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馨玉之前心里还在不平衡,觉得她妈对小川胜过亲闺女,现在她妈对她的支持让她心里啥想法都没了。
除了亲妈,谁能一次性给支持这么多?
“钱你自个儿留着,金条拿去就行了,等我们挣到钱,再给你还回来。”
第475章 卖家当
母女俩说了好久的话,久到马美丽在陈秀云家都等不及直接找过来了。
“馨玉啊,你婆婆要把自行车和缝纫机都卖了,你们这是要干啥?”
姜馨玉有点震惊,自行车卖了就卖了,缝纫机咋也要卖?她婆母可是相当宝贝那台缝纫机的。
稍微一想她就知道婆婆的想法了。
货进的太多,一次性花了那么多钱,她怕全亏了。
往回走时,马美丽在一旁说道:“馨玉,给你婆婆说说,那台缝纫机卖给我。”
姜馨玉:“缝纫机不卖。”
马美丽:“反正你们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回,自行车都卖了,缝纫机留着干啥?运过去多不方便。”
“都是亲戚,你给你婆婆说说,便宜点卖给我家。”
姜馨玉笑问:“便宜是多便宜?当初缝纫机的票陈奕可是花钱买的,那缝纫机新的跟刚出厂的一样,二婶想多便宜?”
马美丽转转眼珠,“再咋样也已经是旧货了,肯定不能和新货卖一个价。”
姜馨玉不和她掰扯,到了院门口才发现院里都是人。
她准备把自行车骑到公社让丁长海卖,就是为了防止现在这种情况,婆婆咋就直接放出风声了?
一院子的人不少是来看热闹的,想瞅便宜买的人也有不少。
“这自行车都几年了,顶多八十块钱。”
这价钱和打劫也没区别了。
王素梅不是吃素的,“你拿八十去别的地方买去。”
“自行车一百三十五,缝纫机七十,都不要票,要买的拿钱,不要的都别堆这了,我还得收拾院子。”
这价钱属实不便宜,不光马美丽心凉了,院子里的人都心凉了。
等院子里没啥人了,姜馨玉才说:“自行车卖了就卖了,缝纫机咋也卖了?妈,你甭担心货都亏手里,等卖成钱赚回来,家里情况只会比以前好。”
王素梅摇头:“不卖掉放这我也用不成,等手里有闲钱了,在首都再买一台新的。”
去了一趟疆省,他们自己的私房钱都没了,她咋能不为她们考虑考虑?
婆婆主意已定,姜馨玉再三劝说都没用。
当天晚上天彻底黑透后就有人过来把缝纫机买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姜馨玉去公社泥瓦厂找宋亚辉。
泥瓦厂里干活的人不少,半中午头的太阳已经不小了,里头都是光着膀子干活的男同志。
宋亚辉那还没长成青壮的身板在其中并不显眼,因为泥瓦厂里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并不少。
“小姜老师。”
宋亚辉抹着头上汗,脸上都是激动。
到了近前发现自己身上都是泥,裤腿上也脏的不能看,他忙转身回去拿衣裳。
风风火火的一来一回,头上的汗更多了,脸也热的潮红。
“你回来了,啥时候回来的?”
叙了一会儿旧,姜馨玉认真问:“听我妈说你考了两次都没考上高中?”
宋亚辉挠头,“我真的努力了,成绩就是不好。”
“小姜老师,你不是专程过来骂我的吧?”他心虚抬眼。
姜馨玉觉得文凭还是挺重要的,又劝了一遍,“不然你再去复读一年。”
宋亚辉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我就算考上了高中也肯定考不上大学,中专都上不了,还是算了吧,我现在一个月能挣二十多,也不想回去读书了。”
村里像宋亚辉这样只读完初中的人不少,村里还有不少女孩连小学都没读完,就因为家里舍不得那几块钱。
社会在进步,不论男女,以后几乎没有不读书的小孩,但现在的普遍状况姜馨玉自觉没能力改变。可她还是希望自己教过的学生能够继续读下去,都能有好出路。
“你想好了不再读书?以后不会后悔?”
宋亚辉见她态度这么严肃,不自觉的正色许多,“我不是读书那块料,干泥瓦工一样能挣钱。”
姜馨玉这才问:“那你想不想和我去首都干个体户,给我们帮忙卖东西,包吃包住,初始工资和你现在持平。”
干的好了肯定还有奖励。
宋亚辉懵了,“老师,你不是和你丈夫在读华清?咋还干上个体户了?”
