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282)

  “好——”

  三人正说话间,有人快步上楼,正是驱车的小厮,急忙道:“家里传信了,让娘子尽快回去!说是有要事商量!”

  所谓的“家里”自然是指宫里,因着在外面行走需要低调,朱予焕身边的人常常将和皇宫相关的词语替换,免得让身边的普通人发现端倪。

  如今京城管束越发松散,要是让别人知道了朱予焕的真实身份,只怕又要传出什么奇怪的流言,让朱予焕好好见识一下广大劳动人民的脑洞究竟有多大。

  朱予焕闻言立刻起身,随后对朱祁钰和朱友桐道:“你们两个继续用膳便是,我先回去。”说罢又叮嘱韩桂兰看顾好两人,这才急匆匆地下楼。

  留下的朱祁钰和朱友桐对视一眼,朱友桐忍不住哼了一声,道:“一点点小事也要叫姐姐回去……白白浪费了我们今日出来游玩的时光。”

  朱祁钰见状开解道:“大姐姐才智过人,如今正是身居要位的时候,兄长难免想多倚仗大姐姐一些,这也是好事一件。”

  想到朱祁镇用胡善祥的名义将昌平的女子们选入宫中,朱友桐冷哼一声,却没有驳斥朱祁钰对朱予焕的夸奖,只是道:“那是,姐姐可不是寻常人能够比拟的,尤其是那个王振,更是想都别想!”

  朱祁钰应了一声,又不自觉地好奇:“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要大姐姐立刻回去。”

  朱友桐歪头想了想,道:“这个嘛……”

  韩桂兰见这姐弟二人要在酒楼里面聊起来,指不定一会儿进来个小厮就能听到两人的聊天内容,赶忙提醒道:“二娘子、哥儿,如今还在外面呢。”

  朱友桐这才回过神,摆摆手道:“不说这些没用的,我们可不能浪费这一桌子的好酒好菜!”

  第58章 麓川扰

  朱予焕将马车留给妹妹弟弟,自己则是直接骑马返宫,免得耽误了要紧的事情,至于会不会被别人看到,那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了。

  她心里急不急是一回事,有没有表现出急切则是另一回事,两边互不耽搁。

  朱予焕赶到的时候,张辅已经在殿内,朱祁镇则是在上面翻着一份奏报。

  见到张辅在这里,朱予焕便立刻猜到这件事大概和军事有莫大的关系,否则朱祁镇应该优先传内阁的四人入内,而非张辅这个有名无实的英国公。

  张辅赶忙起身同朱予焕见礼,道:“臣见过长公主。”

  “英国公客气了。”

  朱祁镇的余光瞥见英国公对朱予焕毕恭毕敬的模样,心中十分满意。

  长公主虽是女子,那也是皇家人,即便张辅是英国公,也应该对朱予焕恭敬有加,这才是对皇帝的尊重。

  “臣拜见陛下。”

  不等朱予焕行礼,朱祁镇已经开口道:“长公主免礼,赐座。”见朱予焕坐在椅子上,朱祁镇这才让王力将奏本递到朱予焕手边,道:“这是云南总兵官沐昂送来的奏本,恳请中央发兵十二万,征取麓川。”

  朱予焕接过王力递来的奏本,迅速浏览了一番,只见里面的内容和朱祁镇的概括基本没有什么差别。

  除此之外,沐昂还提出在湖广川贵一带就地征兵,随后兵分三路,三道同时进攻湾甸、芒布、腾冲,好合围入侵的麓川军队,将其清理干净。

  所谓麓川,和交趾一样,在大明的西南方向,原本自称大卯国,后来元朝政府此地,设立麓川路,后来明朝一统云南,又改此处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以思伦法为宣慰使,三年一贡。

  思伦法死后,先是长子继承职务,不久后又亲自上奏朝廷,由他的弟弟思任法代行宣慰使一职。这个思任法比他的兄长活跃许多,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开始在云南边上不断骚扰明朝,前两年大明便因此征讨过麓川,当时双方实力还是有明显差距,思任法虽然赢过几次,但最终还是落败于明,遣使者入贡。

  当时朝廷有人提议减少给麓川朝贡的赏赐,但朱祁镇觉得麓川掀不起什么风浪,只给赉而未设宴招待。

  如今思任法休养生息两年,卷土重来,大举入侵云南,沐家虽然尽力抵抗,但很快便由左都督沐昂上书向朱祁镇求援,正是此时朱予焕手中的奏本。

  朱予焕看了许久,这才开口问道:“英国公曾经征讨安南,对西南还算是熟悉,想必已经向陛下献策。”

