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491)

  “住在山上有什么好处呢?无非是隐蔽,好躲藏逃走,但日子过得如何?”

  “山里雾气重,湿气重,想来你们也深受其苦。”

  “只要搬下去,你们就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盐很便宜,布也不贵,更何况这个地方,我们是不会收税的,除非你们不种地,要去做生意。”

  译语人还要继续说,土司突然问:“不收税?”

  译语人转头向领队传达土司的意思。

  “对,不收税。”译语人,“阮地几乎不收农业税,就是种地的税,税收都从工厂和做生意的人那里来,但是你们的粮食不能外流,要卖只能卖给阮地。”

  “那岂不是粮食值多少钱,都是你们说了算?”土司,“我们给十石粮食,你们只给两文钱,怎么办?”

  译语人这回都不需要问领队,自己就说:“官府收粮有价的,每年都要重新测定,就是你卖给商户,也不会比这个价高,商户只会想要低价收高价卖,怎么会出的比官府的还高呢?除非你们这儿的粮食有什么过人之处——比如……种出绿色的米?”

  土司:“你现在说的好好的,等我们听你们的话了,你们反悔怎么办?”

  族老们也说:“对!汉人就是狡诈!”

  译语人有些无奈,他对领队传达了她们的话后,领队又说了许多。

  “所以我们说了,先礼后兵,无论如何,思播这些地方我们是一定要拿下的,你们可以和我们合作,也可以誓死不从,但这两样的结果全然不同,你们肯合作,山下的土地你们就能耕种,我们也能保护你们不被别的番族欺负,只是要你们的孩子读书识字……”

  族老们惊呼:“读书识字?!你们这么好心?”

  “你们一定有阴谋!汉人的孩子都不能读书识字呢,什么时候就轮到我们僚人了?!”

  土司也惊讶的半张了嘴。

  文字,这是个好东西,即便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也知道有多重要!

  她们什么事,包括她们的祖先事迹,都是靠着歌谣和口口相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知道文字的好处。

  只是和他们来往的汉人也不会写字。

  哪怕想偷学也偷不了。

  “只要是阮地的人,人人都要学认字。”译语人说,“我们暂且不会走,我们是好是坏,你们有眼睛,也能瞧见,我们会在这儿待半个月,半个月后离开,如果到时候你们仍旧不肯和我们合作,那么我们打过来的时候,也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优待。”

  “你们有很多时间可以想。”

  “不过,我想你们应当能选出对你们最有利的一条路。”

  第676章 风云变化(二十四)

  夏风送暖,年轻的货郎爬上一处山坡,他擦去额头流到下巴的汗水,登高望了一望,看见村落后才松了口气,爬下坡去,牵着一头毛驴朝那村子的方向走,他嘴里哼着歌,脚下却越走越慢,出来一趟不容易,家里人还等着他平安回去。

  在这些地方做货郎,挣得多,但危险也不少,说不定走在哪个山头的时候就被山里人抓住,东西抢走,人留着当奴隶,哪怕他身上有一半番族的血也不行,没人管这个,番人自己都抓来抓去,不把别的寨子或部落的人当人。

  货郎时走时停,有时停下来喝水,拿出干粮吃两口再上路。

  驴子背着山里紧缺的货,无非是盐、糖和针线,就这四样,再多没有,偏也就是这四样,养活了不少货郎,只是如今汉人大多搬去了川蜀,没几个留在思播这些地方待着,待着的人里,更没几个有做货郎走山路的经验,没地图嘛,货郎都是父传子带出来的。

  一个人要做货郎,都是亲爹或叔叔们带着,走上七八次,把路记下来,才能自己上路。

  且还不是个个都运气好,能平安回家,死在路上的不知凡几,家人连尸体都找不着,没人收尸,坟都没有一座,凡能找到正经活,有地种的,都不肯当货郎。

  挣钱多少不要紧,活下来才要紧,何况山里的番族也没什么钱,多是拿皮毛肉干来换。

  这些东西路上要损耗一些,回去了还得找商户出手,虽说中间的差价不少,但养活一家人虽然有余,但要过得多富裕,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货郎心里想着,他这里的货不多了,盐没有,就剩一点糖,针线也没了,这糖就送给下个村子,换他们给他准备个住处,叫他好好休整两天,饭估计是包不了的,糖太少,好在他干粮还够,这回出来带的多。

  下个村子没在山上,路好走。

  至于为啥不在山上?

