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406)

  这位皇太孙也有过监军出征女真的履历,对于军事十分熟悉,更不用说她曾经打理过王越出征亦力把里的后勤,也算是王越的老熟人,当然不会对西北军校过多置喙。

  成化三年,皇帝去世,新皇登基,改元“熙载”。

  “宁儿,这次春闱不易,你一定要多多上心。”。

  卢宁面对老师的嘱咐,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乖乖应了下来。

  王越察觉到她的情绪,开口道:“你不要怪师父不让你直接参军,军功固然可以帮着你步步晋升,但若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还是要有一个武进士的出身。你的几个师兄,到底还是参加过春闱的仕途走得更顺,今科比之前科又多招了武进士,对你而言是一件好事,更不用说你如今还年纪,若是能在春闱出头,必定能得到陛下的赏识和提拔。”

  卢宁微微一愣,有些困惑地问道:“师父,你平时不是常说年纪越大越稳重吗?”

  王越咳嗽了两声,道:“陛下身边的护卫有不少都被派遣到各地,有的取代了原本的镇守太监一职,这些人虽然年轻,但都是陛下的亲信。而你们这些有可能的今科进士也是陛下选取人才的考核范围,年纪越轻、越容易培养成为陛下的‘忠臣’……你的能力,师父是放心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多了几分怀念,或许也在回忆于他有知遇之恩的君王。

  卢宁已经明白王越的意思,信誓旦旦地承诺道:“师父放心,熙载六年的春闱,我一定闯一个名堂出来,给师父和爹娘哥哥脸上增光添彩!”

  王越目光柔和,道:“最重要的是不辜负你的一身本领和先帝的悉心栽培。”

  第13章 浪淘沙令(三)

  “宁宁,还是把厚衣裳带着吧,听说京城那边也很冷的。”

  “宁宁,不如把家中的枕头也带上吧,万一你在京城睡不好,岂不是影响你的发挥?”

  “说到这个,宁宁,要不然让厨房的李大娘做几张你爱吃的大饼,到时候晾干了一起带着去京城,否则要是水土不服……”

  卢宁看着哥哥为自己打转的模样,嫌弃道:“京城可是繁华地段,不像咱们这里,是师父来了之后才这般兴盛繁华。只要银钱足够,去了京城还怕买不到好东西?”

  卢安哎了一声,煞有介事地说道:“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老话有老话的道理!”

  正在张罗着让仆人们帮女儿收拾东西的王笑兰不由笑道:“就你道理多,没什么事做就一边儿去!问问你王叔,让人给姐儿准备的马车都备好了吗?要不是你正和人家走六礼,我就让你亲自送你妹妹入京了。”

  “哦……”

  春闱在二月,考虑到路上可能会有雪,影响赶路,很多人都是过年前便出发入京,而卢宁甫一入秋便打算出发,除了提早入京适应气候备考,还有另外一项任务,那就是顺道去拜见自己的姨母。

  王家的兄妹两个当初中进士,都被外放去做官,因此外祖母曾经在卢家小住过一段时日,后来受命外任御史一职的姨母王兴兰回京,在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一职,在京中租住了宅子,这才将外祖母接了回去,后来老人家身体耐不住北方的气候,便跟着王昌竹去了南方。

  卢新和王笑兰如今年事已高,不像过去那样常常亲自走商,也就不能常去京城探望,便让卢宁借着这次机会去问候。

  王笑兰见儿子这副蔫巴巴的样子,无奈地摇摇头,道:“都这么大的人了,还不见他稳重一些,真是……要不是相看了两回,人家娘子都点头了,我只怕未过门的媳妇儿不等进门便先要逃婚了!”

  卢宁笑嘻嘻地说道:“娘放心,我听人说京中有香水铺子,香得很,比咱们这里卖的种类更多,到时候我给未来嫂嫂买几瓶回来,也是帮我这个不争气的哥哥向嫂子卖卖好。”

  这些东西平日里王家也经手,但这生意是京城兴起的,老字号的铺子都在那里,大家心中难免觉得北直隶的香水才叫做正宗,因此这东西即便是卖得再贵,也总有人买单。

  卢安立刻作揖道:“那我就多谢小妹了!”

