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古代,躺平开摆_桃梨不言【完结】(139)

  解三婶皱着眉,还想劝些什么,解大嫂见两个人说不到一块儿去,连忙转移话题聊起别的。

  “这玉倒是漂亮,”解大嫂看着博古架上的玉器随口道,“是古物吧?看着得千八百年了,养得可真好。”

  话音刚落,解三婶立刻暗中瞪了谢大嫂一眼。

  解大嫂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不该说的,心下后悔,连忙去看汤婵。

  汤婵顺着解大嫂的视线转头看过去,正好错过了二人的眉眼官司,见是那件玉龙摆件,便道:“是隔壁常家送来的。”

  “常家?”解三婶瞳孔一缩,宽袖下攥着帕子的手紧了紧,她忍了忍,没能忍住,似乎好奇般问道,“是那家大商户吧?侄媳竟然跟他们家有交情?”

  汤婵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解释道:“之前他家意外走了水,邻里邻居的,我叫了家里的人去帮忙,常家便送了谢礼过来,再多的交情是没有的。”

  “原来如此。”解三婶像是解了好奇,忙笑了笑不再多问,转而问道,“对了,这个中元节,侄媳是怎么打算的?”

  不知怎么,汤婵感觉解三婶对常家的态度有点怪,不过说起正事,汤婵很快将这一点不对劲抛在了脑后,跟解三婶说起中元祭祀的事。

  送走解三婶婆媳,汤婵叫来福婶和紫苏,开始吩咐跟解三婶商量好的安排,众人忙活了半天,总算是有了章程。

  半夜,万籁俱寂,汤婵躺在床上,突然腾地坐起身来。

  忙的时候没时间多想,忙完了躺到床上,白天的事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她越琢磨越不对劲。

  先说解大嫂随口认出古玉来历的事,虽说解三婶是族长夫人,但解三叔无官无职,解三婶出身平平,解大嫂娘家也只是普普通通的耕读乡绅,一家子简朴,怎么会一眼就能认出古董,还说出了年份?

  这也就罢了,更奇怪的是,解三婶听说是常家送来的,反应为什么会那么大?

  难不成解三婶一家和常家有什么交情不成?

  便是有交情,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看解三婶的反应,分明是不想让人知道……

  汤婵越想越不妙,连忙叫来了紫苏,把事情跟她说了,“……我觉着事情不太对劲,可要是去查解三婶家,就怕一个不慎打草惊蛇。咱们有没有人手能用,去跟常家人套套话?”

  紫苏想了想,“京城家里来送东西的人应该过两日就到,紫藤昨儿跟我说,这回他兄长也跟着来了,顺便来看看她。她兄长是生面孔,办事也得宜,不如我让紫藤送个信,让她兄长到了先别回来,而是去常府打探打探?”

  解家回乡守孝,姨娘们并没有跟着一起回来,宛姨娘同秋月一起被汤婵留在京里的解府看家,若是京中有什么急事也好及时应对。每隔一段时间,留守京城的二人都把京里的重要消息送回来,一同送回来的还有东西,比如只有京里才有而老家买不到的生活用品、别家送的重要节礼一类。

  紫藤则是紫竹被送走后补进汤婵院里的大丫鬟,为人踏实,当差也用心。听紫苏说紫藤的哥哥不远路途遥远,特意求了差事来看妹妹,汤婵心里多了几分好感,很快点头应了这个主意,“那就麻烦他了,送信的时候一同多送些银两,在外头办差没有钱可不凑手。”

  紫苏笑着点头,“是。”

  ……

  汤婵本来以为要等些时日,没想到没过几天,她就收到了紫藤兄长的来报。

  却说紫藤兄长得了交代,很快就想出了法子,他脱离了解府的队伍,装成刚来阳曲县的商户公子,找了家酒馆一打听,很顺利便打听到了常家。

  听了一耳朵常家的事,紫藤兄长得知常家三少爷最爱在外厮混,他才具平平,却因嫡出身份参与许多重要家族事务,便选了这人为目标接近。

  他暗中跟着常三少爷,准备摸清规律后找机会偶遇结识,结果却意外发现三少爷有一回出门后掩人耳目似的七弯八拐,最后进了一家看上去门户普通的大门。

  紫藤兄长直觉不对,没有贸然上前,等常三少爷走了,他一打听,原来这竟是解三叔的府宅。

  出了这样一件事,紫藤兄长不敢耽搁,立马就来悄悄找了紫藤,将消息报于汤婵。

  汤婵得了回禀,面色不由郑重了几分。

  她对紫藤道:“我知晓了,你兄长这差事办的不错,让他回头去领赏。只是这事不可对别人说起,让你兄长烂在肚子里,不然出了事情,我是要追责的。”

  紫藤高兴应下,“多谢夫人。夫人放心,我兄长晓得轻重的。”

  等紫藤告退,汤婵叫来紫苏,“二爷人呢?若是没什么要紧的事,请他回来一趟,我有事要说。”

  紫苏连忙应下,吩咐婆子去外头找小厮传话。回来之后她观察了一下汤婵的神色,“夫人,出什么事了?很

  严重吗?”

