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65)

  谢家大姐:“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不嫁人?”

  以前,她只能盼着弟弟考取功名,她不愿意嫁人,为什么?

  她不愿意嫁给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走卒,不愿意嫁到夫家去任打任骂。

  她宁愿留在娘家,只要弟弟把书读出来了,有了功名,当了官,她就能嫁到好人家——有弟弟这个靠山,凭她的本事,难道不能把婆家人捏在手心里吗?

  但那也并非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东西,以前的世道给不了。

  她同她的弟弟一样,都有着不能外人道的野心,那野心蓬勃生长,以前没有机会,现在她有了。

  谢家大姐温和地笑道:“厂里又要评优了,若是评了优,将来就能往上升。”

  谢长安也笑:“好事!姐,你等着,将来有你大展身手的时候!”

  谢家大姐:“我不等,我等什么?”

  “我不要将来,只图现在!”

  第88章 入冬前后(一)

  一车车的蜂窝煤被运进钱阳县,被送向那些曾经一直被忽略的乡村,耗费了大半年修好的路只通了两个村,剩下的村子依旧是土路,不得不动用士兵,让他们轮班去送煤。

  这次轮到了乔荷花,她同以前已全然不同,吃了半年饱饭,有肉有菜有粮。

  军营为了让他们不缺维生素,还从外买了便于储存的水果,丰产期的时候让他们吃鲜果,另外留一半制成罐头和果干。

  乔荷花觉得这半年多过得跟做梦似的,她的食量也小了许多,刚开始她一个人能吃两大盆面条,外加四个鸡蛋,如果是馒头,她简直能两口一个。

  可明明训练量在加大,但她却不如以前能吃了。

  班长说,这是因为他们有油水了,人肚子里没油水,吃多少粮食都很难觉得饱。

  “你还会赶牛车呢。”战友坐在乔荷花旁边。

  跟乔荷花不同,战友是真正的小家碧玉,报名从军也不过是因为家里没兄弟。

  自从阮响来了县城后,将乡绅地主的土地全部收了回来,战友的爹就是其中一个地主。

  不过她爹有个当读书人的梦,继承家业以来沉迷读书——虽然半点天赋也没有,但也确实让他逃过了一劫,毕竟家业都快读没了,实在没精力去压榨农户。

  更没时间去弄出人命了。

  甚至不在意自己有没有儿子,有没有儿子都不妨碍他拼命读书。

  阮姐一来,她爹完全没有反抗,家里的佃户们也很是无所谓,毕竟给谁种地都是种,因此得到了“配合工作”的批语,没有被抄家,只是让他们搬到县城,还能把家私带走。

  她爹兴奋异常,他早就不想在乡下守着祖田了,因此立刻带着家小包袱款款的来到县城,用阮姐折给他的所有钱买了一套水泥房。

  扫盲班也上得很勤,醉心学习,虽然愿意上工,但只愿意去印刷厂上——能免费看书。

  她娘则不愿意出门上工,她娘也是地主家的小姐,但在娘家并不受宠,因此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丈夫在就听丈夫的,女儿在就听女儿的。

  虽然时时念叨自己这个当娘的要护着女儿,但实在是个没主意的人。

  上扫盲班都是丈夫拖着去的,她打心眼认为自己这个已婚妇人,实在不该同除丈夫以外的男丁共处一室,哪怕是读书都不行。

  大约是爹娘都不靠谱,爹在印刷厂只上半天工,收入不高,娘连工都不上。

  战友思来想去,连爹娘都没告诉,自己报名参了军。

  她自幼吃得饱饭,也没有裹脚,爹娘也不怎么管她,常常让佃户家的姑娘带着她去山上挖野菜摘蘑菇,有时候还悄悄瞒着爹娘去摸鱼,比许多农家姑娘身子都壮实,因此很轻松就被选上了。

  选择当兵,不止是因为收入高。

  大约父母不靠谱的时候,孩子都会比寻常孩子更靠谱,主意更大些,战友权衡利弊,认为这个家得靠自己来撑门立户了。

  当女吏实在有些难,名额有限,她的成绩又不算好,但是当兵虽然门槛也高,可好歹只看身体,成绩中等就行。

  就算没有立功,退役了也能分到工作,最差也是衙役,前途很明确,甚至称得上光明,足够她养活这对不靠谱的父母了。

  乔荷花笑着说:“我爷教我的!我还会骑驴呢。”

  战友:“说起这个,听说明年,阮姐要从外头买马。”

  “真的?”乔荷花有些兴奋,“马好!粪比驴多!”

