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婵转身看到来人,笑着回礼,“叶夫人。”
叶夫人的丈夫叶盛与解瑨交好,汤婵记得当初解瑨迎亲,叶盛还替解瑨做过催妆诗。
叶夫人知道汤婵新嫁,在场中怕是没有特别熟悉的人,见她一个人来赴宴,杨二夫人走后她又在四处观察,便以为汤婵这是落了单,故而主动前来搭话。
汤婵察觉到叶夫人的好意,自然没有拒绝。
两个聪明人有意交好,聊得自然投机,很快便姐妹相称。
坐了一会儿,叶夫人提议一同赏梅,汤婵欣然应下,二人起身走进长廊。
也是天公作美,昨儿刚下过一场大雪,今日天晴,梅上枝头挂着新雪,是赏梅的最佳时候。
长廊不仅有多个出口,还连接着以供休息的亭子,不时能看到有相熟的女眷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边赏景边聊天。
“三姐姐!”
二人正走着,迎面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看见了叶夫人,立刻高兴地打了招呼,“可算找到你了!”
“七娘,”叶夫人一听便笑了起来,说话的是她的娘家妹妹,“找我什么事?”
王六姑娘快步走到叶夫人身边,亲热地挽住她的手臂,“
三姐姐快来,我们正要去同潇湘诗社比试呢,三姐姐也来助阵!”
叶夫人失笑,“我都嫁人多少年啦,怎么好跟你们这些小姑娘比试?”
“三姐姐有所不知,潇湘诗社也请了前辈出马的,”王七姑娘摇着她的胳膊,“我们清秋吟社可不能输!”
叶夫人受不住亲妹妹的缠磨,只得无奈妥协,“好啦好啦,我去就是了。”
王七姑娘一喜,这才放开叶夫人,同时不忘拍马屁,“三姐姐最好啦!”
叶夫人没有半点办法,点了点她的额头,随即转向汤婵邀请道:“汤妹妹要一同来吗?”
汤婵自无不可,笑道:“我素来愚鲁,不懂吟诗作赋,若是王姐姐不嫌弃,我就在一旁给你们助威。”
叶夫人笑道:“妹妹哪里话,怎么会嫌弃。”
虽说如今女子不能制艺科举,但不少出身书香门第的闺秀受家族熏陶,与兄弟一样自幼读书,甚至结社联吟,以文会友,特别以文风繁盛的江南为最。后来这股风气蔓延开来,京里也有闺秀成立诗社,像王七姑娘口中的潇湘诗社与清秋吟社都是其中翘楚。
叶夫人的娘家也是诗书传家,文风极盛,汤婵毫不意外她们结了诗社,如今有热闹可看,汤婵更不介意凑个趣。
从长廊出来,三人来到一处二层小楼。
此时一楼厅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此处占地不小,只见靠东的方向,姑娘们分作两边凑在一起,隐隐呈对峙之势,应当就是两家诗社了,周围又有许多人围观。
叶夫人这一边除了王家姐妹,其他人汤婵都不认得。另一边,汤婵认出了为首浑身书卷气的姑娘,她是杨阁老的孙女,行二,嫁人之前是有名的才女,一旁是她的堂妹杨五姑娘。
只是见到杨五姑娘身边之人的时候,汤婵没忍住露出诧异的表情。
这不是庞妍吗?
汤婵不禁疑惑,侯府同杨家似乎没什么交情,庞妍怎么也来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汤婵就在侯府呢,可没听说侯夫人来了杨家的宴席。
而且庞妍似乎还进了诗社……不过看庞妍坐在杨五姑娘身侧,二人手挽着手,很是亲密的模样,汤婵心里有了点猜测。
场边似乎也有人不怎么认得庞妍,有人便小声解惑道:“那是庆祥侯府的二姑娘,前些日子京中流传一首《如梦令》,词中之清新灵动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听闻便是庞二姑娘所作,杨五姑娘亲自出马,邀请庞二姑娘入社呢。”
汤婵听得抽了抽嘴角,果然……
这时庞妍似乎感觉到了汤婵的视线,转头望了过来。
她对这个不得不嫁作继母的表姐很是同情,主动打了招呼,“表姐。”
汤婵笑着对她点了点头,“二表妹。”
叶夫人见到二人问好,拍了拍额头笑道:“竟差点忘了,汤妹妹与庞二姑娘是姐妹。”
“是,”汤婵笑道,“我怕是不能只给王姐姐助威了。”
“无妨,”叶夫人玩笑道,“只是不能厚此薄彼啊。”
等她与王七姑娘上了场,汤婵找了个角落看热闹。
正巧一旁有一个不知谁留下的红泥小炉,汤婵问过杨府的丫鬟,又要来一壶青梅酒,点了炉子,热起酒来。
“你居然在这儿!”
