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翁也说:“如今正是农时,若是建围墙耽搁了小麦播种就不好了。”
招岚觉得梁翁说的有理:“围墙不着急,先翻土灌溉一下,再找一块最好的田做秧田,秧田不用他们,我亲自来种。”
土地太贫瘠,最直接的肥土材料就是稻谷的腐根。
至于农家肥……掌握不好容易烧种子。
第62章 种田
薛二刚来就被招岚打发去秧田松土,赵十七也从附近村落中买下了几个人,托梁翁帮忙教规矩,他自己依小娘子的吩咐去看秧田。
佃户们听说地主要自己培育秧苗,都有点为自己的未来担心。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人们如何懂得侍弄庄稼?于是佃农们聚在一起想办法。
他们不知道招岚的身份,但知道她和节度使沾了点关系。节度使凶名在外,比胥吏还要可怕,佃农们不敢随便提意见,最后说来说去决定推举出一个人来,向苏勉提一提意见。
苏勉今年不过十四岁,行事不如兄长们稳重,那日跟着招岚来城外也是因为苏致暂时无人可用,不料被招岚派了差事。苏致读了一辈子的书,各代历史均有涉猎。那些名臣名将甚至明主,哪一个不是天生就异于常人?
小孙子被驱使,苏致不但不生气还非常开心,为此他特意夸赞了苏勉几句,苏勉激动地一夜没睡着,第二天起床后整个人都晕乎乎的,走路都差点摔倒。
听到佃农质疑的时候,苏勉很不耐烦:“不愿意做就先把欠的钱还了然后滚蛋!”
佃农吓得冷汗岑岑,连声告罪又痛陈利害。
可苏勉是个没种过地的,佃农说的他也不懂,但他听祖父说,郁郎君是有大造化的,所以郁郎君的决定必然是对的,因此根本不听就把人撵出去,活像个纨绔小霸王。
佃农们得知消息后,越发觉得人生无望,做起事来也不积极了。
没两日又听说地主要在附近建房子,让会泥瓦、木匠手艺的人去报名,待遇和建围墙一样,但手艺好的另有赏赐。
佃农们终于动了。
地主要折腾就折腾吧,趁还没把家私折腾完,他们多少拢点粮食再自己手里再说,于是又派了代表去找负责此事的赵十七,问能不能把饭换成粮食,赵十七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做饭,做饭还得耗费柴火,当了家的赵十七觉得柴米油盐都贵得很,点头答应了。
招岚来的时候,就看见很多人干劲十足地搞围墙和房子,但土地却翻地乱七八糟。她并不知自己不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问题只问苏勉。
苏勉被问了个脸红,立即表示自己会处理好。等招岚走后,苏勉就威胁佃农,地里的活不好好做就还钱。
佃农们哪有钱还,虽然心里有怨,还是重新翻好了地。
“郎君,要撒种了吗?”苏勉见赵十七背了个大麻袋去秧田,心生好奇。
招岚点头:“你要来吗?”
“我行吗?”苏勉搓手。
“撒匀就行。”
说话间已经到了秧田,薛二听到说话声顿时站起来,这几天他一直在按招岚的要求弄秧田,他能感觉到招岚有几次看他的眼神有些异样,但却什么也没有说,似乎只将他当做一个可用的农夫。
赵十七打开麻袋,苏勉不由得探头,然后惊呼了一声:“这、这小麦种子好大啊!”
薛二和赵十七也垂头看去。薛二是种过地的,知道种子好,粮食收成高,但他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饱满的麦粒;赵十七则是压根没有打开看过,招岚让他背他就背,这一回也不免惊异。
“都来吧,早完早收工。”招岚用小竹筐舀了一筐,其余人有样学样。
三百亩地,招岚给每亩只计划了十斤麦种,加起来也三千斤了。麦子每立方750公斤,三千斤就是两个立方,因为空间太小的缘故,招岚只带了六个立方堆在最边上,另外六个立方的大米也堆在一起,其中三分之一是不用加工直接食用的。
也就是说,仅种子来说,小麦只剩下两个立方了。
哗啦~
苏勉一把撒出去,根本没有撒开,招岚闻声回头一看,苏勉顿时心虚起来。招岚垂眸看了看被砸地凹下去的秧田,微微皱眉:“你不要撒!”
