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小胖带着小厮回去了,杨如月想了想,转头又回了族学。
许先生是负责教授杨家子弟的老先生,杨如月找到他,跟他说了自己想接着再考的想法。
许老先生能在杨家教学多年,跟杨家的理念也有不谋而合之处。
他为人并不迂腐,且平日里他对杨如月这个小丫头的努力也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小丫头提出想要继续考核,许老先生稍加思索就同意了。
不过考虑到小丫头开蒙也才半年,所以他提笔出了几个略微简单一些的题目给她。
杨家这几位小辈年岁不一,测验也是根据他们的学问深浅出的题,大家做的并不都是一样的。
许老先生给杨如月出的题,大概也就是七岁杨锡小朋友那个水准。
杨如月之所以提出加试,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她有更多想做的事情,如果有一个小神童的名头,日后行事会方便很多。
她观察过杨如慧,知道从族学毕业的水平基本上就相当于她上辈子的初高中水平。
她其实本身就能达到这个水准,难点只在于认识繁体字和毛笔字书写。
所以她不会蹉跎到十二岁,她在这之间肯定要学习更多的东西。
反正自古以来有天赋的孩子又不是没有,她打算稍微控制一下自己,两到三年速通族学。
杨如月和杨榆本身就不与堂兄堂姐们在一间书堂中念书,她俩年岁小开蒙晚,所以单独在另一边,与其他人隔了一道墙。
所以杨如月加试这个事,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杨如月也没有多说,考完试就回了月影轩。
测试结束后的第二日,杨颂杨穆也放了岁假。
大临官员们有十日岁假,从年二十五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五。
杨家小辈们的测验成绩也在第二日被长辈们拿在了手里。
其他小辈们毕竟是杨家长辈看着长大的,所以他们的水准长辈们也都有个大概了解,这一次最出人意料的,是刚回武都没多久的杨如月。
杨如月可是结结实实的震惊了大家好长时间。
就连杨颂都亲自向许老先生问询杨如月日常表现。
不过要说杨家谁最平静,估计就是最了解杨如月的大姐姐杨如慧。
她是知道这丫头有多努力的,而且天赋极高,让人惊叹。
可能大家都对学霸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读书好的人都是不善言辞平日里沉默寡言。
所以下意识就把杨如月这个活泼可爱的娇娇女排除在了学霸的范围。
所以这份测验成绩才更让人震惊。
许老先生也与杨颂直言,杨如月的水平预计跟杨如雅差不多。
要知道杨如雅如今八岁,五岁开蒙现今已经念书三年了。
杨如月可是才堪堪念了半年书啊!
送走了许老先生,杨颂坐在书房忍不住想:如此天分,怎么就不是我杨家儿郎呢?
杨家男儿心中大多都闪过这个念头,不过冯氏刘氏和季老太太震惊过后就张罗着给小辈们准备礼物,倒没有深想。
杨如月跟便宜爹娘自从第一次联系过后,后面就保持着
一月一封信的频率。
接近年关,杨昭和纪氏的年礼也送到了。
往年可是没有这些的,收到幺儿的年礼后,季老太太笑的好几日都没合过嘴。
她就说接孙子孙女回来这一步没走错,不仅得了两个伶俐的小孙孙,连跟幺儿的感情也有了挽回的趋势。
杨家除夕夜宴,在小辈们给长辈们说完吉祥话后,杨老头在宴上当众夸奖了杨如月。
不过总结性发言杨大人是这么说的:虽天资聪颖,然欲成事,必赖勤勉。尔等皆当力学,杨家之未来,系于汝身。
祖父鼓励大家要勤勉努力的话让略微失落的杨家小辈们又重拾了信心。
天才确实会令普通人沮丧,不过杨家小辈们不是普通人,是得长辈们精心教养的孩子。
略微失落之后,大家燃起了更高的斗志,杨骏今年的大年初一都是在书房度过的。
杨骏是这一辈的长孙,身上的担子自然更重。他自己也能如此奋进,这让杨家长辈们都十分高兴。
杨如月倒是放松了几日,不过杨榆小朋友的测试不太理想,她放松的这几日还顺带督促了一下杨小胖。
