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沈权好像透过长公主那张脸,看到了当年的先皇,先皇也曾如此嘱托道:
“洪先啊,天下安危,朕就托付给你了。”
沈权非是那等拖泥带水,儿女情长之人,压下那心中翻腾的思绪,重重点头,翻身上马,干脆利落,扬鞭而去。
一人单骑,单枪匹马,只身赴那守卫天下安危之约,往那宣府战场而去。
一人之姿,犹胜千军万马矣。
第60章 失踪
沈权前脚刚走,苏凤仪后脚就把沈大将军的风光大葬给安排上了。
刘安就这么失踪了,朱千户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刘安的踪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件事儿一直压在苏凤仪心里,到了该了断的时候了。
刘安是平凉王的老丈人,是平凉王嫡系中嫡系,他若有通敌的嫌疑,平凉王必定脱不了干系。
按理说刘安外逃,谢玄的凭证又做得扎实,以平凉王和刘安的关系,皇上必定会怀疑平凉王的不臣之心才对。
结果前几日平凉王进献了一只白孔雀和一封给平凉王妃的休书,皇上居然又轻易地相信了平凉王,相信自己的四叔只是家门不幸,倒霉碰上了这么个包藏祸心的岳家。
这样盲目地轻信,不但和皇上多疑的性子不符,而且和沈和那时候的情形简直一模一样。
平凉王是这本书的男主,剧情之神是为主角服务的,所以男主的主角光环不仅会影响主角团的人,还会影响到书中的反派,也就是皇上。
要破主角光环,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就如那夜沈和一般,否则稍有疏漏,又会让主角找到机会绝处逢生。
如果能抓住刘安,找出平凉王通敌的确切的罪证,在男主正式出场前,就把男主除掉,那就好了。
就算找不着平凉王的罪证,刘安本身也是个隐患。
如果她是刘安,现在走投无路,多半已经投到北虏小王子处,妄想着通过北虏入侵,平凉王造反,靠着从龙之功来翻身。
自古汉奸的危害远超敌寇,刘安对大穆朝堂太熟悉了,不得不除。
她叫来丹桂吩咐道:
“沈大将军的丧事,动静要大,要让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沈大将军病逝而亡,将在长公主府停灵七日,然后下葬。”
既然刘安不出来,那就引蛇出洞,让他自投罗网。
梧桐在京城放了这么多轮关于沈大将军是生是死的真真假假的消息,突然听说沈大将军死了,刘安必定不信。
而这个时候,要想确切知道沈大将军是生是死,最有效的法子,就是打开沈大将军停灵的棺材,看上一眼,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所以,刘安,必定会派人来。
丹桂筹备沈大将军的这场丧事多日,一听正正经经可以办了,高兴地答道:
“好咧,奴婢保证让沈大将军走得盛大,体面,煊赫,保证连京城的每一只耗子都知道,沈大将军走得有多风光。”
苏凤仪要求沈大将军的丧事要办得动静大,以丹桂观摩这么多场京城白事的心得来说,要想声响大,最快的方式就是游街。
于是丹桂当即安排,全府挂白,然后安排治丧队伍游街为沈大将军超度祈福。
队伍前面是三十二只唢呐开道,冥纸漫天,鞭炮齐鸣。
唢呐的声音本就极具穿透力,三十二只唢呐一齐响,那动静一出,能从城南穿透到城北,余音再从城东绕到城西。
不只耗子,那是鸡犬都要跟着叫唤,京城内外无一处能安宁。
队伍中间是一百零八抬纸器,纸做的豪屋高楼,雕梁画栋,画出来的美人奴仆,栩栩如生,数不胜数。
长公主府为沈大将军定的纸器,无不精致,无不稀罕,简直比过年的花灯都要好看。
于是京中各家,无不出门看稀奇,连瘫子遇到这难得的稀奇事儿,都能跟出二里地来。
最后是跟在后面,念经超度的八十位高僧。
八十个和尚一起念经,那场面,那气势,那魔音穿脑的阵仗,保证京城内外,十年之后,都有人会津津乐道这场盛大的游街。
府外是游街,府内则安排了停灵。
八寸厚的铁墙木刷漆棺材,停在了长公主府的正殿里,夜间还安排了守灵,正是整个府中夜晚火光最旺的地方,保证夜间来客一眼就能认出来。
苏凤仪在书房夜读,一直等到半夜,府里果然起了一阵喧闹之声。
门外守护的亲卫们担心有刺客,顿时紧张起来,各个拿起了手中的刀,将书房守了个严严实实。
苏凤仪充耳不闻,接着看书,上次派梧桐去办事,因是第一次,她放心不下,所以暗中给梧桐兜底。
但她总不能一辈子跟在梧桐背后,再暗中护她。
最快能让人成长的方式,就是放手让她去做,让她有做决策的权利,也让她有承担责任的风险。
所以这一次,苏凤仪准备放开手脚,让梧桐全权负责,全权做主,是成是败,留下的都是她自己的本事。
过了半个时辰,梧桐来了。
苏凤仪放下书,笑问道:
“抓住了?”
