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朱祁镇也不大肆追究这两人的责任,只是降官石亨,又命他重新募兵,将功赎过。
车驾在大同停留一日,扎营休息,这次不论是朱祁镇还是王振,都陷入了沉默。
行军之前,他们将这次巡边想象得简单又完美,无非是彰显皇帝的威风,树立一个文武双全的帝王形象。
但现实明显是在告诉他们,事情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尽管为了皇帝的安全,皇帝车驾并未真正前往阳和卫,但阳和卫大败究竟有如何惨烈,朱祁镇和王振还是有所耳闻的。
即便两个人当初有多大的信心,此时此刻也已经被阳和的大败泼了一盆冷水。
正是沉寂时,屋外有人通报道:“皇爷,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和千户石璟求见。”
朱祁镇本就有些心烦意乱,闻言反问道:“他们来干什么?”
事已至此,面对宋瑛和朱冕战死的情况,王振也有些不安,道:“皇爷,如今形势……不大妙,不如召他们入内商量对策……”
除却已经阵亡的两人和军队,王振更害怕的是从郭敬那里得到的消息,诸军在大同不敌瓦剌,加之战时突然降临大雨,致使人心惶恐,才有此大败。
事情到这里已经十分明朗,他们很有可能不是瓦剌的对手。
朱祁镇啧了一声,道:“让他们进来。”
“是。”
这次来劝说朱祁镇的,除却邝埜和王佐,还有驸马都尉井源。
朱予焕不在,这位作为皇帝亲姑母的丈夫,最有资格劝说皇帝。
唯一令人意外的人便是石璟。
虽然他如今已是千户,但如今要面对的是皇帝,他的官职完全不够看。
但如今情况特殊,石璟是武举出身,又在边境六年之久,数次跟随行军打仗,称得上有经验的官兵,他的意见当然值得采纳。
邝埜和王佐正是在听了石璟的话之后,更加确定皇帝必须尽快回朝这件事。
朱祁镇见几人一进来便跪倒在地,一股无名火自心头涌起,他反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邝埜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阳和大败,可见瓦剌已经可以突入关内,为了陛下的安全着想,大军应该尽快自关内返回京城。”
朱祁镇心中仍有不甘,开口道:“既然知道阳和死了那么多人,你们还有脸说要回京?不为这些官兵报仇雪恨,颜面何在?”
原本在一旁想要开口的石璟闻言不由一愣,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现在是考虑颜面的时候吗?要皇帝车驾真的和瓦剌遇上且战败,那时候何止是颜面扫地,简直是国耻……
王佐看出皇帝已经有发怒的迹象,连忙劝说道:“回撤是为了集结力量,且待来日,整合队伍,定能大败瓦剌!陛下何必急于一时呢?”
朱祁镇冷笑一声,道:“且待来日?在关内发生这样的事情,朕如何放心回去?朕要在大同集兵,反击瓦剌!”
井源生怕皇帝冲动、直接下旨,劝慰道:“陛下巡边本是为了体察民生,并未携带多少士兵,如今回京是为了宗庙社稷,情有可原……”
石璟实在是有些听不下去,主动开口道:“陛下,瓦剌打完就跑,此时此刻兴许已经退到关外,又或者伺机攻打其他地方,死守大同未必能够等到瓦剌,更何况这一路陛下集结各地兵官,难免有部分卫所防守削弱,要是瓦剌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
即便真的要和瓦剌打仗,那也没有死守大同的道理。
如今宣府的总兵官郭玹刚死不久,新上任的杨洪还没有和当地的武官士兵好好磨合一番,若是瓦剌打探到情报,趁机进攻宣府,无异于将京城暴露在敌人的眼中,那不就是蠢货行径吗!
面对邝埜和王佐,王振不好直说什么,但石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千户,王振立刻呵斥道:“你是什么身份,也敢当着皇爷的面如此放肆!”
石璟心中满是憋屈,还未开口,旁边的邝埜已经抢先一步道:“石千户是陛下亲手提拔的武官,难道还会害陛下不成?还请陛下三思啊!待到回京后重整旗鼓,到那时召靖远伯回京应对瓦剌也未尝不可!”说完,他还不忘给石璟使了个眼色,道:“石千户已经想出了回撤路线,还不快点禀报陛下。”
石璟只好忍气吞声,道:“依臣之见,自蔚州、紫荆关一带返回京城最为稳妥。”
井源也附和道:“还请陛下再三斟酌。”
听到这里,王振也觉得这个安排确实更加妥当,便主动道:“皇爷,两位尚书和驸马都尉所说有理,不如回宣府集结士兵也不迟啊,到那时候京营兵力也应该全部集齐,一样能与瓦剌决战。”
朱祁镇听完只觉得憋屈,他扫视着眼前面露恳求的众人,最终只能愤愤道:“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跪着,那就去外面继续跪着吧!没有入夜不许起来!”他起身便走,但最后还是道:“明日拔营动身,回京!姑父起来,准备回京事宜!”
