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身体的同时等着长明回来禀报消息。
很快, 书房的门就被打开了,长明回来了。
“公主,府衙门口围着许多百姓, 都是为了郑县令出的公告而来, 他们都不愿意的离开渠水县。”
赵虞忍不住皱起眉头,难道是郑县令没有把她答应的事情告知百姓?
“走吧,我们去前厅看看。”
事出紧急,赵虞也不打算让长明来回折腾, 不如自己前去看看。
还未走到前厅,赵虞就听到了一声声有些虚弱但异常坚定话语。
“县令大人, 我们不走。”
“对, 县令大人, 我们死也要死在渠水县。”
“反正都没几年好活了, 剩下的日子我还是更愿意留在渠水县。”
“渠水县是我家乡, 是我的根, 人不能没有根。”
……
赵虞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郑县令看着一张张认命的脸心中有些难受, 但他还是打起精神来劝解, “大家不要如此悲观, 我们只是暂且被安置在邻县,等渠水县县址重新选定之后我们还会有根的,而且公主也承诺了我们许多,公主如何大家应该也听到过传言,她断然不会失信于我们的。”
“可是我们只想留在渠水县,一旦我们离开,之前祖先又该找谁来祭拜?”
“对啊,县令大人你的一片好意我们心领了,反正都这样了,就让我们跟渠水县一直在一起吧。”
“这是祖辈为我们选的根,我们不愿意离开。”
“呜呜,我的儿子在这里,我哪里也不想去。”
“我儿子儿媳全部都葬在渠水县,我只想守着他们的慕。”
后面两道声音响起,现场一阵阵啜泣声响起。
连年的淹水洪涝夺去了县内不少青壮年的生命,现在渠水县多是老幼,他们只愿意守在渠水县,守在亲人的墓碑旁。
郑县令也想起了同样被这些灾害夺走生命的儿子,强忍住伤心再次劝解,“可是渠水县实在是太危险了,留着命才能有以后,有了以后才能祭拜家中亲人。”
“我不想走,我就在这陪我儿子。”
“我家女儿到现在都未有消息,如果她最后活着找回来我们渠水县却不在了怎么办?”
……
一群百姓你一言我一语,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愿意离开这渠水县。
郑县令面上满是焦急,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那你们身边的稚儿该如何?陪你们一起留在这里活不到成年吗?你们看淡生死可有问过他们是否愿意?”
赵虞面若寒霜在长明的陪同下缓缓朝郑县令和百姓走去。
“他们至今只见过这渠水县,未曾见过我赵国的大好河山,未曾吃过王城的美食,未曾读过书学过理?这些你们都要剥夺吗?”
郑县令眼眶瞬间发红,“公主。”
赵虞视线一下变得异常锐利,扫过现场的百姓,“他们是否真的愿意放弃这些,与你们一同等死。”
一道声若蚊蝇的男声响起,“就如今的情况能活到成年就不错了,生活太苦,这些东西都太遥远了,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实现其中之一。”
“怎么会没办法实现?”赵虞朗声道:“如果不曾努力过,又何谈可能性。”
“对于你们这些贵人来说自然是简单,对我们来说却太难了。”
赵虞向前一步,不惧所有人的眼睛,“那就用王上给我的封号昭贤起誓,我一定会让渠水县的百姓,不,是整个西华州的百姓,我一定会让你们都过上我所说的日子。”
“你是公主?”一声惊呼响起。
赵虞点点头。
一旁的郑县令等人已经跪下了,“谢公主。”
原本还存疑的百姓见到县令都已经跪下了,明白眼前这男装打扮的女子真的就是他们西华州的公主,没一会也跟着跪下高呼‘公主’。
虽然他们没有出过渠水县,但关于公主的传言那是一点都没少听。
公主丰功伟绩是他们闲余饭后的谈资,心中也曾想象过要是公主早些来,或许他们家中的孩子就不会没了吧。
不过还好公主现在来了,至少他们孩子的下一代不会再如此了。
谁会愿意等死呢,只是他们实在是没有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了。
只是他们光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却忘记了家中的稚儿,他们还有大好的未来。
等郑县令把围在府衙门口的百姓都给劝退了,回到书房时眼眶还是很红。
