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却步退出,谈蔻上前来迎,见到她们获得赏赐,虽有些惊奇,却并未多问。
范渺渺说道:“今日有些累,谈尚书,恕我们失礼,先行告辞。”
谈蔻表示理解,与她们结伴下楼,亲自送到古刹外,方才止步:“两位小姐慢行,日后我再登门拜访。”
坐在马车中,柳令襄随着行车的颠簸,身子微微晃动。她低着脑袋,盯着手中的赏赐,喃喃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范渺渺始终觉得今日偶遇,过于巧合,但她没有证据,也不好当着柳令襄的面提起,只劝慰道:“贵人一时兴起,你不要多想。”
“怎会令我不去多想?”柳令襄并不痴傻,郑贵人今日此举,多半是有意为之,只是不知道,十一皇子是否知情?
范渺渺看透她的心思,叹道:“你何必为难自己,非要在心中琢磨。其实,事已至此,殿下知情或不知情,有什么差别呢?”
“有的。”柳令襄吹着窗外的冷风,清醒了些,说道,“倘若他不知情,说明他连自己的母亲,也无丝毫的了解,但那毕竟与我无关,也就罢了;而他若知情,就该推拒才是,因为我与他之间,尚没后话,他母亲为何来讲这么一堆莫名其妙的话?”
柳令襄表面看上去大大咧咧,实际内心是很敏感的,范渺渺叹了口气。
“贵人赏赐我们首饰,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虽然她借口说是赞许,但你我都知,不是!我看得出来,她心中并未对我这个人,这个身份感到认同,或许,释放好意,只是出于对自己儿子的爱屋及乌……”柳令襄忍不住撇嘴,说道,“但我未必愿意领受这样的施舍呀!可就因为身份天差地别,像今日这样的情形,即使我再不愿,也只能收下,且必须对此感恩戴德。”
范渺渺问道:“你心中很不痛快,是吗?”
柳令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我脑子里真的很乱,尤其来到京城,我忽然发现,他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玩伴。他在京中有身份,有地位,往来结识的人,更是我此生绝无可能接触得到的,在新亭时,这感觉还并不怎么明显,但现在我时常觉得害怕,因为我害怕旁人因此看我的眼神,‘烧窑匠的女儿,竟也有这样的本事’,原来不是因为我多么好,多么厉害,而只是因为他,旁人才肯高看我一眼。”
范渺渺说道:“门第观念,向来就根深蒂固,但是无论旁人怎样看待,并不影响你是你。”
“我也知道!”然而柳令襄依旧很困惑,紧蹙眉头,自言自语地问道,“但是相爱,不能抛开其他,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吗?”
她承认相爱,说明几月以来,她与十一皇子已经解开误会,彼此心意以诚相见。范渺渺谈不上心中是喜是忧,说道:“如果你只是你,他只是他,相爱当然只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
柳令襄听懂了,喟然说道:“齐大非偶,说到底,果然还是我贪心了吗?”
范渺渺有些自责:“都怪我,当初离开新亭,不该同你讲那些话。”想起自己当初劝柳令襄说,若她对十一皇子还有情意,就别将时间浪费在两个人闹矛盾上。那时,完全基于对自己过往怯懦的审视,她很希望柳令襄能够主动把握住幸福,却忘记她与十一皇子之间最大的难关,从来不是相爱与否,而是身份地位。
柳令襄默然许久,说不是这样:“正因为你劝我,我才知道原来彼此相爱,是很美好的滋味。只不过……只不过我爱着的这个人,刚好有着让我遥不可及的身份。”
范渺渺握紧她的手,很想劝慰,很想告诉柳令襄,只要相爱一定可以挨过难关,可她自己根本从未试过与谁相爱,那些鬼话,从理智上来讲属实儿戏,如何能够轻飘飘地说出口?
第六十八章 哪个看透我梦想是平淡。
柳令襄告歉说道:“我让你跟着一起为难了。”
范渺渺说没有的事:“日后若有忧虑, 只管告诉我,我愿意当你的倾听者。”
柳令襄闻言,偏着脑袋看她, 看了足有一阵,才道:“我并不希望只是单方面的倾听,所以, 当你有忧虑的时候, 也要先记起我。一个人把苦闷憋在心中, 委实难受, 好在刚才有你与我开解,说了那么多的话,我现在就感觉好受了很多。”
范渺渺含笑答应。
第二日, 柳令襄依旧推掉所有应酬, 陪范渺渺逛京中的名胜古迹。京城作为帝都,已历经四朝,底蕴深厚,尤其是闻名天下的观闻湖。观闻湖本是人工湖, 因其巧夺天工之美,被历代诗人称颂, 湖内有一山, 两园, 三亭, 四阁, 五祠, 六十六连廊, 据说, 最富盛名的跃心楼, 曾是本朝开国皇帝的登基之地,后世有无数文人雅士来到此地,登上高楼,吟诗作赋,欲要一展抱负。
身临此间,两岸亭台楼阁林立。范渺渺二人径直走到湖边瞭望,只觉湖面无穷无尽,轻风吹过,微起阵阵涟漪,湖岸的荷叶田田,更给人带来丝丝清爽。许多游人、眷属在湖上游船、岸边踏春,看鱼水嬉戏,听晚燕软语,一派生机勃勃的气氛。
见到面前人山人海的景象,柳令襄感慨说道:“怎么到哪里都是人头!”
