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390)

  同伴叹气:“是了,为了大业。”

  周景玉拍了拍她的肩膀:“要是顺利,你得往上升一升呢。”

  她们这次自愿出来,就是为了往上升,待在青州固然吃穿上享受更多,但前途未卜,如今战事已平,况且她们也不是当兵的,不能靠军功往上走,那就只能熬资历,或是做出成绩。

  但前辈们尚且找不到机会,更何况她们。

  所以被上面找到的时候,她们都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

  同伴也笑:“说得就像你不升一样,不过……这个蔡奇,我看他可不是什么好人,就怕天高阮姐远,他在倭国把我们卖了。”

  “他不敢。”周景玉轻笑了一声,“他这样的人,为了钱能抛弃一切,是倭国能给他钱,还是阮姐能给他钱,他心里清楚得很。”

  这么一想,蔡奇竟然莫名值得信任。

  多数人总是会为情绪左右,有时候甚至能背弃自己的利益。

  但如蔡奇那样,连自己的儿女都能舍出去,毫不在意,多年几乎不闻不问的人,他只会对钱忠诚,永远不会被情绪左右。

  这样的人反而值得信任,说来倒有几分讽刺。

  两人正说着,前方突然不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周景玉的视力很好,她看了一会儿,发现那不仅仅是陆地,还是一处挤满了小船的港口,不仅有小船,还有一看就是宋国过来的楼船。

  “这是敦贺的港口。”译语者走到两人旁边,他显然很有追求,一路上对官员都很尊敬,也很健谈,他很仔细地介绍道:“咱们北边的船,一向都是在敦贺靠岸,南边的多是停靠博多。”

  “倭国闭关锁国有许多年了,不过民间仍有往来。”译语者自然道,“敦贺要差一些,倘若是在博多靠岸,还能见到不少唐房,都是宋人居住,其它地方便罢了,都算是乡下,便是倭人天皇所在的京都,也不如博多繁华。”

  码头上挤满了人,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周景玉看到了只穿着兜裆布搬货的倭人力工。

  他们矮小的就像小孩,因为佝偻,显得更矮。

  岸边木造栈桥向海中延伸,役人手持“过所”,盘问着每一个下船的船主。

  周景玉也在其中看到了阮地的商人,他们比倭人更高,衣裳样式也不同,许多都拿着算盘在与人讨价还价,而在他们身后,伙计们将货物抬向役人所在的方向,那似乎不是货物,而是“礼物”。

  她还看到了更远处丘陵上耸立的瞭望台。

  这里居然比她想得繁华。

  但她在这里看不到一个女人。

  第553章 星辰大海(四)

  一箱箱货物被搬下船,本地的力夫们只穿着兜裆布,他们在见到周景玉几人时都不由瞪大了双眼,但又很快低头,显得尊敬而卑微,但似乎更佝偻了,全程轻手轻脚,几乎不发出一点声音。

  “如今的倭国虽说匪盗众多,但平民大多老实本分。”译语者对周景玉解释,“平民是很能吃苦的。”

  周景玉看着力工身上的鞭痕,她微微点头,没想到这里还有肉刑——她以为辽地宋地就已经够落后了,起码在矿厂或监牢以外的地方,轻易看不到鞭刑等私刑,有些乡村宗族还保留着私刑手段,但总归不会跑到台面上来。

  她们现在还不能下船,蔡奇带着自己的亲随和抬着箱子的力夫先一步下去,找到了就在港口上的役人,役人算是小吏,也算是当地官员的家臣,他们的职位不算高,但油水却能捞不少。

  蔡奇显然是来惯了的人,他对待役人并不卑躬屈膝,反倒另有几分傲气,不像个商人,像个士人。

  十几个箱子抬去了远处,蔡奇换来了几张纸。

  “是买卖许可吧?”周景玉问译语者,“这是贿赂?”

  译语者奉承道:“正是,倒不是贿赂,这买卖许可都由役人发出来。”

  算是光明正大的贿赂了。

  役人自己能瞒下来多少,就看当地领主是否聪明了。

  等蔡奇一行人回来,周景玉她们才收拾了东西准备下船,船上的其它货物也要雇佣当地的力夫搬去蔡奇租下来的仓库,在这里叫土仓,由自己人去看管,还能佩戴武器。

  周景玉拒绝了蔡奇为她们雇佣轿夫,用轿子把她们送去住处的好意,坚持要他们一起走过去。

  蔡奇也不强求,只是很忧心地说:“倘若当地人言行不谨,还望使者切莫发怒。”

  周景玉安抚道:“我知道,我们毕竟是外来人,知道分寸,倘若一点委屈都受不了,何苦来这一趟。”

