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260)

  她的言外之意便是不会召襄王回京,毕竟上一个叔叔入京见侄子的是朱棣,即便张太皇太后相信自己的儿子绝对不会对大位有觊觎之心,

  但众口铄金,有朱棣“珠玉在前”,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更不用说一向圆滑机警的朱瞻墡了,只怕宁可在襄阳的街上装疯卖傻、丢尽颜面,也绝对不会顶这种风险来蹚浑水。

  相较之下,朱予焕的公主身份决定了她此生都只能为皇家献出一切。

  第37章 懿旨发

  朱予焕岂能不明白张太皇太后的心思,只是果断地开口道:“奶奶,我绝不会将爹爹的遗诏拿出,否则以遗诏的威严,定然会对清明的朝政有所扰乱……”

  她说到这里,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

  朱瞻基的遗诏效力太大,就算朱祁镇对朱予焕再怎么信任,这道遗诏一出,两个人的关系是板上钉钉的破裂,到时候若是大臣们反应过来,只怕朱祁镇反而成了借刀杀人的那把刀。

  但若是没有这么一道合适的遗诏,朱予焕没有任何理由插手政事,已经自觉自己是一个合格君王的朱祁镇更不会将朱予焕的任何建议放在眼中。

  张太皇太后也明白这一点,道:“我已经让女官拟好了旨意,之后便会告诉皇帝,再正式下发。”

  养育朱祁镇这些年,张太皇太后也知道朱祁镇对朱予焕有几分信任,朱祁镇即便心中有几分不情愿,也不会和朱予焕闹僵。

  最重要的是,旨意是张太皇太后发的,朱祁镇本就没理由仇视朱予焕。至于要不要和张太皇太后算账,一个将死之人又有什么可怕的?

  祖孙二人对视许久,张太皇太后忽然失笑,伸出手摸了摸朱予焕的脸,道:“怎么不知不觉间,你竟然已经长得比奶奶还要高了,先前都未曾发现……”她的声音多了几分怅然若失,道:“是我年纪大了,早就没有当年的敏锐洞察……”

  朱予焕眨眨眼,微微俯身,让张太皇太后的手摩挲着自己的脸颊,她微微一笑,道:“我早就长大了,是奶奶忘记看我,过去了太久,自然不会知道。”

  张太皇太后听出她的弦外之音,轻轻地摇了摇头,道:“奶奶知晓你这些年很不容易,但是……”

  自己的私心,张太皇太后一清二楚,却也明白自己必须这么做,只有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君王,才是真的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得起祖宗社稷,皇家便是如此。

  朱予焕只是握紧张太皇太后的手,帮着张太皇太后暖手,“我明白。焕焕心中曾经确实有些在意,如今也都放下了。”

  听出朱予焕话中的坦诚和真实,张太皇太后望着她,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留恋,道:“还是青春好……”

  大好的年华、漫长的前路,怎能让人不羡慕?

  朱予焕认真地说道:“奶奶放心,我定然不会辜负你的期许。”

  张太皇太后闻言眼中已经有了泪水,轻声道:“好,好……你能这样,奶奶很是欣慰……”

  待到张太皇太后又重新躺回床榻上休息,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朱予焕走出正殿,让韩桂兰将装着遗诏的小巧木匣收好,这才走出仁寿宫。

  紫红的天色将铺设琉璃瓦片的朱墙拉出斜长的影子,朱予焕望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宫道,这才勾起嘴角。

  这下她至少掌握了一部分的主动权,接下来只要安心等待张太皇太后的懿旨便是。

  安抚好了朱予焕这边,剩下的自然是朱祁镇这边。

  张太皇太后本人一清二楚,朱予焕是最容易被安抚的,反倒是年纪尚小的朱祁镇不好安排什么。

  正是因为年纪还小,行事多是随心而动,且朱祁镇又生来一副骄傲的个性,不愿意“受人摆布”,如她自己曾经说过的“自恃聪明的人不喜欢自己的身边有太多的聪明人”。

  若是朱瞻基还在,张太皇太后也不会为他这样的个性而担忧,但偏偏朱瞻基已经成了先帝,张太皇太后也明白,朱祁镇变成今天这样,自己和朱瞻基都有着责任。

  上上下下,能对朱祁镇有些影响的,大概也就只有朱予焕了。

  况且如今事情已经变成了这样,张太皇太后也只能捏着鼻子做。

  得知祖母要见自己,朱祁镇自然是推了其他事情,特意抽出空闲前去仁寿宫探望。

  张太皇太后坐在上首,服饰整齐,若非脸色不好,几乎看不出她病得极重。

  “孙儿拜见奶奶。”朱祁镇行过礼后,这才道:“手头要处理的政事实在是太多,加上还有经筵,一直未能前来探望奶奶……”

  张太皇太后见他总算来了,和颜悦色地开口道:“皇帝勤于政事,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奶奶高兴还来不及。”

  朱祁镇早就让王振调取过太医院给太皇太后诊治的脉案,自然也知道她的身体已经是无力回天,心中便隐隐猜测张太皇太后要见自己,是不是对她的身后事有些安排。

  朱祁镇知道张太皇太后最看重皇家的利益,尽量不以私废公,在这一点上朱祁镇当然和她站在一起。不过自己是太皇太后亲手抚育长大,若是祖母想要给自己和娘家求些什么,朱祁镇也不会拒绝。

  “常德的婚事安排的如何?”