“就是因为还要读书,所以需要人手帮忙…”
她一通解释说了情况后,宋亚辉大致了解了情况。
“我想去,但我得回家和我爸妈说一声。”他眼里都是跃跃欲试。
她点点头,“好好和他们商量一下,需要我去说的话就去我们大队找我,过几天我们就得走了,决定好了得赶紧告诉我,我去买票的时候能把你的票也买上。”
宋亚辉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里,连市里都没去过,听姜馨玉一说,那颗心已经欢快的飘去了首都。
宋亚辉这边说好后,她骑车去了县里,提着干果分别去了一趟何勇家和宋桂芳家,没留下吃饭,又马不停蹄的坐车去了大姐姜珍珍所在的公社。
到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姜珍珍和姐夫张华抱着孩子逛集市去了,院里就只有张华他妈和她大嫂几人一人在家。
比起上回来,张华他妈的态度热情多了。
“婶儿,我姐和张华还住这呢?那年不是说要盖屋子?”
庞丽娟“嗨”了一声,“等俩人毕业分配单位以后肯定分配房子,花钱在这盖啥房子?”
“老大媳妇,去活点白面,一会儿炒个鸡蛋浇头做捞面条吃。”
姜珍珍和张华是在半个多钟头后回来的,她家老大老二都会跑了,长的虎头虎脑。
姜珍珍见到她别提多惊喜了,吃完饭后拉着她说了好久的话,不但如此,第二天还带着张华和孩子回五里桥大队了。
一进院子姜老头就围着姜馨玉转:“昨天下午来了一个小伙子,说愿意跟你去们去首都,说他爹娘在他的劝说之下也同意了,三丫头啊,你带着别人去首都给你们帮忙咋就忘了你爷我呢,我年纪是不小了,但也挺能干的…”
姜老头一通巴拉巴拉,陈秀云看不下去,“馨玉,小丁今天来了,你回家看看在不在你家,我看他好像是有事找你。”
第476章 都没我活的明白
丁长海是来问姜馨玉她们去疆省那一趟情况怎么样的,他以前就倒卖粮食,现在政策放开了,他想开个农副产品商铺,不止卖农副产品,能搞到什么他就卖什么。
以前本来就赚的多,可以摆摊后,他就不甘心只做小生意了。
“弟妹,你们既然卖干果,种类自然是越多越好,东北那边的松子榛子都不错,你们连疆省都跑了,多去些地方丰富一下种类不是更好?”
王素梅端来切好的哈密瓜和西瓜,“等先看看这一批好不好卖,全处理掉再说别的。”处理不掉,她连觉都睡不着。
丁长海拿起一牙哈密瓜,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太甜了。”
姜馨玉笑说:“哈密瓜干更甜,跟蜜一样,这回我们进了几百公斤。”
丁长海吃着瓜,话在喉咙里打转就是说不出自己的打算。如果陈奕在,他肯定直接张口了。
“婶儿不用担心,这些都是稀罕货,好吃又不要票,只要出现在市面上,绝对好卖。”
买啥都要票,碰到那不要票的,不管是什么,只要价钱不离谱,在城里都好卖。
什么物资不紧俏?能弄到物资的就是爷!城里人一年到头能存下的钱比农村的多多了,手里自然比村里人宽裕,果干这些又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那样的大件,花个块儿把钱买上一斤提回去伤不了筋动不了骨的就能改善生活,咋会不好卖呢?
丁长海说的肯定,王素梅的心往下落了落,“地里瓜和菜都熟了,你一会儿去摘些回去。”
王素梅进屋了,丁长海搓了搓手还是准备张嘴了。
他是打算跟着去首都转转看看市场,还想和陈奕提一提他的打算,但撇过姜馨玉总归是不好。
“弟妹,我厚颜想参一脚,你们这一趟跑去进货肯定是不容易,我要是直接说让你们进货渠道也分享给我,那肯定是不合适。但我还是想和你们合作,以后我这边有什么干货,你们想要,我从这边给你们发,等天冷了我还想去东北转转。”
姜馨玉笑说:“咱们来往好几年了,我们都知道你仗义,合作的事都可以好好商量,但得等我们那边安顿好了,你也先去那边看看市场,到时候怎么合作,还是得弄出个具体章程来,正式点,关系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咱们多年的交情也不会为了利益翻脸。”
亲人还会因为利益翻脸,何况是朋友。朋友想要长久,最好还是不要有利益牵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