  王笑兰嗔怪道:“没个正形!”她看向女儿,叮嘱道:“金银细软里面有一部分是要给你姨母的,就怕她在京中没了银钱寸步难行,还有那几箱稀罕货,让她拿去和昌竹等分,留着人情往来、打点关系。”

  自元光年起,官员的俸禄虽然有增长,但京官要花销的地方不在少数,光是租房这一项就要花出不少钱去,谁叫京城这地方寸土寸金,物价也难免升高。王兴兰与丈夫成婚后,丈夫也找了个吏员的差事,两个人的薪俸除了付宅子租金,还要雇人打扫房屋、下厨做饭,难免过得捉襟见肘。

  是以王笑兰在自家的生意中给弟弟和妹妹也投了些钱,走商一趟也有些分红,又帮着他们盘了几家铺子,自己也从中抽些钱,是怕弟弟妹妹脸皮太薄,拒绝了她的一番好意。

  卢宁应了一声,道:“娘放心,我一定将东西都带到。”

  中秋一过,卢宁便跟着自家商队一起往京城去,走陕西、山西向东。

  这一路上平安无事,卢宁也能趁这个机会游历各地,他们这一路歇脚的城池称得上热闹,人口流动也要比在甘肃一带更频繁,与卢宁想象中边防地带的肃穆相差甚远。

  交谈间不仅有汉人,还有鞑靼,也有极少数卢宁曾见过的高鼻深目的异族,倒是十分和睦,无需有人从旁翻译也能大概明白彼此的意思,这样的场景倒是颇有意思。

  尽管看过了不少繁华的风格,但真正来到京城,卢宁还是不免惊叹出声,京城规划整齐统一,房屋住宅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

  跟着她一起来的王叔笑道:“姐儿不知道,这京城是早先显庙皇帝让人修缮的,还是天全先生亲自设计,拨付国库钱款修缮的京城城墙和街道,听说花了不少银钱。”

  卢宁不由感慨道:“原来是徐首辅,我听师父提起过,他的好几个学生都擅长水利天象,很受显宗奶奶重用。”

  王越教导学生一向上心,只是聊天的时候总是时不时提起显宗,说着说着就歪了话题,是以卢宁出生虽晚、又非京城人士,但对于显宗皇帝的事迹也十分了解。

  “是啊,元光年间屡次疏通黄河,这可是徐首辅的功劳。”

  主仆一行人入了京城,先找了往常入京时居住的客栈落脚,让人去王兴兰府上报信儿,将东西都卸下来,清点完毕,一一收好,先简单吃了些东西垫肚子。

  不久后仆从报信回来,说是王姨夫叫他们晚上一起过去吃饭,留几个人在客栈看守东西,她让家中的仆从送饭过来。

  卢宁简单安排了一番,让客栈的人给留守的仆从们送饭,其余人则晚上去王兴兰宅邸用饭。

  趁着中间的空闲,卢宁开始带着几个小厮在城中闲逛。

  她先前就听人说起过京城热闹的地方很多,如今平安抵京,卢宁也有些按捺不住地期待。

  “这便是南洋学堂啊,怎么这么多人!”

  卢宁的第一站就是传说中的南洋学堂,海外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不少海军也都曾在这里深造,加之自从显宗开始,招揽人才的方式更加多样,许多学生心中都十分仰慕,故而很多人一入京便前来南洋学堂附近参观,因此这附近一到春闱前的日子里,总是人潮涌动。

  旁边的人见状笑道:“一看你的打扮就知道是武生员,也是来这条街上沾福气的?”

  卢宁一身武生员的月白曳撒,头戴鞑帽,自然是被人看出来身份,她倒是不在意被人认了出来,只是好奇地问道:“沾福气?什么福气?”

  “这南洋学堂按照显宗奶奶的意思,是用于培养登科官员的,临考前大家都常来这里走动,也是为了沾沾官运!”

  卢宁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难怪这里这么多人!”

  “不知道姐姐是何方人士?”

  “我是甘肃的。”

  对方立刻明白过来,道:“姐姐身姿矫健,莫非是威宁侯的爱徒?”

  卢宁一脸骄傲,“是,我有几个师兄师姐都考中武官,辽东的那位马玉贞马千户就是我的师姐!”

  对方开口夸赞,语气中多了几分羡慕,“果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威宁侯自己战功赫赫不说,与元光、熙载两朝皇帝关系都甚好,他的学生能够杀出秋闱、进京赶考,落选的可能并不大,更不用说卢宁和皇帝一样也是女子,只怕这位卢贡士年纪轻轻就有望成为熙载皇帝的心腹。

  相比文生员,反倒是卢宁这些原本不甚受重视的武生员的晋升机会更多。

  “状元糕!状元糕!辽东高粱做成的状元糕!”

  “醇香的高粱酒,入喉鲜辣,饮酒上马,头戴状元花——”

  卢宁自南洋学堂离开,刚走到街口,就听到路边人的叫卖,忍不住凑了上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