  或许是这个村子人多?打得过附近的寨子,这才能守住山下的田?

  他也不懂,反正各村都需要货郎,只要不是丧心病狂,轻易都不会对货郎下手,人人都要吃盐的嘛!

  他娘是汉人,爹是从山里下来的女婿,一开始在他家做长工,爹娘看这个男人虽然不怎么会说汉话,但胜在老实,长年累月的观察下来,看他不与人起争执,眼里也有活,种地也是一把好手,就和女儿商量了一番,叫他爹留在家里做了女婿。

  这回大多数村里人搬走,他爹念着山里的亲戚,爷奶和娘就没搬太远,好叫他爹走个几天路还能回山上看看亲人。

  家里的地也不多,他爹娘两个人就能把地种好,他是多出来的那个,央求了家里人许久,才终于肯让他出来做货郎,毕竟山里长大的,以前跟着爹走亲戚,也识得路。

  快到村子的时候,货郎掏出自己的铃铛摇了起来,他要是悄悄进去,说不准要被山民们当贼人殴打,就是后来解释清楚了,打也白挨。

  听到铃声,村民们才陆续从屋内出来。

  屋子离田地不远,此时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多数人都在屋内休息。

  货郎也是走近了才发现,这个村子与山上的寨子不同,虽然屋顶没有瓦片,但却不是木头搭建的,而是砖房,只是外头糊了泥巴,看不出是什么砖,可就这一点,也足够证明这个村子的富裕了——哪怕是自己阴砖烧砖,也需要不少人手去做。

  他收起铃铛,高声吆喝:“糖勒——甜滋滋的糖勒——讨一碗水喝——”

  这点糖也没必要卖了,他只想用这些糖换点水和两顿饭再住一夜,这才好往回走。

  阿婆们先过去,以前寨子里难得见生人,如今搬下了山,生人见得多了便也不再稀奇,她们走过去问:“针线没有啦?”

  货郎摇头:“下回我多带些!”

  “去叫村长来——”

  虽然村里不是很缺糖了,但白送的糖不拿白不拿,住一晚和两顿饭而已,不算什么。

  村长急忙跑过来,她额头满是汗,穿着棉麻的上衣,裤腿只到膝盖,但村人们对她的打扮并没有异议,毕竟这样的穿着最方便,下山之后,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就是村里的孩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在父母忙碌的时候上山下河,都被拘在屋子里读书。

  “还有货郎过来!”村长,“也是奇了。”

  她用手做扇,朝自己扇了扇:“汉人不是都跑了吗?”

  货郎也发现了不对劲,这个村子,全然不像这一片的其它寨子,这个村更富裕,田地平整,且还是在山下,如今白族人势大,货郎一路过来都躲着白族人出没的地方和城镇,唯恐被抓住。

  虽说白族人也与川蜀的汉人做生意,但来往并不频繁,且极度厌恶从阮地来的货物。

  货郎的货如今都是从阮商那里买来,因着便宜的缘故,且也只有在阮商手里才能买到白糖。

  “既然你人都来了,两顿饭一张床还能给你。”土司招来族人,“给他领过去,派个人看着。”

  族人应了一声,那货郎还有些茫然,但眼见有人引路,便也跟了上去。

  货郎走上小路,这个村庄已经有模有样了,房子方正,小道阡陌,横平竖直,在经过一间土屋时,他还惊讶的发现这间土屋竟然装了玻璃窗!

  这可是玻璃窗,即便是在川内,阮商遍地,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装得起玻璃窗户,就是许多小富之家,也最多在堂屋装上两扇,别的窗户仍旧是纸糊的。

  但这个山林里隐居的村子,竟然能给一间屋子全部装上玻璃窗?不止一扇啊!

  货郎小心翼翼地朝里窥了一眼。

  里面都是孩子,最大的十六七岁,最小的看着只有五六岁,最前方站着一个汉女——她的打扮长相都是汉女。

  怎么跟川内扫盲班一样?!

  难道阮地也派人到这里来扫盲了?何时来的?从没有听过这样的风声!

  第677章 风云变化(二十五)

  才待了短短半日,货郎发现这个不算小的村子,竟然还和阮地如今的云南有着交集,一条小道能从云南边境直接到达这个村子,不知是何时修出来的路,这可是一条新路,哪怕小,也得耗费不少人力。

  除此以外,这个村子也有不少汉人,虽说这些汉人看样子都不是什么普通百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