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响甚至画出了三视图来给这些老师学生说明。
大妞倒是知道蒸汽机,如今工厂的蒸汽机,其实就是阮响占下村子后第一年年末,在打劫了一堆土匪,抢了一堆匠人后,靠着极为原始的办法,一点点搓出来的,那时候为了一台蒸汽机,阮响几乎是日夜不断的干活。
光是密封的材料就找了不知道多久。
她不缺技术,缺的只是材料,和能复刻的人才。
蒸汽机要说难,真的难吗?
说到底不过是让水沸腾,让蒸汽按照既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不断循环,带动活塞,进行不断往复的相同运动。
而人们需要付出的,只是加水和加煤。
至于这种基础蒸汽车头的原材料更简单,钢铁、水、煤。
真正要攻克的难关反而不是蒸汽车头,而是齿轮的精度,让活塞通过连杆、摇杆,让原本只能通过活塞进行的直线动作,变成可以往复的带动轮子圆周动作。
关于蒸汽机的原理,大妞也略懂一些,她凑过去细看。
阮响画的兴起:“这只是最基础的车头,倘若真要造出车来,齿轮部件的精细度必得经过不断测量和调试,但只要将车头造出来,那造出车的日子离现在就不远了。”
“这是锅炉?”大妞指着一处说,“上面是水箱,后面的是什么?”
她看着一条条的粗线,有些茫然地问。
“这些是管道。”阮响,“一根黑线代表一个管道,连着后面的烟囱,将烟排出去。”
“水箱上方就是滑阀。”阮响兴起后倒是不吝言语,“你看,高压蒸汽只能进入滑阀,再通过滑阀后方的入气孔推动活塞,活塞一动,滑阀向后运动,推动活塞的蒸汽就能从滑阀中间的排气孔被排出到冷凝气缸,再进入水缸,前方的蒸汽就能进来,再次循环。”
“这样就能一直带动车轮。”阮响看向大妞,“懂了吗?”
大妞懂了,她一懂,也同阮响一样激动:“这……倘若成功,那我们……”
阮响:“是啊,倘若成功,各地就能真正连成一片!”
“不单是货物和人,我的政令也能畅通无阻!”
“不仅如此,倘若能将成本压低,各个工厂通力合作,百姓耕种收割也不会再那么辛苦。”
毕竟这边没那么多坡地山林,许多百姓的田地连在一起。
“唯一的问题就是煤炭。”
“百姓的才智啊。”阮响再次叹道,“我原本想着,等拿下青州再徐徐图之,没想到他们自己摸索,竟然也歪打正着,既然如此,那便不等了,叫他们放开手做吧!”
“但煤炭……”大妞有些担忧,“我们自己产煤实在不多。”
“倒是辽国那边,产煤不少。”
阮响点头:“我知道。”
她也馋啊,这怎么能不馋?
大妞和阮响说得热火朝天,牛妞坐在椅子上,很想插两句话,但发现自己一个字都听不懂,她毕竟是管理上的人才,对什么蒸汽机械,不说精通,只能说一无所知。
“阮姐……”牛妞终于还是忍不住插嘴道,“今年的杂交实验成果也出来了。”
阮响这才平静下来,她朝牛妞笑道:“不错,亩产多了五十斤。”
牛妞有些发愁:“农先生们已经开始找雄株无花粉的稻子了,不过只能肉眼分辨,恐怕几年内难见成效。”
“这不着急。”阮响看着牛妞,“要填饱所有百姓的肚子非一日之功,我原本也做好了准备,不求无过,但求有些许成果,只要有一个老百姓,因为杂交稻活下来,那无论付出多少,都不是白费。”
牛妞更愁了:“我们的钱……”
阮响很想得开:“钱就是用来花的,我们既然能跟宋人做交易,自然也能跟辽人做生意。”
“我记得关了些辽国的间人,怎么样,都还活着吗?”
