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这有什么?当年阮姐带着我们做的时候,我们哪个不是两眼一抹黑?别看我如今说得上几句,当年我就是个造风箱的!如今不也带学生了吗?”
“这得看天赋!”老师傅一锤定音,“行了,你挑人吧。”
少女忐忑的点了几个人,都是同她一起来的年轻人。
好在大家也给她面子,没人说不行。
她松了口气,顿觉舒畅。
老师傅又点了两人带队,自己也带一支。
“走走,吃饭去。”老师傅乐呵呵地说,“听说今天有大肉。”
“又杀猪了?”
“听说如今不少村子除了种地,不是养鸡就是养猪,养牛的也不少,沼气池的原料是够了,可惜至今还没人把灯罩弄出来。”
“别的好说,玻璃这些都是现成的,就是纱罩的材料找不着。”
“如今找着的材料,一下就燃尽了,哪里能长久发光?”
“这也不归咱们管,得那群道士道姑操心。”
“听说还给他们弄了一堆玻璃做的瓶瓶罐罐和细管子,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还有酒精灯,上回我去看了,看不懂。”
“土里还有元素,元素是啥?”
“还是咱们好,咱们这个多简单啊!”
“是啊,咱们的这个,一说就明白!”
换班的士兵们:“……”
你们的这个到底哪儿简单了?我们一个字都听不懂!
难道我们是傻子?
这世上最简单的事明明是当兵!
第192章 研究创造(二)
远离人烟的荒原深处,水泥平房内人声不断,哪怕已经过了午时,仍有不少人到此时才去用饭。
少女端着餐盘,心满意足的与同僚们坐到一张长桌上。
除了他们这些研究蒸汽机的,还有研究枪械大炮的,几乎全都在这了,道士道姑们虽说不同他们在一处,但距离也不算远,走路不过半日的脚程。
“看看,第三批猪了吧?”同僚夹起一片猪肉,“比去年的还好,更肥一些。”
少女也说:“如今猪吃的都是熟食,长得比以前快许多。”
——虽说阮姐还是不满意,但他们觉得比起以前,如今的猪已经称得上美味了。
以前达官显贵们根本看不上猪肉,只吃羊肉。
老百姓又吃不起肉,养猪的便也少。
“我都说了!这配方还要改!”
食堂门口传来了争吵声。
众人循声望去,果然又是研究枪械的那群人。
其中一人嗓门最大:“撞针撞了,火药不燃!这是配方的问题,要找更易燃的配方!”
另外几个骂道:“更易燃的不必撞针,一晃就炸。”
“那就想办法啊!”
“就卡在这一步!”
“不找出撞击引燃的火药,想办法在撞击前稳定住不炸,自动枪就是个笑话!”
“那你说怎么稳定住?咱们试了多少配方?外头做烟花的都不如咱们试的配方多,要我说,宁愿麻烦一点,也别太危险。”
“你这是懦夫言说!怕危险?这世上什么不危险?就是种地都可能被毒虫咬后一命呜呼,天下有不危险的活?”
几人说着说着便停下,甚至开始挽袖子,仿佛立刻就要开始全武行,用暴力说服对方。
“火药?”少女看向同僚,“我听说道士们弄出了一种东西,十分易燃。”
同僚们聊起来,全然不管食堂门口已然大打出手的一群人。
“他们弄得那些东西真是麻烦。”
“上回还烧了不少草木灰,也不知道究竟是要干什么。”
“听说有个道长半夜哭嚎,说自己再也不招摇撞骗了,让阮姐放过他,他要去修路。”
“是比我们惨,阮姐还要给他们上课,抽查他们的作业。”
“嚯,那是挺可怜的。”
众人一起叹道:“还是咱们好啊。”
“还去搜集蝙蝠粪,如今不少村里的茅厕他们都得去,真是可怜。”
“……那茅厕的味道……”
少女想了想:“他们要是自己弄不出来,不如去找道士道姑们问问?说不定有新法子,以前那些方子改来改去,不过增增减减,说不定要从头来过呢?”
“倒也是。”
少女放下筷子,快步走向门口。
好在第一场已经打完了,放下了拳头,又用上了嘴皮子。
“不知……”少女看向刚刚吵得最凶的男人,“不知怎么称呼?”