梧桐答得自信:
“启禀殿下,刘安的下落,审出来了。”
短短半个时辰,梧桐不仅把人抓住了,还把刘安的下落审了出来?
苏凤仪记得不久之前,梧桐还曾因抓住了刺客却怎么也审不出结果而沮丧,而落泪,短短的时日,梧桐进步居然如此神速,真是惊人的天赋。
下属做的好,一定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正面反馈,任何时候都比责骂更有效。
苏凤仪见梧桐虽满脸正经,但明显抑制不住地等待夸赞的表情,于是立马夸奖道:
“不错,本宫就知道,这事儿你定能办好。”
梧桐一下子高兴了,满脸笑意收不住,努力正经说道:
“刘安躲在青边口,大老虎沟,每日飞鸽传书,和京城暗线通消息。”
青边口,距离宣府二十里地。
苏凤仪原本以为刘安已经投到了北虏小王子处,没想到他竟然躲在离宣府这么近的地方,那里山高水深,他躲在那里是打的什么主意呢?
而且青边口,苏凤仪对这个地名非常的熟悉,之前乔贵想引皇上北巡趁机夺取禁军的兵权,编造的白麒麟出没之地,就在青边口。
天底下,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苏凤仪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吩咐梧桐:
“接着审,问问刘安打的什么主意,本宫进宫一趟。”
梧桐实在吃惊:
“殿下,这么晚,宫门都关了,进不去啊。”
“关了就再打开。”
苏凤仪拿了马鞭和弓箭,匆匆往外走,门外丹桂领了一个穿着夜行斗篷的人匆匆而来。
来人取下斗篷的帽子,竟是禁军统领陆弘!
这个时辰,宫门都关了,陆弘不在宫里,不在皇上身边,居然这副打扮,只有一个可能。
苏凤仪立刻问道:
“皇上出了何事?”
陆弘来得匆忙,答得简明扼要:
“皇上,乔,失踪。”
第61章 黄雀
陆弘作为禁军统领,管着京城的防务之事,若是皇上正大光明的出去,不论从哪里出去,他必定都知道。
所以皇上失踪,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皇上在宫里藏起来了,一种是皇上偷偷溜了出去。
陆弘这个时候来找她,说明他定然已经翻遍了皇宫却找不出皇上的踪迹,第一种的可能性不大。
而第二种,皇上之前有过先例。
苏凤仪问陆弘:
“今日我出宫后,可又有人再见到"我"出去?”
三年前,皇上也曾失踪过一次,正是假扮成长公主,跟着乔贵,偷偷溜出宫,微服私访游乐去了。
皇上和长公主共用一张脸,男生女相,皇上打扮成长公主,只要不说话,不仔细看的话,一般人的确很难分辨出来。
再加上长公主出入宫禁之地,一向来去如风,无人敢查,所以三年前皇上扮成长公主出宫,那更是没人敢细问,大摇大摆就出去了。
那个时候杨阁老还未病倒,不仅管着朝中大小事,还管着皇上的言行和学业,对皇上颇有些严厉。
杨阁老严格要求皇上,是期望年幼的皇上在他的教导下能成长为明君,这样才能对得起走在他前面的太祖和先皇。
杨阁老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老臣,太祖打天下时,他是太祖的军师,太祖得天下后,他是太祖的首辅阁臣,太子的太傅。
先皇即位后,杨阁老已经快八十了,奏请先皇要告老还乡,又被先皇一句:“请先生助我。”给留了下来,没走成,依旧是首辅和太子太傅。
后来先皇临终推孤,杨阁老就更走不成了。
杨阁老将一生都奉给了苏家,三年前,杨阁老已经八十有三,担心年迈的自己时日无多,自己走后皇上皇位不稳,于是提前张罗起皇上的大婚和亲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