牛妞:“都还活着。”
阮响收敛的笑容:“嗯,你去挑一挑,找一个亲近我们的,看能不能让他牵线,将我们的货物卖到辽地去。”
“金银倒无所谓,让他们用矿产来换。”
“再看看哪些产煤区的官吏能够收买。”
第191章 研究创造(一)
日近正午,守门的士兵打了个哈欠,他泪眼惺忪的继续看向外围的树林,自从调到这边以后,他每天都在茫然中渡过——虽然他早就上完扫盲班,在军营里也常要上课,但跟待在这儿的人一比,他仿佛从来没上过课。
他连他们在吵什么都不知道。
“怪不得只能动一下!是了是了,不让蒸汽循环,怎么让它一直动?”里头传来年轻姑娘的声音。
原本士兵还会好奇,如今已经学会了不动如山,就是不知道要吵多久,他到现在还没吃饭。
好在这回似乎不是吵架。
“我来我来,我现在就来钻个洞。”
“还有这个,一根管道确实不行,烟雾出的慢,还容易变形。”
“这儿有阮姐的注释,哎呀!我就说嘛,管道多起来,排烟和降温速度都要快得多,坏了也好修。”
士兵听得脑仁疼。
“去吃饭吧,换班了。”战友走过来,她抹了把嘴角的油,“今天有大肉。”
士兵立刻一吸口水,大步流星的走去食堂吃饭。
里头那群人经常忘记吃饭,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他就算忘记自己的名字,都不可能忘记吃饭。
他们原本以为要跟着阮姐征战沙场,不说并肩霍去病,起码也会是个人物,结果在军营里待了一年多,就被调到了这儿。
无令还不能出去,一旦泄露这里的一点信息,别说兵当不成了,恐怕还要被抓去挖矿。
挑人的时候,也是各排的排长挑出口风紧的。
那种大舌头就是枪用的再好也不行。
院子里,以水泥铺成的平地上,一群人正围着一个庞然大物,几个合力凿出孔洞后将拆除的盖子再盖上。
“先试试。”几人目光炯炯,“要是真能让轮子转起来再改管子加缸。”
少女提着一筐煤炭过来,她一擦额头,擦得一头黑,自己浑不在意地说:“我来我来!”
众目睽睽之下,少女将煤炭铲进锅炉,又将燃着的木棍扔进去,等待升温的过程是漫长的,但谁也不肯移开眼睛。
如今连着的轮子并没有放在地上,而是用架子架在空中,只是为了试试轮子能不能转起来,不能真让它跑起来——谁知道它会跑去哪,撞坏了又要从头来。
“听着了吗?水沸了没?”
“好像沸了?”
“听不太真切啊……”
“烟冒出来了!”
还有急性子去摸水箱,好在用料足,没把他烫出个好歹来,但也烫掉了他一点油皮,疼他龇牙咧嘴:“好、好、肯定沸了!这次一定行!”
果然,这话落音没多久,轮子开始缓缓转动。
所有人都不由屏息——
“没停!”少女的声音在抖,“没停!”
他们之前试了不知道多少次,一直以为是连杆出了问题,改了不知道多少次,浪费了那么多材料,结果竟然是少了个排气孔!
车轮稳定的转动着,几人不由发出欢呼声。
“行了!”
“这下好了!”
“好好好,咱们去加个缸,这样就不用一直往水缸里加冷水了,节省多少功夫。”
“哎,怪我怪我,工厂那边用的也是三缸。”
“我也忘了要降压,毕竟以前没学过,都是我的错。”
门外的士兵:“……”
怎么之前总是吵,今天却都谦虚起来了?都争着认错了?
真是看不透这些人啊。
还是军营好。
“车头弄好了,之后就简单了。”
“是啊,只要车头能一直往前,后头的车厢只要轮子能动就行。”
“阮姐不是说这种车得有轨道吗?那后头车厢的轮子怎么弄才能不脱轨?车厢如何相连?倘若只用铁链相连,减速的时候岂不是要撞在一起了?”
“到时候阮姐会告诉我们吧?”
“事事要问阮姐,那要我们何用?!”
“诸位都是厂子里出来的,要说愚笨,定然是不认的,不如这样,咱们分组研习,互相补缺,再叫阮姐过目。”
“这法子好,就怕所有人都钻进一个牛角尖。”
“大的耗费材料,咱们就做小一些。”少女说,“由阮姐过目,确定可行了再做大的,你们看如何?”
“不错不错。”老师傅笑道,“既然如此,你就带一队吧。”
少女一愣,连连摆手:“这怎么行?我年轻,哪里能带队?”
老师傅摇头:“不是这个道理!阮姐至今不足十二,谁敢小看她?倘若只看年纪,那七老八十的老人,是不是个个都能来带队了?”
“我……毕竟以前不是造蒸汽机的。”少女还是忐忑,“厂里的蒸汽机,我也就看过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