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95)

  朱友桐受了夸奖,脸上立刻喜滋滋的,她得意地晃了晃身体,道:“原来姐姐也有不擅长的事情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世上自然是没有人样样精通的。”

  朱友桐若有所思,忽然道:“那是不是只有样样精通才能成为爹爹啊?”

  她这话一出口,朱予焕和旁边的怀恩都是一愣,两人不约而同地伸手捂住朱友桐的嘴。

  好在校场内的卫兵都与他们有一段距离,无法听到他们的对话,不然就是塞哈智再怎么御下有方,也不一定能保证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不会传出去。

  朱予焕见朱友桐不敢说话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声道:“桐桐,有的话不能乱说,明面上,这些事情和咱们都没有关系。”

  朱友桐小心翼翼地点点头,待到朱予焕和怀恩都放下手,轻轻问道:“为什么呀……”

  这问题确实有些难以解释,最重要的是在此时此刻下难以解释,毕竟朱予焕对自家妹妹的教育一向是别人的看法不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重要,现在却要当着她揭破这个时代真正的规则,在朱予焕看来,这些对于一个年纪太小的孩子来说,终究还是太残忍了。

  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自己的妹妹不要被这些束缚,自缠自锁,不然只会成为第二个孙梦秋。

  朱友桐不明白朱予焕的内心想法,只是静静地望着她,满是对“真相”的渴望。

  朱予焕犹豫片刻,还是郑重地说道:“爹爹看重一个人有自己的用意,未必是这人聪明绝顶、能力出众,最重要的是符合爹爹的标准。反过来说,爹爹看重的人未必是最优秀的人,所以你不必在意爹爹的看法,明白了吗?”

  朱友桐面露茫然之色,但她还是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朱予焕刚松了一口气,不远处便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她随意一扫,认出来人正是石林,笑着问道:“这不是石百户吗,许久未见了呀。”

  石林看到朱予焕自然也十分欣喜,没想到刚问了安就听到朱予焕的调侃,他虽有不解,但还是老实回答道:“臣这些日子忙于办差,确实有些时候没有向女郎问安了。”他嘿嘿一笑,讨好恭维道:“皇后娘娘和女郎开设善堂的美闻都传遍了,臣办差的时候常听人提起,感谢陛下恩德不说,还夸赞娘娘和女郎的一片慈心。”

  朱友桐听完,比朱予焕本人还要骄傲,道:“我就知道姐姐很厉害!”

  朱予焕倒是有些意外,她微微挑眉,随后道:“外面都知道了?”

  “有陛下御笔,自然是都知道了。”石林说完,又小声道:“臣和几个兄弟也在外城帮女郎散了些消息……女郎可别怪臣这些日子没有问安啊。”

  朱予焕立闻言有些哭笑不得,道:“谁怪你这个了?你是锦衣卫,做好自己的正职就是。”

  她本意是想调侃一番石林的儿子,没想到石林自己先竹筒倒豆子一样说起了外面的事情。

  石林嘿嘿一笑,眼神扫了扫周围的人,似乎有些警觉。

  朱予焕见状便对怀恩道:“怀恩,你带着桐桐看看马儿,她还没有摸过呢。”

  朱友桐不明所以,立刻笑嘻嘻地要凑过去,多亏了怀恩在一旁拦着,这位小祖宗才没有贸贸然上前。

  两人沿着校场边缘缓步前行,石林这才接着道:“臣的儿子也时常跑去善堂帮忙呢,这小子每日游手好闲的,只知道带着一群混小子满街乱跑,像个游侠似的,多亏了女郎。”说完,他煞有介事地一拜,道:“臣多谢女郎。”

  朱予焕听他说完,抿唇一笑,道:“这种小事有什么可谢的?”

  石林犹疑片刻,对朱予焕小声道:“女郎,近些时候陛下命指挥使暗中调查京内官员,查看他们是否和汉王有联系……汉王昔年在军中颇有人脉,您要小心刘将军……”

  朱予焕不由一愣,立刻明白过来石林的弦外之音。

  刘永诚是朱棣钦点教导她的师傅,虽然指导不算格外多,但毕竟有这层关系在,难保刘永诚和汉王有没有别的关系。倘若真的有什么往来,谁知道朱瞻基会不会趁机“拔出萝卜带出泥”,他本就有废后之心,要是抓住了机会……

  石林自然是不知道她也算是半个“和汉王有联系”的人,连接点便是吴妙素,朱瞻基表面上安抚汉王,实际上却在准备清算汉王实力,若是让他知道,到时候朱予焕吃不了兜着走。

  锦衣卫办差哪有随意泄露的道理?即便是塞哈智,也不会轻易和朱予焕透露机密,朱予焕几乎是立刻断定,石林是特意提醒她这件事的。

  朱予焕面不改色,甚至还露出一个笑容,拍拍石林的手臂,开口道:“既然办案回来,先去见师傅吧,这才是要紧事。”