郑县令本来就干瘦,现在面上带着红色,看上去更是可怜。
一进来,郑县令就先跪在了地上,“下官,下官替全县的百姓谢谢公主。”
“不必如此,快快起来吧。”
这本来就是赵虞之前答应郑县令的,而且她本来就计划让西华州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只是西华州实在是不小,再加上这底子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得计划着来。
毕竟赵虞也没有金山银山,而且精力也不够多。
没等赵虞上前,柴应已经一把把郑县令给扶起来了,“好了好了,公主都这么说了,赶紧把这哭哭啼啼的做派收起来,还得商量这渠水县的事宜呢。”
既然这百姓已经答应了搬离,剩下的就是组织渠水县百姓搬离,还有分散到各县安置。
安置的事宜自有柴应来操心,毕竟这是重阳郡下的县和百姓。
现在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决定,那就是这新渠水县的县址。
“柴郡守,这附近可还有合适的地方?”赵虞看向柴应。
她心里还是把百姓们说的话记在了心中,渠水县百姓很多家人都葬在这,就算他们要搬到新的渠水县,最好也还是离这边近一些,不然逢年过节祭拜也不方便。
柴应脸色有些为难,“西华州内本就山多,有大面积平坦地面的都已经建了县,不只是重阳郡没有多的空地,云阳郡也没有。”
要是他们西华州是平原,那也不至于过成之前那样,好歹也应该是吃得饱饭的。
“那该怎么办?”郑县令有些发愁。
这住的地方还好说,但很多百姓都靠着手上那点地吃上饭,要是没吃的,难道等人饿死吗?
柴应再次开口,“公主,你之前不就已经想出了梯田之法,不行话就开梯田。”
听到柴应这话,赵虞睨了他一眼,“要是渠水县适合开梯田,你之前为什么没开?”
柴应躲开了赵虞的眼睛,之前梯田之法成熟之后,他就让人开始在重阳郡内调查,看看哪些县内的山适合梯田之法,渠水县的山其实并不是适合。
不然他早就安排人过来了。
可是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郑县令听到赵虞的质问,忍不住看向柴应,之前郡守倒是派人过来了,只是来了两天在县内转悠了好几圈,什么都没干又回去了。
原本他还奇怪是有什么事,现在听公主说来,想来那时候来的人就是为了梯田而来。
最后什么都没做,周边几个县也没有消息,应该就是他们这里并不适合修建梯田。
那该怎么办呢?
赵虞沉默了一下,开口道:“先不要悲观,当初那梯田之法是我提出来的,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衡量的标准,后面来考察可能会有遗漏,你们这两天先组织百姓搬离,我带人在周围看一看。”
听到公主的话,柴应和郑县令都明显眼前一亮。
对啊,当初这梯田之法就是公主提出来的,没有人比公主更懂梯田。
没准真的会有遗漏。
郑县令是想着渠水县的未来,柴应想的就比他多多了,没准公主到时候一看发现,周边也有县适合修筑梯田,那他就赚大发了。
不要说他异想天开,公主刚才可是亲口说了带人在周围看一看。
这个周围能囊括的地域可就多了。
渠水县的百姓基本认同了搬离的决定的,郑县令不确定的公主所说的危险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越早搬离越好。
郑县令定下一个晚上的时间给百姓们收拾行囊,隔天一早就开始陆续搬离。
这个晚上看似忙碌的只有百姓,实际上整个府衙也是灯火通明。
渠水县府衙内也有很多东西要搬离,同时郑县令还要分配这些百姓,需要花费的时间一点也不少。
柴应也忙着跟隔壁几个县商讨安置渠水县百姓的事宜。
隔壁几个县也不富裕,如果说直接把百姓交给他们暂时安置,十天半个月还行,时间长了就不行了,不过这次有公主的补贴让他们心中有了底气,安排起来也格外贴心。
柴应和郑县令忙着百姓搬离事宜,赵虞带着长明在柴应安排的衙役带领之下也开始了她的寻找渠水县县址之路。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留言发红包哟
第115章
之前赶路的时候, 赵虞没怎么注意路上的环境,这会才算是好好看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