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414)

  宋妈妈啊了一声,道:“这……难道不会失火吗?我听邻里说过,早些年王恭厂还有过爆炸呢……”

  “不用怕,这是科学院研究锻造制成的车头,比寻常的钢铁更加耐用,不会轻易着火的。”

  火车上的乘客并不算多,这话一出,三人都忍不住看向说话的人,对方是一个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长相清秀、身形瘦削,穿着也是如朱家兄妹一般简单干练的服饰,她面上还戴着一副叆叇,多了几分文雅,只在外面多加了一件披风。

  那黄铜色的披风看着像是从国外来的缎料,花纹格外新奇,一看便知十分名贵。

  她身边还坐了几个人,打扮简单粗糙,看着像是她的家仆。

  兄妹两个面面相觑,还是朱常添抢先开口道:“还是贵人的见识更多。”

  这两年来朱常添在京城长了不少见识,知道这女子身上的布料很稀罕,只有甘肃卢家和山西王家才能买得到这种北方的外国缎料,其中还有不少进献给宫廷,这女子的身份恐怕不是达官贵族便是天潢贵胄。

  女子闻言只是笑了笑。

  朱常洲倒是觉得对方有几分亲切,开口问道:“我们是去顺德,这位娘子也是吗?”

  “洲洲……”

  “正是,我去顺德探亲,听说火车可以去,便试着坐坐。”

  这条路线还是当初的兴德皇帝朱翊铭主持修建,考虑到这里曾是显庙皇帝的封地,故而在修第一条民用铁路的时候便选择顺德作为目的地,只可惜这位屡次生子夭折的女性皇帝在第四次生产的时候不幸去世,民用铁路的修建便一直耽搁下来,直到二十年前才开始重新修建,到今上方登基后才通车,开放载客不过两三年。

  尽管是民用火车,却也不是一般的百姓坐得起的,加上这车的目的地顺德算不上极为兴盛,往来的人不多,这一趟车还要顺带拉煤炭、铁矿等,环境难免有些差,是以有钱的人不大愿意坐,没钱的人又坐不起,这些年来始终还是以拉货为主。

  女子见朱常添有些紧张,温声道:“我姓李,号仁普,你们叫我李娘子就好,不知道你们是去顺德做什么的?”

  朱常洲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们就是来坐火车的,我年纪小,从没有坐过火车,就想试试……”

  “原来如此。”

  朱常添心中一转,开口问道:“李娘子有亲戚在顺德?”

  李娘子微微颔首,道:“是,有位远亲。”

  “不知顺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还请李娘子多多指点。”

  李娘子对此倒是颇有兴致,先说了几处地名,随后才道:“若说最有名的,还是当地为显庙修建的生祠。当初钦天监观太白昼见于赵,所在之地正是指顺德,故而显庙皇帝登基之后,顺德一地赋税有减免,有云南修建生祠在前,顺德当地便也修建生祠,有人学了塑像的模样画成卷轴,多有百姓买去供奉。灵不灵不知道,但去祭拜一番也未尝不可。”

  朱常添听她对顺德当地的事情还算是了解,这才觉得放心一些,只猜测她应该是京中高官的亲戚之类的。

  待到抵达顺德,已经是两天之后,尽管如此,这样的速度也已经远超马车,加上这一路上火车也会提供餐食和住宿,称得上舒适快捷。

  几人在这两日的旅程中已经彼此熟悉,分别时朱常洲还有些依依不舍,李娘子也只说若是有机会再见,定然好好招待他们一番,这才各自离开。

  “好在这次车上的人是老弱妇孺,否则若是娘子遇到危险……”

  李娘子瞥了身边人一眼,道:“若是按照你们所说,将车厢全部包下,朕如何从普通百姓口中得知如今的民生到底如何?朕已经做了二十二年的‘无知顽童’,如今既已亲政,你们还要朕继续装聋作哑吗?”

  随从闻言连声道:“臣等不敢……”

  朱慈炤脸上早已经没了与朱家兄妹闲聊时的温和,她迈步向前,道:“走吧。”

  李是朱慈炤生母的姓氏,这个宫人出身的女子在生儿育女之后不久便去世,自那之后,朱慈炤就在嫡母赵太后的照顾下长大,为数不多的两三个弟弟妹妹则陆续夭折,最终只剩下她一个人。直到朱慈炤十五岁那年,父亲去世,作为长女的朱慈炤继承皇位,却被赵太后以“年纪尚轻,膝下无子”,夺去手中权柄。

  直到正寿七年,朱慈炤联合宫中的女官在入夜后将赵太后勒死,这才得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在勒死养育自己的嫡母的那一刻,朱慈炤只觉得解脱,这些年在头顶的一座大山终于离开,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彻头彻尾的疲惫。

  她以为夺回皇权是皇帝的成功,可是在自己亲自面对朝廷的时候,朱慈炤才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开始罢了。

  这个国家早已经千疮百孔,可真正能够补天的人又在哪里?