  朱祁镇没想到张太皇太后问起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胞姐的婚事,不由微微一愣,但还是答道:“按照母妃的意思,月末便能正式大婚了。”

  尽管事情紧急,但孙太后也不会委屈自己的女儿,要求自然是办得又快又好,是以朱祁镇也下旨督促礼部尽快促成。

  张太皇太后神情淡淡,道:“这样也好,不要因为我耽搁了这样的大事。”

  朱祁镇见她如此,心中揣测张太皇太后是因此而心生不悦,开口道:“还请奶奶不要同母妃计较……”

  张太皇太后只似笑非笑地反问道:“我从未当着你的面说过你母妃的一句不是,但眼看着这一日一日下去,不知哪日咱们祖孙二人便没有说话的机会了,所以有些话总要和你说清楚。”

  朱祁镇想到先前朱予焕的叮嘱,开口道:“太医院尽心为奶奶调养身体,奶奶不要说这样的话。”

  张太皇太后却并不接他的话茬,只是道:“你母妃不会害你,但她私心太重,又舍不得她的娘家,你自己多上些心。我走之后,你大姐姐待你再好,有的话也不好同你说,尤其是和你母妃有关的事情。”

  听她这么说,朱祁镇忍不住问道:“母妃和大姐姐之间究竟有什么过节?大姐姐对其他妃嫔都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唯独对母妃……母妃对大姐姐也总有许多隔阂……”

  张太皇太后倒也不隐瞒,道:“孙家险些要了你姐姐的命,当初你爹为了你母妃的颜面,只是将孙家赶出京城,全了一份体面,但这件事到底是你爹和孙家亏欠你姐姐的,她不追究是她大方仁厚,但孙家的卑鄙狡诈却是实打实的。当初这事便是锦衣卫的人在查,你若是不信,大可以去问王瑾。”

  朱祁镇听张太皇太后如此说,原本的疑惑顿时烟消云散。

  原来如此……这下倒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了……

  “等到我死后,你母妃必然会同你提起孙家回京的事情,到时候要怎么做,全凭你这个皇帝说了算,但你也要多想想你姐姐。”张太皇太后见朱祁镇流露出思考的神情,这才接着说道:“你还未大婚,也不是什么有定力的性子,对这些朝臣们更不够了解,总该有个人在旁边多多帮衬。这件事,你愿意交给孙家?”

  朱祁镇下意识地否认道:“当然不能,孙家敢欺负大姐姐,改日就敢骑到朕的头上撒野,况且连公主都敢下手,这样蠢钝如猪,更不可能是大臣们的对手。”

  张太皇太后知道朱祁镇虽然年轻,但并不是真的傻,接着说道:“更何况你姐姐这辈子怕是不会再嫁人,她这辈子都姓朱,孰轻孰重、孰远孰近,你也应该明白。她有智谋,但仁心重,绝不会有害人的心思。”

  朱祁镇对于大姐姐自然是更多几分信任,他心中也明白,自己的年龄确实还太小,若是没有人从旁协助,容易被人看轻、更容易被人糊弄,其次便是他也确实需要有人能站在自己这边。

  朱予焕虽然身为公主,但也曾正经开蒙读书,如今六部或外放的一些官员都教导过朱予焕,也算是有些来往,正是适合朱祁镇提拔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已经远胜于被顾命大臣和内阁垄断教育权的朱祁镇。

  更不用说朱予焕本人的智谋也并不算差,两人又是姐弟关系,利益注定要永远绑在一起,朱予焕怎么也没有害朱祁镇的理由。

  张太皇太后在宫中多年,一生经历无数大风大浪,看人极准。更重要的是这一番话说到了朱祁镇的心里,顺德长公主和襄王,哪个对于朱祁镇来说更加有利,朱祁镇闭着眼睛都知道该怎么选。

  况且和孙太后相比,朱予焕对朱祁镇没有任何要求,也从不约束朱祁镇一定要做什么,慈惠皇太后和胡家都安静得像是无欲无求,反而让朱祁镇更将朱予焕当一母同胞的姐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