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300)

  一旦对方自乱阵脚,那么阮地在其中可扮演的角色就更多了。

  除了热武器还没有卖以外,什么望远镜、指南针,甚至铁器刀枪,全都可以卖。

  茶和酒能麻痹辽国人的痛苦,铁器给了他们与本国人厮杀的资本,而阮地只需要生产,就能挣到源源不断的钱。

  甚至于阮响还和辽国的皇帝成了笔友,虽说她也不知道辽国皇帝的信,到底是他自己写的,还是另外有人捉刀,不过阮响也能看出,这个辽国皇帝,并非什么有智慧的人。

  比起宋地,阮响也更愿意先对辽国下手。

  宋地固然繁荣,但这种繁荣没有根基,她可以享受他们带来的好处,而一旦她要对宋地动手,也不必担心自己养出一个怪物。

  可辽国,实在不能带给她太多好处,对她最重要的粮食,辽国也没有多余的可以往外卖,甚至还要和她抢宋地的粮食,外加辽国的矿产,实在是很馋人的。

  “要我说,游牧民族还是比农耕民族好对付。”陈进看向阮响,发现阮响没有不悦后才接着说,“牧民的凶性是刻在骨子里的,这是数百年上千年养成的性子,在草原上,家庭很难有邻居,到了干旱的时候,为了活下去只能抢夺水源,死人是很常见的。”

  “可正因为这凶性,牧民也是很难通力合作的,他们没什么组织性,打仗还好,这是惯熟的,但挖矿种地发展生产就困难了。”

  “农耕民族看着温和老实,可一旦能把他们组织起来,无论是战争还是生产,都更难对付。”

  马二很熟悉这种论调,如今阮地的高层吏目,都不再认为异族和汉族的分别来自于种族了,多了一种“地理论调”,即民族的性格,来自于地理,所处的环境。

  汉人如果自幼生活在草原上,那他的性格也就与平原上的汉族完全不同了。

  生活在小岛上的汉人,与生活在大陆上的汉人,性格也全然不同。

  这都是地理造就的,环境越是恶劣的地方,越能长出凶悍的人。

  环境越好,越有秩序,人就越温顺。

  同样的,所处的地盘越大,人心就越开阔,地盘越小,人心就越狭隘。

  马二也说:“牧民是很难有长远打算的,农民还能靠修建水利,堆肥,储蓄来面对未知的天气和风险,但牧民没有这个能力,一旦草场出了问题,或是水源变化,他们立刻就要失去立身根本,所以牧民必须立刻行动,每一个能活到成年的牧民都清楚自己必须当机立断。”

  “可这样一来,牧民之间的团结就是一纸笑谈了,人人都有主意,都要为自己的家庭争利。”

  “农民则不同,农民没那么需要当机立断,他们聚居合作,有抵抗风险的能力,他们从中得到了好处,便要维护秩序,这样一来,哪怕是暂时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看在将来自己也可能得利的份上,也可以忍耐。”

  “这和是不是汉人倒没什么关系,各地的农民都有这样的惯性。”

  马二:“这也是阮姐选回鹘的缘故,倘若能靠着这条线拿下西夏和回鹘,那我们也就有了消化和治理辽国的基础,知道怎么拿捏那个度。”

  “是啊。”阮响给陈进夹了一块肉,“我们也要加快脚步了。”

  第419章 泼天富贵(十三)

  山林小屋前,青草微微摇动,喜娘难得休息一日,她搬运着藤框,里头放满了近几日晒好的干货,这些蘑菇如今不必进山里采了,这是汉人教她的法子,只需在挖蘑菇的时候小心一些,留着根部,就能在家自己做菌包。

  靠着种蘑菇,晒蘑菇干,以及家里的小摊子,如今的喜娘鸟枪换炮,已然穿上了不打补丁的体面衣裳,脸颊也变得红润。

  “你姨婆说,你二表弟也到了年纪,只比你小一岁,生得也健康,又是亲戚,嫁到咱们家里来也不怕他起外心。”阿妈在一旁翻动着晒在院里的蘑菇,嘴里絮絮叨叨,“这么好的人选可不多,那种没有家人的,谁知道在外面犯过什么事,知根知底的才好。”

  “喜娘!”阿妈直起腰,忍不住吼道,“你听没听!”

  喜娘打着哈哈:“听了听了,阿妈说的对,什么时候叫他来家里坐坐。”

  阿妈跺脚:“你敷衍你老阿妈呢!”

