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反派长公主,翻盘全靠1v5_习含【完结】(152)

  所以要么是陕甘地区民风就是这么彪悍,在陕甘地区当土匪就是这么有前途所以民众前仆后继,要么就是这个匪患之事,本身就有古怪。

  钱千户找牛找羊,找皇上,找左贤王都这么给力,要找个土匪窝,恐怕也不是那么困难。

  苏凤仪特地提醒他:

  “此次本宫给你的任务,是探查清楚这些盘踞在陕甘地区,来去无踪的土匪背后到底有什么名堂,不是让你去剿匪的,不要轻举妄动。

  本宫会派二十个府兵与你们同行,别忘了你明面上的任务,是护着白果,一起平安回来。”

  钱千户拍着胸脯答应了,过了几日,苏凤仪的人和许大人安排的人,会合同行,往陕甘而去。

  白果走后,梧桐等人不再分心,专心准备起五月的院试。

  院试发榜那天,梧桐等人一早就出门去看官府发的榜单,绿卿赫然在榜,正式成了一名秀才。

  而梧桐和丹桂却遗憾落榜,止步童生的功名,院试三年两次,下次再考,得后年再下场。

  乡试三年才一次,绿卿要下场考乡试,也得明年。

  但绿卿和苏凤仪特地给她单独请的先生商量过后,觉得绿卿悟性和天赋虽高,基础却有些薄弱,明年去考,胜算不大,便准备缓一缓再考。

  绿卿放弃了明年的乡试,然后跑来找苏凤仪求起了另一件差事:

  “殿下,卑职听柳大人说,朝廷在选今年秋天随船队出海的副使人选,卑职能去吗?”

  沈和组建的船队,在皇上那里挂名的目的,为的是万国朝贡,朝贡之事,是鸿胪寺职责所在,所以鸿胪寺是一定要派一个副使出去的。

  出使北虏,养大了绿卿的心性。

  燕大人是一只注定远行的飞鸟,现在京城的天地,对她而言,已经太小了。

  苏凤仪提醒绿卿:

  “柳大人特意给你提,你可有想过缘由?出海一趟,要好几年的功夫,你可想清楚了?”

  绿卿想得再清楚不过,笑得明媚极了:

  “殿下,去了北虏卑职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人生短短几十载,若非有朝廷之力,靠卑职自己,只怕此生都不能有这般看世界的机会,卑职愿为殿下,去丈量这天地的宽广,替殿下去看一看,海的那边有什么。”

  六月初,绿卿得皇上正式的旨意,作为出海的副使,出发去明州和沈和汇合,秋日直接就从明州出发。

  而陕甘地区八百里加急,送进京中一封急报:

  连日暴雨,洪灾爆发,黄河决堤,数十万百姓受灾流离失所,请求朝廷开仓赈灾。

  同时,秀姑每半月必到长公主府的信,突然此月就断了音讯,未曾到达。

  第208章 水灾

  边疆的八百里加急急报到了,都会先到内阁,裴宇收到后,一边找人抄录了一份给苏凤仪送去,一边召集了内阁开会。

  像陕甘水灾这样的大事,内阁商量出一个章程后,理应尽快求见皇上,让皇上定夺。

  但皇上自从三月底去西山过寿后,似乎迷恋起打猎之事,刚开始三五天去趟,后来干脆就住在了西山,根本就不回皇宫,也不见朝臣。

  以前皇上虽不上朝,好歹还在宫里,至少裴宇三五天还能见一次皇上,有些重要的事,抽空也能跟皇上说说。

  但自从皇上根本不见人后,朝臣们就发现,薛钰薛公公那边每日没用印就打回来的折子越来越多。

  刚刚开始朝臣们还以为薛公公这是要走乔贵的老路,是在伸手要银子。

  但送的银子都被退回来后,朝臣们懵圈了,这可咋办哦,薛公公连银子都不收,那是要什么啊?

