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223)

  朱祁镇不以为然,道:“我们怎么会烦姐姐?姐姐在宫中才能帮得上我,要是姐姐出宫去了,不就只剩下我和王伴伴了吗?”

  朱祁钰也连连点头,道:“对啊,姐姐这么厉害,怎么会有人讨厌?”

  朱予焕故作放心,抬手拍了拍胸口,道:“有你们两个这句话,那我可就放心了。”

  朱祁镇和九连环犟了许久,还是没能解开,终于忍不住将九连环摔在桌上,不快地说道:“这是什么破东西!根本就是故意不让人解开!”他恼怒地盯着九连环许久,忽然想到了主意,对王振道:“拿剑来!”

  王振赶忙劝说道:“皇爷何必为这样的小事动怒……”

  朱祁镇脸上流露出几分得意,道:“朕想出办法解开这九连环了!”

  王振有些不解其意,但见朱祁镇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是如皇帝所说,命人将宝剑拿来。

  朱祁镇接过宝剑,拿着有些晃晃悠悠的,看得旁边的朱祁钰都有些紧张,忍不住道:“哥哥,不然还是让姐姐来吧!”

  朱祁镇满不在乎,微微扬头,道:“看着吧,我肯定能行。”说罢,他将手中的剑一挥,地上的九连环立刻被砍成两半。

  众人都不敢说话,唯有朱祁镇将手中的剑插在地上,骄傲地说道:“看吧,朕解开了。”

  王振赶忙从朱祁镇手中接过剑,收回鞘中,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接着朱祁镇的话夸赞道:“不愧是皇爷,天生神勇,这九连环自然也不在话下。”

  朱祁钰看着地上已经粉身碎骨的九连环,忍不住小声道:“那之后就没办法玩了呀。”

  朱祁镇在王振的吹捧声中飘飘欲仙,自然没有听到这句话,朱予焕却听得一清二楚,她拍拍朱祁钰的肩膀,随后笑着说道:“镇哥儿喜欢这个,我买了好几个,再拿一个回去解。”

  朱祁镇对这个已经没了兴致,摇头道:“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不玩了。”

  说话间,有内官快步走过来,道:“皇爷,张老娘娘请皇爷过去,说是有重要政务请皇爷决断!”

  朱祁镇咦了一声,显然是没想到会有什么重要军情要让自己去决断,起身道:“走吧。”

  朱予焕目送着朱祁镇离开,心里转了一圈,猜测这所谓的重要政务应该和军情相关。

  如果不是边防,那便是流民聚集闹事,甚至有可能是农民起义,否则也不会让张太皇太后如此紧张。

  毕竟这些年来,百姓起事虽然没有闹出什么大动静,但也始终没有彻底消失。

  第4章 站出来

  和朱予焕所猜测的一般,惊动张太皇太后的不是别的,正是广平府一带的起义。

  只是这起义和寻常的流民起义不同,而是与白莲教密切相关。

  起义的领头人名为张普祥,原属真定卫军,以白莲教为名,借“天书”起事,自称“七佛法师”,早在宣德九年初便在河南、山东、山西一带四处度人成为其党羽,如今声势浩大,甚至攻占彰德,打算继续攻占其他城池。

  新帝刚刚登基,甚至还未改元,就闹出这样的事情来,难免人心惶惶,是以张太皇太后格外焦躁。

  这件事好在并非是在已经崩逝的儿子统治期间,坏在此时新帝刚刚登基,朱祁镇又十分年幼,如今这一伙贼人还只是以白莲教为名,说什么“天书授命”。等到过几日,里面要是有个聪明的,提出皇帝年幼、不配治国,那才是真的麻烦。

  先前朱祁镇登基的事情已经传过不少谣言,皇帝的正统性被不断质疑,不说皇家,连朱祁镇的年号都要成为一个笑话。

  张辅到底是行军打仗的人,道:“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臣可以亲自带兵前往平叛……”

  张太皇太后摆摆手,道:“英国公年事已高,又是皇帝的先生,你亲自前往不妥。”

  张辅沉思良久,推荐道:“御马监太监刘永诚带兵多年,骁勇善战,更是深受太宗、仁宗、宣宗和陛下皇恩,由他作为平叛主将,最为合适。”

  张太皇太后闻言微微颔首,道:“有理,以他为主将,发兵彰德。”

  杨荣心中早已经有了成算,主动开口道:“张普祥此人没有什么谋划,无非是靠所谓的‘天书’来蛊惑人心,能够纠集的也只有一些贫民,难成气候。朝廷除却派兵平叛,还需要有官员随主将一同前往彰德,平叛后安抚民心。”

  杨溥听完杨荣的话,思索片刻,也道:“尤其是这些稀里糊涂跟随张普祥一同起事的百姓,深受所谓的‘天书’之害,更需要有人让这些百姓们明白皇恩浩荡,所谓的‘七佛法师’不过是骗取他们钱财、奴役他们犯下谋反重罪的妖人。”

  杨荣听完连连点头,深以为然,道:“正是如此,否则这白莲教的妖人未来必定死灰复燃。”

  杨士奇原本听杨溥忽然越过平叛提起施行皇恩和打压白莲教的事情还有些奇怪,但杨荣也跟着附和,他便顺着说道:“澹庵和勉仁说得正是。”

  张太皇太后转头看向胡濙,开口问道:“胡尚书以为呢?”

