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415)

  相比正寿八年的礼部左侍郎的职务,这次朱翊镜入京便是正儿八经的兵部尚书,更是被皇帝点名奉旨入阁。

  算来今年她已经四十五岁,这个时候入阁也算不得什么特殊,只是从地方官直接升任为内阁大臣,确实较为罕见。

  朝堂上的众人自然也就很快明白了皇帝对朱翊镜的态度,不会没头脑地撞上去,挑朱翊镜的刺儿,那是为自己找不痛快。

  更何况他们也多少听说了一些朱翊镜的行事风格和手段,可谓是将官民都得罪了个遍,普通百姓也就罢了,连同僚都不放过,加上皇帝对朱翊镜如此欣赏和提拔,他们哪里还不明白,这位就是皇帝提拔上来的“手套”,谁敢惹这位杀神?

  只要朱翊镜不找上门来,他们也犯不着和她硬碰硬。

  “娘……回来了吗?”

  朱常添原本在看手中的小报,忽然听到妹妹的声音,不由抬起头,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道:“应该快了,刚刚哥哥托人去打听了。”

  近年来民风越发开放,有人开始在小纸条上记载一些朝廷发生的事情,没多久便被抓走了。后来有人向皇帝提议,将邸报中非机密的部分摘抄出来,公之于众,如此一来也可以安稳民心,皇帝思忖许久终于同意。

  为与邸报作区分,称之为“小报”,后来也有人开始效仿,只是上面写得大多是什么歌伎倡优的趣事,偶尔歌颂一番皇帝的圣明,故而未被朝廷取缔,只是时间久了,办报的人开始阳奉阴违,偶尔刊登一些国家事务,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迎接母亲,兄妹两人特意换了一身新衣裳,又在厂子和学堂请了一日的假,只等母亲回家,一家人也好重新团聚。

  “也是……我听老师说从顺德回京的火车又重新修缮了一番,还是几位师兄师姐主持修建的,如今速度越来越快,不像过去那样,要坐上整整一日才能抵达目的地。”

  朱常添微微颔首,露出几分担忧,问道:“我记得前些时候你说过,你的一位师兄被炸伤了?”

  说起这个,朱常洲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忧郁,道:“是在修建的时候遇上了闹事,有人混在工人之中,在轨道下面埋了火药,师兄当时正好在列车上实验……好在没什么大碍,只是以后恐怕做不了图了,老师说让他回到学堂来做助手。上面不让说这件事,我们也是从嫂子那里打听到的……”

  能够弄到火药来炸铁轨的,当然不是普通的闹事工人,但这件事到底没有严重影响铁路的修建,加之又并非京城这样天子脚下发生的事情,上下级官员们自然是能瞒就瞒,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常添不由在心底叹了一口气,面上还是不显露,只是半开玩笑道:“放心吧,你距离出师还早得很,到时候肯定已经是天下太平了。”

  朱常洲哼了一声,随后道:“哥哥也要小心才是,听说两厂的机器前些时候出了事故……”

  “放心吧,你哥哥如今早就不是学徒了,这样危险的事情轮不到我。”

  “那就好。”

  兄妹两个说话间,仆人已经快步跑了进来,道:“大爷,二娘,阁老到街口了!”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一同起身去街口迎接久违的母亲,心中都不免有些忐忑。

  母亲离家四载有余,虽然一直有书信往来,但如今到底是什么模样,他们终究是一无所知的。

  有皇帝的授意,朱翊镜回京的场面极大,有专门的官员迎接,朱翊镜身着红色常服,上面缀一块缂丝锦鸡补子,头戴乌纱帽,胯下白玉骢,看着颇为威严。

  但兄妹二人却能够看得出来,母亲发间已经有了银丝,更不用说眉梢眼角生出的细纹。

  看来这四年在外平叛的日子也并不轻松。

  朱常添见到这样气势恢宏的队伍,却不由心底一沉。

  他很清楚,皇帝这样摆明了重视母亲,既是对她的信任,也在无形之中为朱翊镜树敌。

  母亲不过是内阁末列,资历尚浅,排场却比其他人更大,必然会招致同僚们的忌恨。

  当初调任入京的官员不在少数,但能够像朱翊镜这样颇受皇帝信赖的,几乎已经绝迹,大多已经在京城的生活之中渐渐和其他同僚融为一体,而皇帝如今这么做,大概也有考虑到这一点的缘故,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将朱翊镜和其他官员划分开来。

