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84)

  孙晴也在其中,她倒不担心,还从兜里掏出糖块来与同事们分。

  这些吏目,全是钱阳县本地人,家中亲戚不少,在县内盘根错节,稍微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曾是姻亲。

  就连坐在牛车里的这几个,真要聊聊亲戚关系,能追到五六代以前。

  长发吏目生得细眉圆目,她紧抱着怀里的包袱,小声问:“咱们以后,还能回钱阳县吗?”

  她是没什么野心的,觉得如今的日子已经非常人所能想,有一个安稳的工作,拿一份不错的工钱,再与家人待在一起过日子已经很好了。

  再多,她倒是没什么想法。

  孙晴:“离得这么近,你要是想回,放假就能回。”

  “况且清丰县理清以后,这路定然是要修的,到时候一天两班牛车,你还怕没空回家?”

  被这么一说,吏目们觉得也是,立刻放松下来说笑:“听我娘说,我十岁那年去过清丰县呢,时候清丰县人可多,富裕着呢。”

  “南边的货物,也都是到清丰县中转。”

  “到时候也要在清丰县建工厂吗?”吏目们聊起这个就熟悉了。

  圆脸的吏目说:“纺织厂如今缺工呢,虽是招了些男工,但也不过是做些搬运的活,阮姐下了死命令,上纺织机的工人必须是女工。”

  “若不是这条死命令,哪里会缺人到这个地步。”

  孙晴:“你们上进修课了吗?”

  吏目们互相看看,她们是和普通百姓不同,百姓们上完扫盲班就能去工作了。

  哪怕要进修,也全看自愿。

  但她们,哪怕当了吏目,周末的两天也得去上课。

  给她们讲课的是阮姐的近人,偶尔阮姐也会亲自来。

  不过不同批次的吏目,上课的进度不同。

  孙晴是第一批女吏,她们是第三批。

  于是孙晴说道:“你们也知道,在阮姐来之前,女人们过得是什么日子,你们摸着良心说,是以前的日子好,还是如今的日子好?”

  女吏们几乎异口同声:“自然是如今的。”

  孙晴:“但女人是怎么立起来的呢?光靠阮姐的权威,这是不够的——阮姐总有看不到的地方,百姓们又总善于阳奉阴违,当着阮姐的面一套,背过去又是一套。”

  “要将女人从家庭中完全解放出来,必须要创造只有女性能做的工作。”

  “纺织厂就是阮姐专门为我们,为那些被困于内宅的女人们创造的岗位。”孙晴,“你们是不是奇怪,明明别的厂也有女工,可见纺织厂只要女工没那么重要?”

  圆脸女吏点点头:“只要规矩条款执行到位,难道厂长们敢于和阮姐对着干吗?”

  孙晴摇头:“若一开始就是男女混工,你们以为会如何?”

  圆脸女吏:“若是大家都没法活命的时候,自然没什么,可稍稍吃饱了肚子,就要讲那些礼义廉耻了,男女混工……怕是要闹起来。”

  孙晴笑道:“正是这个道理,村里的姑娘不在意这个,城里的能不在意吗?”

  “若是一开始便是男女混工,头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她们,可你看看,如今有人说男女不该混工吗?”

  “多少城里的姑娘,都是从纺织厂干起,想挣更多钱才转岗的。”

  “若没有纺织厂,她们宁愿饿死在家里,也不会出来干活。”

  孙晴叹了口气:“流言蜚语,那也是可以杀人的!只有她们先去不会被流言侵扰的地方,挣到了钱,才能真正睁开眼,看看这新世界。”

  孙晴回想道:“阮姐曾经说,仅有暴力,是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的,不说男人,就说那些已经被规训了的女人,也必然是要反抗的。”

  “人心向利,唯有利益能无往不胜,只要有利益,千里河堤便能毁于蚁穴。”

  “纺织厂,就是毁掉数千年河堤的蚁穴。”

  第115章 清丰县城(八)

  女吏们刚到清丰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被安排了街道——四人一组,清点人口,发放户籍,等她们将人口清点好了才会统一制作身份凭证。

  入冬以前,商人们就送来了更多,更好的原材料,让造纸厂的工人们做出了更好的油墨,身份凭证的造假难度又提高了许多。

  纸币的印刷技术也在革新,身份凭证造假还能靠户口揪出来,但纸币造假,一旦量大,立刻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尤其阮响如今的地盘还这样小,根本受不了通货膨胀的冲击。