  汤婵摇了摇头,“还不好说——等之后消息确认了再同你说,许是我想的太多也说不定。”

  之前常家太太被她拒绝后依旧亲自上门道谢,还送了完全超出谢礼意味的重礼,这是打着攀附的主意,而且多半有所求。

  汤婵没有接常家太太的示好,常家却转头上了解三叔家的门,不知道是不是因着走不通她的门路,转而把主意打到解三叔身上。

  若是解三叔同样拒绝,那这事倒没什么,但汤婵却不由联想到解大嫂见惯富贵的模样……解三叔接待过多少这种想要攀附的人家?收过多少礼?甚至……有没有帮人家办什么不该办的事?

  而解三婶在得知常家给汤婵送礼时,突然反应不对,是不是因为害怕东窗事发,心急失态,想要打探详情?

  等解瑨回来,汤婵就把事情同他仔细说了一遍。

  解瑨皱起了眉头,与汤婵对视了一眼。

  汤婵委婉道:“这事儿是我猜测,并没有实际证据。许是我小人心肠,还是私下查一查,别是真有误会,白白冤枉了三叔一家。”

  解瑨点了点头,他知道轻重,“嗯,这事我来办。”

  比起汤婵的虾兵蟹将,解瑨手底下的人就专业多了,没过几天就有了结果。

  这天解瑨面沉如水地回来,汤婵就有了预感。

  “你是说,解三叔暗中用着你的招牌,收受盐商贿赂?”

  “是。”解瑨看到汤婵,轻轻吐出一口气,接过她递来的一盏茶,慢慢冷静了下来,跟汤婵说起事情始末。“我朝的开中法,你知道吧?”

  汤婵点头,“知道,太-祖想出来的法子。北方边镇储粮,路远费烦,太-祖便允许商人用粮食马匹等军需换取盐引,鼓励商人向边塞输送物资。”

  解瑨颔首,“太-祖至太宗年间,开中法卓有成效,甚至吸引了大批商人雇佣民力迁居边镇开垦田地,生产粮食,边地也由此日渐繁荣。”

  汤婵再次点头,大名鼎鼎的晋商就是因此而起家兴盛的。

  解瑨接着道:“然而多年过去,天下承平日久,勋贵官僚甚至皇子宗室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便打通上下关节,随意用些军需甚至空手讨来盐引,再转卖给盐商,如此贱买贵卖,从中牟利。如此一来,边地商人便无盐引可换,或者换了盐引,到了盐场却无盐可领,只得苦苦等候支盐,有的甚至要等上多年。”

  汤婵听明白了,她张了张口,“山西就设有两个边镇,所以解三叔他……”

  解瑨叹了口气,“如今盐商里都流传着一则消息,说是只要搭上解三老爷,得了解家的名号,就能在府衙领到特殊的盐引,拿着这种盐引,不必在盐场空等,直接便可支取食盐。”

  果然如此,汤婵不由咋舌。

  她想了想又问:“可是没有你出面,换发盐引的官员竟也认?再说解三叔就不怕被戳穿吗?”

  解瑨道:“大笔银子进了解家,这便是把柄,日后若是事发,必定会惹来大麻烦,三叔觉得我为了自己和解家,定然会将事情掩盖过去。其实也不只是他如此想,外人眼里,一笔写不出两个解字,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必要把我同三叔分开看。再说那些官员也都被喂饱了,即便疑心事情有异,也不愿追根究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已。”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解瑨常年在京城,不会过多关注老家的情况,故而只要做的小心,再在人前伪装好简朴的样子,不要有闲话传到解瑨耳朵里,那就基本不会露馅。

  这样瞒天过海的事,还真让解三叔做成了。

  想起解三叔夫妻朴实的样子,汤婵难免觉得不可思议。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汤婵问:“那你打算如何?”

  解瑨很干脆:“自然是上折请罪,治家不严,是我之过。”

  他选择大义灭亲,汤婵一点都不意外,她不禁摇摇头,“也不知道解三叔怎么会觉得你是会把丑事用一床被子掩过去的性子……”

  讲究家丑不外扬,但未免太看不起解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  桃梨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