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小声说:“谢先生说过,若百姓有立大功,赏钱一千。”
力夫们的呼吸都变粗了。
他们知道一千在钱阳县能买多少东西。
李大压低嗓音:“干不干?”
有人想退却,可那是一千啊……能买多少粮食,能吃多少顿饱饭?能租多久的房子?
最终,力夫们咬牙道:“干了!”
第113章 清丰县城(六)
清丰县的城门并不算重,毕竟不是险要大城,南门绞盘只需四人就能转动。
平日也就四个兵丁看守,从入城的百姓口袋里分润些利润。
不过百姓穷苦,榨不出多少油水,兵丁们也不大吃得饱饭。
但前些日子的商人们逐渐喂大了他们的胃口,原本瘦竹竿一样的兵丁如今都挺起来不是很显眼的将军肚。
李大他们很花了一些功夫才将人拿下捆起来。
他自己脸上都挨了一拳,他随手将鼻血抹了抹,喊来兄弟们与他一同去转动绞盘,倒不用什么技巧,只需要力气。
而力夫嘛,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一!二!一!二!”
李大喊着号子,几人一起用力,城门被缓缓拉开。
最开始只是一条小缝,缝隙慢慢变大,直到能让整个人通过。
李大他们没有把城门全部打开——这倒不是他们脑子聪明,能想到这一茬,而是谢长安在临走前吩咐过。
“倘若城门被人全部打开,百姓就会四散而逃,要招来许多麻烦。”
那就打开一个缝,叫人能进,人进来以后再将城门关上。
这不就好了吗?
至于钱阳县的人会不会被瓮中捉鳖?那就不是他们这些力夫该考虑的事了。
李大停下动作,他喘了两口气,抬眼就看见从门外进来的一队人马。
他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
抬眼望去,竟然没有一个“瘦猴”,个个都人高马大,他甚至还在里头看到了女子,体格却不比男人差。
他们穿着一样的衣裳,青灰色的棉袄,背上也都背着奇怪的铁器。
这是……人间能有的兵吗?
天兵耶?
“你们开的门?”领头的人朝他们走来。
李大被吓得魂不附体,却还是说:“我、我等敬佩天兵勇武,特、特来襄助!”
“不错。”领头的人朝他们笑笑,“有这样的胆气,能算好汉。”
“跟我们来吧。”
说完,对方就转头冲身后的兵丁喊道:“将这几条街的百姓驱赶回家,叫他们关好门窗,趁机作乱的锁拿起来,事后再清算,不能当街杀人,听清了没?”
领头的点了一队人:“你们去开东门。”
“听清了!”
李大觉得这声音就像打雷一样,他缩着脖子,只想逃回自己的破屋内。
然而——富贵险中求,他连门都开了,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他们走。
否则那一千的赏钱就打水漂了。
兵丁们分散开来,十人一组,组长手里都拿着喇叭。
李大带着兄弟们跟着领头的那个,对方显然是个官,却不曾把事都甩给手下的兵丁做。
“不想死的现在回家,锁好门窗!等人清点!”领头的人举着喇叭。
他声音洪亮,严厉肃杀:“谁敢在街头乱窜,锁去挖矿!”
百姓们尖叫着狂奔,但总归知道回家了。
李大脸色惨白,好在走在他们身旁的兵丁转头冲他们说:“只是吓一吓,否则不知什么时候能将他们劝回去。”
这话李大是不敢全信的,但事到如今,他信不信也不重要了。
或许是因为这群人体格健硕,又一看就不是清丰县人,百姓们在慌乱一阵后果然跑回了家里,两条街很快便被清空。
但仍有两名兵丁拿着喇叭来回叫喊。
李大他们就跟着这群人,将一条条街清空。
那些与父母走失的孩童则被他们带到一处空地看管。
——
小厮再次走进了书房,县令取出绢布来擦拭了一下眼角,也不管谢长安就在房内,抬头纹问:直说吧。”
小厮战战兢兢道:“大人……城外的兵,进来了。”
县令挥了挥手。
小厮立刻退了出去。
“怪不得……”县令靠在座椅上,他看着房梁,心里竟奇异的松快下来。
事情已成定局,他是否低头已然不重要了,起码他为赵家天下坚持到了最后一颗刻不吗?
