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家里离的近,平时去学校图书馆学习也很方便,家里要是有什么事需要她,她也不至于请不出假来。
婆母带着孩子在家,姜馨玉带着宋亚辉骑着车去了运输公司找范师傅。
不巧,范师傅跑长途去了,她便拿着烟去运输公司的家属院请了范师傅他徒弟赵胜。
之前陈奕和范师傅关系维系的好,有范师傅交代,赵胜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和她们走了。
自行车撂到车厢里,货车不到一个小时到了货运站那边。
一吨多的货还没二十个袋子,每个袋子里都敦实的很,打开口,拿着手电筒往里照,一个个榛子乌溜溜的趟在那,货没问题,又称了重量,也对的上数,不到十分钟就装到了车上。
等把货卸到院里,给司机赵胜包了十五元的红包,又打开袋子装了一兜榛子给司机。
“这么客气干啥,我师傅说了,他要是不在,你们就来找我。”
姜馨玉硬是把东西塞给他,“就是一点坚果,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王素梅端着温热正好能入口的水出来招呼他,聊了好一阵。
姜馨玉趁机问:“你们运输队跑长途,都是往哪跑的?”
赵胜端着茶杯说:“都是南边的,你们今天的货是从东北拉过来的吧?太远的地方还是甭找货车干,还没火车便宜,不过货车比火车方便点,速度快不少。”
姜馨玉就是为了打听货车拉长途什么价钱,点头说道:“是从东北拉过来的,八百多里地,一吨多的货,三百七十六块的运费,你觉得贵不贵?”
赵胜摆摆手,“还真不贵。你这个肯定适合货车长途货运,要是我们货车去跑,这一趟没有五百下不来。钱还不是最主要的,是路上货和人的安全都不如货车运货,我们运输公司里,十年死了三个师傅,都是在半道上碰到劫道的,有一次连人带货都没了,我们跑长途的身上和车里都得带着防备的武器…”
王素梅听的一愣一愣的。
她以为货车司机都特别挣钱,绝对属于铁饭碗里的好工作,没想到还有生命危险呢。
姜馨玉也歇了以后找货车运货的心。
疆省来的货运费实在是太高昂了,东北距离没那么远,价钱虽然没那么贵,但也不便宜。
运费一直占着她们支出里的大部分,如果少点,她们的利润是不是能更高点?
不过就像刚才司机赵胜说的,货车运货时效上是快点,还能直接送货到家门口,方便是方便,但货物安全没保障,费用也更高。
“下次我师傅不不在,你们再来找我。天色不晚了,我得赶紧回去了。”
人走了,宋亚辉才道:“我上次就想问,一来一回油费得用多少?馨玉姐你们给十五是不是太多了?货车司机挣钱也太容易了吧?”
姜馨玉给的酬劳数目是跟着上次陈奕给范师傅的数目给的,她问:“给你一辆车,你敢开不?你知道怎么开不?甭管这一趟油费要用多少,你请人帮忙能只给别人付油费?”
宋亚辉挠挠头不说话了。
姜馨玉又道:“我建议你以后也去拜个师傅学开车,以后保管又多一条能够挣钱的路。”
她记得过去偶尔间看过一条新闻,九十年代初,一个的士司机一个月就能赚大几千块。
以前她还觉得不过区区几千块,可放到现在,也就是再过十年,人民币再贬值,几千块依然不是一笔小数目,几十年后,拿着月薪几千的人比比皆是,足以证明千禧年前的司机真的是赚钱的职业。
如果在这个年代没有学历,驾驶这个技术真的能保一个人吃喝不愁了。
第544章 结款
货收到了,姜馨玉自然要联系郭益民那边。
老方法,打电话去邮局让接线员先帮忙通知郭益民。
那头的接线员说道:“你有啥事还是告诉我的好,最近下雪了,虽然还没封住路,但一趟来回不容易,我帮你传话,再帮他传话,让他付一分钟的电话费就行。”
姜馨玉只好同意,“那行,你给郭支书说货我收到了,剩下的钱我给他邮过去,多出来的就当是感谢费,明年我还收货,他可以早点行动,不管收多少货,只要货和价钱没问题,我这边都能要。”
接线员把话都记在纸上了,“行,等你那边的钱邮送过来我顺便帮你送信。”
这年头本来就各种不便,接线员也经常帮人带话,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郭红的老家村里,郭益民刚从别的村结完账回来。
本村的人看到他就问:“我们的货款啥时候结?”
