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手上的信,季老太太也在心里叹气,当年,也怪自己…唉!
“昭儿的两个孩儿最近如何?”杨老头回过神来向季老太太询问杨如月和杨榆的情况。
还是没忍住,季老太太当面白了他一眼,道:“平日里不是日日都来给你请安嘛,两个孩子都是顶顶好的。”
顿了顿,老太太又道:“一天到晚忙上忙下的,你也给家里分点精力。”
看着对自己颇为嫌弃的老妻,朝堂上口若悬河的杨大人哑口无言。
月影轩这边,得了杨小胖的启发,杨如月打算直接去跟大姐姐表达自己的想法。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收到信后,杨如月对杨小胖颇为纵容,虽然在课业上还是管他管的紧,但是姐弟俩的感情倒是更加深厚了。
杨榆小朋友每天都是姐姐我要那个,姐姐你给我讲题,好姐姐你让我休息休息说个没完。
主打就是一个想什么就说什么。
看着杨小胖这个样子,杨如月渐渐回过味来,她好像有点钻了牛角尖了。
既然自己跟大姐姐关系那么好,那妹妹去给姐姐撒个娇的有什么要紧。
杨小胖还天天跟自己提要求呢。
说干就干,杨如月想通后,提着裙子就跑去找杨如慧去了。
杨如慧正在自己的院子里看书呢,见妹妹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还觉得颇为疑惑。
“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今儿怎么过来啦?”
杨如慧倒了一杯茶递给杨如月。
杨如月接过茶水咕咚咚的喝了一大口才好受了些。
放下茶杯,杨如月伸手扒着杨如慧的袖子。
“好姐姐,妹妹一天都离不开姐姐,放假有什么要紧,妹妹是要日日都来见我的好姐姐的。”
熟练的先奉上彩虹屁。
“你呀。”杨如慧点了点妹妹的小鼻子。
“拿你这一套对付祖母去吧,我才不吃你这一套。”杨如慧假装生气。
“嘻嘻,才没有。”杨如月抱着杨如慧的袖子晃。
“小人精,有事就说。”
“是这样的姐姐……。”
杨如月把自己想跟堂兄堂姐们亲近的想法说了出来。
杨如慧捏了捏小堂妹的脸蛋:“你说的这个姐姐也注意到啦,本就是打算近期办一个赏花宴的。”
“真的吗?”杨如月的眼睛都瞪大了。
她自己不知道,她这个样子简直跟杨小胖如出一撤。
杨如慧又爱怜的掐了掐她的脸:“姐姐什么时候骗过你?不只是我,如雅前两天也跟我说过这个事。”
如雅就是二伯父的大女儿,姐妹中年龄排第二,杨如月的二姐姐。
听大姐姐这么说,杨如月是真的觉得心里暖暖的。
“这段时间你跟小榆学习上也稳定了下来,大家本来就打算多聚一聚,之前是想让你们在学习上先走入正轨。”
“呜呜大姐姐,你们真好。”杨如月抱着杨如慧的腰,把自己埋在她怀里。
摸了摸小堂妹的头,杨如慧温柔道:“什么你们我们的,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呀。”
杨如月没回答,只把头深深地埋进了杨如慧的怀里。
家里的孩子们上学也是跟家里上朝的大人一样,都是每旬一休。
十日后,在大家又一次休息的时候,杨如慧院子里的赏花小宴就办起来了。
她是不用去族学的,这几天她一直在为小宴做准备。
说是赏花宴,自然要有奇花异草,担心自己院子里的花草不够别致,杨如慧还特意跑到自己母亲冯氏院子里挑选。
一场小宴下来,搬空了冯
氏半个院子。
冯氏还拿这个事儿跟刘氏还有老太太打趣呢。
老太太夸杨如慧周到,刘氏拿扇子捂着嘴笑。
后来杨如雅听说后,也效仿大姐姐,跑到刘氏院子里搬花。
刘氏知道后哭笑不得。
老太太倒是乐了,她跟张婆子打趣道:“幸好这些猢狲没有把主意打到我的院子里来,我的那些宝贝可算没被折腾。”
张婆子跟着笑。
不成想第二日,老太太就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一盆绿菊就被杨如月抱走了。
老太太气的指着张婆子骂,张婆子摊摊手,这可不怪我,是您老吩咐这么点东西三小姐看上什么就给什么的。
