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79)

  而唯一能让商人们提着脑袋,发挥自主能动性的“报酬”,只有巨大的利益。

  “农先生那边已经有进度了。”牛妞坐在一旁,她整理着自己带来的资料,看了眼周昌后说,“去年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种亩产多了一百多斤。”

  阮响皱着眉:“这不够。”

  一百多斤,还是太少了。

  牛妞:“这没法子,那么多稻种,还要一株株的授粉,人手实在不足。”

  阮响想了想:“五年。”

  牛妞和周昌一起看向她。

  阮响说:“五年时间,我们必须要临海的村镇,要有自己的航海船,必须去一趟海外。”

  按这个势头下去,杂交水稻的成效估计还是不行。

  普通农人的产量,按照现在亩产划分,就是一亩地两百多斤,这还是老天给面子,一年水调雨顺。

  虽然阮响给他们提供了堆肥的新方法,提供了更好的种子,但亩产依旧在两百五十斤上下徘徊,哪怕农先生们又提高一百斤,算下来也就三百多。

  在废土上,同样单位的亩产都是以公斤计算,甚至以吨。

  这样才能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养活基地内的大部分人口。

  但也因为只是养活,所以废土上的工业,实际是在退化的,甚至每隔几年就会退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哪怕来年钱阳县的农人全部种去年的杂交水稻,依旧会留下巨大的粮食缺口。

  一个成年人一天就要吃接近一斤米米,这还是往少了算,在油水不足的现在,一个成年女性仅靠咸菜,一天敞开了都能吃大半斤,甚至和男丁差不多。

  一亩地只能供给一个成人和一个儿童的口粮。

  而钱阳县的人口增长速度已经让阮响都觉得有些吃力了。

  百姓们是质朴的,他们不会想到来了更多人会和他们竞争工作岗位,而是认为“这里有好日子,我要让家人亲戚都过来”。

  现在钱阳县已经过了缺人的阶段,许多原本不明显的问题都逐渐冒出了头,今年采买冬粮的时候,阮响就掏空了钱袋子。

  步子太大的结果,就是阮响必须想方设法去填补漏洞。

  “冬小麦他们都种了吧?”阮响问。

  牛妞点头:“都种了,还抱怨呢,都以为今年秋冬能歇歇。”

  阮响想了想:“来年就让他们种旱稻,我记得旱稻的杂交种子亩产也不错?”

  旱稻是前两年就开始培育的,今年是第三年,产量已经算稳定,除了农人不能自行留种,别的都已经超出了现在旱稻的极限。

  只是比较容易生虫,但和产量相比,这点问题还能容忍。

  牛妞想了想:“旱稻现在一亩地产量能稳定四百斤,如果打理得好,勤杀虫,有些能上五百斤。”

  阮响:“明年就先让村子那边种上旱稻。”

  “效果好的话,后年再推广。”

  牛妞:“这样是稳妥一些,那水稻那边……”

  阮响:“让他们继续试吧,南边的稻种那么多,总能找到适合跟本地稻种的杂交的。”

  “还有人……”阮响沉默片刻,“各个村子都派人多走访,那些种地好的,不问出身,都送去村子里。”

  “什么时候高产稻种出来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脚迈出去。”

  “那今年清丰县我们不打?”周昌问。

  阮响:“打,怎么不打?那边土地更好,只不过还是得从外买粮。”

  有了地盘才能图其它。

  第108章 清丰县城(一)

  清丰县是阮响念念不忘,哪怕风险巨大也要拿下的存在,几乎可以算是阮响这两年心头的朱砂痣。

  不仅仅是因为它四通八达,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有铁矿。

  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有强于周边州县数倍的水利。

  清丰县的上上任县令在任时,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为了政绩,作为大族子弟,自掏腰包为各村打了深水井,还修了储水池,甚至建了简易的水坝。

  保证在干旱时节也能进行农业生产。

  虽然前几年的旱灾超过了所有人设想,但清丰县的损失依旧是较轻的,周边的州县户数十不存一,而清丰县能做到十存五六。

  这已经是这个时代人力能达成的奇迹了。

  虽然这些水利设施在阮响看来还算基础,但在已有的条件上动工升级,总比从无到有轻松许多。

  而且土地也比钱阳县好,钱阳县的土地……

  阮响哪怕不是庄稼老把式也知道是次等地,和肥地根本沾不上边,许多地甚至无法种植,含碱量极高,老农们把汗水在地上摔上八瓣,该欠收还是欠收。

  清丰县的地虽然不如南方的土地,但起码比钱阳县好得多。

  阮响早期还会下地,去看农户的收成,看着以前分到碱地的老农茫然的站在田坎上,整个身体都在颤抖,一扭头,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便哭了出来。

