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手拎皮影,除暴安良_常语晴【完结+番外】(74)

  宋铮三人交换视线,共同改换场景。

  原来的街道上开始出现咳嗽发热的人群,渐渐的,出现低声咒骂的男声、唉声叹气的女声,以及呜呜咽咽的孩童泣声。街头巷尾,横七竖八地躺着病弱之人,面色如纸,口唇干裂,或瑟瑟发抖或目光呆滞,让人心揪又无能为力。

  场景再换,表面美轮美奂的寺庙内部尸横遍野,苍老的方丈两手搅动着大锅中的米粥,口中碎碎念着护佑民众的佛经。住持撩起自己宽大的袖袍,从井里拉出一桶桶冰水,交由其他和尚送往寺庙各处。

  穿梭在寺庙中的和尚和沙弥也都面露痛苦,有的跌坐在地上,有的扶墙呕吐,却仍旧坚持着将新鲜的食物与热水送往各个厢房。苍老的方丈望着这一幕,眼中满是绝望与痛惜,他的碎碎念变得断断续续,仿佛连佛祖也听不清他的祈求。

  围观的百姓中不少人红了眼眶。有人掩面而泣,有人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咒骂着那些引起瘟疫的罪魁祸首。

  “报——”嘹亮的嗓音响彻天地,仿佛带来一阵光亮。

  宋铮捏住嗓子,扮演着大太监的角色,“闻灵觉县罹难,圣上心急如焚,未敢有片刻耽搁,即刻着人星夜兼程,运送救援物资,又遣太医院良医奔赴当地。圣意拳拳,誓与灵觉百姓同渡难关,共克时艰!”

  一箱箱粮草物资从皇宫运出,跟随而来的太医紧急将病人收容在一起,为其熬药诊治,命悬一线的百姓终于短暂地舒出口气。

  幕布前的人们同样舒出口气,尚未来得及欢呼,只见情形急转直下——

  “次番运粟吏心偏,奸佞相迷欲饱钱。”

  押运粮饷的提举常平司被之前的奸人所惑,试图在路上私吞粮饷,中饱私囊。两个皮影人物相对而站叉腰大笑,一派奸佞之相。

  随着剧情的推进,围观民众的情绪也被逐渐点燃,纷纷开始怒骂拦截粮草的提举常平司和从中作梗的神秘道士。

  眼看民众情绪到达一个小高峰,宋铮悄然微笑一下,接着道:“幸有钦差察恶迹,追粮遣医护民全。”

  钦差打扮的人物从天而降,大声指责押运粮草的官员辜负皇上信任,不体恤皇上怜爱人们之心。训斥完后以雷霆手段急速处理了群魔乱舞一般的贪官污吏,及时追回粮草,派遣更多太医支援灵觉县。

  灵觉瘟疫得到控制,病人情况开始肉眼可见地好转,原来乱糟糟的街市逐渐恢复整洁。脱离危险、重获健康的人们纷纷前往寺庙,为那些在瘟疫中舍身照顾他们的英雄上香祈福。

  “天灾人祸总难全,圣主仁心护万千。纵使奸邪风浪险,皇恩所至保康安。”

  随着一声敲击,宋铮缓缓放下手中皮影,放松地呼出一口气。

  幕布之上人影渐渐退去,彰显着此次皮影表演的结束。围观的民众纷纷鼓掌,赞誉新皇者、怒斥奸佞者、怀念亡人者皆有之。

  那一刻,宋铮知道,他们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略微修饰过的真相告知了百姓,也让他们看到新朝的希望与未来。虽然这场瘟疫给百姓们带来的伤痛远非一朝一夕能够抚平。但作为普通人,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天边不知何时飘起了飞雪,星星点点,落入人们发间便倏然消失不见。

  宋尚一边拆卸皮影戏台,一边眼含笑意地望着下方热情高涨的民众,低声对宋铮道:“老师,看来皮影之术能起到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中大。”

  赵天亭接过话头,“这种表演在熙盛从未出现过,这等能够混淆是非转变人心的技术,迟早会引起新皇的注意。”

  “欸欸欸,天亭姐!我们可没有混淆是非!”宋铮急急阻拦赵天亭,“我说的与事实也差不离的!”