  胡濙躬身道:“请太皇太后听从其余四位顾命大臣决断。”

  张太皇太后听这五人说完,知道这样的安排最为合适,思索片刻,道:“随行刘永诚的官员……”

  杨士奇举荐道:“都察院御史王强性格刚直不阿,有他随行,必然能彻查张普祥一事。至于招抚百姓……”

  张太皇太后还未说完,朱祁镇已经开口道:“既然要施行皇恩,那应该派遣皇室前去……”

  朱祁镇乍一听“造反”二字,心中确实是咯噔了一下,但随之而来又有些兴奋。

  他当然是知道,国家军士不计其数,别说消息传来的时候张普祥还未攻占彰德,即便是张普祥又攻占一城,大明的军队哪怕只是配备最简单的武器,也足以轻轻松松歼灭这些反贼,皇考在的时候,只率领三千轻骑便能大破兀良哈,这样的功绩,他自然也可以!

  只是张辅已经举荐刘永诚前去平叛,朱祁镇只能“退而求其次”,反正无需他亲自上阵,他在后面“督战”也是可以的。

  张太皇太后听到这里已经觉得事情不对,立刻打断道:“如此甚好。诸位以为顺德公主如何?先帝还在的时候,便让顺德公主跟随刘渊然刘真人修习道法,颇为擅长,这白莲教本就是佛家邪教,正需要道教正派压制。”

  朱祁镇本想着自己去,奈何张太皇太后已经提出了朱予焕,他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说话。

  杨溥听到张太皇太后主动提及顺德公主,便明白了她的想法。

  此时还在京中的藩王只有越王和卫王,越王是张太后的亲生儿子,但身体不佳,卫王也一样,更重要的是卫王是郭贵妃的儿子,张太皇太后从心底里不希望郭贵妃的儿子出头。

  在已有另立襄王的传闻的情况下,张太皇太后可以动用的皇室并不多。

  驸马们并非不能指派,但这种小事完全没有必要动用老一代的驸马,可新一代的驸马又未曾真的上马历练过,经验不足又难以服众。

  至于为何是顺德公主——顺德公主在民间确实有些声名,甚至因为女子的身份,要比藩王更加受百姓关注。

  她又有一个“全真教道士”的身份,曾经将皇庄粮食捐赠朝天宫不说,还有与慈惠皇太后开办善堂的经历,在北直隶和南直隶的声名打得足够响。和张普祥这样奉行白莲教的妖僧天然对立,更有皇室和国教信徒的二重身份。

  和张普祥所宣扬的“天书”相比,朱予焕的“仁善”要合理而又实际得多,让她在广平府推行道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白莲教。

  张辅自然是没有意见的,要看就只能看剩下的四位。

  杨溥本就有这个意思,绝不会否定,胡濙对于这种不影响大局面的决定也不会持反对意见,只剩下杨荣和杨士奇。

  杨荣和杨士奇在看到朱祁镇即将出口的反驳默默咽了回去后,便已经明白过来,皇帝本人都对顺德公主没意见,他们这些外臣就更没有必要额外多一嘴了。

  张太皇太后见状对身边的女官吩咐道:“立刻去请顺德公主来,再宣御马监太监刘永诚前来。”

  “是。”

  朱予焕刚带着朱祁钰见了胡善祥和吴妙素,不过坐下来说了几句话,就听人说张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来了,要叫她去议事。

  胡善祥和吴妙素闻言都十分惊诧,尤其是胡善祥和吴妙素都从朱予焕那里得知了朱瞻基赐下圣旨的事情,明白张太皇太后其实不希望朱予焕参与政事。

  可如今却要朱予焕前去,还是顾命大臣在场的情况下……

  让人不由为朱予焕提心吊胆。

  朱予焕却并不犹豫,利落地起身和两人道别,便跟着女官一同前往。

  殿内倒是十分热闹,除去祖孙二人和五位顾命大臣,还有编外人员刘永诚。

  朱予焕行过礼后,张太皇太后将事情一一说清楚,这才对刘永诚和朱予焕这对师徒道:“今日有些晚了,只能推迟到明日集结军队出发。当地有军队整合,京营无需调动太多士兵,从锦衣卫中抽调部分鞑官一同前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