  虽说北方土地大多呈碱性,但多数土地,可以用新的堆肥方式改善,提高产量。

  但含碱量太高的土地只能弃置,除非阮响找到磷矿。

  种地是门学问,阮响预备着尽早把农业学校开起来——靠农人们口口相传,一代代积累,想提高产量,真是不知道要等多久。

  就连她好不搜集起来的农先生,实际上有真才实学,能够说清楚什么地算好,什么地贫瘠,土地不同种子怎么育苗,底肥怎么施,杂交水稻怎么授粉的都是少数,多数都只能跟着少数人打下手。

  大年初八,阮响就让士兵们做好准备了。

  连她自己都离开了县衙,前往临时的驻扎地。

  各条路的士兵急剧减少,百姓们的出行需求已经被满足,接下来就得满足她的需求了。

  攻打清丰县的士兵并非随意整合,而是经过各班班长的精心挑选,全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吃了大半年的饱饭,无论是体能和服从性都是士兵中的佼佼者。

  这次阮响点了八百人,比打钱阳县谨慎许多。

  甚至提前派了谢长安进去里应外合。

  阮响自己也长高了一些,大约能有一米四五,在这个时代,已经和不少成年女性一样高了,不过由于她挑选的兵都是高个子,所以她依旧算矮的。

  她这次出行依旧骑马,而没有乘坐马车。

  大业未成,她是不能享乐的,只有与普通士卒同甘共苦,人们才会信服她,也能让她证明自身体力的充沛和肉体上的强大。

  慕强是人的本能,人们总爱和强大的人站在一起。

  驻地在距离清丰县城十五里开外,士兵们搭着简易的帐篷,粮草被安置在距离驻地五里外,但和在军营一样,无论是内务还是训练依旧不能停,只是活动范围小了许多。

  士兵们也由刚来时的激动,变成了平淡——打不打的,好像跟之前也没甚分别。

  “我好像听见马蹄声了。”乔荷花坐在凳子上,她刚吃完饭,能和战友们一起歇歇。

  她站起来:“是马蹄声,还不少呢!”

  战友们也相继站起来。

  “是不是阮姐来了?”少年人抑制不住激动,他被分到了乔荷花的班,训练的时候男女分开,备战阶段就是混编了,他将头转到来路的方向,“我还没见过阮姐!”

  旁边的战友笑他:“那是你来得晚,以前阮姐天天来军营,秋收后才不怎么来了。”

  “阮姐也是到食堂和我们一起吃,也排队,还不许我们让她。”

  少年人突然问:“听说阮姐右臂是钢铁,你们见过吗?是真的吗?”

  乔荷花:“我也听说过。”

  “不过阮姐出来,都穿着长袖,戴着手套,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

  “定是真的!”

  “我可是听跟着阮姐的老人们说的。”

  “一拳下去能把人脑壳砸开,这是肉体凡胎能做到的?脑壳多硬啊!”

  “以前剿匪的时候,阮姐都是亲自带队,她能赤手给土匪开膛,这可不是力气大就能做到的。”

  不止他们,整个驻扎地正在歇息的士兵们都不由走到军营边上,等着看阮姐。

  军营里对阮响的崇拜几乎是狂热的,愿意当兵的,几乎都对肉体的强大有超出普通百姓的痴迷,无论男兵女兵,他们能在日复一日中感受到自己的极限。

  由自己的极限发现阮响几乎恐怖的强大。

  尤其老人们还会不厌其烦的讲述阮响曾经的丰功伟绩。

  “不必用蛮力。”老人们会一本正经地说,“阮姐杀人,靠的不是蛮力,蛮力自然也重要,不过那时阮姐只有八岁,蛮力自然比不上成年男丁,哪怕普通成女,蛮力也大过阮姐。”

  “可阮姐就是能轻巧的要那些土匪的命。”

  “阮姐说,那是她见得死人够多,知道人皮囊底下是什么样,打哪儿需要的力气最小,能叫人躺下的速度最快。”

  阮响很少和手底下的人切磋,实在是也没人敢真的对她下死手,这样赢了也胜之不武,日子久了,恐怕真以为自己宇内无敌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