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479)

  “但阮兵强大,恐怕正因为这个。”

  布格要看的深一点,他思虑再三后说:“恐怕阮地才是对的。”

  众人望向他,布格叹气道:“每年朝廷能收上的税,五六千万两就是极限,便是宋国富裕,其中七八成都是拨给了军营,养兵可不便宜,像是我国,许多时候不过三四千万两,可养兵后剩下的,不足一千万两……”

  “与阮地相比,穷兵黩武的反倒是咱们了。”

  阮地的兵少,无论是对比辽国还是宋国,甚至比着回鹘大理都算少。

  但这样一来,阮地在养兵上花的钱也就少了。

  宋国虽然军事不强,但反直觉的是,宋国的军队其实最多,兵也最多,养兵一年就能够耗费朝廷税收的八成,宋国并不是不在意武力,朝上诸公的“鄙薄武力”,也只是担心武将与其分权。

  但事实上,宋国是在军队上花钱最多的。

  “阮地好征兵。”布格又叹,“恐怕也是因为能过的人少吧,人少,官府拨的钱落到他们头上就多了。”

  “我看过了,连当了兵每日吃什么都列出来,就是死在了战场上,除了抚恤的钱,若那当兵的有老父老母或孩子,官府都每月给钱,给老人送终,将孩子抚育成人。”布格问其他人,“咱们能做到吗?”

  众人一默。

  这自然是做不到的,挤不出那么多钱。

  阮地能做到,是因为阮地能挣钱,甚至士兵的数量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钱。

  征兵官站在空地上,在这里粗略的过一遍,才会把经过第一次筛选的人带到军营中去,参军的人里只有寥寥几个汉人,其他上千人都是党项人。

  党项人的日子如今虽说好过了不少,但仍旧不能和清丰钱阳那边的百姓比,至少在工钱上,几乎只有那边百姓的一半,可能不到一半,可粮价等等却都一样。

  对他们而言,当兵就突然变成了很好的出路,吃喝都由军队管,衣裳也由军队发,日用品也一样,而且军饷都一样,无论老兵新兵,从哪里被征来,军饷都只跟军衔有关。

  所以年轻的党项人都盼着征兵。

  阮地军队的强大即便他们没见过,也听说过,尤其看过阮地士兵的强壮后,他们已经不会思考为什么官府要招兵了——甭管为什么,先当上了再说!

  布格叹气道:“我先前猜测阮地要打仗,看来是要成真了。”

  其他人也发愁:“只是不知道,是打我们,还是打辽宋。”

  他们当然都希望阮地先打这两国,无论如何,辽宋好歹都是大国,哪怕阮地会赢,也一定赢得艰难,阮地的国力也会衰减,到时候就算不能坐收渔翁之利,也能苟活一段时日。

  布格叹了口气。

  他们并没有在这座城外停留多久,很快又踏上了新的管道,从这里开始,一路上就顺利得多,每隔一段路程就能看到驿站,和回鹘的驿站不同,这里的驿站更像是客栈,一般驿站周围也会有镇子或不少的村落,许多村民就靠着卖牲畜和菜给驿站挣钱。

  自从阮兵进入西夏,不少汉人也顺着这条线进了来,因着商人们在西夏雇佣汉人给的工钱比在青州都要高,许多汉人便宁肯吃几年的苦头,也要到西夏来干活。

  来往的商人,大量的汉人,都令这些路边的驿站挣到了不少钱。

  不过这些驿站都是官府设立,驿站里的站长和伙计们都领着官府的工钱,而挣到的钱也都属于官府,但驿站给的工钱不少,比许多城镇里大酒楼给伙计掌柜的工钱都高,因此在党项人看来,这也是很好的活。

  若是能离家近些,每隔几日还能回一趟家,虽说不能拿驿站的钱,但总归还有点别的好处,比如菜和肉,客人们没吃完,又放不住的,都会叫伙计带走。

  对布格一行人而言,这恐怕是他们一路走来最好过的日子,驿站虽然相隔不远,但也不算太近,但无论如何,每走一天多,总能遇到一个,他们能在驿站里歇脚吃饭,还能洗澡,入夜了能直接在驿站的房间里睡觉,马和牛也有伙计照看,虽说贵了许多,可人行走在外,哪里有不花钱的?

