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西道节度使大胜。
招岚感叹:原来相对安宁的剑南也有兵祸。
又过了三日,梁翁满脸喜色地跑回来:“阿郎,许郎君的帖子。”
梁翁一面将帖子递给崔逢春,一面替他念里面的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许郎君得知崔逢春来了,特意设宴请他明日过去相叙。
“郁郎君是否与我同去?”崔逢春邀请。
招岚摇头:“不去,你记得帮我要点田就好。”
她来这里的目的就是种田,本来想自己去搞,但崔逢春说他有办法只是需要先见到好友,招岚也就任由他去办。
苏致也说要帮她搞田,不过苏致的好友是功曹参军,平时管的都是祭祀、礼乐之类的,搞田还是得找户曹。苏致初来乍到,绕一圈去求别人多少有些不方便,招岚就拒绝了。
次日崔逢春穿戴整齐带着儿子和老仆去见许掌书记,招岚则带着赵十七骑着矮马出城看田。
这边的稻谷基本都收了,因为水源丰沛的缘故,谷穗比京畿那边饱满地多,但在招岚眼里还是太差。
收完稻谷便要种冬小麦,农户们挽着裤脚挥舞锄头,好些连上衣都不穿。可皂吏们却拉着牛车从乡里中一车一车地带走粮食,女人和孩子们坐在门口痛哭,却还要被皂吏的鞭子抽。
招岚微微皱眉,却没有上前阻止。
因为即便自己阻止了一次,皂吏们还会来第二次、第三次,甚至被她帮助过的农户会遭到皂吏的记恨,一个不慎便是家破人亡。
“我们还有多少钱?”招岚问。
赵十七答:“苏家送的五百两银一分没动,但家里带走的金银都用完了。”
其实老虎事件后,招岚主仆就再没有花过一分钱,从剑阁到益州的花销都是苏家出的,只有这一次租的宅子是招岚自己掏的钱。
“我要建一个农庄,你这几天多出城看看有没有愿意自卖自身的,等田弄好了买点人来给我干活。”
“是!”赵十七这些天已经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那就是替小娘子当家。
只不过很多事都要去请教梁翁,好在梁翁很好说话也愿意教,应对至今还没有遇到办不好的。
此时,益州城中。
薛二找到了州城衙署,给皂吏使了好处求见功曹参军。
皂吏当然不可能带不明不白的人进去,只说:“你在这里等着吧,等元功曹得空了我再去禀报。”
禀报是不可能禀报的,皂吏一眼就看出来此人不认识元功曹,料想此人是有什么事要求到元功曹身上,偏偏出手就是碎银子,皂吏还想要更多,便有意晾他一晾。
薛二看出了皂吏的小心思,却也无可奈何。
他一到益州就开始打听有没有姓郁的贵人,可惜毫无所获,想来是郁郎君刻意低调。
那日无意听到苏家小郎君说见到功曹要如何如何,薛二这才想通过功曹找人。
下午,招岚和赵十七回城,州官衙署中的官吏们也纷纷下衙。
薛二见到个人就问元功曹,直接打乱了皂吏还想要银子的心思,最后居然还真让他给问到了。
“我就是功曹,你找我何事?”元金赐和苏致差不多年岁,头发稀疏花白,但精神气还不错,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第61章 佃农
招岚是在第二日见到薛二的,功曹元金赐得知此人是来找好友苏致的,便直接将人带回了家,最后由苏致带着来了招岚的小院子。
“伤好了?”招岚问。
薛二点头:“多亏郎君手下留情,并非伤及要害,又有崔郎君妙手,略修养几日便好了。”
“也好,我正缺人种地呢,走吧。”招岚跨上马,赵十七紧随其后,薛二不敢落后也跨马跟上,苏致老胳膊老腿跑不过年轻人,但还是让孙子也骑了一匹马跟上去。
崔逢春就等在城门外,昨日他稍稍一提,好友就替他应下了,还派了一个心腹跟着去看田。
州城附近的好田都掌握在士族和地方豪强手里,他们要去的地方距离州城有点远,而且质量也一般,据说是东道节度手底下某个小下属的产业之一,后来被节度使连带着其他东西一并赏给了掌书记,崔逢春一开口,掌书记想也不想就给了。
掌书记手里不差一块。那边距离远数量少质量低,不方便管理,还不如用来做人情。好友将那郁郎君吹地神乎其神,掌书记觉得即便其中只有三分真,也值得结交一二,只是他最近实在抽不开身。
派心腹去既是给好友解决问题,也是观察那位郁郎君。