  话是这么说的,但蔡奇不是很信,如今周景玉这个年纪的姑娘,大多是在阮姐来后才长起来,尤其是考上吏目的,大多养成了一副不能受委屈的脾气,比以前男丁的脾气还大,她们倒也不打架,只是喜欢去打官司——阮地如今好讼之风大起,都快和川人一个秉性了。

  可周景玉说了这话,再说下去便不大好了,蔡奇只能笑着打哈哈,只求没有不长眼的倭人来惹她。

  好在倭人是一惯的胆小,寻常倭人也不敢来惹商队,除非是官员,不过官员嘛——只要好处足够,也不是不能解决,只是他的钱包……

  住处是一早就备好的,蔡奇常来往倭国,在各个港口外围都备了宅邸,里头还有当地雇佣的家仆,主人不在家时由他们清扫院子,收取拜帖,这些家仆也多是好人家出身,父母大概从事着还算体面的工作,或许是粮铺的管事,或许是小作坊的坊主,能在蔡奇这个豪商的家中为仆,算是很体面的了。

  这一路上,周景玉便强忍着不自在,抬头挺胸的走在队伍中。

  港口的路自然是很不好的,一直有人踩踏,在海边不可能不带水,于是沿路许多地方都烂泥路,力工们都是赤脚,役人则穿着木屐,阮地和宋国来的商人则是穿着羊皮小靴,周景玉她们穿着的则是阮地如今新造的软底鞋,底子够高,泥水就不会进鞋。

  鞋底是用橡木等软木打成细粒,放进模具里,用烧红的烙铁烫平整,再注入胶水,这样做出来的鞋底比布鞋底便宜,也更耐用,走路也不算硬。

  周景玉步伐稳重地走着,目光却落在道路两旁的倭人身上。

  她才十岁左右的时候阮姐就来了,自那之后,她所处的世界翻天覆地,直到她长大成人都没有离开过阮地,对幼年时的日子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虽然苦,但其中也并非没有乐趣。

  但这些倭人,却让她记起了埋在记忆深处的苦日子。

  这些倭人显然都是平民,他们大多没有一件体面的衣服——倭国贫瘠,棉布只能供给上层,普通平民穿着的都是麻衣,织得还很稀疏,这些窄袖麻衣早已破烂,袖口腋下都破成了布条,他们行走在路边,时而仰起头看向商队,时而凑过来,想问问能不能招他们干活。

  “太瘦了。”周景玉对译语者说,“哪怕是役人,也太瘦了,面色也极差,他们是吃不饱肚子吗?”

  译语者:“役人倒不是,役人还能吃上精米呢,只是如今倭国有禁肉令,民间是不许吃兽肉的,只能吃鱼肉,虽然平民偶尔会自己打猎加餐,不过又打得到多少呢?许多都吃不上。”

  “这里已经算好了,起码还有鱼肉能吃,鱼也便宜,往内陆走的话,那里的平民只会更瘦。”

  周景玉点点头,觉得自己开了眼界——竟然还能有禁肉令这种东西,她旋即又问:“这么说来,内陆平民既缺脂肪,也缺蛋白质,他们会做豆腐么?”

  译语者:“贵族会做,也会吃,平民还是吃不起的,他们也不会做,豆腐还是这些年才传过来。”

  周景玉看到一个力夫蹲在路边吃东西,她仔细看了好几眼,觉得像是饭团,颜色又不像,好奇地问了问。

  译语者:“那是米糠做的糠饼。”

  他有些无奈:“大人,便是宋国,又有几个百姓顿顿能吃精米呢?更何况倭国了,这里的平民,大多吃的是糙米粟稗,许多时候糙米都吃不起,只能混着野菜杂粮煮成糊糊,在这儿叫杂炊。”

  周景玉沉默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仿佛有点何不食肉糜。

  但这也不怪她,阮地的百姓虽说也不能顿顿大鱼大肉,但鸡蛋是吃得起的,吃饭也不必再加杂粮,她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自然很难一下便看出那力夫吃的是糠。

  要说一路走过来,有没有奇怪的眼神,自然也是有的,役人和一些倭国商人会用一种奇特的,带着不赞同的眼神看她,但又十分小心,似乎一边不赞同,一边又担心被她发现。

  周景玉觉得,倭人这奇怪的表现,倒也不算坏处。

  就是有点像虱子,不伤人,但烦人。

  第554章 星辰大海(五)

  走出港口,脚下的道路不再泥泞,廛市沿堤而设,竹棚苇席蔽日,周景玉仿佛瞬间来到了一个繁华的城镇,倭人商贩穿着木屐,小跑劳碌着,他们的声音不算大,但依然嘈杂,也是在这里,周景玉才看到了倭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