王振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也不管仍旧跪在地上的几人,急忙追着朱祁镇的脚步离开了。
井源有些无奈,和邝埜等人交换了眼神,只能起身去筹备回京的事情。
营地内,来来往往的士兵都看到了此情此景,不免窃窃私语,暗地里议论着三人究竟如何得罪了皇帝。
好不容易跪到夜晚,一肚子火的石璟猛地站了起来,他抬手扶着有些发昏的脑袋,看向一旁两个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头,最终还是没能放出一句狠话,只是道:“两位尚书没事吧?”
邝埜看出他的愤愤不平,笑呵呵地说道:“石千户,你功不可没啊。”
石璟差点被这老头的话气晕过去,好半天才嘟囔道:“什么功不可没……”
“只要陛下能够平安回京,你就是大功臣,等到陛下彻底冷静,肯定会好好嘉奖你。”
石璟沉默许久,还是道:“这功臣……我不稀罕。”
想打没实力,想跑没魄力,这种皇帝,算个狗屁。
石璟想到当初朱予焕弯弓射箭、毫不犹豫的模样,又想到刚才皇帝发怒时的情态,更觉得说不出的别扭。
但凡皇帝有朱予焕的一点水准,他都不会有这种感觉。
邝埜明白他心气高,只是宽慰道:“帝王有帝王之道,臣子有臣子之道,不管哪一种,都不能凭着心意来,以后你就明白了。”
石璟只是冲着两人作揖行礼,便转身离去。
邝埜和王佐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最后还是邝埜道:“走吧,好不容易定下来要回京了,这样的好消息也该告诉其他人。”
第31章 回京前
事实证明,邝埜和王佐还是高兴太早了。
军队往紫荆关方向行走,众人刚刚放松不少,朱祁镇又忽然下令折返,沿着来时路返回,显然是打算和瓦剌决一死战。
原因无他,辎重被尾随的瓦剌趁机夺走,可谓是欺负人欺负到了面前,朱祁镇如何忍耐?
他当即来了一出朝令夕改,再次下令集结军队,和瓦剌对阵边境。
朱祁镇这一路上来回折腾,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瓦剌已经跟随这支队伍许久,一开始也先还以为是明军的边将在巡边,想着趁此机会溜之大吉。
毕竟他已经抢了不少东西,光是那些盔甲装备加上一路抢到手的辎重,已经可以回本了。
此次出征并非也先计划万全的行动,原本只考虑劫点东西回去。万万没想到,明军比他还要没有准备,加上有先前从大同等地走私购入的兵器和盔甲,也先的埋伏还算十分顺利。
但与此同时,也先也发现了一点不寻常的事情。
先后几支队伍,看起来像是没头苍蝇乱撞,但却在无形之中牵制他们的兵力。
也先立刻敏锐地察觉到,那支看起来像是巡边、实际上却在到处乱转的队伍里面有大鱼。
之前他们抢到的辎重也来源于这支队伍,可见他们确实有些好东西在身上。
但考虑到自己这次是和别的部落结盟,一同南下劫掠,背后还有虎视眈眈的兀良哈,也先不敢分兵太过,以免有人背后捅刀子。
他的态度很谨慎,但这支军队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似乎十分期待着与也先一战。
也先立刻判断出来,对方正在想尽办法和自己一战,绝对不会轻易回撤逃跑。
眼看着随着时间流逝,这支队伍变得越来越疲惫,也先已经有了考量。
既然对方不准备逃跑,他岂能就这么轻易放过对方?
朱祁镇一行人几乎是被也先骚扰追赶着进入宣府,然而宣府也没好到哪里去。
杨洪刚刚走马上任宣府一带,阳和与大同的战报便接踵而至,一时间人心惶惶。按理说杨洪应该尽快安抚人心,接应朱祁镇。
但实际情况却没有给杨洪反应的机会,光是率领还未磨合完毕的军队抵御瓦剌的进攻已经不易,更不用说还要接应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