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417)

  朱翊镜的声名之“差”,是个罪大恶极的“皇帝走狗”,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又怎么会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给朱翊镜教导呢?

  如今的世道,人们追求也不过是财富和仕途,跟着朱翊镜一条路走到黑可不是什么好事,更不必说现在人心惶惶,朝中不少大臣都和商人颇有来往,甚至很多人本身就颇有家资,除了不好豢养军队,没有什么不敢说不敢做的,更不必说他们之中也有人会给起义军行方便,也算是间接拥有了自己的“军队”,早已是土皇帝了。

  大明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大明,他们这些百姓要做的只有好好活下去。

  唯有年纪还小的朱由柠不明所以,只是依偎在朱翊镜的怀里撒娇,磕磕绊绊地说着想吃米糖。

  不过片刻,朱常添已经回来,只是他神情有些憔悴,看着精神不济。

  李素玉上前嘘寒问暖道:“今日怎么了,看着无精打采的?”

  朱常添低低道:“厂子今日清点仓库,少了东西,所以将我们几个留下来盘点了一番,还好仓库不归我管,锦衣卫只将那几个主事的带走,准我回家休息……不过我料想这主事的职位,我恐怕是干不下去了,正想着之后该找个什么营生才好……”

  李素玉捂住嘴,露出吃惊的神情,问道:“那些人……”

  朱常添摇了摇头,显然厂子内丢失的东西并不简单。

  他所在的可是常年负责锻造制作盔甲的厂子,仓库里丢的东西不是储存的成品盔甲,便是还未锻造完成的铁矿,不管丢失哪个,上面的惩罚都不会轻,被抓进去的那几个主事恐怕是很难活下来了。

  李素玉这下再也坐不住了,对朱常添开口道:“娘的官衔也被免了,如今出海困难,不如咱们躲回老家深山里避祸……”

  朱常添面露惊诧之色,看向母亲,开口问道:“陛下……免了娘的职务?”他见朱翊镜低着头逗弄朱由柠,便明白妻子所说为真,沉默良久,道:“也好,今日洲洲的信也用过送到,说是在杭州的差事还算是顺利,她们那边的铁厂也缺经验老到的伙计,不若我们也搬去杭州,互相有个照应不说,也能避开一些是非,我也重新找个差事。”

  朱翊镜察觉到他正在暗中打量自己的神情,淡淡开口道:“你既然已经有了主意,看我做什么?”

  “待到京城的事情了了,咱们便收拾东西南下。”朱常添叮嘱道:“也不必急于一时,不然反而让别人觉得我们心虚。”

  李素玉连连点头,道:“正是正是,我的工作也不打紧,去了杭州若是没有差事,投效了一些大掌事,做点小生意也是好的。刚才娘还和我说,待到去了杭州可以当个教书先生,怎么说娘也是二甲的进士,教书不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我写信给洲洲,让她看看那边有没有宅邸租赁,之后咱们一家人在一起,每个都平平安安,总还是好的。”

  “是啊,江南可比西北要安稳多了,又人口稠密,即便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也落不到咱们头上。”

  朱翊镜已经不想再听,将孙女交给儿子儿媳,起身离开了。

  李素玉有些忐忑,道:“我方才是不是说错什么话了……”

  朱常添只是苦笑一声,“咱们就是说十句话,都抵不上陛下的一句话更伤娘的心。”

  他心中隐隐明白,皇帝大概已经从如今的局势中明白了,纵使天神在世也难解危局。

  民间有的人甚至敢于公然提出架空皇帝,甚至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响应,这样的思潮到处都有,早已经不是加强皇权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皇帝的选择大抵只有两个,有尊严的死去,或是屈辱的活着。

  朱常添如今只盼望一件事,待到全家搬到杭州之后,母亲对于这些事情能够看开一些。

  朱翊镜看似古井无波,但也只有朱常添明白,为这个国家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声名、汗水的朱翊镜比谁都在乎大明的兴亡,如今大概也只有去杭州这件事能带动母亲的一丝心气,让她坚持下去。

  第22章 湖心亭雪(完)

  尽管朱翊镜满心希望在抵达杭州之后能够继续为大明出一份力,但现实情况却并没有她想象中那样乐观。

  赶在正寿十七年的秋日,一家人终于抵达杭州,有已经在这里办公一年的朱常洲接待,一家人也算是在杭州正式安顿下来,朱常添的差事很好找,李素玉也很快融入了当地普通妇女的生活之中,偶尔接着一些刺绣的活儿,因着绣法与当地不同,有很多人都买个新鲜,她的生意倒是做的不错。