男人脸上挨了一拳,但还是整理了一下衣领,又从“野人”变得翩翩有礼,微微拱手道:“鄙人赵然。”
少女便也回礼道:“小女楚如敏。”
“方才听诸位……商讨,可知如今道长们成果斐然,弄出的新鲜东西可不少,倘若诸位遇见困境,不如过去问问?”
“哪怕只是有些启发,那也是好的。”
赵然一愣,他思索片刻,转头看向同僚,也不在意自己刚刚才被揍了几拳,反而激动道:“正是正是!说不定道长们有法子!听说上回那边才炸了一锅。”
刚刚还打作一团的人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脸自然地说:“是啊,阮姐不是说了吗?要集思广益。”
“还吃饭吗?”
“不吃了吧?跟守卫说一声,咱们这就过去吧。”
“我回去拿东西。”
“那边有铜吗?”
“应当有吧?”
“那就少带点做好的弹壳去。”
“大不了咱们就在那住下。”
“快走快走,拿两块干饼就行。”
众人要走的时候才急急向楚如敏拱手:“多谢多谢,回来请你吃饭。”
说完便一溜烟的全跑了。
楚如敏虽然并不主攻枪械,但许多东西原理是共通的,这群人在想尽办法制作弹头下方的底火,而枪支的结构则需要他们来调试。
说起来,这些人和道长们才是同行。
楚如敏回到原位上,她刚坐下,身边的人便说道:“听说他们前些日子才找到了适合做弹簧的钢材,炼钢的时候得往里头加什么东西来着……什么来着?”
“从矿石里提取的东西。”楚如敏也不甚了了,但大致解释道,”许多石头就如铁矿一般,铁砂里除了铁还有许多别的东西,能用高火炼走,他们找的石头里,恐怕也有些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那炭不也还分煤炭和焦炭吗?炼钢还是得用焦炭。”
楚如敏忙说:“听说现在有焦煤厂了——那普通的煤,是如何成焦煤的?”
“哈!这个简单。”有人忙说,“就跟以前烧木炭一个道理,建密闭的窑,一定要密闭,让煤在里头干烧,不过咱们如今有了水银温度计了,不像以前,只能凭老师傅的感觉。”
楚如敏叹道:“我刚来时还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在这儿待得久了才晓得,天下之大,这世上我们不懂的事还多着呢。”
她原先不过是个农女,祖上三代都没有读书人,阮姐来了以后,她先是去了纺织厂,而后对水力纺织机好奇,自请调去学习水力纺织机的维修。
再后来,上头说她于器械上有造诣,便将她调了过来。
刚被夸有造诣的时候,她真以为自己是绝顶天才,走路都恨不得横着走。
同僚们纷纷点头。
楚如敏又说:“还得是阮姐舍得,这许多东西,既要钱又见不到什么成效,倘若换成以前,恐怕富可敌国的豪商都舍不得叫我们这样花用。”
“更何况谁有那样的胆子去和那些乡绅地主对着干?”
“就像如今的脚踩缝纫机,倘若是以前,谁敢弄出来,守着绣娘们的坊主便要先弄死他。”
以前压榨绣娘们就能轻松挣大钱,哪里愿意去同人拼低价?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需得阮姐这样意志坚定的人以铁血手腕推行不可。
第193章 研究创造(三)
铜锣一敲,江莲便睁开了双眼,她迷迷瞪瞪的从睡梦中醒来,慢悠悠的坐直,而后双眼发愣的看着被子,脑子里既混乱,又闪过无数念头……
不若装病吧?
她不想去干活。
虽说幼年吃过些苦头,但自从她辗转去到江南以后,靠养母传给她的本事,混到了在富贵人家做住家女道的机会,从那以后便吃喝不愁,甚至还收养了孤女伺候自己。
可这样的好日子在两年前戛然而止。
供养她的那户人家举家投亲,她一时之间成了累赘。
在被商人们重金引诱之后,一时不慎,坐上了来这儿的马车。
从此一睁眼便是地府。
还不等她想出装什么病,门口便传来了喊声:“江姐!吃饭去!”
江莲应道:“就来!”
还是吃饭的时候再想装什么病吧!
病什么时候都能生,饭还是得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