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492)

  货郎见过女吏,如今的川蜀也有不少女吏,不过大多是川女上过扫盲班后被赶鸭子上架,毕竟阮地的女吏数量不足,大多都调到了云南,只能强行提拔川女了。

  可即便川女们只上过扫盲班,但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气度,身上竟然真有了几分官气,每日忙碌不休,与曾经的样子简直有天壤之别。

  货郎自己没上过扫盲班,他家的日子过得艰难,否则也不会冒着性命风险牵着一头驴来叫卖货物,家里就靠种地活着,种地挣不了什么钱,一旦遇到天灾,一年都撑不下去,家里至今没钱买牛,这头驴还是从地主老爷那借钱买的。

  不出来卖货,恐怕家里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

  他只能硬着头皮过来,也好在这一路都是走的熟路,沿途的寨子都是他爹曾经叫卖过的寨子,还都记得他爹,这才没被抓成奴隶。

  村人将他带到一间土屋内,这屋子自然没有玻璃窗,走进去却没什么霉味,里头的东西也很简单,几堆稻草,这就是床了。

  “可不脏,这草常换的,还要晒,没有老鼠。”村人有些得意,这是以前没有的条件,“平时只有村外人来住。”

  货郎咽了口唾沫:“村外人?那些汉人?”

  村人点头:“是啰——他们如今是常来的。”

  “他们——就睡这儿?”货郎不信,从大理那边过来的汉人,肯吃这个苦?他虽没有去过阮地,但也听去过的人说,阮地的汉人都有砖瓦房住,不怕漏雨,还能走宽敞的水泥路,甚至还有火车可以坐,那是轰隆的巨兽,如蛇一般。

  货郎:“他们能住这儿?”

  村人倒没觉得有什么,他们以前也就这么睡,那还是寨子里人手够的人家才有这个条件,毕竟人少的话,便没人能清理稻草,晾晒稻草了,大多都是编个草席子躺,可没有这么松软。

  “他们说这样好哩。”村人,“能常换,还不怎么花钱,都是实在人。”

  货郎:“……”

  虽然他自己有一半汉人的血,但也很难说汉人好不好,他家虽然不是佃户,还是村中大姓,但村子里大多都是一个姓的人家,沾亲带故,可即便如此,自幼没有汉人孩子同他一起玩,就连长辈也从不避着他,说他是杂种。

  他自己也知道,要不是阿娘家里穷,找不到好的汉人男子入赘,也不会选他爹。

  他爹占了个大便宜,虽然成了婚也是长工,但起码不必在山上熬日子,在山下,起码有一碗安稳饭吃。

  且他爹还能从家里拿粮食,送回去给母家。

  后来阿爹去镇子里收些货,到山里去卖,当起了货郎,靠这笔钱,家里多起了一间屋子,才叫他不必和爹娘挤一间屋,如今阿爹在上次走山路的时候摔断了一只手,好不容易回到家,那只手也废了,只能靠他接过这个生意,继续为家里挣来肉钱。

  但哪怕他家起了新屋,村人也没有看得起他们。

  阿娘是村里性子最刚烈的女人,也曾经悄悄在屋里抹眼泪。

  他不明白——为什么他是杂种?难道僚人就不是人了吗?更何况,他随娘姓,他也和村人一个姓,怎么还是不能被接受?

  阿爹是没有姓的,和娘成婚后跟了娘的姓,取了汉名,照样不被接受。

  阿爹甚至不肯去村人们打水的地方打水,而是走远一些,甚至绕远路,宁肯自己多受累。

  货郎干笑道:“他们都是好人。”

  村人点头:“是啰,人都很好的,还教崽子们读书识字,以前听货郎说,汉人要读书也要花许多的钱,不是人人都能读得起的,咱们的小崽子们都不用花钱。”

  这话叫货郎心里更难受了。

  他没什么东西,只有一头驴,驴是要看好的,而这个寨子除了鸡以外没有别的牲畜,他只能把驴拴在一棵大树下,就在准备到屋里歇一歇的时候,转头就看到了刚走过来的女人。

  那是个不年轻的女人,或许三十多岁?也可能四十多岁?

  反正阮女总是很难看出年纪的。

  她生得严肃,但是开口说话时语气倒是很温和:“你是货郎?从哪里来?川蜀么?”

  货郎有些紧张,他结结巴巴道:“没在川蜀,我们村没迁走。”

  “哦?这么说,贵州倒还有些汉人在。”女人笑着问,“如今白族人势大,你孤身前来,不怕被抢?就是不被抢货物,你自己被抢了怎么办?”

