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青州以后,兄妹四人不得不拧成一条绳,才真正生出了些感情,不像初来时彼此间那样客气。
为了读书和干活方便,他们也都剪了短发,洗起来不耗费功夫,便不容易生虫生跳蚤,也不那么怕着凉。
“爹娘说祖父祖母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开老家。”长兄叹了口气,“看样子是要在老家给老人家养老送终了。”
婉青想了想:“说不定过些日子祖母他们的想法就变了。”
婉青对如今的日子是极满意的,她兄妹四个,哪怕只是休息日去打两天日结工,也能维持生活,上学的时候只需要认真上学。
不过如今她对考官却不那么热切了。
吏目的待遇仿佛也算不上多好,只是胜在一个稳定,且整日忙里忙外也不一定落个好,时常还要下乡。
反而是许多“技术工”的待遇很好,甚至还有直接归官府“供养”的,虽然不当官,但地位也不比当官的低,收入还更高。
婉青就知道如今参与巨船建造的,从钱阳县过来的那批人,如今全都吃着皇粮,一生都不必为前途发愁。
可见如今的官府,最重视的还是有手艺的人。
既然如此,何不开阔眼界,干嘛非得守着过去的一亩三分地?
第262章 各处投奔(二)
“别太晚回来!”长兄吃过饭后叮嘱小妹,“就是日日有人巡逻,也难免遇着小贼,倘若只偷东西还好说,要是极恶就坏了,听清了吗?”
婉青“嗯嗯”了两声,并不怎么当回事。
她是时常在用过晚饭后出门的,偶尔去同学家中同做作业。
偶尔则是与同学一并去海边,捡些海菜贝类回家,煮汤的时候也能省点钱。
她们这些外地来的也自有一个圈子,和本地人玩不到一处去。
婉青将碗泡进水盆里,便背着自己布包走出了家门。
她才走没几步,便停在隔壁一户人家门口,冲里头喊道:“兰舟!我寻你来了!”
没多时,里头也传来声音:“你等等我!就来!”
“娘,我出门了,天黑前一定回来!”
妇人骂道:“日日都出去!真是天大的胆子!去吧去吧,天黑前定要回来,否则我告你奶去!”
婉青低头踹着路边的小石子,等到兰舟走出来,两人才手拉手走向码头。
今日老师没留作业,难得有多的时间能去摸摸鱼虾。
“你娘还没找到活?”婉青问,“婶婶是勤快人,是不识字的缘故?”
兰舟:“文盲能干的活,俺娘嫌工钱低,最近上扫盲班呢,想去虾皮厂干活,俺家如今就靠俺爹一个人的工钱,俺娘心里急。”
“老家的人又指望不上,爷奶年纪又大了,就是去扫大街人也不要,怕干活的时候出事。”
婉青叹道:“你家也不容易。”
兰舟原本没有大名,是来了青州以后,爹娘在路边找了个卖衣裳的大娘,买了套衣裳,得了个名字,否则以兰舟爹娘取名的本事,恐怕青州又得多出一个“大妮”了。
“去比以前好啦。”兰舟小声说,“在辽人手底下讨活,人跟畜生没差,辽人欺负我们,汉人大官也欺负我们,升斗小民,哪个能对咱好?”
