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266)

  是以朱祁镇既不会丢了王振这副手套,也不会丢了朱予焕这根拐杖。

  与此同时,朱予焕和王振的“针锋相对”,也能将官员们迅速分门别类,以便朱祁镇迅速甄别这些官员们,有助于朱祁镇对官员们的任免。

  至少在表面上,这样的情形对朱祁镇来说百利而无一害,他自然不会有所阻拦,甚至乐见其成。

  可惜王振还对宫宴上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只是喜笑颜开地赶往东华门。

  光是司礼监的权力还远远不够,只有让这些官员也屈服于自己之下,才能彰显他的重要性。

  “王大珰,走错路了!快和奴婢走这边吧,皇爷可是说了,您要是再赶不过去,就不必过去了。”

  王振被迎面而来的小内官浇了一盆冰水,颇有些莫名其妙,忍不住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皇爷不是让人开东华门、准咱家入内参宴吗?”

  小内官连忙赔笑道:“皇爷说了,开东华门太费周折,大珰从侧门进便是了。”

  王振立刻意识到哪里不对,拉住小内官追问道:“怎么回事?皇爷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他还指望着借此机会扬眉吐气、“自立山门”,更能吸引一些官员投入他的羽翼之下。

  光是司礼监可远远不够,要是能触碰到前朝的事情,那真是再好不过。

  “是长公主看您久久未到,说是要起身接大珰……”

  王振原本因为不快而抓住小内官的手一紧,也顾不上小内官嘶嘶的呼痛声,追问道:“是谁?谁说的?”

  “是长公主……”

  如今虽然有三位长公主,但宫人们一旦将长公主与政务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那么就只有一位长公主,顺德长公主。

  王振怎么也没想到阻拦自己的人竟然会是朱予焕,不觉愣在了原地。

  依照顺德长公主的性格,怎么也不应该和自己当面撕破脸皮才对,今日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这么做呢?

  王振实在是摸不准这位的心思,只要他试图去猜测顺德长公主的想法,就不免联想到在自己的印象中越发阴恻恻的笑容。

  顺德长公主仿佛早就看穿了他的所有心思,不管自己做什么,都仅仅是被顺德长公主玩弄于掌心的猴崽子。

  “王公公?”小内官见王振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忍不住在心底嘀咕起来。

  这王公公怎么听到顺德长公主就不说话了?看来还是长公主的面子大,今日就是搬出慈惠皇太后或是孙太后也未必能有这样的威压。

  王振回过神,扯了扯嘴角,道:“我们快些走,不要让皇爷和长公主久等。”

  “是是是……”

  王振被人引入殿中,自然察觉到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他立刻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地向朱祁镇行礼,道:“奴婢叩见皇爷。”先是向朱祁镇见礼,他这才同长公主和藩王们问安,仿佛刚才那个因为自己即将光明正大地从东华门进入殿内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他。

  朱祁镇不以为意地嗯了一声,道:“入座吧。”

  “是。”

  王振早没了先前那胜券在握的底气,乖顺地坐在宫人们准备好的位置上,先是与阮安简单寒暄了几句,目光便不由自主地看向了顺德长公主,只见她一脸淡然,好像当众嘲讽王振的人并非是她。

  朱予焕感受到来自王振的小心翼翼的目光,不由失声一笑,让身边的宫人为自己斟酒,这才起身对朱祁镇道:“今日乃是三大殿落成之日,陛下乃圣明之君,慧眼识人,王公公和阮公公,一个主内辅佐陛下,一个主外修缮宫殿,皆是功不可没的贤宦,臣为陛下庆贺,遥敬陛下一杯。”

  王振原本还有些惴惴不安,听到朱予焕的这句话,顿感受宠若惊,和一旁的阮安一同站了起来,连声称不敢。

  朱祁镇看到此情此景,颇为满意,不由微微眯眼,让王力为自己斟酒,与朱予焕一饮而尽,又端起一杯,道:“长公主亦是朕之肱骨,同朕再饮一杯。”

  这样当众夸赞是在证明顺德长公主的身份地位,无疑是对御史们的题本最好的公然回应。

  朱予焕待到身边的宫人添酒完毕,这才从容地饮尽,对朱祁镇亮了亮杯底。

  光是这副从容爽朗的形象,就已经颠覆大部分官员对顺德长公主的“想象”。

  更不用说朱予焕刚才“仗义执言”,将事情处置得妥妥当当,既没有下了皇帝的面子,又未曾让王振得势。

  朱瞻墡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场面,忍不住对旁边的十弟感慨道:“焕焕年纪虽然比你小,心眼可比你多多了,你这当爹的人,还没有她机灵。”

  朱瞻埏虽然不明白其中机锋,但见他们个个脸上都是喜笑颜开的神情,便也明白过来,朱予焕已经无形之中将刚才的“出招”柔和化解,好似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

  朱瞻墡见他还是一头雾水的模样,不由恨铁不成钢地摇头,压低声音:“你啊……焕焕这是在训人,被训的人还得反过来谢谢她。”

  朱瞻埏看着满意的朱祁镇,下意识地问道:“训谁?”

