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98)

  有人在看她吗?会有人嘲笑她只穿棉裤吗?

  她觉得自己有些喘不过气,街上竟然有这么多人!

  她活到现在,从没见过这样多的人,以往出行,她要么乘轿,要么坐车,百姓对她而言只是存在于这世上的风景。

  而现在,她身边就走着那些曾经她一辈子都不会见到的人。

  挑着扁担的老农从她身旁擦过。

  她能问到他身上的土腥味,牲畜的粪臭味,长久没有洗澡的酸臭味,还有头油味……

  好重的味道,好臭的味道。

  好真实的味道……

  这才是人间啊。

  冯舒窈的步伐越来越大,她在即将到达县衙的时候停下来,转头看向那些脚步匆匆的百姓们。

  这些人里,或许多数一生只能庸庸碌碌,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智慧,不会有太大的力气,甚至无法留下子嗣。

  可谁又能说他们是无足轻重的呢?

  是他们,千千万万个他们,这些贩夫走卒,贫民老农,织女农妇,撑起了一切的根基,那些骑在他们头上,将他们当做牛马的剥削者,终有一日要见识到这世上真正的力量。

  而她冯舒窈,将见证这一切。

  冯舒窈突然眼含热泪,她微微张着嘴,像个傻子一样擦拭着自己的双眼。

  她能看到女童高举着简陋的风车奔跑,她的爹娘走在她身后,笑着喊她:“大妮!小心摔了!可别哭鼻子!”

  女童停下脚步,转头对爹娘说:“大妮乖,大妮不跑。”

  然后她扬起头,格外可亲可怜地问:“大妮乖乖,能吃鸡腿吗?”

  夫妻俩一起笑起来:“爹娘怎么跟你说的?学会十个拼音再给你买鸡腿。”

  ——哪怕扫盲班才开了两个月,许多夫妻都已经开始鸡娃了。

  冯舒窈知道,要不是从钱阳县来的女吏,清丰县的女人们不会这么快就走出家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有一部分打破藩篱,百姓立刻就会效仿起来。

  自然,扫盲班还是很重要的,人人都必须去上。

  再不愿意出门的主妇,都不得不走出家门,否则女吏们就要她谈话了。

  被女吏们找上门,无疑是一件很羞耻的事。

  什么样的人才会不花钱也不愿意读书习字呢?

  必然是愚蠢的,懒惰的,应该被嘲笑的。

  冯舒窈站在县衙门口。

  守门的人并不认识她,在看完任职书和她的身份凭证后才方形。

  “冯秘书,跟我来。”有女吏出来迎她。

  冯舒窈突然打了个哆嗦,不是因为冷。

  冯秘书?

  真怪。

  又真顺耳啊。

  第134章 冯家有女(三)

  雪停了,刺骨的寒风变得温和了许多,土地化冻,农人们领到了新农具,春耕的时候到了——经过一冬的沉淀,土地要重新翻耕才能播种。

  往年这个时候是农户们最苦的时候,没有铁制的农具,没有牛,光靠人力和木制的耕犁,才化冻的地格外难翻,是比搬货更苦的力气活。

  县衙中的吏目天还未亮便忙个不停。

  “冯秘书!”女吏快步走进室内,她手里抱着一叠纸,神情急切地站在冯舒窈案前,“阮姐还没回来吗?这些都是各村的农具认领情况——库存不够了!”

  冯舒窈手里拿着肉馒头,任职到现在不过一个月,她已然习惯和其她女吏一样上路的路上买份早饭,带到县衙里来吃,能节省不少时间。

  “我看看。”冯舒窈灌了口茶,动作甚至有些粗野,她一目十行,翻完文件后说,“怎么领的这样多?”

  女吏:“村里的人都怕轮不上自己,人人都领,劝也劝不住。”

  “尤其女人们,又都想买牛,宁愿赊账。”

  只要有牛,男女之间的体力差距尽可以抹平。

  女吏:“咱们不是有规定吗,女人的八分田是可以转为十分的,只要当年的产量没有下滑到十分田的平均数。”

  “女人们都想多要田,不买牛,怎么种?”

  冯舒窈:“那也应该不多啊,人人都要买牛?”

  女吏叹了口气:“女人要买,男丁也不甘落后,结果就是人人都要买啰!”

  “连牛都要买,锄头和犁,自然也要换成铁的。”

  农人们不分男女,在田地上的付出是很大方的,没有那么食古不化。

  “光钱阳县的乡下,就快把铁农具领光了!”