郭益民浑身上下捂的严实,就露出一双眼睛,揣着兜说:“你通知一下之前交了货的,来俺家等着,今天就全结了。”
姜馨玉那边一百多的尾款还没来,但他家有钱能补上,他也不怕姜馨玉不给钱,一千五都给了,剩下的一百多会不给?
那人一听眼里就高兴,“行行行,我现在就去。”
往郭益民那送过货的人听说消息都去他家等着结账了,其中自然也包括郭红的父母。
丁长海能收到八千多的货是提前给他老舅那边打了招呼,在九月份山上野榛子熟了的时候他老舅那边就招呼乡亲们一起去收了,周围的榛子被他们找的片甲不留。
郭益民这边,姜馨玉要货要的晚,这边每家每户也就是弄了最多十来公斤留着过冬,多整些的也是为了拿去县里市里卖,那也多不到哪去,所以他往周边的村子收,也没收到多少。
一家虽然也收不到几块钱,但这钱就像是白捡的,可没人不高兴。
几块钱也不少了,过年能往家里添不少东西,也能给孩子添学费呢。
钱都结清了,郭益民说道:“咱们这地界好,秋天山里有这些好东西,现在政策好起来了,可以做买卖了,咱们山里的东西就都是宝,我想着向上头提一提,看咱们村里能不能种榛子,这东西炒熟没人不爱吃,运出去肯定有市场,乡里应该能同意。要是能种出名堂,咱们村以后肯定能富起来。”
村民们不知道野榛子能不能人工种植,但这天生地养的东西,自己能活,人种了后应该也能活,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咋种。
“我们都听你的,老郭,那村里要是种不活,明年村里还有没有这回这个好事?”
郭益民觉得姜馨玉应该会继续收,想了想说道:“咱们各家每年不都进山里收点?甭管外头有没有人收,咱们自己也要准备些留着吃。”
大家伙七嘴八舌的在院里说了好一阵,郭益民摆摆手,“天太冷,都别冻出毛病了,都回吧。”
大部队走了,郭红他爸妈没走。
郭益民让俩人进屋,让自家婆娘拿出五块钱给了俩人。
“这是你们帮忙拉货、运货的钱,这生意本来就是小红牵的头,收着吧。”
去别的村收货不是这么容易的,土路、山路不好走,拖拉机又进不去,驴车也不好走,有些路段就只能扛着东西走,从别的村收货,最远能走三十几里的路,他这个弟弟没少卖力气,再额外分给他五块钱还是应该的。
郭红他爸连犹豫都没有的就收下了这五块钱。
他心里不高兴,觉得这事郭红得直接和他说,要是让他来当牵头收货的人,恐怕好处费不止这五块吧?
“大哥,那边收的啥价?”
他就不信他大哥忙活这么多天没挣到钱,不然这十块钱是哪来的?
郭益民瞅他一眼,咋会不知道他是想算他这回挣了多少。他是挣了二十来块钱,可他忙活了,不该拿这钱?
见大哥瞪眼,郭红他爸缩了缩脖子。
郭益民又道:“之前小红打电话说想让家里养鸡养鸭挣钱,我看这门生意可以,你俩啥想法?”
郭红他爸又把对郭红那套说辞拿出来了,最后又说:“大哥,人参挣钱,郭红她大姨之前送的俩人参,你猜我卖了多少钱?好几十块呢。”
郭益民听的皱眉,他这个弟弟就是个没脑子的,目光短浅,“你有几根人参?还能天天卖人参不成?听我的,村里搞个养鸡场,你承包上,鸡蛋都不愁销。”
郭红他爸坚决不干,手里捏点钱是给孩子娶媳妇的,搞个养鸡场哪够?谁知道挣不挣钱?亏完了咋整?
“你想干让你家老三干,养鸡场开起来了我给你们帮忙,随便给我开点工钱就行。没事我就回去了啊,下次再有这种好事,你可要提前告诉我,我肯定提前准备。”
郭红他爸出了门不忘和他媳妇嘀咕,“那丫头心大着呢,有了好事也不告诉我,我不是他亲爹?挣钱的事倒是让给外人了?还没结婚就知道胳膊肘往外拐。”
郭红他妈点头赞同,“还不是因为小时候把她送你大哥这边养着了。”
“不过养鸭养鸡兴许真的能挣上钱,不然咱们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