  “是是是,你不过是多为新皇添了几句好话罢了。”赵天亭点了点她的鼻子,“毕竟乱世已落幕,早些向新皇投诚也没什么坏处。”

  宋铮仰头笑了笑,其实她的本意也不是为了讨好新皇。但看沈尧的态度,以及在她了解的故事中,这位新皇应当是位兢兢业业、为政勤勉的明君。

  既然如此,她也不介意为这位新皇多些赞美之词,在民间多给他说两句好话。

  夜渐深沉,华灯依旧璀璨。宋铮四人收拾好皮影道具,缓缓走出人群。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依旧高挂,宋尚提议机会难得,不如深入体会一会灵觉民间生活。

  简而言之,他想去逛逛街。

  但方才的一场表演属实耗费精力,宋铮嗓子有些干涩,这时候只想回禅房喝点水,再好好休息一夜。但赵天亭精力充沛,也很想到处去逛一逛。

  于是他们干脆兵分两路,放任宋尚和赵天亭去玩个痛快,宋铮和阿玖则带着皮影箱子慢慢往回走。

  天边刮来一阵刺骨冷风,空气中的雪花越发多了。飞扬的雪花落在阿玖头上、身上,使他看上去越发像一位仙人。

  他转头看向宋尚和赵天亭并肩拉长的影子,感叹道:“宋尚和赵天亭真是最好的友人。”

  “......”

  宋铮仰头看他,欲言又止半天,无奈地叹了口气,伸手扫去他肩上的落雪,轻声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有亲戚和友人,你知道吗?”

  阿玖微微侧头,那双澄澈的眸子在夜色中泛着微光,显得格外单纯:“那......还有什么?”

  宋铮抿了抿唇,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开口。面对失忆的人,说得太多倒像是她是在诱拐良家少男一样。

  “罢了罢了,等给你治好病再说。”宋铮摇了摇头,不再纠结于此,“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阿玖轻轻颔首,两人并肩走在寂静的街道上,只有脚下的积雪发出细微的声响。

  回到禅房,宋铮迫不及待地倒了杯热茶,一饮而尽。暖意顺着喉咙滑入心田,让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阿玖坐在窗边,凝视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沉默不语。宋铮看了他一眼,“怎么了?突然伤春悲秋。”

  “没什么,突然想早点恢复记忆罢了。”阿玖合上窗户,走回宋铮身边。

  夜色渐深,禅房内只余下一盏昏黄的灯火。宋铮和阿玖相对而坐,却像是各怀心事。

  这种气氛在他们之间并不多见,宋铮略有些不习惯。她率先开口打破寂静:“怎么突然想这个?”

  “不知道。”阿玖抬手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热茶,垂眸道,“我感觉自己不想只和你做友人,但我也不知道我要什么。”

  宋铮心中一跳,隔着昏黄的烛光看他的脸,悄悄深呼吸好多次才压下自己悸动的心绪。

  “既然这样,我们就早些出发吧。”

  她不是没带阿玖找过沈尧带来的太医,可那些太医无一例外要他们往北走,去京城,却始终不肯说更多。她不知道京城如今是什么情况,但眼下除了亲自前往一探究竟,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第68章

  自有想法

  次日,天光熹微。

  宋铮从禅房迈步出来,正要去找宋尚和赵天亭商量一下上路时间,可一抬头就看到一位手捧书卷的书生。他束发规整、玉冠端正,一袭青色长袍似清风拂柳般吹给宋铮一股文化气息。

  见到宋铮出来,他眼睛一亮,急急向前两步,弯腰向她行过一礼,“恩人!”

  宋铮:???

  阿玖从屋内探出头,见到此等场景,微微眯起眼睛瞟向宋铮,眼中的疑惑霎时被酸意替代,“恩人?你又成了谁的恩人?”

  什么鬼?

  宋铮用手糊住阿玖的脸将他推进屋内,又转身看向那位书生,好奇道:“你是......”

  “啊?你不记得我了?”那位书生一脸天塌的表情,“筝姐儿,你真不记得我了?”

  筝姐儿这个称呼一出,宋铮颇有些恍惚,下一刻内心同样感觉天塌了!

  这是原身认识的人?她没有记忆啊!

  那位少年见她神情尴尬,赶忙上前报上自己的名字:“在下李舜华,多年未见,筝姐儿不记得也情有可原。”

  李舜华?好熟悉的名字!但她是在哪里听过呢?

  “娘亲都告诉我了,当时若不是筝姐儿有勇有谋,救在下于水火之中,在下如今早就惨死在刘秉手中了。”

  刘秉?宋铮眼睫一颤,将记忆拉回到谷岭县,终于追溯到关于“舜华”这个名字的印象。

  若是她没记错,这位“舜华”,应当就是胡家村地主李大贵的儿子?

  “啊哈哈,舜华,我想起来了。”宋铮干笑两声,上前打量他几眼,佯作熟捻道,“真巧啊,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最近正值春闱,舜华不才,却也寒窗苦读十余年,希望能趁此机会进京赶考,博得一个好名次。”

  之前闲聊时宋铮也听沈尧和宋尚提起过,今年是新皇登基之后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全国各地前往京城赶考之人数不胜数。只是她没想到,在这里竟也能遇到原身的熟人。

  思及此,宋铮露出一个宽慰的微笑,“舜华兄读书勤勉、手不释卷,定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  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