实际上张婆子也知道,老太太也就是面上装一装生气,小辈亲近她,她心里别提多高兴。
这下家里三个女人的院子都遭了荼毒,聚在一起更有话说了,听着婆母和妯娌的遭遇,第一个遭殃的冯氏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这场赏花宴家里所有的小辈都聚齐了,七个人在一起有说有笑。
跟杨如月想的不一样,她不需要费尽心机跟大家搞好关系,大堂兄主动问她功课,二堂兄夸她的字写得好,三堂兄更是拉着她吐槽先生吐槽了一柱香的时间。
大姐姐更不用说,不仅举办了宴会,还亲自动手做了许多精致又美味的点心,整场宴会也一直看顾着大家。
二姐姐杨如雅也主动亲近杨如月姐弟二人,她活泼开朗十分健谈,末了还邀请杨如月有空去她院子里玩。
整场宴会下来,杨如月一直是个乖宝宝,哥哥姐姐们问什么答什么,言之有物进退得宜,很容易就俘获了哥哥姐姐们的心。
杨小胖憨直可爱,也让大家怜爱得不得了。
七岁的杨锡更是直接跟杨小胖玩到一块儿去了,他俩凑在一起又吐槽了先生一柱香。
对此杨如月评价:难兄难弟。
这俩小子经常被先生罚抄。
总之一场宴会下来,这一群小辈们的情谊,尤其是大家与杨如月姐弟二人的情谊又更进一步。
在大姐姐院子里吃完晚饭后,大家就各自回去了,毕竟明天还需要去进学。
只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大家眼中乖巧可爱的小妹杨如月,会让大家如此震惊。
第5章
自从上一次赏花小宴之后,杨如月姐弟是彻底融入了武都杨家。
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杨如月把精力全都放在了读书上面。
她本身是有十几年读书底子的人,目前的主要困难只在于不熟悉繁体字和用不惯毛笔书写。
现在她就主攻这两块,一番辛苦下来,进步也是显而易见。
三个月后,日子逼近年关,武都也早已是一片白雪皑皑。
杨如月姐弟二人是六月底到的武都,七月初就进了族学开蒙。
现今正好半年时间。
杨家族学年底是会有一场大测验的,用来检验孩子们这一年的学习成果。
料峭寒风肆意吹刮,杨家小辈们也早已穿上厚厚的冬装。
这会儿,大家正在族学之中奋笔疾书,杨榆和杨锡这俩提起读书就想哭的难兄难弟也在低头思索。
毕竟测验结束后就到了除夕,那个时候是长辈们最有空闲的时候,要是考的太差,肯定会被诸多限制。
谁也不想外面喜气洋洋的时候只有自己苦闷的呆在书房抄书。
小辈们年纪都不大,现在族学之中年岁最大的杨骏也才十岁不到。
杨家族学之中十二岁是一个分水岭,年满十二岁的学子会由先生做一个针对性的考核,考核通过之后就可以从族学之中结业。
杨如慧就是年岁到了之后通过了族学的考核,已经从族学毕业了的学子。
杨家女儿从族学结业后一般不会再专攻学问,杨如慧现如今就只在院子里看书弹琴陶冶性情,再由冯氏教导管家理事诸类事宜。
男儿从族学结业后,要么师从大儒攻读四书五经,要么离家拜入颇负盛名的书院。
不过杨家祖父当年可是十八岁的探花郎,他一手带出来的大儿子杨穆二十二岁时也取得了二甲第五名的好成绩。
杨如月的便宜爹杨昭跟祖父同岁下场,也取得了二甲第七的好成绩。
所以杨家儿郎是不愁读书的,家里大人都能带他们继续深造。
说回这次年终测试,杨如月和杨榆姐弟二人因为才读了半年书,所以考核也是最简单的,由先生根据日常所授出题,只考核了‘书’这一门课。
也就是书写和识字。
书画不分家,待学问更深之后先生也会教授画技。
另外四人念书的时间更长,学的也更多更深,所以除了考核‘书’这门课业以外,还需要考核‘数’跟‘诗’,也就是计算和诗词。
如果对琴艺和棋道感兴趣,杨家也可请人教学,杨如慧就多学了一门琴艺。
因为只需要考核一门,杨如月姐弟二人从族学出来的时候,其他四人还在等待后面的测试。
杨榆小朋友虽然尽力思索了,可也还是有一部分没有写出来,这会儿有些垂头丧气的。
杨如月见了,没多说什么,只是安抚性的摸了摸他的头,让他回月影轩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