  喜娘是惯常会甜言蜜语的,做了生意以后就更会了,她放下手里的活,用手擦拭衣摆,将手擦干净后才小跑过去,一把搂住阿妈的肩:“阿妈,你都是为我好,我怎么会敷衍你?只是最近真是太忙了,如果要成婚,宴请亲戚,这些还不算什么,可要是年底之前怀孕了,家里的生活,是交给走山娘还是交给我的丈夫?”

  “你上回就用这话堵得我!去年你也这么说!”阿妈不肯再听她的话,甚至喊来刚从菌房走出来的走山娘,“走山娘,你来说说,你姐姐她总不能年年说这个吧?那这辈子都不成婚了?”

  走山娘是不敢开口的,出于孝道不能反驳阿妈,可他又算是阿姐带大的,更不敢反驳,因此求救似得看向坐在门口编藤框的阿爸。

  阿爸手往屁股下的马扎上一放,行云流水得转动身体,头朝屋内了。

  “好吧好吧,阿妈。”喜娘状似“投降”,“成婚,我成婚,可不能选表弟,这表亲和堂亲,都流着和你跟阿爸一样的血,我要是和表弟成婚,运气好,生出来的孩子还是常人,可运气不好,缺胳膊少腿,甚至多两个鼻子怎么办?”

  “这都是汉人说的……”阿妈嘟囔道,“我看那么多表兄妹姐弟成婚的,生出来的孩子也没几个不似常人的……”

  喜娘反驳道:“不似常人的都夭折了,姨婆生了八个,就活了两个,阿妈,你也舍得我这么生么?”

  阿妈“哼”了一声,耍无赖了:“选谁我不管了,你总要选一个。”

  “阿妈,你听我说,我自己留意着呢。”喜娘转动眼珠,“那咱们这儿,不也有汉人吗?那穷的也有,咱们娶个汉人男人回来,孩子将来学汉话也更容易,更何况这附近都是咱们的亲戚,他还能翻出天去吗?”

  阿妈眼珠子一转,声量都变小了:“那……有合适的吗?”

  喜娘嬉笑道:“阿妈,你就等着吧,等我把他娶回来。”

  话虽这么说,但真等喜娘一大早将出摊的食材都准备好,一家人将东西都放上驴拉的木板车后,喜娘已经全然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从家到集市的路喜娘已经走惯了。

  虽说大集并不是天天开,但即便不是开大集的日子,喜娘也已经有了固定的客人们。

  走山娘和喜娘并不骑驴,两人分别走在两边,这两年走山娘日日跟着阿姐出门,又吃得饱,身子竟然好了起来,虽说还是不能和常人比,但脸上有了几分血色,就是走山路也不会再叫苦了。

  “阿姐,你不想成婚?”走山娘小心地问。

  喜娘不太在乎:“我听汉官说,在她们那,二十多才成婚,我才十五,急什么?”

  走山娘:“那也是她们那,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你别跟阿爸阿妈说。”喜娘停下脚步,表情也格外严肃,她盯着走山娘的眼睛,“我以前想着,带你们到城里去,可我现在觉得,倘若有了钱,就到阮地去。”

  喜娘安抚弟弟:“我知道,咱们这些外族人去了阮地,恐怕要被欺负,不过就算不去阮地,就去附近的城里,难道我们就不被欺负了吗?”

  “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自然不嫌弃你,肯养你一辈子。”喜娘认真道,“可你呢?你心里乐意吗?”

  一母同胞的双生胎,走山娘瞒着谁,都瞒不住这个姐姐,他深吸一口气:“阿姐,我就这样了,我给你打下手,等你有了娃,我给你带,等娃们长大了,我老了,给我一口吃的,叫我饿不死就成。”

  走山娘自暴自弃:“我就这样了,还能怎么样?”

  “听我说,走山娘。”喜娘,“你在山里没有前途,你没有力气,干不了活,在这儿就是个废人!”

  “可只要我们去阮地,你不用有力气,也有许多能干的活,你的汉话说的好,学得快,我们自家有手艺,攒点钱,怎么不能过去开个铺子?”

  “到时候我们请伙计,你只收钱查账,倘若你学会了汉人的字,说不准还能读书,读了书就更有活干了。”

  “那阮地就许我们去?”走山娘心动了,他也不想一辈子靠阿姐。

  喜娘得意道:“这我能不打听?那些汉官说,凡是立下功劳的,都能得到奖励,哪怕是去阮地。”

  走山娘茫然道:“什么功劳?咱们这样的人,能立什么功?”

  “我有法子。”喜娘望向远处,望向连绵不断的群山,“咱们这儿什么最难?走路最难,要是我们能牵线,叫各村出人,将这些路修一修呢?我常听汉官们抱怨,说路不好,收的货常有磕碰,也因着路不好,她们想直接派人到各村通知都做不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