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忖片刻,朱瞻基对王瑾道:“一路赶牛放羊多有不便,让人简要清点一番,除了部分辎重,这些牲口、驼马和牛羊留下大部分,分给当地受到劫掠的百姓,这件事要好好办,奏章及时呈递入京,朕会让内阁留心。”
“奴婢这就去吩咐。”
朱瞻基和朱予焕父女二人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
朱予焕犹豫片刻,还是趁着朱瞻基心情不错的时候开口问道:“爹爹,当真不去互市的地方瞧瞧吗?或是派遣中官前去,这样也能给阿鲁台一丝希望,好卖力为我们做事……”
朱瞻基看她面露希冀,开口问道:“焕焕,你觉得兀良哈、鞑靼、瓦剌,这些蛮人为何频频南下?”
朱予焕也不犹豫,果断回答道:“北虏劫掠百姓家产,是为了钱,也是为了生活。”
既然如此,给他们一个能够换取金钱粮食的渠道,争取做到相安无事、边境稳定,积蓄力量之后再攻克对方,这样难道不好吗?
朱瞻基微微颔首,道:“这些人空有蛮力而无谋略,南下无非是为了钱财粮食等……你看兀良哈的人,自大宁到会州,可曾有考虑过占据一城、安抚或屠杀其中的百姓?这些被俘的兀良哈贼寇,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劫掠来的东西带到哪里,只要抢到粮食就不会恋战,更不会考虑固守。”
朱予焕没想到朱瞻基会这么说,她先是一愣,很快便明白过来,道:“爹爹的意思是,这些人虽然自称北元,但从来没有想过如元朝那般统治天下万民。”
“没错。”朱瞻基望向远处连绵不断而又朦胧模糊的山川,肯定道:“他们已经没有了祖先的豪情壮志,和山匪暴民无差,这样的蠢材成不了大气候,更无法撼动大明江山,依附归顺也好、骚扰入侵也罢,又有何可惧?”
朱予焕明白了朱瞻基的言外之意,心中仿佛被浇了一盆冰水,沁入切肤彻骨之寒。
如果她只是个公主,她或许不会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天潢贵胄高高在上,何须管处于自己之下的人?但她也是个普通人,更懂什么叫做生存、什么叫做尊严。
在朱瞻基、或者说大部分皇帝看来,这些骚扰边境的敌人考虑的仅仅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争夺国家的统治权。打不死、杀不灭的顽石,即使南下劫掠,在皇帝看来也不过是小打小闹。
既然如此,何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投入到一个注定不会有回报的项目之中?
打仗可以天下太平,放任这些不会入主中原的贼寇南下牧马也可以天下太平,如今国力昌盛,这些贼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杀到京城去,也就不会威胁皇帝的安危,所以皇帝自然是要选择一个让自己感觉最舒适的方式。
至于在这小打小闹之中死去的百姓、丢失的领土、湮灭的尊严等等,和国家名义上的延续、皇帝的盛世荣光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
所谓“帝王”,仁政爱民是表象,心术手段是皮毛,最重要的是冷酷。弃交趾也好、不看重互市也好,都出自同一个原因。
皇帝不是不懂,他是不想做。
这也是为什么除却北直隶一带,北方其他地区仍旧时常由百姓起事。
在这样和平稳步发展的社会中,百姓若非活不下去,是不会轻易做这些危险的事情的,除非
朱予焕习惯性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她沉默良久,像是在思考朱瞻基的话。
但也只有朱予焕自己知道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想法——有一瞬间,朱予焕想抓起朱瞻基的衣领,告诉他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
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江河日下、国将不国……
朱予焕望着广袤无垠的土地,看着那些一无所知、低头吃草的牛羊,忽然觉得自己和这些牛羊没有分别,只是牛羊什么都不知道,而她知道一切却又什么都不是。当初看到农具的兴奋好像霎那间灰飞烟灭,朱予焕好像改变了什么,但又什么都没有改变。
一直以来笼罩在自己头顶的那片阴云第一次距离她这么近,朱予焕从捉摸不透的黑暗之中分明看到了满满的尸骨,狰狞地冲她伸出了手。