  第19章 送眼镜

  如今汉王那边还没有动静,朱瞻基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处理和汉王有关系的人,可见汉王这件事不是简单的造反问题,朱瞻基大概是考虑到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增强自己对于整个朝廷的控制能力。

  皇位新旧交替,加之主少臣强,又有许多早就跟随朱棣的老臣在朝,即便这些朝臣们都小心翼翼,可朱瞻基确实需要一个树立自己威信的机会,至少不能让这些大臣们轻易有了看轻他这个皇帝的想法。

  至于汉王造反?他要是真有造反的能力,早就造了,何必等到今日?也就只能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宫廷阴谋,还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朱瞻基对他显然是没有恐惧之意,如今还时常厚礼相待,无非就是希望汉王卸下心防。

  好叔叔,你不造反,哪有皇帝侄儿出手的机会呢?

  石林特意告诉朱予焕这些,无非是担心刘永诚和汉王哥俩好,到时候牵连朱予焕这个学生。

  当初刘永诚帮她到汉王那里为吴妙素探底,朱予焕自然是十分感激,但事后一想,刘永诚虽然是武人,但也不是傻子。即便有塞哈智在其中帮忙,但要是事后问责,这样实实在在的瓜葛,动辄牵连全家,十分危险。如他这样的天子近臣,除非有朱瞻基的授意,不然一般人都绕着汉王走,谁敢贸然上前?朱予焕都能想到这一点,更何况是刘永诚。

  所以刘永诚十有八九是借着为朱瞻基办事的渠道,顺便给朱予焕卖个人情,忠君爱国两不误。

  只是看朱瞻基照常宠爱吴妙素的样子,似乎是并不知道吴妙素身份的真实情况,可见刘永诚大概率是没有汇报此事。

  刘永诚是看在朱棣的面子上对朱予焕多有帮助,朱予焕自然也要报之以琼瑶。

  至于刘永诚知不知道朱瞻基指使锦衣卫玩这么一出“碟中谍”的戏码,那就不是朱予焕要考虑的问题了。

  “焕焕拜见奶奶,拜见贤妃娘娘、惠妃娘娘、敬妃娘娘。”

  “起来吧。”张太后笑呵呵地说道:“咱们的公主竟然也闲下来看奶奶了?”

  朱予焕课业繁重不说,还要兼顾宫内的高炉和宫外的善堂,每个月本就不多的闲暇时间这下更是没有,原本三日一次的问安只好变作了五日一次。

  张太后调侃几句,朱予焕乖巧道:“别的固然重要,可百善孝为先,焕焕自然不敢落下请安。”

  李贤妃和张太后关系最好,见状对张太后笑道:“瞧瞧,这先生当真没有白请,咱们焕焕现在是越来越伶牙俐齿了。”

  张太后见朱予焕甜甜一笑,道:“你啊,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要来做什么?”

  朱予焕将善堂的簿子拿来,道:“娘说这些簿子请奶奶过目。”

  张太后莞尔,道:“这是你娘的事情,拿来给我看什么?”

  “奶奶处事最为妥帖,娘担心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便想请奶奶过目。”

  张太后身边的女官察觉到太后的目光,这才上前接过。

  张太后还未开口,李贤妃便道:“上次千秋节,我们都不在,陛下给善堂赐下御笔,太后娘娘如今帮着掌眼,我们这些先帝的妃嫔也该出一份力,做些好事才对。”

  朱予焕早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出,只是笑道:“善堂意在给那些百姓一份生计的活儿,娘娘们也不必特意费心。”她又让怀恩拿来一个小巧的匣子,道:“这是高炉工匠们做的新鲜玩意儿,焕焕想着先给奶奶送过来瞧瞧。”

  朱予焕在皇城里修了一座高炉的事情,自然是人人知道的,只是这么久了也没见朱予焕有个水花,今日她突然提起这件事,众人自然也不免有些好奇。

  张太后哦了一声,冲怀恩招招手,道:“你拿上前来。”她亲自拿起那个小小的匣子,只见里面放着小小的两个铜环,只是中间连接在一起,两侧又有两条腿。

  赵惠妃有些疑惑,问道:“这是什么?”

  坐在另一侧的张敬妃年纪最轻,一眼便看出特别之处,惊讶道:“这不是叆叇吗,怎么……”

  她的父亲是英国公张辅,与刘永诚一样,都是年轻时就追随朱棣的人,多年积累家底丰厚,自然也很清楚这些稀奇玩意儿。且张辅虽为武将,却也对读书颇为上心,年轻时常去国子监听讲,当时也是一桩太平盛世的美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