慕名去到跃心楼前,也是人满为患。柳令襄在楼下仰着脖子瞧了半晌,听过七八首酸诗之后,摇了摇头,说不受这闲罪了。
范渺渺给她指道:“积善阁就在对面,走了半晌,我们过去歇会,顺便吃些茶点。”
柳令襄早听闻积善阁的点心糕,从前她也吃过,不过,即便是快马加鞭送到新亭,糕点的口感也必然会受到一些影响。两人一拍即合,去到积善阁,店小二引她们到雅间上座,范渺渺说道:“一盘龙井茶糕。”
柳令襄奇怪问道:“不是向来说,积善阁的桂花糕最好吃的吗?”
店小二笑说:“听客官口音,似不是京城人士,大概有所不知,咱们店中的招牌从来不是桂花糕,一来,现在许多客人怕口感甜腻,不爱尝,二来,要等桂花时令,太费劲。不过到了秋月,百花开尽,桂花糕倒是佳节贺礼的良选。”
范渺渺笑说:“龙井茶糕口感清淡,你想必会喜欢。”
“这位客官倒很熟稔,龙井茶糕是小店的百年招牌,一直很热销。”店小二趁机推荐她们再尝尝店内的甜茶,“搭配着龙井茶糕吃,口感更丰盈。”
范渺渺点头应允,说道:“难得来一趟,尝尝鲜也是好的。”
店小二退了出去。这时人多,茶点上得极慢,柳令襄等得百无聊赖,走到窗边,将双手搭在栏杆上,望对面的跃心楼。没多久,她感觉到范渺渺也走过来,便笑道:“你瞧,那些文人雅士排着队登楼咏诗,乱哄哄的,哪有一点意境之美?”
范渺渺说道:“你以为他们只为抒发胸臆?”
柳令襄转过头来看她,心想,难道不是吗?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到这里,无非是为寻求一个机会:若有王孙贵族听见去,传诵开来,自是机缘。”范渺渺笑问,“你可知,历来闺怨词多半是出自文人之手,他们以怨妇的口吻抒写被背弃的凄苦,实则是在隐喻自己在仕途上不得君王垂怜的失意。”
柳令襄说道:“难怪我不喜读这类的诗词,君若无情我便休,我想,世上的女子,不见得全没有这般骨气,何至于来写这些酸溜溜的诗词?”
范渺渺笑道:“你能这么想,那我真的就放心了!”
柳令襄恍然大悟,嘟囔说道:“原来你兜这么大的圈,还是在费心开解我。你只管放心好了,在我心中,情爱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若是让我觉得难受,我自然会退避的。”
她有主见,有决断的勇气,范渺渺为此感到很高兴,料想在这之后,不管是为十一皇子,还是为她父亲,她都不至于为忍受痛苦,到委屈自己的地步。早知如此,自己何必怀揣着担忧,急急忙忙赶来京城?
范渺渺说道:“我来京城,本来是因为担忧你,不过,现在见到你能自如处理一切,倒觉得是我太小瞧了你。照你与大爷的筹谋,窑口正是急需用人的时候,过几日,我就回新亭去,因为六掌柜一人恐怕忙不过来。”
柳令襄说道:“都来了,索性多玩些时日。”
范渺渺默默摇了头,柳令襄见她去意已决,便也不劝了:“反正书信一来一回,至多十日,也算不上很远。”
店小二推门进来,奉茶、奉点心,范渺渺与柳令襄止住话头,重新坐回桌边,一边品尝,一边点评。柳令襄点点头,说道:“他们家的点心糕确实不凡,咀嚼回味,有茶香满口。”
范渺渺尝了口甜茶,也将头一点,说道:“有团茶的风味,却不重香料,在清茶风靡的当下,难怪会受欢迎。”多吃几口,已有饱腹之感,余下的便叫牵云、秋水分食。
两人离开积善阁,在湖岸边一边散步,一边消食,走了一二里,忽见身旁不少游人都手捧着菊花,柳令襄略感诧异,说道:“清明不是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