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209)

  朱瞻基听他这样夸赞,更觉面上有光,语气中多了几分骄傲,道:“我这女儿是她兄弟姐妹之中最为出众的,人人都夸,对她的一众弟妹更是关爱友善。”

  要说谁对朱瞻基的身体情况最为了解,除了知道朱瞻基命不久矣的朱予焕,就只有朱瞻基自己。

  是以朱予焕听到朱瞻基这么说,不由有些诧异,正是因为她清楚朱瞻基的倒计时,更觉得朱瞻基这几句话像是在吩咐后事。

  朱瞻基和小二闲聊几句,一转头,却见女儿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姐儿瞧我干什么?”

  朱予焕牵了牵朱瞻基的袖口,问道:“爹爹,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朱予焕的敏锐出乎他的意料,朱瞻基笑着说道:“爹爹的心事……那可就多了,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朱予焕宽慰道:“爹爹要是有什么心事,就和我说说,娘说了,总是将事情藏在心里对身体不好。”

  朱瞻基闻言微微一愣,他望着女儿,见她满面真诚,只悄悄掩饰着几分担忧,心中颇为复杂,许久之后才对朱予焕道:“好,爹爹听你的。”

  自从发觉女儿的早慧之后,朱瞻基便对女儿有了几分利用之心,无非是希望让女儿讨得皇爷爷欢心,缓和东宫的尴尬局面,而女儿也确实达到了他的目标。

  但也正是因为让女儿过早地接触了这些,朱瞻基也无法确定女儿心中对自己这个父亲的感情到底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又或许女儿心中早就已经记恨上了他,只不过一直以来都隐忍不发。

  朱瞻基隐约感觉到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似乎不多了,这祖宗基业、这大好河山,对于如今年龄尚小的太子来说还是太过沉重。

  母亲张太后和三杨关系甚好,对三人的为政策论也颇为信赖,但看太子如今的情状,只怕母亲这个太后未必能全然约束未来的皇帝。加上张太后如今年事已高,保不准哪日便会离世,若是到时候太子仍未成人,那就必须有一个能够扶持如今的太子、未来的皇帝的人。

  但君臣即便是再怎么亲厚,也没有皇帝被大臣牵着鼻子走的道理,总要有人教皇帝何为心计手段。

  朱瞻基对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再了解不过,三弟潜心修佛,五弟不愿沾染皇家是非,其他弟弟都在藩地不说,朱瞻基对他们也不够放心。

  至于百分之百会效忠太子的外戚孙家,若是真能撑得住也就罢了,只是自从孙家拿出那般不入流的手段对付女儿,朱瞻基便明白这一家子也就只能做做表面功夫,真手段反而没有多少。

  孙愚在地方当官的时候虽有美名,但能够做出对他的政令阳奉阴违的事情,朱瞻基自然是无法信任他和孙家。

  算来算去,竟然只有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朱予焕最为合适,也正因如此,朱瞻基加封胡家,赐每年食禄一千石,为的便是让女儿安心。

  朱予焕和朱祁镇虽然并非一母同胞,但朱祁镇是朱予焕看着长大的,姐弟两个的感情也称得上和睦。朱祁镇对朱予焕的信任自不必说,朱予焕本身也懂得什么叫做进退得失,又有规矩和大臣们约束,相对而言是个稳妥的人选。

  此时此刻,他不免因自己当初未曾废后生出了一分庆幸。

  朱瞻基带着女儿坐上回宫的马车,听着车轮压过石板路的咯吱声,过了一会儿才看向女儿,朱瞻基开口问道:“焕焕,爹爹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

  朱予焕原本听着外面的风声若有所思,忽然听到朱瞻基的话,面露疑惑之色,问道:“爹爹要吩咐什么?焕焕一定尽心去做。”

  朱瞻基望着女儿,道:“爹爹要委屈你一件事。”

  朱予焕心中隐约猜到了朱瞻基想做什么,也郑重地开口道:“焕焕不怕委屈,只要爹爹和弟弟信我就好。”

  朱瞻基看着眼前的女儿,欣慰道:“好。”

  第75章 这世间

  宣德九年十二月廿一日①,皇帝身体不适,当日太白昼见,以为祥瑞,顺德公主自请入道修行、为国祈福,拜入已逝大真人刘渊然门下修道,赐号“持真”。

  这道旨意一出,朝野之间都有几分惊诧,毕竟上一次公主出家为道还是在唐朝。唐时许多女子因为躲避婚姻或是不愿嫁人,才会借口修道,但这些女子道士也大多名不副实,照常交际玩乐。

  让顺德公主做道士,这样的事情若是形成风气,成何体统?