  到清丰县的时候,众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双眼所见。

  这里的一切都和回鹘,和已经在阮地手里的西夏全然不同。

  没有城门,通往清丰县的大路上满是商人的车队,路的两边是担着菜进城卖的农人。

  脚下的路宽敞到能容纳两辆马车并行。

  布格看着眼前的这座大城,绝望的偏过了头。

  第671章 风云变化(九)

  一路跋涉,虽说不上千难万险,但到达青州的时候,布格已然精疲力尽,使团刚到,就被女吏们安置在了一处酒楼内,这笔钱自然是阮地拿,可这一住就是大半个月,仍旧得不到一点阮女接见他们的消息。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天气已经彻底冷了下来。

  阮地出兵的消息到布格耳朵里的时候,距离出兵已经过去了十来天。

  从动员到出兵,他不知道阮地前后花了多少时间,只知道出兵之后,城内的生活毫无变化,壮年男子依旧在城中生活走动,半点看不出对战事出现,自己恐怕会被强行拉壮丁的担忧。

  他偶尔出门,还能听见路边摊贩同人炫耀:“我儿上回选上了,这回就能去立功啦!他才十岁那会儿就说要从军,没料到十六七了个头还蹿了蹿,竟然真当成了!”

  一旁的人就恭维:“还是你们养得好,那等不舍得吃喝的人家,儿女便是再想从军,矮了瘦了也没法子。”

  摊主就乐道:“我可从没亏待过他,每晚回来我可都给他下一大碗面条,鸡蛋都要卧两个!他娘都说他是饿死鬼投的胎,上辈子没吃饱饭!”

  似乎这些人都为孩子上战场欢欣雀跃。

  布格不能理解——即便阮兵都是天兵,可刀剑无眼,即便刀剑有眼,长途跋涉之下,总有人死于疾病,死于意外,这还不能让父母为他们忧心吗?

  实在无法理解的布格终于在第二次走到这条街上的时候去到了摊位上,他要了一碗清汤面,在等待的过程中问那摊主:“阁下难道就不担心令子出什么意外么?”

  这话虽然有点晦气,但摊主倒也不生气,他下了一锅面,边等待边揉面,一边还说:“人各有命,他虽是我的儿子,我却也管不了他什么,他自个儿想当兵,那便去吧,就是伤了残了,当父母的总归养得活他,更何况官府是一定要管的!”

  “说这话没意思!我看小虎子生得强健,定能安邦定国,立一番伟事业!”另一边卖饮子的摊主此时没生意,也凑热闹说,“既要建功立业,自然要舍生忘死,哎!我也年纪大了,身子骨也不好,否则也要搏一搏!”

  阮地的军功是实打实的,只要在从军时有几份军功,那一辈子都能吃喝不愁,虽说没什么特权,但转岗的时候总能调去更好的地方,甚至转文职,出来就是官员,而非小吏。

  不过能做到转文职的至今还寥寥无几,大多还是军官,并不能插手军队以外的事。

  布格也发现,阮女将军队握得很牢,恐怕是因为她常出现在军营的缘故,哪怕是一个小兵都认得她,没有阮女在近前时,兵丁们听从军令,而一旦阮女现身,她本身就是军令。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士兵都是读过书的,他们知道自己忠于的是阮地百姓,而非自己的上官。

  倘若有军官要造反,恐怕他手里的士兵就要先一步把他捆了。

  “客官哪里人?看样子不像是咱们这边的。”摊主将面放到桌上。

  布格:“回鹘人。”

  摊主恍然:“难怪了!怪不得眼珠子的色和咱们不一样。”

  布格:“如今这里的回鹘人多吗?”

  摊主:“多!怎么不多?你们回鹘人做生意也不差嘛,我晓得还记得回鹘来的商人,如今家大业大,两层楼的水泥房都建了,为人也朴素呢,出门衣着都普通。”

  一旁的饮子老板笑道:“如今行商的哪个不朴素?真要奢靡无度,女吏们就得盯上他了,这不,上周才抓进去一个贿赂官员的,那身家都快被罚没了,听说他妻子正闹着要和他离婚,这下人财两空啰——”

  只要是有钱有权的人倒霉,老百姓都乐意当笑话讲:“活该嘛!”

  “都有钱成那样了还要贿赂,还要贪!人心不足蛇吞象!”

  摊位上的客人笑道:“行呀老张,你都会谚语了!”

  老张一愣,小心翼翼地问:“这是谚语?不是成语么?!”

  众人笑起来,只有布格笑不出来。

  他知道阮地出兵了,却不知道阮地究竟是向何处出兵。

  是宋辽?是回鹘?是大理?总归只有这四个选择。

  总不可能越过这四个去打吐蕃或黑汗,那太远了,且中间还横亘着回鹘。

  布格越想越难受——西夏的亡国,说到底是位子的缘故,夹在两方之间还能勉强维持平衡,谁让阮地异军突起,这平衡被打破,西夏就亡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