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263)

  朱瞻墡确认了自家侄女的心意,也不在这件事上过多纠缠,只是道:“待到娘下葬之后,我在京城小住几日,还得让你带我在京城里好好逛逛。我可是听人说了,你的生意做得火热,什么茶坊、布庄,很是红火。”

  “五叔放心,到时候知会小叔叔一起,保准带你好好逛逛。”朱予焕见朱瞻墡已经放松下来,这才转而开口道:“五叔还不知道,陛下对政务十分勤勉,又时常有开源之举,如今正在筹备要事,到时候少不得五叔帮着一起多多筹谋。”

  朱瞻墡本来还算是放松,骤然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警惕起来,疑惑地问道:“什么开源之举?什么要事?”

  他出京就藩的时候,朱祁镇还是个奶娃娃,他只知道自己这位皇帝侄子是被千娇万宠着长大的,毕竟朱祁镇出生不久后就被册封为皇太子,又有了太子庄田,虽然平日里都由朱予焕手下的人打理,但足以看出朱瞻基对自己儿子的宠爱,后面的郕王哪里还有这样的待遇?

  至于朱祁镇本人,朱瞻墡并不算了解,只是从朱予焕的口中隐约听出来了,朱祁镇确实有几分任性妄为。

  正因为这一点,朱瞻墡绝不想被牵扯到这些事情中,他如今有妻有子,就算和皇家关系疏远,也一样拿着顶格藩王的待遇,一辈子窝在藩地也一样衣食无忧,自然是要远离这样的是非。

  朱予焕微微一笑,道:“陛下打算正式开办武举,以后便和文举一般,依照惯例举行,选拔武官。”

  朱瞻墡闻言不由一愣,惊诧道:“以后也要每三年一次选拔武官?那群勋贵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自开国以来,国家的武官大都是依靠父子传承,上至武官、下至兵士,几乎全都如此,即便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武官,也并无二致。

  虽然也有武举的旧例,但往往没有定期,尤其是在如今这样的太平盛世之下,本就没有补充武官的需要,皇帝贸然举行武举,只怕要引得武勋的那群人闹翻天。

  有一个坑就有一份俸禄,谁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萝卜坑被别人占去?

  朱予焕笑眯眯地说道:“如今陛下只是有这个念头,具体如何施行这件事,还未有具体的方案,所以才需要五叔帮着参详参详啊。”

  朱瞻墡后背一凉,赶紧道:“无论如何,这件事也轮不到我帮着陛下思量吧?”

  这种只会得罪人的事情,他才不会去做呢,这不是明晃晃的得罪那群勋贵们吗?

  就算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朱瞻墡也一样对朱祁镇的行为有些担忧,这种明晃晃会,这件事要是做不成该怎么收场?

  朱予焕看出朱瞻墡的慌乱,心中忍不住嘲笑起来。

  只需他们三番五次地试探自己,她照样也可以逗他们玩。

  朱予焕压着嘴角,先是打量周围一番,确认不会被其他人看到,这才接着安抚朱瞻墡道:“五叔放心,陛下询问也不过是在心中有自己的成算罢了,五叔一向善于应对这样的事情,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朱瞻墡听她这么说,才松了一口气,叹息道:“我未曾和陛下见过几面,不清楚陛下的个性,就怕一不小心惹来祸事。”他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开口问道:“不过……这件事陛下是下定决心了?”

  若是朱祁镇还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太子之身,那至少还有先帝帮忙托底,总能将场面圆过去。

  但如今朱祁镇要独自治理一个国家,还是这样随心所欲,于国于家甚至于他自己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朱予焕微微颔首,道:“陛下的个性和爹爹一般,比谁都要坚韧,一旦认准某件事,无论如何也要做到。”

  朱瞻墡闻言不由叹了一口气,他看向朱予焕,不免有些同情,道:“即便你是陛下的姐姐,也总有迫不得已的事情……也是难为你了。”

  若是朱祁镇的个性稍微温和几分,朱予焕也方便从旁劝阻几句,但结合之前朱祁镇对几个官员的处置结果来看,只怕朱予焕这个百年一遇的“辅政长公主”恐怕也就是表面风光,背地里不知道要受多少罪。

  要是张太皇太后再撑几年,朱予焕便也不用在这里受这样的夹板气了。

  朱瞻墡虽然心疼自家侄女,但如果没有朱予焕,只怕遭殃的会是自己,朱瞻墡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只是好心提醒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的意思才是最要紧的,你可千万不要和陛下抬杠,哪怕是挨些骂也没什么大不了。”

  朝臣也好,其他人也罢,谁敢骂皇帝?

