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沧海浮珠_一灯人【完结】(62)

  早预计他们会问,范渺渺当下并不慌张,直言说道:“公公明鉴,如果民女知道缘故,自是不敢有所隐瞒。”

  徐公公眉头一皱,说道:“柳小姐的意思,便是不知道了?”

  “诸位也知晓,去年我们家飞来横祸,死的死,残的残,我们二爷又是个一心向道的,不得已才有我们女人当家做主的一日。”范渺渺摇了摇头,说道:“王陵地图向来秘而不宣,民女在家中二十余年,从没听闻过任何风声,要说它与我家有什么缘故,民女委实不知。”

  范渺渺心里知道,也许现场瞎编造一个故事更好。但如今众目睽睽,即使冒着触怒徐公公的危险,她也要极力先将柳家与庄王陵撇个干净。毕竟寻陵是件苦差事,万一最终一无所获,也不能留下可供他们日后迁怒柳家的把柄。

  果然,徐公公面色转沉,正待发话。晏庄见状,身形才动,右首的那位梁大人便出声开解了,说道:“徐公公,依照下官之见,这位小姐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尤其这种家传的东西,向来是很隐秘的。”

  徐公公不知因何,很给那位梁大人面子,点了点头,看向范渺渺,说道:“也不须过多赘言,柳小姐,咱家只问你一句,这寻陵一事,你可有几分把握?”

  “七八分。”范渺渺回答时,不禁悄悄望向身侧的晏庄,却见他格外从容——分明是他自己前世葬身之地,听见旁人冒犯,表情却显得如此漠不相关。她有点失神,还是晏庄含笑地,警示地瞥来一眼,才使她清醒了,接着说道:“公公,七八分把握,我还是有的。”

  七八分的把握,不算少了,况且,柳家的态度也还积极。徐公公沉吟片刻,最后说道:“这事需做得隐秘,不可张扬。”

  从县衙大堂退出来,范渺渺叫住了那位梁大人,向他道谢。

  梁大人侧开身,没受她这一礼,说道:“我是如实说话,并不是为了要帮你。”说完,他拱手告辞离开。范渺渺看着他的背影,问常灼刀:“不知这位梁大人,是何来历?”

  这一路上,常灼刀扮演她的侍从,向来沉默寡言。范渺渺留心观察,发现他也几乎没跟晏庄有过任何交谈,两人就好像是素昧平生。当然她不见得肯相信。

  然而刚才徐公公的话还言犹在耳。她也注意到,此次入山寻陵,除了柳家之外,其余几人的参与,背后都彰显着他们的阵营。徐公公是受了老皇帝之命,而晏庄是太子门人,只有这位梁大人,来历尚且不明。因为常灼刀的身份之便,他势必会对京中的势力十分了解,于是范渺渺想向他打听。

  常灼刀还没说话,晏庄走到他们身旁,闻言嘴角轻轻上扬,说道:“我想,在场的诸位,恐怕没有比你和他更有渊源的了。”

  他意味深长。范渺渺先是没反应过来,澄清说道:“我和他萍水相逢,怎会有渊源。”脑袋转过去,还在那里埋头苦想,琢磨那位梁大人背后的势力。

  她这样子不像是在装傻,晏庄微笑了一下,没有再说什么。

  “梁聍,他应该是英王的人。”常灼刀回答她先前的问题。

  “英王?”即使范渺渺远在新亭,也对这位游手好闲的王爷有所耳闻。据说他纵情声色,溺于喧嚣,府中蓄养歌姬数百,一惯就是个富贵闲人,但现在看来,或许不像她曾以为的那样简单。

  晏庄若有所思地说道:“这次连英王也坐不住了。”

  常灼刀说道:“他派这样一个有渊源的人过来,看样子,不像是要和太子作对。”众所周知,太子一直不愿大费周章寻找王陵,也认为王陵宝藏虚无可笑,这次派了晏庄随行,正是为了从旁督视,所以徐公公见到他,才没给他什么好脸色。一来当然因为两人目的冲突,二来,则是晏庄的身份并不足以使他高看一等。

  “虽不见得。”晏庄笑了,不经意看了范渺渺一眼,道,“但也许只是为了成人之美。”

  范渺渺听得云里雾里,他们说来说去,似乎那位梁聍梁大人与庄王陵很有渊源。这一点让她感到诧异,因为她自己一向觉得,有关于王陵的一切,就没有她不熟知的。仔细再回想晏庄刚才的语气和神态,范渺渺猛然吃了一惊,有点恍惚地,想起来了。

  前世,她的夫君姓梁。

  范渺渺手心都在发凉,心想,自己怎会刻意忘记这个?呆站在那里,隔了好一会儿,竟才缓过劲来,耳中嗡嗡的,听见晏庄还在和常灼刀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大概知道她能够猜出他们的关系,所以也懒得再在她面前掩饰了。

  常灼刀多看了她一眼,问道:“说是择日出发,最多不外乎明日、后日。先生,还有需要做的准备吗?”