  战友忧心道:“我连牛都没骑过。”

  乔荷花拍了拍她的肩膀:“这有什么?回来的时候没煤了,我教你。”

  战友被拍得一痛,龇牙咧嘴地说:“荷花,你力气又变大了。”

  乔荷花得意道:“我举重成绩又涨了!”

  战友很是羡慕:“之后再扩兵,说不定你就能往上升了,起码也是个班长。”

  “我爷也这么说。”乔荷花赶着牛车,回头望了眼县城的方向,“我要是当了班长,肯定比咱们班长温柔些。”

  她们班长实在是太严肃了,等闲没有笑的时候,总是板着一张脸,活像别人都欠她钱,班里的兵都怕她,她咳嗽一声,她们连眼皮都不敢眨一下。

  战友:“你也就说说,带新兵,不凶怎么行?你跟她们一亲近,她们就不听话了,就像我家以前,我娘跟厨娘关系一好,厨娘就敢欺上瞒下了。”

  乔荷花也知道战友的出身,她有些犹豫:“不至于吧?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人。”

  “过过苦日子也是人啊。”战友,“这不分好坏,她是个好人,也不影响她得寸进尺呀?人本来就是会得寸进尺的。”

  乔荷花不太懂。

  战友又解释:“就像你以前吃不饱肚子,有一个馍馍就觉得很好了,可现在,一个馍馍你还觉得好吗?”

  乔荷花连连摇头:“那不行,起码要五个!不然我连半饱都没有!”

  战友:“你还能想象没油的菜吗?”

  军营现在供应着炒菜,虽然还是蒸菜和汤菜更多,但每天都有一道炒菜,用豆油炒得,十分美味。

  就算是汤菜,煮的时候也会放些芝麻油。

  乔荷花认真想了想:“你说的有道理!是这样。”

  两人一路聊着,乔荷花觉得战友懂得很多,课上的内容很多她都忘了,但战友都牢牢记着,还能解释的更清楚,甚至连内务都有一番见解。

  “这是为了让咱们适应规矩。”战友,“小处才见真招呢。”

  “真上了战场,咱们也就不会乱,你没见过朝廷的兵,打仗以前自己就慌了,把他们聚拢起来都要花上不少功夫,还有逃营的。”

  乔荷花:“这你都知道?”

  战友:“我伯伯见过,来家做客的时候说过。”

  乔荷花有些低落,她觉得自己太蠢了,什么都不懂。

  战友立刻安慰道:“这不怪你,不是你笨,只是你以前接触不到,等接触到了就会发现也不过如此。”

  “呀!到了!村民都出来了!”

  第89章 入冬前后(二)

  农户们背着藤筐站在村口翘首以盼,甫一见牛车,立刻发足狂奔,势要第一个抢到。

  乔荷花拿出喇叭喊道:“排队!不排队的不卖!”

  农户们立刻挤挤攘攘地排好队伍,没有一个人抱怨。

  战友去将牛车后的木制挡板卸下来,将盖着蜂窝煤的油布掀开,将一筐筐的蜂窝煤搬下车厢,摆在空地上。

  乔荷花拿出账本和竹笔,蘸好墨以后才问:“买多少?身份凭证拿出来,记账还是给现钱?”

  排最前头的农夫连忙说:“给现钱,现钱,买……买二十块!”

  “行,一块四毛,一共八块。”乔荷花从农夫手里接过凭证,登记以后将钱收好,撇了撇头说,“过去取吧。”

  农夫喜笑颜开的过去了。

  蜂窝煤是限量的,一个月每人最多只能买三十块,并非按户来算,因此记账还算简单,否则还要查户口本,确认每一户的人数,更浪费时间精力。

  不过,倘若以原价买,那是不限量的。

  蜂窝煤如今价低,那是阮响补贴的缘故。

  村里人自然是卡着量来,不舍得花原价去买。

  一车的蜂窝煤很快就卖光了,村民们早有准备,省了乔荷花她们许多事。

  “村长呢?”乔荷花,“过来对对单子,没问题我们就走了。”

  一份单子要有三方签字和手印,如今村民也看得懂字了,确定没问题后才按手印。

  村长和负责押送的兵丁也要按,到时候把钱交回县里,账房也要再按。

  倘若出了问题,很快就能追根溯源,一个都跑不掉。

  也因为这个,即便有人想从中抽一份钱中饱私囊,也找不到机会。

  村长很快核对好,签完字后却没走,而是凑在乔荷花身边问:“兵姐,老汉想问问,咱们阮姐还招兵不?村里的好儿郎好姑娘都盼着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