朱予焕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天空,目光所及之处却并没有乌云,是塞外独有的碧蓝高远,冷风拂过脸颊,她察觉到朱瞻基少见的流露出疑惑的目光。
终于,朱予焕一如既往地开口道:“我明白。”
自会州回转花了约莫四日,大军驻扎在喜峰口内,朱瞻基派遣身边的人注意防守,以防这批贼寇还有其他同伙未曾被驱逐。守关指挥早就得知御驾亲临,因此奏报关内有猛虎,多次害人性命,这点小事本是没有上报的必要,指挥特意禀明无非是想找借口邀请朱瞻基亲自前往。
朱瞻基得胜归来,也不在意守关指挥这点小心思,便带着一众大臣围观,朱予焕自然也跟随在侧。
只见一只猛虎被人团团围住,脚步略有急躁,原本柔顺的皮毛早已经凌乱不堪,可见是被拘束过许久。察觉到有人前来,原本焦躁不安的猛虎立刻伏低了身体,琥珀一般的眼睛在众人之间来回扫视。
众人只当它要扑人,立刻警觉起来,可迟迟不见猛虎有动静,便有人拍起了马屁,道:“看来这大虫也知道陛下天威之重,刚刚还敢咆哮,如今竟然安静似猫。”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附和起来。
朱瞻基扫视着被围困的老虎,见它的目光最终锁定自己,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道:“这畜生是在找人扑杀。遇围困之局,唯有击败酋首才能搏得一线生机。”
站在朱瞻基身侧的朱予焕闻言一怔,若有所思地上下打量着那猛虎。
“原来如此。”
张辅生怕这位陛下玩心渐起,出个一二,立刻示意周围人要注意天子安危,王瑾会意,自然也默默挡在了朱瞻基身前。
只见那老虎玻璃弹珠大小的眼睛来回扫视,却发现没法突破壮士合围,不由焦躁咆哮起来。
所谓“龙困浅滩”大抵如此,这一声虎啸威严不大,却多了几分无可奈何。
朱予焕看着它,突然有了几分同病相怜之感,对一旁的徐恭低声道:“弓箭给我。”
徐恭应了一声,刚要递给朱予焕,朱瞻基已经率先接过弓箭,瞄准了不远处的老虎,只一松手,那猛虎惨叫一声,轰然倒地,众人立刻扑了上去,三下五除二降服了老虎。
朱瞻基这才将朱予焕的弓交还徐恭,笑道:“这弓不错,射虎也委屈了些,射人才合适。”
朱予焕看着那支属于自己的羽箭直直地插在虎身上,内心却因为朱瞻基的无心之言而豁然开朗。
人能射虎,那是因为虎是畜生。能否射人,要看射的是谁、被射的是谁。
张太后可以,她怎么不可以?
朱瞻基不知道朱予焕的内心想法,只是抬手拍拍女儿的肩膀,开玩笑道:“爹爹让人把这虎扒皮抽筋,给你也做个虎头抹额如何?”
朱予焕笑盈盈地开口道:“虎头抹额用不上,不如给两位弟弟做顶虎头帽吧。”
朱予焕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是自己曾经所在的世界,但她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她的世界,更愿意相信自己。
既然她已经开始做了,便如逆水行舟,再无退路。
第88章 皇庄游
巡边结束,御驾班师回朝,各卫军队也都返回原处。朱瞻基按照和女儿的约定,途经丰润下马,短暂休息几日,休息之地自然就是朱予焕在丰润的皇庄了。
当初大军路过蓟州,看到农田之上百姓辛劳,朱瞻基虽有欣慰,却并不讶异。早在还是皇太孙的时候,他就已经见识过农人的勤劳和辛苦。但真到了皇庄之内,朱瞻基还是无法掩饰地露出惊讶之情。
他知道自己给女儿的地和太后的宫庄相比算不得什么,即便听说朱予焕一直在皇庄内推行各种与寻常田庄不同的管理制度,还让各家培育不同的土地,比什么“亩产量”,月底年底另有赏钱。
说到底,这皇庄的里里外外不管怎么改动,总不会让女儿搞垮了,因此朱瞻基也一直未曾放在心上,可今日一看,朱予焕的皇庄和寻常的皇庄截然不同,不仅鲜少有人偷懒,庄田更是收获颇丰,也未见皇庄内有怨怼之声。
尤其是高高堆起的草垛和大面积铺晒的粮食,数量远超朱瞻基在蓟州等地所见,更是让朱瞻基目不转睛。
他本想着朱予焕所谓的“育种”和“改壤”不好实现,可今日一看,已经算是小有成效。
朱瞻基眺望着远处的溪流,有些意外地开口问道:“这河道怎么看着拓宽了不少?朕记得当初呈上来的舆图,上面标记河道也就十几丈。”
朱予焕老老实实地解释道:“这河道是后来改动拓宽,方便引水灌地。正好这河道边上的泥质量上乘,挖了挪去种地刚刚好,也不算是浪费。”
朱瞻基没想到朱予焕竟然对水利还有些了解,“原来如此。”
朱予焕不知道朱瞻基的内心想法,只是让人先召集皇庄内由佃户选拔出的管事来正厅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