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413)

  这话有几分警告的意思,显然是在暗示朱翊镜不要自讨没趣,比他奢华的大有人在。

  朱翊镜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只是越是明白,越是生气。

  但凡有这些闲钱拿去赈灾济民,陕西的起义还会发展到需要朝廷派人前来镇压的地步吗?

  “如今这起义不是陕西一地的问题,这一点你这个曾经巡视江西的御史应该很清楚。”知府抿了一口酒,语气一顿,接着说道:“陛下刚刚亲政,正是上任三把火的时候,谁也不想做杀鸡儆猴里面的鸡……我已经同当地的商人和官员通气,之后想办法将能够压下去的工人压下去,至于那些农人……”

  朱翊镜只是盯着杯中微微泛起的波澜,道:“如何?”

  “就交给朝廷的军队来对付,叛军人数少了三分之一,必定好对付,也该让千里迢迢赶来的军队建功立业,这样才没有白来一趟。”知府拍拍桌面,笑着安抚道:“放心吧,那些叛军祖上不过是种地的罢了,成不了什么气候!否则我也不会有闲情逸致邀请朱侍郎来宅邸赴宴。”

  这样考虑周全的计划,没有机敏的头脑和充足的人脉,自然是没办法实现的。

  若是当初知府便能够将这些用在辖区之内,只怕也没有如今朱翊镜前来监军的事情了。

  朱翊镜不由在心底长叹一声,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她突如其来的感慨,让知府有些摸不着头脑。

  只是他还没有开口询问,家中的小厮已经跑了进来,只见他身上的绸缎衣裳已经七零八落,看着像是被人撕破。

  知府一脸吃惊,见他气喘吁吁说不出话来,急忙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老爷,不好了,酒厂的工人们冲进来了!”

  “冲进来了?”知府大惊失色,恼怒道:“你们是怎么办事的?怎么让他们冲进来了!”

  “老爷,人太多了……”

  知府立刻吩咐身边的人去找巡检司的人,一旁的朱翊镜已经开口道:“站住。”

  知府见她阻拦,面露不快之色,道:“朱御史,你这是做什么?”

  朱翊镜起身,冷冷地扫了他一眼,道:“做什么?自然是惩治罪有应得之人。”

  知府闻言顿时心生不祥之感,反问道:“什么罪有应得?朱御史,你可不要胡说……”

  朱翊镜从袖中拿出圣旨,道:“陛下命我前来陕西调查情况,便宜行事,你这样的蠹贼理应就地正法,但如此行事未免太便宜你了,自然该让那些被你以权谋私害得家破人亡的人将你就地正法、以平民愤!”

  知府立刻站了起来,拉着身边的小厮便想要逃跑,朱翊镜已经一把抓住了他,道:“只怕这荣华富贵,你有命挣、没命享了。”

  “你……你……本朝岂有这样草菅官员的道理?我……我要参你!”

  “你若是还能活着,随你去参!”

  说话间,愤怒的工人们已经冲了进来,各个身上都带着血渍,可见前面的战况何其“惨烈”。

  看到豪华的宴席和轻松惬意的知府,众人更是怒从心起,抓住知府就是一顿痛殴,一时间只能听到咒骂与哀嚎,令人毛骨悚然。

  朱翊镜早在工人们一股脑地冲过来的时候便已经闪身离开,她在院门外远远地看见众人殴杀知府,这才对身边的随从吩咐道:“叫巡检司的人来,将这些带头闹事的工人们抓进大牢,好好审问,这些人指不定与叛军有所勾连,甚至和官府内部的官员有来往,如此一来可以一举两得。”

  随从闻言不由一愣,怔怔地看向朱翊镜。

  今日这些工人们能够主动找上,还有这样的规模,朱翊镜也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只是这一切都是暗中进行,未曾被工人们知道罢了。

  而如今,朱翊镜显然是打算借此机会将这些工人们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第19章 湖心亭雪(三)

  受皇帝命令,朱翊镜在陕西一带不仅负责平叛,更是以圣旨代替皇帝处置地方蠹虫,原本因为农民起义而动乱的陕西渐渐恢复了安宁。

  起义军的部分头脑被朱翊镜生擒,核实身份后被处死,另一部分则是趁乱逃跑,朱翊镜要着眼大局,无暇亲自去追,只能交给手下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结果。

  至于那些闯到知府宅邸中闹事的工人,为首的在刑讯之后承认与叛乱的贼寇有私下联系,全部处死,剩下的一部分则是流放处置。

  皇帝特意赏赐白金一百两,又赐宝剑一把、纻丝百匹,委派朱翊镜到甘肃、新疆一带查看情况,毕竟陕西将这两地隔绝在外,若是有人借此机会在边境叛乱,对于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明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至此,朱翊镜这个因为皇帝掌权而被提拔的礼部左侍郎才算是熬出了头,成为了皇帝看重的人。