抵达目的地后,正好看见胥吏收粮食。
这里大多都是佃农,每年收成后六成归地主,剩下的还要交丁口税,除此之外每户需上缴定额的绢、棉、麻。
此处佃农平均一户租地主家十亩地,稻麦交种,以最好的地来算,一亩可得粮200斤,两季十亩便是4000斤,六成归地主后只剩1600斤。
官府令,每丁每年需上缴丁口税200斤。
假设五口之家,成丁三人,缴税后只剩1000斤,平均每人每日伙食约半斤粮。
剩下两个没交丁口税的女人要交绢麻,但土地有限,种麻所得除了上交外,恐怕连自家人的衣裳都不够做,有时候甚至还要用粮食抵绢麻。
再加上官府巧立名目收的税,能活着,已经是命硬了。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佃农,可又无可奈何。
士族豪强霸占着土地,农民分不到就不得不成为佃农。
真正的农户比佃农好得多,至少收成大头不用给地主,每户田亩也多,但他们也是皂吏惯常欺压的对象。官府要征收各种乱七八糟的税收时,他们是最先被搜刮的,因此也就勉强混个温饱,其他就是奢望。
“谁允许你们把粮食带走的?”掌书记的下属张承率先下马。
胥吏向来先看衣冠再看人,打量了张承一眼后才问:“不知足下是哪位上吏座下?这里原是罪臣私田,如今罪臣伏诛,这些粮食自然该归官府所有。”
“我主乃节度使掌书记,此地已归掌书记所有,你们收税的过几天再来!”张承板着脸。
胥吏顿时不敢动了,连连告罪:“我等不知,此番冒犯上吏实在罪过,还请上吏海涵。此处既已有主,那我等便待上吏清点完再来,告辞。”
掌书记的虎皮很好用,尤其是节度使刚刚捶死了死对头,风头正盛,连州官都不敢轻易得罪别说小小胥吏了,生怕碍了掌书记亲信的眼,剩下农户的税也没收,直接跑了。
张承将所有佃农都集中起来,告诉他们换了新的地主,佃农们战战兢兢,垂着头不敢往上看,有人腿都在打颤,不管张承说什么知道应声,也不知听懂了没有。
“梁翁,有劳你分一下粮食,我去看看地。”招岚觉得站在这里不太舒服。
梁翁赶忙应声,张承便带着招岚去巡视土地。
共三百亩,若是前朝初期,也就三个成丁能分到的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兼并,如今一个成丁能正常分到的土地只有十亩,但大多时候是不正常了,也就造成了很多农户分明没有自己田,却还要交丁口税。
这也是佃农的成因之一。
“此处佃农有28户,大多都欠着地主的钱,郁郎君既然成了这里的主人,也就是他们的债主,稍后在下会将一应名单送过来。另外掌书记说佃农虽不多,却也需要管理者,若郁郎君不嫌弃,掌书记可抽调一人前来帮衬。”张承十分恭敬。
掌书记虽是文人,却也随着节度使上过战场,张承作为亲信自然要随侍左右,据他观察后面那位带刀的身手应该不俗,绝不是普通人家能养出来的。单凭这一点,张承也不敢怠慢。
“我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若真需要掌书记帮忙,我是不会客气的。”招岚眼神淡淡,看不出情绪。
但其实她的心情不太好,不是因为掌书记将自己看不上的田给她,只是单纯地因为这里的贫瘠。
招岚喜欢肥沃的、可以蕴养万物的土地。
转完一圈,梁翁也将粮食都分好了。
过分贫瘠的土地亩产不可能达200斤,三百亩地拢共才收25500斤,算下来亩产只有85斤,六成归地主后剩10200斤,平均每户只有364斤,每户至少有两个成丁,丁口税400斤粮,如果他们上半年还有结余的话可能不会被饿死,如果没有……
听完梁翁的汇报,招岚总算明白为什么佃户要欠地主的钱了。
“你叫什么名字?”招岚看着苏家跟来的少年。
少年立即绷紧了身子:“我、我叫苏勉,郎君可以喊我小六。”
“苏翁叫你跟着我?”
苏勉点头如捣蒜:“郎君尽管吩咐!”
“从今天起,你负责管理这些佃户,我要把这片土地全都圈起来,最好建一个围墙,不用太高,六尺就够了,参与建围墙的管一顿干饭。”
苏勉想也没想就说:“他们本就是佃户,为主家办事是应该的,怎么还能管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