  这是一把双刃剑,但看母亲的样子,似乎是已经决定接过皇帝手中的火雷。

  朱常添几乎立刻想到了当初在江西的生活,心中不由感到一阵悲哀。

  流民的、工人的、官员的、叛军的,母亲手上所沾染的鲜血不在少数,他很担心,只觉得这样下去,母亲恐怕难以再回到稀松平常的生活中。

  马上的朱翊镜低头扫视了一双儿女一番,开口道:“我还要进宫述职,你们先回家。”说罢,不等他们回应,便沿着街道向前,朝着皇宫的方向去了。

  朱常洲目送着母亲离开,脸上原本期待的表情逐渐黯淡下来,她转头看向哥哥,小声道:“哥哥,我们回去吧……”

  朱常添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

  朱翊镜这一去,待到回来的时候,早已经入夜,朱常洲次日还要去上学,在朱常添的劝说下早早去休息了,待到朱翊镜进门的时候,只有朱常添一人在厅内等候。

  朱翊镜见状开口道:“我听说你在两厂参与冶炼的工作,这么晚还不去休息,明日若是出了个差错怎么办?”

  这兄妹二人的事情都是朱常添一手包办,先斩后奏,朱翊镜虽然不想同意,奈何信送来的时候早已经尘埃落定,她也没有回天之力,只能顺着两人了。

  她在外再怎么威风,在家事上面,终究是拗不过自己的两个孩子的。

  朱常添起身行了一礼道:“母亲好不容易返回家中,儿子总要等着的。”

  朱翊镜察觉到儿子的心绪不佳,开口道:“早些去休息吧。”

  朱常添见母亲有意逃避对话,立刻开口道:“我有要紧的事情和母亲商量。”

  朱翊镜何尝不知道儿子想要说什么,少见地流露出几分逃避的意味,道:“时候不早了,我累了。”

  朱常添见她还要走,开口道:“母亲,我想让洲洲去海外读书。”他见朱翊镜停下脚步,将之前工人闹事炸铁路的事情说明清楚,这才道:“本土是不能继续待下去了,母亲还是尽早让洲洲去海外吧,即便陛下要您的孩子做人质,也有我在,至少不要再让洲洲经历当初在江西的事情。”

  当初在江西被其他同学排挤欺负的事情,妹妹虽然并没有挂在嘴边,但朱常添很清楚,随着年纪渐长,知道的事情越多,朱常洲对过去的事情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便更难放下。他们兄妹两个与母亲不同,学习的不过是些“旁门左道”,没有母亲那样根深蒂固的效忠朝廷的思想。

  若是朱翊镜这次回京是要做皇帝手中指着大臣们的“利刃”,朱常添还是希望妹妹能够远离这样的旋涡,之前不过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但如今这些人的愤怒作用在他们身上,是必然会出大事的。

  朱翊镜沉默半晌,道:“添儿,你长大了。”

  朱常添摇摇头,有些悲哀地开口道:“是娘太固执了,如今的大明早就已经不是书中的大明了,娘又何必执着?这世上难道还有不会消亡的王朝吗?小时候您教我和妹妹读书,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添儿,别人都可以,我不可以。”

  “娘……”

  朱翊镜看向自己的儿子,道:“我们都姓朱,若是当真要改朝换代,我们又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朱常添抓住母亲的话头,立刻道:“娘,我们本来不姓朱……”

  “你们的出生、成长、学习、工作,何尝没有我的官职、我的地位的缘故?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更不必说血缘这件事是无法辩驳的。”

  朱常添已经明白母亲的意思,不由悲哀开口道:“娘,你难道没有付出自己的学识和汗水,为这个国家做出过贡献吗?凭什么我们要因为一个姓氏、一个官职,就这样为这个国家献出一切?忠君爱国本就是两件事……”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朱翊镜已经打断道:“够了!不要再说了!”

  朱常添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是“大不敬”,若非此时此刻家中无其他人,他是不会说出这些话的,但看到母亲这样,他不得不开这个口。

  他不希望母亲走到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上。

  厅内一片沉寂,朱常添顿在原地许久,终于压着声音道:“娘,我知道您已经回不了头了,但您一个人是没办法改变这个世界的,即便加上陛下,又如何扭转这天下的败局?陛下是天下之母,万民是陛下之子女,您是我和洲洲的母亲,您应该比我更清楚,父母终究是拗不过儿女的,您做的一切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这天下贪官、叛军、流民、工人这么多,您杀得完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