  由于甄景行声名尚佳,围观百姓更是人头攒动,将县衙前围得水泄不通,议论纷纷。

  “甄县令!”谢渊拍响惊堂木,“吴主簿棺材中的银两乃官府财物,怎会出现在其灵柩之中?这封信,你又作何解释?”

  “回大人”,甄景行腰板笔直,语气沉稳:“吴主簿之死蹊跷,那封信……下官亦不知为何。”

  “休得狡辩!这上头的字迹,分明就是你的。”谢渊转头看向堂下李氏。

  “你来说。”

  李氏结结巴巴:“回大人,小妇人确不知情。家中变故,丧事繁杂……这些事,小妇人实在不曾细察。”

  堂下百姓开始议论纷纷。

  “甄县令一向清正,怎么会犯这种事?”

  “可是银两和模具都在,难不成□□真与他有关?”

  谢渊面露冷意:“甄县令,若你清白,那又如何解释这信?”

  “大人。”甄景行脸色不变:“此案疑点重重,吴主簿生前是否与□□案有关,是否监守自盗,偷运官银,尚待细察。谢大人若要审,下官自会奉陪。但下官绝不会承认莫须有的罪名!”

  谢渊皱眉:“既如此,暂且将你收押。”

  他不想惹事,还是把这个皮球再往上踢踢吧。

  衙役上前将甄景行带下,堂下百姓一片哗然。

  人群中的陶夭目送甄景行离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她默默转过身。

  现在看来,印泥这个事情,可能只是一个巧合。

  毕竟,谁会把自己的罪证放棺材里啊,那不是蠢蛋么!

  ……真正的凶手好像知道,他们在怀疑甄景行,这是为什么呢?

  “他会怎么样?”沈卓有些忧心。

  即使是现在,他也不能完全接受甄县令是一切的始作俑者。

  “此事说不定最终要上报京城,由廷尉司监理了。”王玄清拍拍沈卓的肩膀。

  “可是……”

  “你是觉得此案有疑?”

  “嗯……”围观人群逐渐散去,沈卓紧了紧拳头。

  “查得怎么样了?”陶夭给自己沏了杯茶。

  “……”沈卓一时无言。

  才过一日,自己找去吴家时,竟已是人去楼空了。

  到处都写着蹊跷。

  “是这样啊……”陶夭拿指尖擦擦杯沿上的口脂。

  “我就知道那姓甄的是被冤枉的。”

  “你说什么?”

  “你说真的?”

  沈卓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你为什么现在才说?”

  陶夭不以为意:“我又没有证据。”

  “陶夭!”沈卓声音不由拔高几分:“这件事关乎甄县令的清白,你居然拿来戏弄!”

  “若有疑点,昨日你自该当堂禀明。”

  陶夭挑了挑眉:“他连一纸文书都不给我,我为什么要帮他说话?”

  “就因为这个?”沈卓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压抑的怒。

  “陶夭,你有没有想过,若甄县令因你的沉默被定罪,后果会是什么?”

  陶夭被他严肃的语气弄得有些愣,当即噘嘴:“我就是想看看他倒霉,不行啊!”

  沈卓站起身,直直地看着她,眼神里满是失望:“陶夭,断案不是游戏,事关别人的性命和清白,不是你用来解决私怨的。”

  “我怎么了?我又没有陷害他!”

  她只是没有揭穿罢了。

  “……”

  陶夭被沈卓严厉的眼神噎住,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信笺。

  过了片刻,她才小声嘟囔道:“我又不是故意的……”

  她就是觉得很有趣哼!

  陶夭惯会见风使舵,见惹恼了沈卓,也知不好再往风口上撞。

  见人有所反省,沈卓深吸一口气,语气稍稍缓和:“那我们去向谢大人说明。”

  陶夭撇了撇嘴,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

  “要说你自己去说!”她将澡堂里搜出的信笺拍在沈卓手上。

  “你干嘛还不高兴啊?”陶夭见沈卓推门进来,开始别别扭扭地求和。

  “晚了。”沈卓双眉紧皱。

  “什么?哪里晚了?”

