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嘴角抽搐,信都不能信她的鬼话。
为了能把柠檬卖出去,他是可以豁出去,但也得有用才行啊。
采访的时候刘总对他们还客客气气的,一说起买卖,对方的态度就轻慢起来了,他可以感受得到,这几个难道就感受不到吗?
还是说大学生的脸皮就比较厚……
“陈大哥,我知道你觉得刚才没收获,但梅菲咖啡是用来吸引流量的,本来就没打算能和他们合作。”
季游鼓励他,“接下来几家可能性会高很多,相信安和柠檬的实力。”
他们选的这几家企业,都是属于上升期的零售连锁品牌,目前规模还不是太大,在小范围内比较知名,态度肯定不会像梅菲柠檬那么高高在上。
而且联系这几个企业的时候,凭借他们工作室的名气,反而是对方热情邀请他们过去参观。
最主要的是,像果味佳,一年需要消耗掉上万吨的柠檬,妥妥的柠檬加工厂,是真正需要合作的商家。
到了果味佳之后,直接是公司总经理来接待他们。
这次苏筱宝他们不搞虚的,直入主题,说是来谈柠檬合作的。
合作当然不可能一口气就谈妥,但是双方互加了联系方式,也定好了时间,果味佳的人采购负责人会下周去岔坪村实地考察。
剩下几家企业也差不多,都要先考察再做决定。
实际上等同于跑了好几天,一颗柠檬都没卖出去。
陈树感慨:“到底是大企业啊,流程就是麻烦。”
要是去跑商超的话,成不成现场就定了,说不定现在已经订了几单。
可是往好了想呢,如果真能谈成,那人家一个大公司要的柠檬,抵得上多少个超市的采购量。
现在就祈祷真的能行吧。
回到岔坪村以后,洪书记第一时间到陈树家询问走访结果,陈树列了几个名单,“下周这几个企业,都会来人考察,我们村子要负责接待,书记你来安排嘛!”
洪书记看着上头企业的名字,有些不敢置信:“这……这就成了?”
陈树叹气:“还莫得准数!成不成就看下周了。”
洪书记拿着那个小单子,感觉压力山大。
“不行不行,我去镇上摇人!”
他得找更压得住场子的人来负责这个事。
接待企业有洪书记操心,最好是政府人员出面,就不需要苏筱宝他们操心了。他们需要把《进击的柠檬》尽快制作出来。
纪录片还是沿袭游四方以往的风格,诙谐轻松的叙事,加上秀丽的风景拍摄。
第一期节目,他们跌跌撞撞地从村里出发,背负着全村人的希望,去大城市开辟新的柠檬销路。
观众本来以为看的是喝喝茶、逗猫喂狗的悠闲田园生活,结果转眼成了农业致富频道。
去县里的路上,摩托三轮还坏在半路上了,柠檬小分队只好搭着老乡的拖拉机进城。
梅菲咖啡的出镜,绝对是一大亮点。
按照正常套路,无非是爱心企业帮扶贫困山村,和和气气展现社会美好的一面,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聊崩了?!
眼看柠檬小分队碰了一鼻子灰,失落完再互相鼓气,去其他企业继续推销。
而中间又穿插着村子里满含期待的劳碌景象。
过程当然是经过剪辑的,但是还是保留了比较真实的内容,包括刘总的一些爹味发言、陈树的抽象举动,还有游四方摆在桌面上的小心机。
所有人的紧张、激动、失落、期盼,也都是真实的,所以网友观看的时候,情绪忍不住被带动起来,随着事情的发展起伏涨落。
好在最后是有所收获的。
洪书记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叮嘱,做好村内卫生,清扫道路,准备欢迎企业走访。
随着这位基层第一书记的身影在一群母鸡的咯咯哒中远去,第一期视频结束。
《进击的柠檬》踩在了脱贫致富这个话题点上,而且汇聚了几个最有看点的因素:大学生进村、基层党干部扶贫、特色农产品销售,以及山村的生存环境和大城市之间的天堑般的差距。
柠檬推销小分队在岔坪村和市区来回往返,镜头中出现的房子、车子、人群,截然不同,也让人唏嘘。
同时,梅菲咖啡的刘总,因为采访中的言辞和态度也被部分网友诟病,尤其是和果味佳几位老总比起来,素质高下立见。
刘总也傻眼了,他本以为游四方是趁着采访顺便搞推销,拒绝也就拒绝了,谁知道这群家伙是专门搞推销,顺便蹭个梅菲咖啡的采访。
他之前也爱借职务之便,喜欢在广告宣传里露露脸,这次却踩坑里了,因为未经公司准允,私自接受外部采访,受到了处分。
处分也不严重,毕竟梅菲咖啡的声誉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有什么损失,但两天之后,一个内部员工在网上的发言却引爆了舆论。
“柠檬的酸,是穷酸”。
事情最开始,是游四方底下的评论区,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说对于游四方到处推销柠檬的行为感到掉价,别的网红都在承接各种奢侈品的商务宣传,他们却像泥腿子一样奔波在山里,镜头里老是鸡屁股、鸭屁股,作为粉丝感到很丢脸。
苏筱宝看到其他不好的评论,心态倒很平和。
但是关于鸡屁股、鸭屁股这一点,她真的想要澄清!