  晏庄说道:“林中野兽多,总之多备些弹药,对付活物。倘若遇见陵中机巧,也可以一炸了之。”

  范渺渺这下连心都凉了,勉强说道:“何必非要如此。”

  晏庄很不以为然,仿佛那不是自己的葬地,但他故意说道:“那就只有请柳小姐认真带路,好免去我们许多的周章。”

  范渺渺听得心中不是滋味,一路上沉默着。回到客栈,她把大掌柜叫过去商议,决定只要他们两个同行,牵云等柳家的人就留在客栈等待。

  果然,徐公公传话说后日入山寻陵。男人们都骑马。原先怕范渺渺受不得马上颠簸,单独给她备了一顶人力轿子,被她给婉拒了。她最后选择和他们一样,骑马进山。

  临到出发那天,天空雾蒙蒙的,又飘起了小雨。他们一行人骑着马,穿戴蓑衣、蓑帽,沿着蜿蜒的泥泞小路,往深山里行走。风雨不觉,浸湿她的眼眶,这一切,恍如梦寐般的朦胧与迷离。

  而现在,她要披风戴雨,走这百年前曾走过的道路,再做一回范渺渺。

  【作者有话要说】

  我闻到好酸。

  第五十四章 那不过只是一厢情愿。

  山林里寂静, 惟有鸟鸣不歇。日光隔着茂密的大树投射进来,到手心里,已不剩多少。清晨的雾气又盛, 光线欠佳,使人有时难以分辨白与夜。进山的头几日,因为不知林子里的底细, 所有人都有些紧张, 难免绷着一张脸, 草木皆兵。好在一切平安顺利, 大家也放松下来,偶尔说话闲聊,用以打发时间。

  范渺渺却只管沉默着。因只有她一个女人, 所以早就扮作男装, 时刻跟在大掌柜左右,以防在男人堆里扎眼。

  向导白银如约而来。范渺渺拿来地图与他商议,两人大概理出些许头绪,于是禀告给徐公公知道。徐公公不愿耽搁, 当即拍板,命白银领路。

  这日已经进山月余, 途中劳累, 又正值傍晚时分, 他们暂时找了一处庇荫之地, 扎营修整。白银正谈到当地的传闻故事。据说, 望山之所以被称为龙脉之地, 是有缘故的。在千年之前, 有一条巨龙在此地陨落, 它死后, 白骨化为山脊,须发化为花草树木,而它喷出的最后一口龙息,便成为了萦绕山林间经久不散的白雾。

  徐公公深信这些,招手叫白银上前,要他细说,晏庄和梁聍却都不怎么感兴趣,一个独坐,闭目养神;一个则走到一旁,准备给他的马儿喂食。至于常灼刀、大掌柜以及三名带刀侍卫更是依命散开,寻找周围的蛛丝马迹,因为范渺渺之前提到一点,说王陵附近曾有过大型窑场。

  王陵窑“沧海浮珠”的美称,经过百年流传,鲜少有人会不知道,然而它的窑址具体在哪,其实尚有待考据。尽管,民间普遍认为出自庄王陵的陵邑,但陵邑的范围过于宽泛,加之从不见于世,所以一直未得到证实。

  若有窑场,即使荒废了不用,在其附近也必然有痕迹,类似于烧过的土灰、废弃的瓷片、大型窑场的遗址建筑之类。大掌柜浸淫陶瓷数十年,熟知这些,当之不愧由他牵头去寻找。

  范渺渺坐在人群最后,眺望那边,眼见大掌柜等人的身影渐行渐远,终于收回目光。这边,白银还在讲他那些稀奇古怪的传说,正说道:“雨季时烟雾缭绕,不熟悉路的往往一去不返,都说是触怒了龙王,被它一口吞没了。”

  徐公公问道:“龙口的位置在哪里?”

  “哪里知道。”白银一笑,说道,“这山起势延绵,常年有云雾伴山。我们现在就站在龙口处,也说不定呢!”

  徐公公眉头一皱,盘起佛珠,念叨说道:“童言无忌,大吉大利。”

  梁聍喂完他那匹马儿,走了过来,闻言笑说:“这片山林埋了许多尸骨,不乏有些人身前富贵,他们倘若闹起鬼来,也够人受的了。”

  “做人,总是要心怀敬畏,何况我们只是过路人,何必得罪此间神灵?”徐公公看向他,说道,“怎么进士老爷说话也没个轻重。”

  他们一行人在外,轻易不便亮明身份,只说是在金榜题名之后,来此地寻找祖坟的。梁聍便是这故事里的主角,称晏庄是他伴读,徐公公则是家中老仆,说话很有分量。

  范渺渺作为女眷,听见他们讲起鬼话来,幸而死也死过了,倒不觉得怎么害怕。不过成日坐着,也嫌气闷,她索性站起身来,慢慢走到一旁看看风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