  他承认自己确实没有什么能够和别人争斗的头脑,但听到襄王的话之后,朱瞻埏的第一反应便是朱祁镇。

  要朱瞻埏来看,朱祁镇倒是也和王振等人一样乐在其中。

  朱瞻墡因为他的话而颇为摸不着头脑,道:“当然是王振和大臣们啊。”

  朱予焕在这场宴席上的举动,将皇帝、官员和王振全都糊弄了一通,三方都有了面子,心中大抵还以为朱予焕和他们站在一起而窃窃自喜。

  什么叫做长袖善舞?这就是长袖善舞啊。

  朱瞻埏只是点点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哦……”

  朱瞻墡叹了一口气,道:“你小子……还是照顾好自己和王妃,早日生个孩子承袭爵位吧,千万不要牵涉到这些事情里来。”

  对于这一点,朱瞻埏倒是深以为然,“五哥说的是。”他看向怡然自得的朱予焕,尽管几杯醇酒下肚,她的脸因为饮酒而微微泛红,神情却仍旧平静,好像对周遭的一切游刃有余。

  随着宫廷雅乐曲目的演奏,宫宴渐渐步入尾声,酒过数巡,一开始因为各种突发情况而分外紧张的官员们已经逐步放松,不少人的脸上更是露出了惬意的神情。

  到底是皇家宫宴,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虽然都见过皇帝,但真正与皇帝在同一宴席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能参与宫宴的机会于他们而言少之又少。

  宴席结束,官员们被引领着退下,朱祁镇身边的王力追上前面的顾命大臣和内阁阁老们,道:“皇爷有请。”

  第42章 杯酒间

  本应该是宾主尽欢而结束的宴席,因为朱祁镇的突然吩咐而被打断,六人面面相觑,隐约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原本的几分醉意顷刻间便消失不见。

  按理说酒后难免糊涂,这个时候忽然召见平日里需要议政的大臣们,只怕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想要瞒天过海。

  果不其然,殿内能够插手政事的只有朱祁镇和王振,其余宫人都已经退下。

  如今的内阁首辅杨士奇顿感不妙,和旁边多年同僚的杨溥对视一眼,已经有了默契。

  不管朱祁镇提起什么,先想办法糊弄过去再说。

  朱祁镇因为饮酒而有些晕眩,但心中还惦记着武举的事情,好在王力早就已经送茶上来,朱祁镇漱了漱口,自觉意识已经清醒不少,便开口道:“朕传你们前来是有一条政令要颁布,早已准备妥当,你们都看看。”

  朱祁镇说罢,王振已经拿着朱予焕先前准备好的武举草拟方案交到了六人手中。

  听朱祁镇如此说,先前那不祥的预感算是有了印证,六人面面相觑,只好按照朱祁镇的要求,翻看起了手中的文章,杨溥迅速过目一遍,总觉得行文有几分熟悉,但又和他预想中的作者不大相同。

  这份文书写得格外详细认真,各类措施写得十分完善,除了简单的参照过去武举留下来的旧例,更是在此基础上完善许多,譬如要增加实战的考验,沙盘模拟、双人或多人对战,更是将已经开始修城墙的团营也一并拉了过来,力求能够筛选出有真材实料的学子,同时也给了这些武官预备人选一些和文官同等的待遇,诸如增加补贴、提高地位等,甚至还在国子监开设武学,无疑是希望增加招揽人才的数量。

  但正因如此,武举才难以施行。

  朱祁镇对武举的期望在于选拔和培养更多的武将,更重要的是,朱祁镇的选拔是要绕过勋贵,另开门路。

  这对于当初跟随朱棣一起靖难的武勋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人多了就会产生竞争,当初祖宗们拼了命挣来的家底,却要让一些外来人瓜分原本只属于圈子内的利益,换成是谁都不愿意。

  且武勋们反对不说,就算将这些反对的声音置之不理,真的强制施行这样的政策,只怕也很难推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