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门长媳_Ms腊肠【完结】(13)

  京城的冬季,甚是寒冷,尤其是没有日头的日子。

  祖母年岁大了,实是不好在外散步消食。

  于是杜衡提议,不若把婉仪今日抄的经文拿出来,祖孙三人一齐站于书案前品评,当作是膳后消食之用。

  谁知婉仪却撅嘴道:“要评,就连萤儿姐姐抄的一起评!”

  老夫人却觉着,苏萤不在,拿她的字出来品鉴不妥当,可还未开口,便听到杜衡说道:“也好,叫人一齐都拿来。不过,品评是品评,不是比较,文无第一,没有输家。”

  “这是自然!”

  婉仪巴不得兄长说这话,萤儿姐姐的字她早已看过,所抄经文工整清晰,一丝不苟。只是,那并非祖母素来称道、闺中女子应习的簪花小楷。她只当萤儿姐姐笔力有限,心想若有那份经文在前作陪衬,自己这一份便不至太过失色。

  可谁知,婉仪却想错了。

  苏萤不仅写的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还擅长其他书体。

  考虑到对神佛的尊敬,今次她特地选了被文人誉为兼具十美的魏碑体抄写经文。

  当仆妇拿着两份经文放置于书案时,杜衡不禁吸了一口气。

  婉仪向来只临摹簪花小楷,加之每年杜衡都帮着祖母挑拣胞妹抄写的经文,哪怕未有署名,他一看便知哪个是婉仪所写。

  而另一边的经文,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苏萤竟是用了魏碑体!

  魏碑体以刚健著称,苏萤所抄经文,字字方折顿挫,棱角分明。相比于簪花小楷的娟秀,此体更添一分庄重肃穆,敬神之意,跃然纸上。

  杜衡心知,但凡通篆隶者,只需看此三两行,便可断定写字之人,功力深厚,簪花小楷自是不在话下。

  可想而知,婉仪生辰那日,苏萤绝不是简简单单地藏拙而已,分明是懂分寸、知进退。

  他不由得心生感叹,字尚且如此,想来诗词文章自当更胜一筹。二婶家果真诗书传家,名不虚传。

  只是他不免又心生疑窦,如此人物,怎会千里迢迢,只身入京,投奔杜府而来?忽而想起那日母亲欲提她来历,他却让母亲转而敲打李嬷嬷,断了话头。

  此时回想,竟有些懊悔,那时若听下去,今日便不必再多费心思量。

  第16章 智斗林氏(上)

  婉仪自是不知兄长已然在心中有了一番品评,只见他一言不发地看着苏萤的字。还当兄长不喜这等笔势刚峻的字体。

  “萤儿姐姐说,她外祖有个书院,她自幼便常在一旁伺候笔墨。想来书院之中,多习经义策论,鲜有女子闺阁可临摹的字帖,故而她所用笔法,更偏刚劲。”

  是婉仪自己提议拿苏萤所抄经文一起评鉴,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个伴。并不是真的要苏萤的字当成她的挡箭牌。见兄长未发一语,婉仪忙替苏萤分辩几句。

  杜衡一听,遂醒过神来,他不愿当着妹妹的面揭开苏萤的真正实力,让妹妹对抄经之事心生退意,只淡淡道:“你们两人都写得不错,工整清晰,不相上下。”

  婉仪听罢,松了一口气,好歹她和萤儿姐姐半斤八两。不过兄长向来严格,这评价在她心里已是上上之选。

  然而,一旁的老夫人却一直没有说话,她的父亲原是国子监祭酒,她自小便在诗书字画中耳濡目染,苏萤那手魏碑,她怎会看不出来?见孙儿没有说穿,她自也不会点破。

  只是,面对着眼前那刚劲有力的经文,老夫人心头微动,不免生出一些思量。

  从苏萤的字,老夫人已然断定,她的学识只会在二儿媳妇容若兰之上。婉仪的生辰礼,苏萤退到若兰身后,推脱诗文不通。如今她同婉仪一齐抄经,却又将自己的本事显露无疑。婉仪邀她一同听女先生讲课,可她又以打理藏书阁为名婉拒。

  老夫人一时有些困惑,萤儿这丫头,是欲露锋芒,还是有意敛藏?

