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有很多卫道士谴责吴太太的行径不当,怎么能想着跟狗埋在一起呢?”
“既然嫁到了马家,就该是马家的人,想着埋在自己母亲的身边,就更不对了。”
乔翎又气又闷——她熟读本朝律令,太清楚这案子的难点在哪儿了。
吴太太绝对不可能让她的公公为此付出代价的。
可是马司业的所作所为,给吴太太所带来的伤害,又哪里是轻飘飘一句财务侵犯就足以描述的?
梁氏夫人见她气得脸色都变了,反倒笑了一笑:“不过啊,人间事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马司业赢了前半局,未必能赢后半局。”
见乔翎面露茫然,梁氏夫人想了想,多问一句:“你知不知道,相较于神都这边,南边的人都比较讲究神鬼风俗,乃至于身后之事?”
乔翎回想起赫连家与赵俪娘的那桩官司,当下点点头:“我知道。”
梁氏夫人遂告诉她:“案子不了了之没过几天,吴太太就把马司业精心照看的几条招财鱼给煮了!”
乔翎吃了一惊:“啊?!”
梁氏夫人说着,也不由得笑了起来:“那天还是马家请客呢,鱼端上去的时候马司业尚且懵懂,吃了几筷子之后,吴太太才笑着问他——我没去,也没见到,只是听去的人说,那时候吴太太笑得阴森极了……”
乔翎追问道:“吴太太问了什么?”
梁氏夫人想到此处,忍俊不禁道:“吴太太问马司业,公公,你那么爱你的鱼,现在难道尝不出它们的味道吗?”
“马司业脸色大变,当场就掀了桌子!客人们见事不好,纷纷提前告辞了。”
“马司业叫儿子休妻,他儿子偏是不肯,第二天就带着吴太太搬出去住了。”
“小道消息说,吴太太放了话给马司业——老东西,你最好死在我后边,如若不然,等你死了,我要把你烧了,骨灰洒猪圈里!”
乔翎:“……”
乔翎先是愣住,想了想,又忍不住笑了:“吴太太可真是性情中人!”
第121章
乔翎说,吴太太是性情中人。
梁氏夫人很赞同她这句话:“可惜两家平素没什么来往,不然,我倒是挺想跟她做朋友的。”
乔翎回想着梁氏夫人方才说的话,也颇以为然。
摒弃掉出身之后,梁氏夫人的性情与吴太太其实挺接近的。
她们骨子里都是很重感情的人,生命旅程当中又不约而同地点缀了七分顽固,三分纯真。
乔翎没有见过吴太太,也不够了解对方,但是她了解梁氏夫人。
从最开始的婆媳不睦,到之后的关系破冰,再到如今心照不宣的默契……
乔翎觉得,梁氏夫人身上有一种很可贵、也很罕见的特质——虽然年过而立,也有着姜裕那么大一个儿子,但是她身上既没有深厚的老越国公亡妻的痕迹,也没有很浓重的姜裕母亲的味道。
她仍旧怀有最初的、年轻的心态。
她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爱惜着自己。
丈夫死了,但日子还得过啊,养养花,游游园,怎么舒服怎么来。
儿子休假想睡懒觉,那就睡吧,反正也没有特别盼望着他出人头地,性情上别长歪了不就成了?
甚至于她对越国公府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宿感,对老越国公这个丈夫,也没有那种浓烈到难以抑制的深情。
夫妻一场,感情当然是有的,但是乔翎私下里想着,有一天老越国公跟猫猫大王同时掉进水里,真说不好婆婆会救谁!
甚至于梁氏夫人早早就考虑过自己的身后事——她要跟父母埋葬在一起,要跟自己心爱的小猫埋葬在一起!
多纯真,多不世俗的抉择啊!
更可贵的是,安国公和武安大长公主没有劝阻,姜裕这个儿子,也没有执意要叫父母合葬。
之于梁氏夫人的人生来看,有这样的父母和孩子,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或许是生活环境相对优裕顺遂,亦或者是因为没有遇到过真正很坏的人,梁氏夫人性格当中纯真美好的那一部分,至今都很好的保存着。
乔翎不由得托着腮,目带欣赏地去看她,像是看一个美妙的少女的梦境,一颗未经雕琢过的天然的宝石。
梁氏夫人被她看得不自在极了,板着脸,狐疑道:“你在想什么?”
乔翎心里边在微笑,脸上也在微笑:“我在想,吴太太的丈夫跟她站在一起,真不错!”
梁氏夫人听完,果然被转移走了注意力,当下幸灾乐祸道:“姓马的一点人情不讲,人也古板,这种人难道只会折腾儿媳妇一个人?他儿子老早就看这个老子不顺眼了,不然也不会等吴太太报复完之后马上就带着她搬出去。”
又说:“姓马的只有这一个儿子,你等着瞧吧,来日他咽了气,还有乐子看呢!”
早早晚晚,马司业的身后事都得交给儿子儿媳妇来打理,吴太太当初说要把他烧了撒猪圈里,未必不会成为现实。
乔翎听到这儿也乐了,乐完之后又问起事件中心两人的身份讯息来,想着以后若是有缘见到,心里边也好提前有个分寸。
梁氏夫人便告诉她:“马司业是国子学的官儿,品阶跟你一样,从四品。”
乔翎轻轻“咦”了一声:“比包家姨夫的品阶要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