  皇帝怎么会有错,有错的都是下面的人罢了。

  尤其朱予焕又是个女子,更容易站在风口浪尖之上,一不小心,之前积攒的美名恐怕也会成为所谓的“沽名钓誉”。

  朱予焕听他这么说,只是付之一笑,道:“我知道,只是既然奶奶将这件事交给我,不就是希望我能够为陛下遮风挡雨吗?我又怎么能有所退却?”

  朱瞻墡听到她的话,不免陷入沉默。

  他扪心自问,即便是自己这个藩王,也未必能像朱予焕这样尽职尽责,甚至于舍弃自己本能理所当然享受的荣华富贵。

  朱瞻埏不得不感慨,自家亲娘确实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辅政人选。

  放眼皇家,也就只有胡善祥母女能够做到这种事情。

  朱瞻墡长叹一声,随后半开玩笑道:“如此也好,等到武举的事情告知群臣,恐怕他们也就没心情骂你了。”

  朱予焕被朱瞻墡的话逗笑,道:“五叔说的正是。”她接着叮嘱道:“比起我,五叔才更应该小心一些。陛下即位之初的那些流言蜚语,陛下可都记得一清二楚,好在君王一向宽宏大量,陛下并不打算深究……”

  朱瞻墡已经明白朱予焕的弦外之音。

  朱祁镇对于曾经传出襄王继位的消息十分不满,朱予焕从旁劝阻,朱祁镇这才不打算继续追究,只是心中始终惦记着这一点,所以打算借着这次叔侄见面的时候好好考量襄王一番。

  朱瞻墡若是能表现“出色”,朱祁镇便可以既往不咎,尽管叔侄两人见面次数不多,但以后仍旧是好叔侄,毕竟朱祁镇如今也只有襄王这唯一一个亲叔父了,自然也希望能够和朱瞻墡相安无事。

  朱瞻墡如今算是大彻大悟,心里不由暗自嘀咕,自己这个侄子年纪不大,心眼也一样,小小年纪就这样计较,多亏当初他没有选择留在京城,否则肯定要被这小子好好磋磨一通。

  想到郕王是这小子的亲兄弟,朱瞻墡都有些怜悯郕王了。

  谁叫朱祁镇现在还没有大婚,赶在他的子嗣长成之前,恐怕郕王都没办法离开京城,只能活在皇帝侄子的阴影下了。

  朱予焕见朱瞻墡已经领会自己的意思,这才道:“以五叔的智慧,定然不会御前失礼,到时候若是我们一起面见陛下,就更不必担心了。”

  朱瞻墡闻言笑道:“五叔还要多多谢你,看来当初的铺子没有白送。”

  待到叔侄两人从献陵回来,朱祁镇果然召见两人入内面见,倒是丝毫不担心两人有所串通。

  朱瞻墡已经从朱予焕这里得了消息,应对朱祁镇还算是有底气,一见面便先毕恭毕敬地同朱祁镇见礼,话里话外一点叔父架子都没有,时不时给朱祁镇戴上几顶高帽子,很快便将朱祁镇哄得服服帖帖。

  朱予焕就在旁边听着,面上不显露什么情绪,心里却早已经乐开了花。

  朱祁镇还是年纪小,朱瞻墡不过用了几句轻飘飘的话,他便已经心花怒放,和当时与朱予焕商量如何考验襄王时的神情大相径庭。

  不过朱予焕特意夸大了朱祁镇的小气量,本来就是在诈唬朱瞻墡,反正这两人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对答案”。

  “大姐姐可有告知五叔武举一事?”

  朱瞻墡见他终于问到这一步,只停顿片刻,立刻便将自己早就想好的答案奉上,道:“陛下圣明仁慈,朝乾夕惕,对国家大事无不通晓、高瞻远瞩,行事都是为了国家安定、百姓富足,臣不敢多言。”

  朱祁镇见他神情恭敬,没有半分伪意,心中已经满意许多,但还是接着说道:“襄王是皇考的胞弟,又曾在皇考平叛时留守京城监国,按理说辅政一事应该由襄王来才是。”

  朱瞻墡打了个哈哈,道:“臣不过是一闲散藩王,虽然曾习读诗书,但才学远逊于先帝,又岂敢对政事指指点点。”他说完还不忘夸赞道:“诚孝皇后早已有所安排,慈惠皇太后广施仁善、慈名在外,顺德长公主对皇家中心一片赤诚忠心,与陛下更是骨肉血亲,臣得陛下庇佑足矣,何须其他。”

  这个答案合上了朱祁镇的心意,他笑道:“都是一家人,五叔这么说见外了。”

  朱予焕闻言不由垂下眼,免得自己笑出声来。

  朱瞻墡是何等的人精,朱祁镇这种话也就只能糊弄他这种一心求退的人了。

  朱瞻墡顺着朱祁镇的话头道:“是啊,这次若非陛下宽和,准许臣入京,臣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如今母亲已经入土为安,臣恳请返回藩地,以免群臣议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