  张辅立刻答道:“麓川一带多瘴气,如今又马上要到春夏季节,若分兵三路,难免各个队伍势单力薄、被分别击破,且一旦瘴气发作,军队作战能力下降,狼狈回撤,只怕这思任法又要请降,歇息几年再次骚扰云南,反倒让麓川成了我大明的一块烂疮,反反复复。所以老臣恳请陛下派遣重臣前往麓川一带负责征讨事宜,便宜行事,监军作战,永绝后患。”

  朱予焕余光瞥了一眼朱祁镇,见他未曾有多余的反应,便知道他对张辅出兵的意见十分赞同,道:“英国公所言颇有道理,只是怎么不见内阁的阁老们?”她看向朱祁镇,道:“大军作战除去征兵讨伐,最要紧的是后勤能够跟上,况且云南麓川偏远,后勤困难远胜于当初太皇太后和陛下与瓦剌夹击鞑靼。内阁与六部官员怎么还未入宫与陛下商讨?莫非是未曾派遣中官通知?”

  朱祁镇虽然大权在握,可没人能够杜绝下面阳奉阴违,朱祁镇想要乾纲独断不是难事,让内阁能够完全执行他的决策才是难事。

  而如今首辅仍旧是杨士奇,后面还有杨溥,这两人又是朱瞻基留下来的顾命大臣,又是德高望重的阁老,对百官有相当的影响力,直接越过他们二人来决断这样的国家大事,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朱祁镇顺着朱予焕的话道:“正是如此,怎么还不见首辅率内阁前来?”

  旁边的王振见状急忙道:“回陛下,早就已经遣人去请阁老入内了。”

  这套主动背锅的动作倒是十分熟稔。

  只是王振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做事不可能如此不周全,只怕是故意为之,只是为了让张辅这个主战派提前给朱祁镇吃一颗“定心丸”。

  朱予焕看向一旁的张辅,只见他仍旧端坐在那里,额前却是多覆了一层薄薄的汗珠。

  同为顾命大臣,张辅却比内阁提前一步入内商量,让人不得不心生遐想。

  第59章 廷议时

  如王振所说,奉旨入内的官员很快便赶到,众人看到皇帝和长公主并不意外,但见张辅竟然提前一步站了殿内,难免心生疑窦。

  怎么张辅这个英国公竟然先他们一步进了宫,莫非是已经提前同陛下议事?

  朱予焕只略扫一眼,便猜出了他们的心思,只是将目光落在了杨士奇和杨溥身上,只见这二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仍旧沉默不语,并不泄露丝毫多余的情绪。

  待到众人行礼完毕,朱祁镇让王振将沐昂的奏本念给众人听,这才道:“你们如何看?”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好说什么。

  这样的事情早在宣德年间就发生过一次,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先皇留下来的解决方法,还用质疑什么?照办就是了。

  朱祁镇见他们个个都像鹌鹑一样,低眉顺眼不说话,显然是在用沉默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朱祁镇心头不由一股无名火起。

  这群人连这点胆子都没有,好像大明已经兴盛不再,连一场像样的战争都打不起似的!

  见朱祁镇隐隐有了怒意,朱予焕这才开口道:“边境之事不是小事,所以陛下才传唤你们一同商量,你们这般沉默不语,自堵言路,莫非是想让百姓们将陛下当做言路不畅、乾纲独断的帝王?”

  她这话说得极重,有人隐约面露不忿,但顺德长公主能够出现在这里,已经说明了皇帝的态度,他们又怎么敢当面反驳?

  杨溥见状主动开口道:“臣等老迈,斗胆问询陛下的意思。”

  朱祁镇的目光扫向一旁的张辅,这下压力来到了这位已经六十岁的公爷身上。

  这里一个是皇帝,一个是长公主,总不可能正面和官员们对上,况且张辅还有求于皇帝,自然也不会如同以前一般圆滑处世。

  张辅顶着众人的目光,将刚才的提议又复述了一遍。

  闻言,原本还沉默的官员群中终于有人站了出来,正是刑部侍郎何文渊。

  何文渊行了一礼,便开口道:“麓川地处偏远,思任法不过南陲蛮夷,派遣十二万大军远征这样的不毛之地,兴师动众不说,更是影响民生。这等弹丸贼寇,陛下只需派遣官军于金齿,且耕且战。待到过些时日,麓川后勤无力支撑作战,这等鼠目寸光的贼寇自然会稽首来降。”

  有了第一个出头鸟,众人也纷纷附和起来,支持起了何文渊且耕且战的想法,毕竟他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还免去了大规模打仗的风险。

  不过他们也未曾昏了头,将朱瞻基当初弃交趾的事情拿来举例,否则以朱祁镇的性格,今日的事情恐怕是不能善终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