苏勉不舍得放下竹筐,也觉得自己有点得意忘形了。
倒不是说种地在他心里是多么神圣的事,只是祖父千叮万嘱,让他不要惹郁郎君生气。
但下一刻,他的沮丧就变成了惊奇。
因为招岚撒下去的每一把都分布均匀,这让习武的赵十七和薛二都有点惊讶,但想想招岚的武力值又瞬间释然。
三千斤麦赵十七一个人是背不过来的,因担心收成的时候忙不过来,招岚也有意将麦种分批次播撒,因此当第一块秧田长出麦苗的时候,最后一块秧田才刚刚开始播种。
半个月后,房子建好。
招岚从城里搬到了乡下,只不过刚住过来,就听见有佃农在议论。
“种麦哪有育秧的?他这不是胡闹吗!”
“算了,顶多我们辛苦点,以前是直接撒,现在要换成插秧而已,我瞧那麦苗长得不错,比我们以前种的都好。”
“那么多麦苗聚在一起,再差也差不到那里去。本来干一次的事,非要变成两次,万一弄坏了麦苗的根,还能结出麦子?”
招岚听着他们担忧,不由得停下脚步。
她在末世都是先育苗再分种,习惯了以后忘了麦子其实和稻谷不一样。不过她也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因为现有条件下,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必要的措施是要做的。且种的是末世改良后的麦种,先育秧有助于后期生长,所以还真不能直接撒下去。
佃农们还在讨论,招岚也没有要解释的意思。
认知不同,不用强行获得认同。当事件发展违背历史经验的时候,结果比理论更容易服人,只有获得了确切的结果,才能更好的传播理论。
天渐渐冷了,等佃农们将麦苗分批次种下去后,围墙也修得差不多了,招岚还特意圈了几个点让木匠造了小木屋,新买的人就安排在小木屋里守着,万一有什么事就敲锣。
虽然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但这些小麦的产量太高了,招岚不得不提前防备。
当然,围墙本身不高也不牢靠,防的其实是民。
但正因为它不高,稍微一垫脚,里面的情况就一览无余,所以也是故意给某些人看的。
次年春,麦田迎来了第一个正式的客人——剑南节度使——杨嗣。
第63章 收成
杨嗣二十七八,留着一把大胡子,身材魁梧壮硕,往人前一站就像一座山。他出身弘农杨氏主脉嫡枝,但和家族关系不太好,早年叛逆从军后捞了个节度剑南西的差事。
未来他将被招安封王,可惜不肯上交兵力,被派去攻打吐蕃,惨胜回朝后虽得嘉奖,但却成了光杆司令,最终淹没在众多名臣之中,基本无人记起。
“我也是在长安长大的,不知令尊是哪一位?”简单问好后,杨嗣开始打探招岚的来处。
招岚淡笑:“早闻杨帅潇洒不羁、豪情万丈,令无数义士心折追随,却也要拘泥于门第之囿,以郡望定高低么?”
杨嗣大笑起来:“我不过是好奇,你若不肯说便罢了,早晚我也会知道。此番前来还是为了你那三百亩地,听掌书记说这里原是劣土,却不知何故,麦子竟长得比上好良田还要健壮,若有诀窍,还请不吝赐教!”
手握兵权的人多少有点野心的,但剑南太特殊了,地理环境给了它一定程度的安定,却也限制了进出。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粮草不足人心就不稳。
所以在得知这里有一片长势前所未见地丰茂的小麦时,杨嗣便留了心,后来听说这样的小麦居然长在一片劣土之上,杨嗣派心腹事先探查一番后,当即决定亲自过来。
“本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岂能藏私?我只担心杨帅吃不下。”招岚面上云淡风轻。
杨嗣浓眉微皱:“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不过分。”
“现在谈利益还太早,杨帅不妨先想想,等名下土地都成了外面这番模样,士族豪强真的不会动心吗?他们的土地可比杨帅这个外来人口多地多,届时若想以粮草拿捏大军,杨帅听是不听?”
杨嗣不由得收紧五指,眉峰也冷厉起来,但很快他又似笑非笑地看着招岚:“这里的围墙还是太矮了,一旦到了收成的时节,他们未必不会知道,到时候逼你交出诀窍来,你从是不从?”
招岚觉得杨嗣有点意思,垂眸喝了一口茶才慢悠悠地说:“跟谁合作不是合作呢?”
杨嗣眼神顿缩,看招岚的时候都带着一点怒意,偏偏招岚还轻轻笑了笑,杨嗣瞬间就想明白:“他们不会有这个机会。”
“静候佳音。”
杨嗣走的很急,却吩咐他的节度判官留下。
“郁郎君就这么见不得士族豪强?”崔逢春坐到了杨嗣做过的位置,经好友举荐,又向杨嗣展示了一下才华实力,如今已是节度判官,与另一判官共掌仓、兵、骑、胄四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