  好在朱瞻基本人也早有理由,正一道的道士与全真教不同,一样会娶妻生子,也没有口舌忌讳,更不需要在道观内修行。

  换句话说,顺德公主除了名义上是道士,其他的一切都和公主一般,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皇帝不想让顺德公主嫁人。只是陛下到底为什么这么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和大臣们的态度不同,百姓们听说之后很快便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顺德公主肯定是得罪了陛下,所以才不被允许嫁人,另一派则认为陛下是太宠爱顺德公主,所以舍不得她这么快就嫁人。

  成婚生子于女子来说是一件大事,如此来看,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要是喜欢顺德公主,就应该让公主早早成家生子,将来有子孙供奉。但若是不喜欢顺德公主,又何必给顺德公主这么多的特权,又是做生意、又是公主府的,自开国以来,未曾有一位公主有这样的待遇。

  外面传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反倒是将朱瞻基病倒的消息盖了过去。

  长乐宫内一片寂静,孙贵妃头戴抹额,一脸病容,靠着引枕沉默不语,许久之后她才开口道:“陛下当真让让顺德公主入道修行?你们没有听错?”

  回来复命的宫女大气都不敢吭一声,还是瑞兰冲着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离开,这才对孙贵妃道:“娘娘,已经打听了许多趟,确实是真的……”

  孙贵妃攥紧了手,终于忍不住道:“陛下分明答应了我,分明答应了我……会给顺德公主找一门亲事的,先前推三阻四就算了,如今却……”

  瑞兰听出孙贵妃对朱瞻基失信于己的失望和悲伤,一时间心情复杂,不知道该如何劝慰自家娘娘。

  男子本就是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之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娘娘何必在意这个?

  思虑许久,瑞兰只好宽慰道:“奴婢听闻正一道和全真道不同,正一道的道士照样可以婚嫁,到底皇后娘娘还在,皇爷总不能让大殿下一辈子都留在宫中吧?就是皇后娘娘也不能同意啊。”

  孙贵妃却不像往常那样一哄就好,只是一动不动地望着虚空出神。

  这些年来,即便有新晋妃嫔,也不曾影响陛下仍旧宠爱她,只可惜她再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她也可以说服自己,即便没有皇后之位、不能与他并肩站在一起,但对于陛下来说,她仍旧是重要的人。

  但朱瞻基这次的食言就像是戳破了她一直以来自欺欺人的幻想,明明她的要求并不过分,但朱瞻基还是食言了。

  朱含嘉也听说了大姐姐入道的事情,便立刻猜到母亲的宫中会是何等情状,她惦记着母亲,即便心中有怯,但还是来了正殿。

  瑞兰瞧见三公主,心中松了一口气,她求救一般地向三公主问安,道:“奴婢见过三殿下。”

  朱含嘉看着仍旧怔怔出神的母亲,先是让身边的人倒了一杯热茶,这才端着送到孙贵妃面前,道:“娘,喝口茶吧。”她见母亲依然不说话,道:“娘,爹爹是一国之君,做事必然有自己的道理。娘是太子生母,爹爹肯定也希望娘能够侍奉奶奶、多多关爱太子。”

  瑞兰希冀地望向孙贵妃,却见她还是那副颓丧的样子。

  朱含嘉见母亲如此,不由在心底长叹一声。

  眼下马上就要过年了,于长乐宫而言,却是一片愁云惨淡。她倒是有些羡慕大姐姐能够入道了,或许这样才能远离这些烦扰事。

  “哇,原来这就是道袍……”朱友桐摆弄着手中的衣裳,忍不住感慨道:“真好看,姐姐穿上一定很合适。”

  朱予焕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道:“这哪是什么道袍,不过是尚服局将衣服做得素雅了一些,将织金改做了绣花,这么一条裙子也要耗费不少功夫呢。”

  胡善祥坐在桌边沉思,宫务文册都放在一旁,许久也没有打开一本,她的心情显然没有朱友桐这般轻松。

  倒不是担忧朱予焕出嫁与否的问题,而是朱瞻基突然来这么一出,让胡善祥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她知道朱瞻基对女儿的宠爱多有利用的成分,但这次和以往都不一样,朱瞻基直接让女儿出家为道,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时利用,恐怕是要榨干女儿的价值。

  人心易变,等到太子逐渐长大,只怕到时候朱予焕下场只会更惨。

  朱予焕察觉到母亲心情不佳,道:“娘,侍疾的事情不如交给我吧,正好这些时候我也不打算出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