  唯独朱翊镜的计划不算顺利。

  恰如李素玉的猜测,即便是在杭州,在得知了朱翊镜的身份之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交到朱翊镜的手中。

  杭州的文人学士不在少数,朱翊镜这样一个守旧派,在思想活跃的地区早已经不受欢迎,没有人主动上门找事情已经算是一件幸事,朱常添和朱常洲兄妹二人也没什么其他指望,只盼望母亲能够抛却过去的一切,安心过普通人的生活。

  兴许是从前太忙,如今忽然清闲下来,朱翊镜反而无事可做,只每日在家中待着。

  朱常洲实在是不希望母亲就这样沉寂下去,索性提议让朱翊镜撰写一本书,不仅仅是将这些年的大小事全部记录下来,更是希望母亲能够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好好剖析一番。

  自从孤身一人南下,朱常洲也对局势有些了解,她自然也能意识到,大明气数已尽,待到将来清算的时候,母亲未必逃得了,既然如此,不如尽早写一本书出来为自己剖白,即便将来发生什么,也能让新朝的人看在这本书的面子上,让母亲保全一条性命。

  她不是猜不到苟活的人在将来会是人人唾弃的存在,但到底是母亲的性命要紧,大不了她带着母亲离开本土。

  有了女儿的建议,朱翊镜并未消沉多久,她似乎是有了些想法,时不时便让家中的仆人去街上买来各色报纸,大抵也是在为搜集一些简单的素材,琢磨如今的人在读些什么。

  先前在朝廷的时候,朱翊镜也常看报纸,只是多看一些正经的小报,如今也开始看起了其他的“杂报”,反倒是对普通百姓的日子了解更多,也多次看到其他地方陆续掀起的叛乱。

  也正因如此,朱翊镜更加明白,不论皇帝和她再怎么努力,如今的大明也不可能恢复成为曾经“政通人和,井然有序”的大明了。

  又或者说,她们曾经以为的大明从未真正存在过,一切不过是她们对于不曾真正了解的过往与一片祥和的历史记载的幻想。

  越是了解这一点,朱翊镜的成书速度就越慢。

  她翻看着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无数次想要将那些稿纸丢入火盆,最终还是没有下手,只是将它们全部封锁进了箱子内部。

  磨磨蹭蹭两年过去,朱翊镜始终没有完成这本可以称之为“自传”的书。

  “夫人这是要去哪里?”

  朱翊镜身着雪青色披风,领边缀了一圈黑狐毛,看着雍容富贵,头上却只插了一支玉簪,与江南的奢华风气截然不同。

  朱翊镜对询问自己的老仆道:“一个人出门走走罢了。”

  “老奴这就给夫人套车。”

  “不用了,去湖边逛逛罢了,离家里也不算很远,用不着套车。”朱翊镜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年轻时走南闯北,身上留下来不少老病,这几日天气变化,只顾得闷在家中养身体,也没有心思做别的。今日身体好一些了,也该出去走走。”

  老仆抬头看了看天色,有些担忧地说道:“这天气看着不好,像是要下雪了,夫人拿一把伞吧。”

  这一次朱翊镜没有拒绝,伸手接过伞,道:“我回来得晚一些,告诉厨下不用为我准备饭菜。”

  “是。”

  朱家与湖边相距不远,朱翊镜这个已经五十四岁的老人也一样能够闲逛过去。

  因着天气不好的缘故,湖边不如往常热闹,不见那些摊贩的身影,也没有了叫卖声,更不见湖边游玩的年轻人。

  朱翊镜在湖边散步,心情随着天气一样沉闷。

  她走了不过半圈,天空中便开始零零散散地飘起了雪花,朱翊镜撑起伞,正想找一个歇脚的地方,身后却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夫人上船吗?”

  朱翊镜回过头,见一老叟身着蓑衣,撑船而来,见他这样的天气还在外撑船,朱翊镜不免心生恻隐,道:“走吧,载我在湖中转转。”

  “好嘞!”

  朱翊镜坐在狭窄的船舱内,抬头看着天空中飘下的点点雪花,不由出神。

  这些年雪越下越大,即便是南方也不例外,若是在京城,只怕这个时候的雪已经压塌了不少房子,还要兵马司的人四处救灾。

  船舱虽然通风,好在里面放置着茶炉等,又铺设了垫子,抽空喝一口热茶,倒也不至于太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