  女吏抱怨道:“清丰县的农户也得要啊!怎么也得给咱们匀一匀!总不能什么好处都叫那边给占了!”

  冯舒窈连忙安抚道:“你别急,你把单子留在这儿,等阮姐回来了自然叫她知道。”

  女吏连说:“冯秘书多担待,千万别把这件事忘了。”

  冯舒窈:“忘不了,你放心。”

  看着女吏走出去后,冯舒窈才仔细看单子,将其中重要的内容简略后重新誊写,写进要汇报给阮响的文件里,细细检查两三遍后,冯舒窈才将单子收起来归档。

  不多时,又有人走了进来。

  “商人们运来了一批牛。”进来的女吏直奔主题,“总共二十六头。”

  冯舒窈记下这个数字,抬头问:“钱阳县那边的牛已经分了?这是只管清丰县的?”

  女吏摇头:“钱阳县那边原本也只有十头,这二十六头钱阳县要分十二头走。”

  冯舒窈又记下来。

  自从她坐下之后就没闲过,大大小小的事她都得记下来,对钱清两县的情况了然于胸,这和她入职前想的不同,她以为治理一地要解决的都是大事,然而入职以后才发现,就连阮姐要处理的都多是琐碎小事。

  农耕自然是大事,但周无为以前也只是愁种子不够,水利不好,担心农人们误了农时。

  可在这儿,事情就太多了。

  种子、农具、牛、肥料、农药……

  每一样都要操心,偏偏这些东西所需要的用量,实在大到让冯舒窈瞠目结舌的程度——农人们真的买得起吗?

  结果农人们确实买不起,但他们胆量很大,竟然愿意赊账。

  钱阳县那边毕竟有去年的丰收,敢赊账还在算正常,可清丰县为什么呢?

  冯舒窈百思不得其解。

  农人们是畏惧改变的,不是因为他们固执和愚昧。

  而是在看天吃饭的当下,一点小的改变就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而农人的生活是很脆弱的,小风险都可能让他们家破人亡,更遑论巨大风险。

  冯舒窈坐立不安,她觉得自己不懂的事实在太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学来的——她应该和女吏们一样去底层学习!

  可她才当上秘书不久,想来阮姐不会这么快把她放出去。

  “冯秘书!吃饭了!”女吏在门外喊她。

  冯舒窈扫了一眼桌案,确定东西都收好后才站起来:“来了。”

  她快步走出去,女吏看她出来就笑着说:“今天有猪肉!”

  “养了一年多,终于能宰了。”

  冯舒窈对猪肉——并没有什么想法,也不嘴馋。

  猪肉嘛,总有股无法消散的味道,大荤而味重,达官贵人们是不吃的,冯舒窈在家时吃的最多得是鹅肉和羊肉。

  去食堂的路上,女吏还饶有兴致地说:“阮姐说咱们本地的土猪倘若养得好,好吃是好吃,可不怎么长肉,但是海的另一边有一种白猪很能长肉,半年就能出栏,以后要是能出海,带种猪回来,百姓的餐桌上就能常常见肉了。”

  “阮姐连这些事都想到了吗?”冯舒窈大惊。

  女吏点头:“阮姐要操心的事多着呢,百姓一辈子劳劳碌碌为的什么?不就是吃饱肚子吗?”

  “哪个人不爱吃肉?”女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当吏目以前,一年都吃不上一回肉呢!阮姐来以前,还是家里的兄弟偶然捉了鸟才能吃一回。”

  冯舒窈喃喃道:“这猪肉,不是腥臊味格外重吗?”

  女吏:“那是以前,咱们的猪,可都是幼时就阉割,以熟食喂养,猪肉的滋味可不差!尤其排骨,贴着骨头的肉,啃起来最香。”

  女吏说着便要流口水了,她强忍着嘴馋说:“自然,最香的是肥瘦兼有的五花肉,回回五花肉都是最快被抢光的。”

  两人走到食堂,食堂内已经排满了人,吏目们端着木制的餐盘大排长队,望远欲穿的看着队伍最前方,猪肉经过烹饪的香气已然充盈了整个食堂。

  主食依旧是杂面馍馍,不过吏目们是有福利的,她们每周可以吃一次大米饭。

  只不过今天不是吃米饭的日子。

  “若是今天有米饭就好了,让婶子给你打一勺肉汤浇在米饭上,那可比什么都香。”女吏终于忍不住吸了口口水,她问前头的人,“今天喝什么汤?”

  前头的人转过头说:“白菜豆腐汤,还放了豆芽。”

  女吏:“哎,又是白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