至于他的结局,县令倒是很坦然,他冲谢长安笑道:“我活了四十多年,倒没有什么留恋,只我妻乃内宅妇人,小儿不过八岁,我听闻阮姐要女人做活,要小儿上学……”
“祸不及家人……”县令脸上的笑维持不住了,“既然阮姐是慈悲菩萨下凡,且留他们一命吧。”
谢长安:“大人这是说什么?以为阮姐同那些土大王一样,一味只知杀烧抢掠吗?倘若是为了这个,又何必大费周章,围而不打,又派我里应外合呢?”
县令眯着眼,想从谢长安脸上看出他说的是真是假。
但谢长安一脸坦诚,并不躲闪,而是说:“阮姐是个好人,这并非我搪塞大人的话,钱阳县的县令如今还好好活着呢,家财阮姐也允他兑成钱。”
“虽说他不愿意自己出去做工,但妻儿都进了工厂,他那儿子尚算聪慧,一家子日子过的并不差,比他当县令时还要好些,起码不必给上峰孝敬了不是?”
“他心无大志,胸无点墨,尚能过上太平日子,大人你乃正经科举出身,昔日官至中散大夫,何以这般忐忑?阮姐曾说过一句话,你听了,自然就懂得阮姐是怎样的人。”
县令沉默着看着他,并不催促。
谢长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此诗并非阮姐所作,不过阮姐既然说得出这话,其中深意,大人应该比我明白。”
县令喃喃自语:“不拘一格……不拘一格……”
若阮姐真能知行合一……
谢长安:“大人不必答我,等阮姐过来,你见过以后再答不迟。”
“大人,你真觉得自己活到如今,已然够本了吗?”
“真的不想看看阮姐创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
“你敢想象,钱阳县如今已经没有乞丐和与狗争食的孤儿了吗?”
谢长安笑着说:“若非阮姐来了,若非我亲眼所见,我也不敢想。”
县令闭上眼睛,他没有说话,县丞只知道在旁边装死。
谢长安:“大人,你还舍得死吗?”
新的世界就在眼前——大门已然敞开。
你,舍得死吗?
第114章 清丰县城(七)
兵丁们守好了各条街,看管住清丰县的库房,将所有衙役官吏全都锁进了柴房,那些在街上被抓住的泼皮无赖则被围在空地上,派人严密看守着。
走失的孩子们被关在民房内,但凡记得自己家住何处的都被送了回去。
唯有县令和县丞还没被关,他们得等着阮姐过来,县内的账本得交给她才行,起码也要她先过目。
不到一天时间,清丰县家家户户门窗紧闭,整个县城只能听见兵丁们的喊声——
“锁紧门窗,家里没粮没柴的挂块布出来!”
现在夜里太冷,没粮还能撑,没柴的,一夜功夫就能冻死几个。
乔荷花哈了口气,搓了搓手,她原本还以为有一场恶仗要打,万没想到这么轻易,心里所想不自觉的挂在了脸上。
旁边的老兵笑着说:“钱阳县更轻易呢,只有两扇门,我们那时候还不到两百人,不也拿下来了吗?”
“那我们这次不算立功?”乔荷花有些失望。
她还指望升职呢,哪怕当个班长呢?
老兵:“怎么不升?清丰县也要招兵,到时候你也算老兵了,组长肯定当得。”
乔荷花这才高兴起来:“也不知道阮姐什么时候来。”
“哪那么快?”老兵,“清丰县可比钱阳大得多,要的吏目也多,这回恐怕要带大半吏目过来,身份凭证不知要多久才能办好呢,起码也得一两个月。”
乔荷花好奇道:“外头的朝廷,开国的时候,也像咱们这样吗?”
“哪有咱们麻烦?”老兵,“不过是各地乡绅地主将自家佃户的丁口数交上去,至于城内,翻以往的县志看个人数就够了。”
乔荷花“呀”了一声:“这么不精细吗?那怎么知道究竟有多少人?”
老兵:“自然不知道,他们有那本事,还会有咱们?还会被辽人和契丹人打成那样?”
“那倒也是。”乔荷花,“不过他们那样快,像咱们,一个钱阳县就消化了近一年呢。”
老兵:“那是钱阳县人少,清丰县要花的时间,那是只会多,不会少。”
————
前往清丰县的路被清扫出了一条小道,吏目们包袱款款地坐在牛车上,都有些忐忑——对其中不少人来说,这还是她们头一次离开钱阳县,离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