  朱慈炤很清楚这个人不会是自己,但身为皇帝,面对宗庙社稷、祖先宗室,她所能做的只有直面真相。

  她尽力去提拔那些她认为的人才,用她能够想到的一切方式去镇压动乱,不论手段多么血腥残暴,只求自己能够维系这个国家的存在。

  身旁的侍女轻声道:“即便要体察民情,娘子又何必千里迢迢到顺德来?还是早日与郡王延绵子嗣,以安人心,否则只怕那些御史们又要拿早年世系变迁的先例故意气圣人。”

  “谁知道京城有没有裱糊匠通晓那面上光的功夫?”朱慈炤嗤笑一声,道:“至于子嗣……显庙皇帝也没有子嗣,不也一样做皇帝吗?”

  显宗虽然没有亲生子嗣,但谁又敢不承认她是皇帝?更不必说如今的皇室后裔大都要喊她一声祖宗,御史们也就只敢拿着朱慈炤那位生产坎坷的曾祖母说事。

  况且即便她真的有了儿女,又能庇佑他们过多久的安宁日子?倒不如像显庙皇帝那样无牵无挂的好。

  兴许当真是天命吧。

  “圣人……”

  朱慈炤收回思绪,道:“走吧,我们先去祭拜先祖。”

  “是。”

  第20章 湖心亭雪(四)

  朱家兄妹两个带着宋妈妈在顺德玩了几日,这才发觉显宗在当地确实颇有名望。

  若论显宗一生,交集最少的地方必然是顺德,但当地的百姓却颇为信奉这位大明第一位女皇帝,兄妹两个仔细打听了一番,原来当初显宗准许减免顺德当地的天赋税款等政策,如今还在照常施行,是因为历代皇帝都遵从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原则,也难怪这些百姓如此感念显宗。

  朱常洲听了不由十分感慨,朱常添却觉得有些怪异。

  换句话说,祖宗之法不可变,证明了这些年的大明虽然在科技等方面一直有进步,但制度规章却仍旧是老一套。

  这样一个古老庞大的朝廷体系,即便这些年有微小的变化,但恐怕也早已腐朽不堪。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这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反而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朱常添心中有了打算,回到京城后不久就和妹妹商量,让她在学堂多向绘制器械图的老师学习,朱常添自己则是去学习冶炼等技术,虽说辛苦了一些,但到底也算是一门技术,即便没有进入科学院,也一样能够有不菲的收入。

  朱常洲从顺德回来之后,确实对这些图纸设计颇感兴趣,并不反感哥哥的提议,很快就在学堂拜师学艺,有了这份动力,她学得专心致志,学习成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而母亲朱翊镜则是四处镇压当地的叛乱,又或是解决当地的贪官污吏,尽管挂着京城的职务,却一直在外辗转。

  好在皇帝对于朱翊镜的功绩都看在眼里,每次都有赏赐送到宅邸,是以朱家兄妹在京中的官宦之子中还算得上“红人”,至少平日里不会被其他子弟欺负。

  加之又有赵玉成做两人的“靠山”,虽然母亲不在身边,但兄妹两人求学的日子倒是也过得不错。

  不过转年,今上诞下一子、平安无事的喜讯便传了出来,这件事对于其他人也不过是一点乐子罢了,但对于朝中的部分大臣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

  毕竟今上这一支只有朱慈炤一人了,若是朱慈炤因为生产出了什么意外,大臣们只能从其父朱由柏的弟弟妹妹们中再选人入京。

  如今的皇帝不过是看着面上光罢了,整个国家即便称不上“危如累卵”,但也不容乐观,谁会想在这个时候接手这么一个烂摊子呢?

  继承爵位的藩王后代有自己的产业不必说,甚至有人在蓬州等地也有家产。即便是那些旁支,未尝没有自己的营生,有些人也像朱翊镜这样做了小官,或是成为吏员的,自己的日子一样可以过得不错,又何必来触这个霉头?

  不过这些事都和朱家兄妹没有什么关系,直到正寿十二年,朱翊镜终于了解了福建的叛乱,作为跨越了半个大明平叛的钦差,更作为有功之臣,朱翊镜得以顺利返回京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