  而这小小的跃升,她花费了足足十年。

  在家的朱常添和朱常洲兄妹二人代替母亲领受皇帝的赏赐,回到家中关起门来,又是另一番心思。

  兄妹两个人在京两年,多受赵玉成照顾,故而也与京中的一些达官贵人家的子弟有所来往,听他们提及平日里如何享受度日,与江西和一路而来的所见所闻相对比,更加明白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朝廷发生冲突。

  尤其是年纪还小的朱常洲,在看到京城的奢华,想到他们在江西的时候所认识的那些工人的孩子们,以及沿路而来曾经见过的流民,更觉得心中不好受。

  如今皇帝的赏赐进了家门,见到哥哥将这些赏赐供奉在家中的祠堂,朱常洲忍不住开口道:“其实那些人只是想活命而已,娘也很清楚的,为什么不从轻处置呢……”

  先前在江西的时候,也有工人闹事,可那个时候的母亲分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求能安抚官民之间的冲突。可如今母亲却做主杀了那么多只是想求一条活路的人……

  朱常添擦了擦香案,无奈地说道:“当了朝廷的官,那就是朝廷的人,做事不能再凭自己的心意来,要与陛下同心戮力。在陛下看来,他们过得再苦,也不是他们造反的理由。”

  一旁的宋妈妈面露担忧之色,道:“哥儿姐儿,这是在咱们自己家中,关上门来说话,这些想法可千万不能叫外面的人知道……”

  “妈妈放心,我们知道的。”

  朱常洲有些委屈地说道:“哥哥,我怎么觉得入京之后反而不如在江西自在……”

  朱常添将东西摆放整齐,这才回身走到妹妹身边,宽慰道:“这是因为你见到的人和事更多了,你长大了,洲洲。”

  朱常洲低下头,有些失落地说道:“原来长大是这个样子,还不如不长大的好……”

  见妹妹这样,朱常添思忖片刻,道:“过几日,咱们去坐火车怎么样?你在学堂请半个月的假,咱们带着宋妈妈一起坐火车去顺德。”

  朱常洲呀了一声,问道:“真的?”

  朱常添从袖中拿出车票和出入北直隶的文牒,在妹妹面前晃了一晃,朱常洲急忙将车票抢了过去,仔细看了一番,果然在上面看到了“运输司”的朱印,摸上去还有凸起,确实是真货。

  “哥哥哪里买来的?”

  朱常添有些得意,道:“托学堂的一位同学买来的,这个时间久得很,咱们一路上还能看看风景。”

  宋妈妈赶忙道:“如今四处都免不了出乱子,也就只有京城安稳一些,这顺德还是有些远,更不用说这车票价钱不菲,还是不要去了……”

  朱常添摆摆手,道:“妈妈放心,这票不贵的,虽说这火车现在可以给普通百姓坐,可到底还有跟着一起的货物,车厢不甚干净,所以三张票用不了几个钱。况且这火车与铁路是官家的资产,一路上都有军队把守,安全得很,不会出事的。”

  宋妈妈还要再说什么,朱常洲已经挽着她的手臂晃来晃去,撒娇道:“妈妈,之后我还想去学给这些铁路火车绘图呢,妈妈就陪我们一起去吧。”

  听朱常洲这么说,宋妈妈也不再反对,只无奈道:“娘子还盼着能让哥儿姐儿在朝中为官……”

  朱常洲不想再提这些,只怕自己又想起那些事情,故而道:“妈妈,现在又不是只有做官才能有出息,我听人说过,蓬州也有火车和铁路,我若是学会了,将来带着妈妈一起去蓬州,听说那边可好玩了,一年四季的时间都和咱们本土相反呢!”

  宋妈妈禁不住她这样撒娇卖痴,只是感慨道:“只要哥儿姐儿有出息,能够孝顺娘子,我这一生也算是圆满了。”

  到了发车那日,三人一同上车,朱常洲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忍不住到处走走瞧瞧,忍不住看向外面,一副新奇的模样。

  朱常添虽然也是第一次坐车,但见妹妹这样,又觉得自己作为兄长应该沉稳一些,只是道:“洲洲,一会儿可就要发车了,要小心跌倒。”

  “发车……”朱常洲坐回自己的位置上,道:“刚才我们上车的时候,我远远地瞧见那个车头,他们正往上面搬煤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