  白族人抢周围番族的人给自己当奴隶如今很常见。

  本来他们是大理的贵族,不必要什么奴隶,但到了这里,伺候的人少了,种地修屋需要的人手多了,便直接去抢人。

  他们也不怕别的番族们一起打他们,毕竟这些番族之间本身就有血债,让他们摒弃前嫌?那恐怕只能等日夜颠倒。

  货郎小声说:“有什么可怕的?总没有饿肚子可怕,不挣这个钱,家里没得肉吃。”

  女人问:“你们村子不养猪?”

  “养。”货郎,“如今吃猪肉的人多了,但猪出栏晚,吃一斤粮长不了几两肉,不划算,村里没几户人养,就是养,也是自家留着吃,做成腊肉么。”

  女人叹气:“这没有办法,出海的船多,却一直没找到长肉快的猪种,不过出海的船越来越多,去的地方也更远,总有一日能找到,到时候就好了,人人都能吃得起肉。”

  货郎看着这个比自己阿娘年纪还大的女人,他瞪大了眼睛,不明白这个年纪的人为何还能如此天真,相信这种天方夜谭,他似嘲讽般说道:“若有这样的猪种,那儿还用阮军打仗?只要说有肉吃,天底下的穷人就都投了。”

  他不信这个:“我们这样的穷人,买根还带点肉的骨头,连骨髓都敲开洗干净,那就是好日子了。”

  第678章 风云变化(二十六)

  思博等地的小番族们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好日子,他们虽然是番族,但不像回鹘人或是党项人那样有过一个国,虽然是群居,但由于山上的土地有限,这种群居也很受限制,一个大寨,其人口最多也就千数,其中还有老人和孩子,以及怀孕或在哺乳的妇人,壮年无病痛的人数更少,根本没有和人数众多,占据上好地方的白族人作对的能力。

  但从大理远道而来的汉人们却给他们提供了这种能力。

  许多小番族搬离了山林,或是搬到山林中更平坦,能提供更多耕地的地方。

  他们需要汉人们送来的糖盐和茶,以及药酒。

  最重要的,还是刀枪,火器自然没有,但由好钢铸造的刀枪却应有尽有,番族也不蠢,他们就算以前不知道,现在也知道汉人们有火器了,在火器面前,再好的刀枪都像是纸糊的玩具,刀枪要近身,火器不必。

  更何况番族也不会干杀鸡取卵的事——汉人到自己寨子里的只有几个,可这几个不回去,下回来的就是一群了,如果逃走,抛弃了这里的土地,他们去哪里找一块新地?又去谁那里交换来糖和盐?

  于是从大理逃过来的白族人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他们的地盘开始收缩,期间也不是没想过打回去,但番族们却难得的开始合作,甚至推举出了首领,汉人士兵们没有下场,但却运送来了不少军需,包括粮草。

  毕竟这里的气候还可以适应,但环境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熟悉的,总不能一边打一边开路,那真是要累死人,于是前边打着,汉人们就在后头修路,顺着运送军需的小路把路扩大,等什么时候仗打完了,这路也就可以过牛车了。

  白族人到了举步维艰的时刻。

  他们来时招摇,趾高气昂,认为这些山林间住的都是野人,而他们是大理皇室贵胄,无论武器人数,都不是这些番族能比的。

  可几乎是瞬息的功夫,攻守易势。

  白族渐渐被逼到山上,放弃了不少抢来的耕地,就连新修建的,看着颇有点像模像样的“宫殿”也被抛弃。

  新的秩序在不知不觉间建立起来。

  随着道路逐渐通畅,更多更好的农具被运进思播等地,肥料也被一袋袋的卸下车,虽说思播仍旧不算是种地的好地方,但番族下了山,在平地缓地上耕种,又有铁做的农具,换上更好的种子,大理的糖和盐不断运过来,短短大半年的功夫,番族们突然就变得彬彬有礼起来,起码不会再为了一点小事和邻居们大打出手。

  女吏们也就更自然的进入了各个村子,随之而来的还有扫盲老师,以及一些胆大的商人。

  大商人们看不上这点肉,小商人们却心急火燎,阮地每每得到一块新地,那都是一个新的聚宝盆。

  大理如今还没有被全部消化,那些早早过来的商户就已经挣得盆满钵满。

  毕竟这些新地方,百姓还没吃饱过肚子,就能用极低的价钱雇工,货物用市场价卖出去,挣得的差价几乎是成本的几倍不止。

  但也就只有开头有这样的好日子,官府睁只眼闭只眼,等市场稳固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些了,官府的大棒就要落下来,突然就变了一副面孔,在意起了“泥腿子”们的待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