看着杨小胖在书房里认真练字,杨如月穿上便宜娘寄过来的狐皮夹袄,轻手轻脚的出了书房门。
她想去问钱婆子一些事。
如今她有了小神童的名头,比同龄人成熟一些也不会引人怀疑。
虽然她跟弟弟在杨家过的很好,但是她还是想弄明白便宜爹娘和祖父祖母之间的问题。
这也关系到她的长远发展。
平日里她跟弟弟在书房的时候,钱婆子就在外面等候。
杨如月是不要丫鬟婆子们时时站着等候的,她用了体谅钱婆子年岁大这个借口,让她在院子里没事的时候就坐着休息。
知意和知韫现今已经可以近身伺候了,杨如月读书的时候也会带着她俩。
俩小丫头也才十岁左右,杨如月内心把她们看做妹妹,时不时在学问上教导一二。
现在月影轩一干事宜都由钱婆子带着从前便宜爹的两个丫鬟在管,知意和知韫近身伺候杨如月,修兰和修竹两个小厮近身伺候杨榆。
院子里还有一些洒扫丫鬟,也都由钱婆子管理。
杨如月带着钱婆子进了自己的卧房。
“钱妈妈,您是府里的老人,也是我爹的乳母,有些话我就不跟您兜圈子了。”
“我有些困惑之处,想请钱妈妈为我解惑。”
听到杨如月这般说,钱妈妈赶忙道:“当不起三小姐一个‘您’字,三小姐有什么尽管问,小人知无不言。”
“我现在回想,在济州时从未听爹爹提起过武都之事,之前是不懂,但是读了书明了理,现在想起来就甚觉奇怪,为何爹爹从来不向我提祖父祖母?”
“钱妈妈可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事吗?”
听了杨如月这般询问,钱婆子叹了一口气道:“三小姐聪慧,本就是事关三小姐爹娘,小人原是打算等小姐和少爷长大一点再告诉您们的。”
“那是六七年前的事了,想必三小姐也知道您的父亲聪慧非常,大爷尚且二十二岁才中举,三爷十八岁下场,就考了二甲第七名的好成绩。”
“虽说比大爷低了两名,但是三爷可也比大爷少读了四年书,而且跟老爷一样,都是十八岁中举。”
“老爷欢喜不尽,好似说过三爷若是再等三年,定能考进一甲之类的话。”
“大爷和三爷原本十分要好,大爷年长三爷十岁,三爷算是大爷带大的,老爷这个话让大爷尴尬,加上老夫人当时不喜您的母亲,三爷就自请外放了。”
钱婆子说的有些隐晦,杨如月还是听懂了。
自古都是嫡长子继承家业,大伯本就有能力撑起杨家,祖父当时之言,可是有以幼代长的嫌疑。
虽说可能是高兴太过,可是若这样的话传到大伯耳中,估计很不是滋味。
而且便宜爹都知道了这个事,那么大伯肯定也是知道的。
祖母世家出身,便宜娘身上有的是豪爽大气,确实少了世家的内敛文静。
祖母当时估计也对便宜娘颇有微词,所以两厢对比之下,便宜爹还是选择带着便宜娘离开武都。
老太太虽然对孙子孙女很好,但是婆媳问题,确实千年以来都是难解之题。
杨如月只能说便宜爹做的没问题,他爱护妻子,尊敬兄长,同样也维护杨家。
虽说是祖父祖母做的不对,但便宜爹心中估计还觉得愧对祖父祖母,所以二伯父才能把姐弟二人接回武都。
难怪老头老太对姐弟二人这么好,这里头还有老头老太的愧疚分呢。
虽然自己得了好处,但是杨如月有点心疼她的便宜爹娘。
第6章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杨如月已经八岁了。
她这三年一直在族学勤勤恳恳的学习,熟悉了繁体字之后,她的进步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她如今字练得不错,族学之中的课业也学的差不多了。
自从她展示出半年抵人家三年的天赋后,第二年开学许老先生就把她的座位安排到了杨如雅身旁。
之后又被安排在了大堂兄杨骏身旁,如今大堂兄年满十二岁,即将从族学之中结业。
杨如月申请了提前考核,打算跟着大堂兄一起结业。
杨如月这个厉害的小妹妹激励了杨家其他人,杨如雅和杨泽都打算明年申请结业考核。
明年他二人年满十一岁,提前了足足一年时间。
杨家女性长辈们都十分欣喜,以杨颂为首的男性长辈们都暗自叹息。
如月如此天资为何不是儿郎!!!
不过虽有此念,杨家人也都深埋心间,就怕杨如月知道他们如此想心中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