是瓜总!
他不知道脑袋抽了什么风,让他留守在家,拍摄村里的素材,结果他那天在鸡窝前碰见了毛婶家的母鸡下蛋,他激动地就给拍下来了。
瓜瓜觉得很有意思,就顺便放了进去。
他还振振有词,“这象征着新生,我们推销柠檬的过程,不就像下蛋的母鸡一样吗?使使劲儿,就出来了。”
苏筱宝&其他人:……
季游也发了长文,回应粉丝为什么会来到安和县,为什么会有这一趟旅程。
其实在他们的视频中,已经展现了村民的生活,理解的人自然理解,不需要再赘述。
但是有些人的偏见根深蒂固,他们并不是对岔坪村的人有偏见,而是对于贫困本身有偏见,所以当游四方这些京大的天之骄子变成“泥腿子”时,同样也会对他们有偏见。
而后续就是,被其他粉丝diss的那位出言不逊的粉丝,高调地展示身份,说自己是梅菲咖啡的员工。
发文说他们公司本来很乐意和游四方合作的,但因为这档子事,以后就想都别想啦。
他们的咖啡是高档商务人士的饮品,又不是冰绒甜心那种街边货……
还晒出了他们部门内部的群聊,言论十分刻薄扎心。
“用他们的柠檬做出来的咖啡,会不会有一股怪味?”
“什么味?”
“穷酸味啊!”
“还好刘总没答应,不然拉低我们公司的格调哎,以后我自己都不想喝了!”
“建议他们去卖给冰绒甜心,便宜货用便宜货做,穷鬼再去买便宜货,完美闭环。”
“京大的学生出来卖柠檬也好搞笑,学历贬值成这样吗?”
一个品牌口碑的崩塌,往往都是自己作的。
梅菲咖啡一时间被顶到风口浪尖,网络骂声一片,吃国人的饭,砸国人的碗,赚国人的钱,还搞阶级歧视。
很多网友出来倒油,【第一次去梅菲咖啡消费,不太懂点单流程,服务员的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我就搞不懂了,有的人明明也是打工人,赚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优越感从哪里来。】
【梅菲咖啡从上到下都是西方那套价值观,给员工灌输的观念就是使劲儿捧有钱人的臭脚!】
梅菲咖啡的公关部集体紧急加班,处理不利舆情。
但是碍于那个员工发言过于嚣张,一杆子打死了几船人,各方面人群都得罪到位了,所以情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说:【我们毕业之后是杀猪是放羊,关你们屁事!卖个咖啡你还高贵起来了!】
普通上班族说:【喝梅菲咖啡的都是上流人士呢~茅台龙井都不能和你们比~】
京大官方表示:【充分尊重学生就业意愿,向社会各行业输送优秀人才。】
受伤最严重的,还要数冰绒甜心,和一众兜里钱不多,就爱喝点儿平价果茶的消费者们。
冰绒甜心的老总真是人在家中坐,热度从天上来。
他们冰绒甜心和梅菲咖啡走的是不同路线,在消费者群体上并不重合,本来应该是没有任何商业竞争的,但是网上就喜欢把他们当成对照组,而因为便宜,冰绒甜心往往是被拉踩的那一个。
他老贾就是不服,价格高又怎么的,他们消费者群体还更广呢!
谁卖得贵谁就牛逼吗?这玩意儿不得比较利润额吗?
他们公司的净利润……虽然也比梅菲咖啡差一些,但是!作为三年之内就拓展了几千家门店的果茶品牌,能从一众奶茶品牌中杀出重围,他觉得自己当初制定的这个发展战略对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