一道声音突然在汤婵耳边响起,还有点耳熟。
汤婵扭过头一看,眉头微挑。
哎哟,这不是忠国公府那个宝贝疙瘩嘛,“郑九姑娘。”
郑宝珠跑到汤婵跟前,撅着嘴巴挺不高兴,“我下帖子约了你好几次,你怎么都不理会?”
自从上次从茶楼回来,郑宝珠就一直惦记着再去一回,结果约了汤婵好几次都没得到回信,刚刚一瞧见汤婵,她就跑来兴师问罪了。
汤婵瞧了她一眼,“若我还未嫁人,倒是能带你出去玩。”
然而之前她年终季加班,天气又冷,汤婵当然不会出门。
郑宝珠一噎,也反应过来自己有点想当然。
想到什么,她叹了口气,别别扭扭道:“好吧。”
这丫头任性归任性,倒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汤婵摸透了她的性子,说话行事就随意了很多。
看她身后只跟了个丫鬟,汤婵问道:“你不是自己来的吧?”
“当然不是,”郑宝珠坐到汤婵对面,看汤婵煮的酒有点眼馋,“我是跟我长嫂来的。”
大人交际,她很不耐烦,趁着长嫂不注意溜出来的。
汤婵视线一扫,很快就瞧见了郑宝珠的长嫂忠国公世子夫人。
世子夫人正在与旁边的贵妇人说话,“你大嫂嫂旁边那位是谁?看着有点眼熟。”
“那位是敬华长公主,皇上的亲妹妹。”郑宝珠介绍道,她想到什么,凑近汤婵小声八卦道,“敬华长公主年少守寡,我听闻公主府夜夜笙歌,长嫂说,最好与她不要太过亲近……”
“什么?”
汤婵听到“年少守寡”“夜夜笙歌”这俩关键词,情不自禁地露出艳羡,“真好啊……”
郑宝珠:?
你说什么?
第55章
汤婵话出口,也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不该说的。
感受到郑宝珠狐疑的视线,汤婵咳了一声,镇定找补道:“嫁人之后还可以自己当家作主,自由自在,这可真好。”
郑宝珠一怔。
“你说得对。”她想到什么似的泄了气,素来微扬的小脸挎着,“唉,不想嫁人。”
见长嫂跟敬华长公主话别,往她这边走来,郑宝珠不自觉开始烦心。
长嫂又要开始跟她说婚事了。
郑宝珠马上就要及笄,正是准备开始说亲的年纪,这个年节,郑宝珠满耳朵都是长嫂的择婿经,去看姨娘,姨娘张口闭口也是成亲嫁人,听得都烦了。
嫁人有什么好,嫁到别人家之后,还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受宠,像现在一样想玩就玩吗?
郑明珠一想到这些,就对成亲充满了抗拒,她心中烦闷,不自觉就把话说出了口。
汤婵听了也有些无奈。
这年头没有不婚不育的选项,所能做的,也不过是规则之内让自己活得更好。
幸而有皇后和忠国公府在,郑宝珠可以晚点长大,汤婵说:“实在不行就找个听你话、能和你玩到一起去的。”
郑宝珠愣了愣,她毕竟年纪还小,只是刚刚感受到这种情绪,还未具体深想过怎么面对呢。
还在怔愣当中,那头她的长嫂黄氏到了。
黄氏笑着问候,“解二夫人。”
汤婵起身与黄氏互相问了好,“见过世子夫人。”
“叨扰夫人了,”黄氏的语气意外的真诚客气,“舍妹有劳您照顾。”
汤婵只微微一笑,“令妹天真赤诚,您言重了。”
黄氏长相英气,精神很好,看着只有三十多的样子,但她实际上已经四十过半,是当祖母的年纪了。
她出身并不算高,是忠国公一位老部下的女儿,但不仅忠国公与世子,整个忠国公府上下对她都很是信服。
郑宝珠第一回 试图给汤婵下帖子,黄氏就知晓了。她知道皇上曾经想赐婚的事,也知道家里几个侄女和郑宝珠不和,得知郑宝珠竟结识了解瑨的新夫人,黄氏就一直想当面见见汤婵——
一来自家这个宝贝疙瘩是什么德行,黄氏最是清楚不过,她担心郑宝珠是否冒犯了人家,二来她也是好奇,这位夫人为何能让宝珠这般惦记,更重要的是,她得确认汤婵对郑宝珠没有恶意。
今日一见之下,黄氏就放了一大半的心。相由心生,对方眼神清正,气质随和,不像什么阿谀谄媚,或是居心叵测之辈。
等再说两句话,黄氏就更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