  这经文是要供到菩提寺的,她的字若不出意外,定会被高僧选中供至大殿之上。难道说这丫头心高志远,想找个不仅仅是若兰口中说的好人家,还想找个名门望族?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念头是萤儿这丫头自己有的,还是若兰也有此意?她不相信若兰从一开始便打了诳语。若兰远嫁京城十年,虽与家人时有通信,但容家毕竟是萤儿的外祖家。这背后的缘由,恐怕连若兰自己也未必知情。

  老夫人年纪大了,经历也多,心中不免有一丝踌躇猜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亦不可无。既然她已让程氏抬举苏萤,便不会没道理地将苏萤所抄经文抹了去。只是在孙儿备考春闱的节骨眼上,她实是不愿此时多生枝节。

  看来,还得寻个机会,细细探探萤儿这丫头的心思才是。

  苏萤抄写完经文后,便先回到了偏院。此刻正与姨母一道用膳的她,怎会知晓她那一篇经文,竟在老夫人和杜衡眼中,引出几分思量与提防。

  今日姨母特地做了家乡菜肴——什锦炒年糕。

  记得在外祖家时,外祖母常以年糕代饭。这年糕是用上好的白香米蒸熟,再以木槌细细捣碾而成,做法既费时又费力,入口却软糯香弹,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一道菜肴。只是,再好的滋味,吃多了也难免生腻。那时她年纪尚小,一见桌上摆着年糕片便撅起嘴,说不吃。

  然而,她怎会想到,那些她曾嫌弃的年糕片,自回到苏府后,竟再未见过一回。

  林氏作为由外室升做主母的继室,对苏萤哪来的好心善意。苏萤一回来,林氏便分了一处离正院相距甚远的小院给她。美其名曰,苏萤已是大姑娘了,应当独住一处,免得旁人说她这个继母太过苛刻。实而是不想让苏萤与苏大老爷太过亲近。

  苏萤的父亲苏建荣是个秀才,在书院读书时便与她的母亲青梅竹马。只是他心思活络,不能专心于学问之上,遂中了秀才以后,无甚精进。那时她的母亲容芝兰已经嫁给了她父亲,出嫁从夫,只得随他放弃科举,一家人转而从商。

  由于苏建荣确实有些口才,又颇有人缘,没曾想生意竟是越做越有起色。只是苏萤的母亲没有福气,才刚刚苦尽甘来,便撒手人寰,让外室有了可乘之机。

  因照顾生意,苏建荣时常不在家中,林氏也便借着弟弟妹妹年纪尚小,用膳时辰不定,怕耽误了大小姐为由,让苏萤在她自己那个小偏院中起个小厨房,每月柴米油盐定时定量支取。

  继室当道,苏家的下人们自然也是见风使舵,见主母不待见这位大小姐,行事自然日渐怠慢。

  送的米大多是陈米,柴也常是受了潮的。表面上送得不缺不晚,可真正能用的,寥寥无几。

  当然,苏萤也不会让林氏那么轻易便得逞,才刚回来不过三月,若不趁此给林氏个教训,日后还有她受的。

  于是她不声不响,每月照常接收厨房送来的柴米油盐,只是与第一回不同,她不动声色地将收到的物件全都记在了本上,还当着人面清点,每回均让送货之人在她所记之处按下拇指印,作个印证。

  就这样又默默收了两个月的陈米湿柴,苏建荣终于从外地返家。

  “大小姐,太太请您过去一道用膳。还有,这是太太给您新制的衣裙和首饰,太太让你穿上再去。太太说,老爷刚回来,看到您穿新衣必定高兴。”

  林氏的贴身丫鬟春杏趾高气扬,话音落下后,便朝跟在身后,双手捧着衣饰的小丫头使眼色。

  小丫头立马机灵地上前,欲给苏萤更衣。

  而春杏没有离去,显然她要亲眼看着苏萤穿上那身新衣裙。

  只见苏萤并未理会那小丫头,而是看向一动不动的春杏,厉声道:“春杏,你跟着你家主子从外头搬来苏家已有多年,怎么还是那么不懂规矩?”

  “本小姐更衣,你也要一并瞧个分明?”

  春杏一吓,原当这大小姐一向软顺,没成想竟是这般凌厉。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道声:“小姐莫怪。”遂乖乖地退至院中等待。

  苏萤心中也知,这一回必定要占好先机,扳回一城,否则便没有下次。

  于是,她交代小丫头把衣服交给自己的丫鬟喜鹊,便也将小丫头支了出去。待喜鹊将衣裙首饰细细检查一番后,她才穿上身。

  只是,那衣裙贴身紧束,将她瘦削的腰身勒得凹凸分明。若是不知底细之人瞧见,还真要以为她这些时日养得甚好。

  苏萤心中暗笑,原来林氏也知,我这些时日吃得不好,生怕被父亲看出来!

  冷哼一声后,她终是着了那身衣裙出了院子,只是袖中却早已藏妥了一本册子。

  第17章 智斗林氏(中)

  谁知,苏萤一进了正院前厅,便瞧见父亲与林氏早已端坐在主位,正宠爱地看着苏萤同父异母的凤胎弟弟妹妹,对他们乖巧地磕头。

  “爹爹、娘亲辛苦了,儿子/女儿给爹爹、娘亲磕头请安!”

  苏建荣捋着长须,满面笑意,只见他朝后一招手,身后随从便将一只金线绣的小荷包交到他手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强强 宅斗文 甜宠文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