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330)

  所以朱祁镇大概率宁愿从京城派遣官员前往地方“剿匪”,也不会让王骥亲自出马的。

  至于从京城千里迢迢南下平叛的官员能不能成功,那就不是朱祁镇要考虑的事情了。

  于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收获成功的结果。

  想到这里,朱予焕对怀恩道:“正好,刚才我还和工匠聊起蒸汽机运输的事情,我记得有个矿洞规模不大,你让人去问问,让人在那个矿洞中铺路,方便铜矿运输。”

  怀恩应声道:“怀恩明白。”

  第23章 生芥蒂

  正统十年十一月,叛乱的范围越发扩散,有难以收拾的征兆。

  这次参与叛乱的本就是当地百姓,或是在矿洞劳作的矿工,对于当地地形地势十分了解,善于和官兵打游击,一路流窜,这才导致参与叛乱的人越来越多。

  待到次年三月,叛军已经数次击破剿匪的官军,还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据传正编已经达到了四五千人。

  这数量听着不多,但却没有算上协助叛军作乱的其他人,这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想必也有六到七千左右。

  期间官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仅没有成功截断叛军的退路,反而被叛军耍得团团转,致使贼势滋蔓,局面愈发严峻。

  正如朱予焕所料,朱祁镇并未调用王骥、朱予焕和云南的士兵,而是选择从京城指派官员前往当地,指挥官兵剿匪作战。

  御史柳华受命前往平叛,提督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兵马,合力剿匪。

  但事情明显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和这些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叛军相比,柳华的作战经验明显不够丰富,尽管他颁布各种规章制度来预防和作战,但仍旧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福建一带仍旧处于叛乱状态,百姓们又时不时要被征用一起抵御贼寇,一时间叛乱地区不事生产、人心惶惶,而叛军则在这样的情形下开始占据城池,有了长期持续发展的地盘。

  除却组织耕种,叛军首领叶宗留将各大矿场全部扫荡一遍,其中收获全部充作“军费”,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比一开始的一穷二白要好上许多。

  毕竟比起给皇帝干活,这些叛军为自己干活可要卖力许多,将金银铜挖了个一干二净,总还是有些收获的。

  不仅如此,叶宗留更是聘人教授手下叛军武术,训练提升他们的作战水平,再次吸纳许多青壮年加入叛军的行列。

  这样轮番操作下来,叛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已超万人。

  数次交战之下,叶宗留也意识到官兵的作战水平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加之福建等地的银矿都被他们搜刮得差不多了,自然也该向外发展。

  朱祁镇在京城看到奏报,险些被气得吐血。

  这群无用的东西,明明人数远胜叛军,竟然连叶宗留这样的野路子都打不过……白白浪费他的信任。

  如今场面一发不可收拾,王振也知道朱祁镇心有怒火,当务之急是抢先找到一个甩锅的人,先前被委任平叛却没有功劳的柳华便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王振看着被丢在地上的军报,急忙上前捡起,劝说道:“皇爷息怒,如今唯有严惩祸首,官军才能安心剿匪。”

  朱祁镇怒极反笑,反问道:“安心剿匪?这群废物,这么长时间都没能攻下福建,他们还有脸继续剿匪?朕要是他们,臊都要臊死了!”

  王振咽了咽口水,接着说道:“到底是柳华指挥不当,才给了这群叛军壮大队伍的机会,若不追责柳华,恐怕难以服众。”

  朱祁镇冷静下来,这才道:“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王振见他冷静许多,这才接着说道:“若是换作王尚书或是长公主,早就平定福建了。处理柳华容易,但之后平叛福建的人选……”

  听到朱予焕的名字,朱祁镇立刻坐直了身体,道:“长公主如今正忙着云南的诸多事宜,哪有空闲平叛?京中官员对南方作战没有经验,论资历和能力,还是王骥更胜一筹。”他说完沉默半晌,道:“顺德长公主一向温和守礼,如今云南安定,她留在云南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就让王骥征兵前去平叛。”

  听他这么说,王振立即明白了朱祁镇的心思。

  自从刘球一事,皇帝心中对顺德长公主已经有了芥蒂,尤其是在发现顺德长公主成为了官员攻击自己的工具和借口。

  即便这件事并非出自长公主的本心,但客观上确实为官员们提供了“便利”,朱祁镇自然也就不希望顺德长公主继续“出风头”,成为官员用来和自己抗衡的工具。

  如果不是因为顺德长公主是先帝的爱女,又曾和皇帝感情极好,否则她大概是难以逃过这些官员的结局的。

  王振连忙道:“皇爷英明。”

  有了皇帝的准许,王振立刻让马顺指挥锦衣卫都指挥邓安将责任归咎于柳华的无能,如此一来,便将叛乱扩大的黑锅都甩给了柳华。

  不能整治叛军,难道还不能整治个官员吗?