  “今日,我去求见谢大人,他说,此事已经禀告廷尉,让我不得节外生枝。”

  “这……那就算他倒霉呗!”

  第35章 冷战?一块点心的事!

  陶夭本就是想搞掉县令。

  若是能换一个贪赃枉法的县令,她的户籍就稳了啊!

  这也是她沉默的根源。

  “小陶你……”沈卓有些

  气结,不去看她了。

  “现在就看玄清兄能不能有办法了。”

  “啊?你去拜托那个臭道士了?”

  “玄清兄是过来说明青玄观假香火的情况。”

  后续,府衙还要一一回收市面上流通的假铜钱。

  “哦……”那懒鬼道长还能摆平朝中事了?

  陶夭将信将疑。

  不过,他一混道门的,有点人脉也不为过。

  此时,王玄清正驾着马,往京城方向急急奔去。

  此行,他是去找自家父亲的一位旧相识——杨易。

  京城刑狱之事,皆在其辖制内。

  只是,这大人虽与父亲是同年,却因与他爹政见不同,便渐行渐远。

  此次,他也不知能不能顺利见到这位杨大人,但事关人命,总得尽了人事。

  陶夭又瞅瞅沈卓,他还是一脸严肃样子,好像自己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情一般。

  不由有些不服。

  “你干嘛那么凶嘛!我只不过是没有说明情况罢了,而且我也没有证据啊!”

  姓甄的究竟清不清白,都是她自己的猜测而已。

  “咱们只是平民百姓,最好还是不要和官府的人多做牵扯,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反坐。”

  陶夭抱着手肘。

  在她看来,他们只需要等这□□案子破了,官府将能追缴的钱还来便可。

  “小陶,你可知道,若是甄大人真的因为□□案被问罪,那很可能会身受极刑?”

  沈卓觉得,陶夭是年纪小,先前又是在深宅大院中干活,自然不谙世事,也不好过于苛责。

  “可这事关人命,我们不应坐视不理。”

  “哦,人命人命……”陶夭边说边点头如啄米:“那先前你不去报官擒拿山匪?指不定还有多少人因为这事遭了那郑人屠的毒手呢?那会儿你就不说人命了?”

  她向来牙尖嘴利,虎落平阳,才有所收敛。

  这会儿被沈卓气到,小脾气也上来了,嘴巴就没带停的。

  “还是说,你觉得姓甄的一人性命,就是比旁的百姓尊贵?”

  “你……”他何尝有这个意思。

  见人背过身去不理自己了,陶夭也并不罢休。

  “你什么你?你也看到了,那姓谢的知府,就是知道了此案有破绽,还不是一推六二五,哪里就会替人雪冤了?要我说啊,这都是因为甄景行自己不好,平时也不知道多在同僚之间走动走动!这下好了吧,出事了连个帮他说话的人都没有!”她继续说着风凉话。

  “沈卓,不是我说你,官府的事情你都要掺和,你以为你是谁啊?胳膊肘还能拧过大腿?”

  这世道是不可逆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见对方背过身去,不理会自己了,陶夭便掀开小被子,裹紧自家脑袋,也用背对着沈卓的床榻。

  倒是不忘哼唧以示自己很不满。

  一夜无话。

  翌日。

  “你……”陶夭掀了掀食盒。

  里头是热腾腾的小笼包。

  不是吵架了么?还给她送早餐呀?

  “快吃吧。”

  说罢,沈卓便推门出去。

  “切!”

  陶夭继续啃小笼包。

  估摸着沈卓走得远了,便抛了点心,风风火火地向县衙奔去。

  不出所料,这次,她使了些银子,果然是相当顺利地从县丞手上拿到了一纸落籍文书。

  陶夭蹦蹦跳跳地回了自家院落。

  就看到屋子边上有人摆了画架,正在作画。

  “喂,你谁呀?”

  “姑娘……你又是谁?”作画人是个身着粉色锦缎的公子哥。

  见陶夭生得明眸善睐,灿若春阳,不由多看她一眼。

  如此美人,倒也适合入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甜宠文 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