  不着急的事儿还好说,遇到十万火急,再不决策就要死人的事情,那可真是着急上火,能把人给生生急死。

  这个时候,裴宇站了出来,给大家打了个样。

  他随机挑选了几个被打回来的折子,带着写折子的大臣去了趟长公主府,然后按长公主的意见,重新写了封条子,又把折子送了上去。

  第二日,折子就顺顺利利地用了印,送回了内阁。

  能在朝堂站稳脚跟的大臣,都是人精,薛钰和裴宇如此重复了几次后,人人都看清楚了,薛公公要的是什么。

  于是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不用裴宇起头,大臣自动就给长公主府送了帖子,请求殿下召见。

  这次也是,水灾之事,内阁商量出一致意见后,裴宇说道:

  “既如此,各位大人,我们去请示看看。”

  裴宇说完,揣了急报就往外走,其他大臣都没问去哪儿,跟着就来了。

  裴宇带着几个内阁大臣来找苏凤仪的时候,苏凤仪正在翻秀姑上一封传回的信。

  秀姑给苏凤仪的信,一向用的是锦衣卫的路子在传,上一封信,讲的是她已经和钱千户接上了头。

  前段时日,苏凤仪专门传了信让她协同钱千户细查匪患之事,秀姑也已经大致摸出了方向,于是这次接头后,准备和钱千户乔装成山中猎户人家,去匪患常出没的山里,探查情况。

  算算时日,几日前就该有回信了。

  如今没有回信,要么就是因水灾之事,锦衣卫的暗线活动被迫中断了,要么就是秀姑和钱千户去探查匪患情况的途中,出了什么事,或者被困住了,所以传不出消息。

  水患之灾,牵涉甚广,裴宇这次,基本把整个内阁都带了过来。

  其中就包括户部尚书许大人,若真如急报所说,牵扯十万流民,如何安置灾民,要不要赈灾,如果要赈灾,银子和粮食从哪里出,归户部管。

  然后是兵部尚书贺大人,灾民如果没安置好,在家乡没了活路,就会四处乱跑找活路。

  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灾民变流民,流民变匪寇,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怎样看着灾民不出乱子,归兵部管。

  最后是工部尚书雷大人,黄河汛期很长,黄河决堤,要尽快修,否则灾患源源不断,怎么修,归工部管。

  雷大人人如其名,人黑得如雷公似的,脾气也暴躁得跟雷公似的,当初因当众怼乔贵贪墨了修豹园的银子,被乔贵下了大狱,差点死在天牢。

  后来乔贵倒台,裴宇主持给一批含冤入狱的大臣平反,雷大人也在其中,官复原职,重返了内阁。

  来人除了雷大人,其他都是老熟人,苏凤仪却不问旁人,先问雷大人:

  “雷大人,此次陕甘水患,你怎么看?”

  雷大人是搞水利工程出身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基本说话都不太会包装,也不太懂那些弯弯绕绕,所以雷大人有一说一:

  “殿下,微臣认为,此事有些蹊跷,陕甘段黄河,前年刚刚加固过,微臣亲自主持的工程,黄河就是决堤,也不该在陕甘。

  就算真是暴雨过大造成决堤,山西地界,也不该风平浪静,一点影响都没有,故而微臣以为,此事还需详查。”

  苏凤仪一开始就问雷大人,也正是如此认为,陕甘的这次水患,来得实在蹊跷。

  她不是搞水利的,所以不懂陕甘之地的黄河决堤是不是合理,她的判断来源于原书,因为原书既没有出现过雷大人,也没有出现过关于这场水灾的描述。

  涉及十万灾民的水灾,若是真有,没道理提都不提一下。

  按原书的时间线,现在马上就要到她原有的死期,而平凉王也马上就要造反成功了。

  自从她去年醒来,法场劫囚开始,原有的剧情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歪了十万八千里,但剧情线歪了,也不该影响到客观的天气。

  苏凤仪又问裴宇:

  “内阁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裴宇恭敬答道:

  “臣等以为,当务之急,是需尽快派钦差快马前往探查清楚,再做定夺。”

  雷大人上前一步:

  “微臣愿领命前往。”

  专业的事要专业的人做,雷大人前去,的确再合适不过。

  苏凤仪道:

  “可,许大人,户部也派个能做主的人一同前去,若真是受灾,不必回来请示,尽快安排开仓赈灾。”

  几个大人各自领命离去后,裴宇留了下来,特意跟苏凤仪讲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裴某的二叔,组建了一个去乌斯国的商队,即日就要启程。”

  从京城去乌斯国,陕甘是必经之地。

  苏凤仪朝裴宇看过去:

  “看来,平凉王是准备动手了。”

  第209章 取舍

  裴宇之所以特地提他的二叔,是因为他的判断和苏凤仪一致,平凉王要对皇上动手了。

  裴家二爷为夺裴氏家主之位,使用裴氏子孙都会的祖传技能,搅合到平凉王的谋反大业里,既献钱财,又献计谋,是平凉王的嫡系中的嫡系。

  裴宇手中,裴家二爷的罪证早就到手了,但他一直耐心等待,平日和裴家二爷见面也是笑脸相迎,硬生生留着自己那包藏祸心的二叔没动他,为的就是此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