  王振刚刚下令让人抓捕柳华问责,没想到柳华听说了消息之后便喝药自尽,这样的行为的背后含义不言而喻。

  有刘球的前车之鉴,柳华宁愿自杀也绝不入诏狱。

  抓不到柳华,气急败坏的王振只能将柳华的家人全部抓走,男子充军戍边,女子没入浣衣局。

  罪名安排下去,但叛军还要继续处理,这下朱祁镇也不再犹豫,果断委派王骥前往福建剿匪,同时在湖广、贵州两地征兵,一同讨伐叛军。

  原因无他,如今叛军的数量越来越多,云南目前可以调动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应付叛乱,更不用说顺德长公主还在云南,需要一定的兵力保护公主,征兵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即便如此,朱祁镇还是有些恼怒。

  将近两年都没能彻底平定叶宗留等人的叛乱,再这样拖下去,先不说影响南方局面的安稳,朱祁镇这个皇帝的脸都要丢尽了。

  指使官军剿匪,官军接连失利,命令柳华平叛,始终不见成效。

  当初麓川之战赢得有多顺利,如今福建平叛屡战屡败就有多尴尬。

  朱祁镇上朝时,一旦提及福建的事情,便多了几分恼羞成怒的意味。

  朱祁镇的烦躁有目共睹,众人都夹起尾巴做人,不敢轻易招惹朱祁镇。

  好在周淑妃在这段时间内又为皇帝诞育子嗣,皇长子出生的喜悦冲淡了原本有些紧张的局势。

  皇帝终于有了长子,根据太祖爷定下来的规矩,朱祁镇为皇长子取名为“见深”。

  但到底帝后年纪还轻,未来还有诞育子嗣的可能性,朱祁镇自然不会考虑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只是对于皇长子的培养,总要谨慎对待。

  尽管十分宠爱周盈盈,但朱祁镇对周盈盈的个性和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

  周盈盈即便是再怎么聪明伶俐、千娇百媚,但在学识和性格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欠缺。

  但若是钱皇后和如今的慈惠皇太后一般,未能生下皇子,那大明的皇位未来自然属于刚刚出生的朱见深。

  对未来皇帝的抚育绝对不能马虎大意,朱祁镇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庸人,被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思来想去,适合抚育皇长子的只有两个人,那便是两宫太后。两人都在宫闱多年,在女子之中算得上饱读诗书,只是这两人又各自有缺陷。

  慈惠皇太后和皇长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孙太后早在朱祁镇刚刚登基的时候便希望能够借着儿子的手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前者容易做甩手掌柜,后者心思又太过复杂。

  好在皇长子年纪还小,暂时留在生母身边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至于教养问题,也不必急于一时半会儿,等到之后再从内官和女官之中遴选有真材实料的人从旁教导皇长子。

  周盈盈在儿子出生后不久便有些担忧朱祁镇会仿照朱瞻基那样,将皇长子抱到两宫太后那里抚养,是以早早就暗中找到韩桂兰通气。

  还是韩桂兰屡次宽慰周盈盈放心,长公主一定会想办法将皇长子留在她的身边。

  事后周盈盈观察许久,见朱祁镇确实没有把皇长子抱走的意思,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感慨起长公主的料事如神。

  她的儿子是皇长子,只要皇后如同慈惠皇太后那般没有诞育皇子,那未来的皇位必然属于她的儿子,到那时候,也能让那些曾经以为她痴人说梦的人大吃一惊。

  韩桂兰当然不会告诉周盈盈,朱予焕事前没有任何吩咐,也没有任何应对手段。

  朱予焕给了韩桂兰最大的自主权,让她与六尚可以接受调遣的女官们打了招呼,韩桂兰对后宫中的动向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也能知道一个大概。

  更不用说韩桂兰跟在朱予焕身边多年,对皇帝的脾气十分了解,结合宫外得到的消息,韩桂兰便能猜到,皇帝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将皇长子抱养给两宫太后,是皇帝的心思导致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一个人,也就不会将皇长子交给两宫太后中的任意一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