  于是但凡能用的,稍有难度的印刷工艺和防伪技术,都用在了纸币上,连压印的暗纹都暗藏了数个标记,可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劣质假币在流通。

  为着假币,矿山又多了近百不要钱的苦工。

  孙晴被分到了南城的街道上,兵丁们给她们搭了简易的棚子,白日就在这棚子里点着炉子办公,夜里去民居里休息。

  虽说那民居的主人胆战心惊,但看在钱的份上,眼睛一闭也就同意了,孙晴她们的口粮有阮响负责,民居的主人还会给她们做一日三餐,从粮食中取走一部分当做酬劳。

  她们天不亮就爬起来梳洗,随便吃两个杂粮馍馍就顶着风雪走出屋子,兵丁们这个时间已经在清理街上的积雪了。

  孙晴同组长打了个招呼:“杨组长。”

  杨组长放下铲子,朝她笑了笑:“孙吏,这么早就起来干活了?”

  孙晴:“你们不也是。”

  她朝哈出一口白雾,全身裹得像个狗熊,除了棉帽,脚下还踩着一双兽皮靴,羊皮做的,一点都不进水,除了闷脚没别的坏处。

  幸好她脚不臭,她同一组的女吏中有个脚臭的,每天一脱鞋,其她人都想往外跑。

  孙晴还有一双手套,不过这倒不是皮的,皮子贵呢。

  这手套是毛线勾的,说起来,她也是买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羊毛也能纺成线,就是比棉线粗了许多,不过打出来的手套也厚,更暖和些。

  不过养羊的人家是少数,这毛线手套卖的也不便宜。

  估计很难建羊毛工厂——他们没那么多羊,除非去辽地和契丹买,但那是不可能的。

  杨组长:“我们清完这一片就去旁边了,你们忙。”

  孙晴:“那我们去了!”

  各家各户现在都不许出门,孙晴她们只能家家户户地敲门,登记后回去誊写到户口本上,都弄好后再挨家挨户的发好。

  除此以外,她们还要问各家缺不缺粮,要不要买炭。

  她们的活既多又杂,在钱阳县的时候,哪户死了人,多大年纪,跟哪些亲戚住在一起,怎么死的,是否排除他杀,她们都是要写报告的。

  一旦查出来和她们写的报告内容不符,小问题只是被扣工资。

  大问题,那就要先锁拿起来,查明是否和凶手有勾结。

  但若是在她们的辖区,有人饿死冻死,有劳动力却无活可做,她们依旧是要被问责的。

  所以聪明些的女吏,都会调查清楚有哪些工厂缺工,有哪些工厂一直招工,实在不行,还能把人塞进建筑队里。

  这些信息都很公开,她们也不必去托关系,只需要走正常的流程,托关系的一旦被发现,举报信可不会少。

  孙晴和三个同事分开行动,她们也不怕遇到危险,洒扫积雪的兵丁走了,但维持治安的还在。

  “我来登记人口的!”孙晴,“过几天要给你们发户籍!”

  她又喊了两声:“听话点!”

  屋里总算有了动静,老汉弓着腰打开木门,他双腿都在打颤,看到只有孙晴的时候,才悄悄松了口气。

  孙晴:“老丈,你家里总共几口人?都喊出来叫我看看,人人都要登记,姓名年龄都是不能少的。”

  老汉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小声说:“大人稍候,我将他们叫出来。”

  看着老汉钻进布帘里,孙晴才打量这个屋子——城南实在是穷,这屋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一张木桌竟然还少了条腿,陶罐也缺了口,地上别说铺木板石板了,土都没有彻底夯实。

  这一家子人倒不多,一对老夫妻,两个光棍儿子。

  身上的衣裳也都破烂,棉衣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缝缝补补,估计入冬前也没将棉花拿去重弹。

  孙晴记下他们的姓名年龄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记完后才问:“你们家粮食还够不够吃?柴呢?够不够烧?”

  一家子互相看看,都不敢说话。

  还是老汉结结巴巴地说:“大、大人问这个……干什么?”

  “你们穷苦人家,过冬艰难,这是阮姐的意思,贫困户是允许赊账的。”孙晴,“不过开了春你们家有了活干,这些赊账要从你们的收入里扣。”

  老汉搓搓手:“利息几何?”

  他们一家子过成这样也不借钱,就是因为印子钱的利息太高,过个冬,来年反而没法过日子了。

  孙晴:“没有利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