和婉青不同,兰舟一家是从辽地逃难来的,也不知道是怎么一路跋山涉水,又怎么绕过那么多关卡保全了一家人。
婉青从来不问——她自来了青州以后,便不是以前困在家中的无知小姑娘,知道乱世当中,没什么礼义廉耻,老师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春秋时就有的话,放如今也适用。
兰舟一家在辽地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只是普通的农户,一家人逃难来的时候连件体面的衣裳都没有,只给兰舟凑得出一条外裙。
能租这附近的房子,还是兰舟爹去码头干重活,下了工又去酒楼当墩子工,才勉强将生活维持下来。
舍得租带院的屋子,自然不是因为兰舟一家对住有什么要求,而是觉得安全,外加这附近家家户户都有在学生,兰舟的爹娘觉得女儿住在这儿,将来成绩能更好些。
婉青不知道兰舟是不是独女,她觉得看样子不像,但如今在青州,兰舟却成了独女,她爹娘年纪也大了,看样子也生不出娃了,只能指望着供女儿读书,让她有个体面活,将来招赘了也管得住男人。
不过婉青觉得悬,兰舟的成绩不大好,性子也弱,平时总和她黏在一起,哪怕有女同学找兰舟搭话,兰舟也总是想躲到她身后。
这样的性子,将来恐怕要被欺负。
但这话是不好说的,如今青州城的风气,无论男女,都是以开朗外向为佳,要是哪家孩子能侃侃而谈不怯场,是会被大夸特夸的。
性子内敛的,则容易被道一声扭捏,不是成大事的模样。
虽说婉青自己也不是多开朗的性子,但不妨碍她为兰舟发愁——性子弱的人,即便有本事,也容易被欺负。
婉青不赞同性子内敛就是扭捏,就成不了大事,但也认同如今的青州,内敛的人机会少。
以前是先敬罗衣后敬人,如今是先敬气度后敬成绩。
婉青宽慰道:“你娘肯上扫盲班是好事,这是进步!识得字,做什么都方便,如今你们也是脱离魔窟,能过好日子了。”
“你说的事。”兰舟也认可这话,家里人上进最是件好事。
两人走过街道,走向码头,此时天色将晚未晚,码头上人头涌动,如今海面上的小船少了,昔日的海女多数都已转行,再看不见海面上漂泊的小舟。
看着竟有些叫人唏嘘,仿佛那些海女都消失了,自此青州也失去了习以为常的一景。
两人脱下布鞋,将鞋子装进布包里,而后挽起裤腿,便走向海边。
此时正是退潮的时候,岸边正有许多能捡的东西,小鱼小虾就不说,许多海菜随手就能捡,沙地里挖一挖,也能挖到带壳的海鲜。
更别说礁石上还贴着贝类。
“你看!”兰舟突然站起来,她指向一艘打着青色旗的楼船,突然惊诧地冲婉青喊道,“是青旗!是女船!”
婉青便顺着兰舟的手指看过去,果然见海面上一艘三层楼船打着青旗,那旗上用红线绣着一朵牡丹花,绣工并不算好,但实在显眼。
女船也是近两月才出现的,也是官府牵头,叫海女和珠女们集在一处,即便不去厂子里,也能在海上混口饭吃。
不过女船如今只往海的更深处打渔,并不运货。
实在是高丽倭国民风实在不如何,看到是女人便敢起坏心,枪支又不能随意发放,且海女珠女们不太愿意叫男人上船——怕在海上日子久了出事,宁愿先挣点打渔钱,海路走熟了再图运货。
正因如此,青旗船如今也叫女船,打出青旗也是告诉偶遇的楼船,船上都是女人,但凡有一点不合适的举动,都会被当做敌人。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海上从来无法无天,官府还没能组织起充足的人手组建海军巡视,女船只能抱团能紧密,拿出敢于同归于尽的态度来,才能长久吃这口饭。
好在货船也都要赶路,就是有心怀不轨的,也怕这些熟识水性的海女珠女有一个逃脱了,自己也难逃一死,更何况求财而已,实在没必要为此送命。
婉青羡慕道:“不知她们载不载人,我倒也想出海看看,听说真出了海,四周无边际也,多壮阔啊!”
她看着大海,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登上楼船,看看无边际的大海究竟是何模样。
第263章 各处投奔(三)
“西瓜!好西瓜嘞!出海必备的!”
“刚送来的西瓜!五块钱两个!”
小贩骑着三轮车,拉着一车西瓜在码头停下,先给走来的管理交了一笔不多的摊位费,然后才拿出喇叭喊起来:“我这可是头一批运来的西瓜!”
捡完海菜鱼虾的婉青和兰舟听见喊声便忍不住看过去。
西瓜也是个新鲜玩意——顾名思义,西边传来的瓜。
她们也不知道是从哪个西边来的,只知道如今辽地已经在种了,不过这玩意因为没什么味道,又不饱肚子,所以以前并不怎么受欢迎,也没人买。
有那钱,不如多买些南瓜冬瓜,也是道菜不是。
也是如今出海的船多了,西瓜才走俏起来,海上喝水是难事,有些水放久了看着无色无味,喝下去人就糟了,婉青上过学后才知道,如今密封条件不好,许多带上船的淡水都会生出细菌,肉眼看不着,下了肚子人就要受罪。
于是西瓜就这么风靡起来,把吃西瓜当喝水,用来取代原本的淡水,不怕出什么问题。
兰舟没吃过西瓜,好奇道:“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婉青是吃过的,她撇撇嘴:“运气好没什么味道,运气差就带着苦味,只是水多,解渴好用。”
“不过我听我二哥说,如今要建酿酒厂了,不过不是酿烈酒,而是淡酒,淡酒里有酵母菌,别的细菌打不过它,在海上不怕喝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