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上都让出去了,乔贵再是不想走,也只能默默退了出去。
确保再无其他人了,苏凤仪凑到皇上身边,又兴奋又小声地说道:
“皇上,你还记不记得你前段时间给沈大将军写过一个折子,让他三个月筹齐一百万两银子那个?”
皇上自然记得,一百万两呢,多大的一笔钱,就是见惯了富贵的天子,也日日挂念着。
见皇姐如此问,皇上不禁充满期待,问道:
“可是有眉目了?”
苏凤仪兴奋地点点头:
“正是,正是!
十年前,沈大将军去杀北虏王,路过一处地方,不知是北虏祭坛还是何处,下有一地宫,里面金银财宝,数不胜数,何止百万两!”
皇上眼睛顿时就亮了:
“后来呢?”
苏凤仪疑惑问道:“什么后来?”
皇上真是着急:
“后来沈大将军可有尽皆收入囊中?”
苏凤仪一脸正气:
“怎么可能,沈大将军是去打仗的,急行军中,怎会带这些累赘,自然分文未取,杀北虏王去了。”
怎是累赘呢,明明是宝贝!
众多宝贝摆在面前,居然分毫不取,简直是有毛病!
皇上真是要被气死了。
一想到在北虏某个地方,有如此多的宝贝静静地躺着,却不属于自己,皇上内心就难受啊。
不把他们搞到手,皇上怎肯罢休。
结果苏凤仪话题一转,说道:
“上次没拿,这次去拿嘛,沈大将军说他大概记得方位,去找找,说不定就找着了,这一百万两银子,就有着落了。
只是现在北虏小王子堵在宣府,得先把他给料理了。
不料理清楚了就去北虏掘地三尺拿银子,这么大笔钱,被北虏抢了可怎么办?皇上你说是不是。”
皇上觉得很对,只是担心:
“朕听说沈大将军快不行了,还怎么去找秘宝?”
苏凤仪闻言,皱了眉头,气呼呼说:
“瞎说,沈大将军好得不得了,一斧子能把北虏小王子砍成两半,哪里不行了?明明行得不得了!
皇上你要不要这些宝贝嘛,晚了,万一被别人先找找了,可就没了。”
皇上立马紧张起来:
“既如此,还等什么!快快快,让沈大将军现在就去,朕现在就封沈大将军为统帅,为朕灭掉北虏军,取回秘宝!”
第59章 约定
苏凤仪和皇上密谈的时候,宣府第二道急报送到了内阁。
急报内容就一个意思:非是臣等无能,实是北虏太过凶猛,顶不住了,奏请皇上速速派人来救!
北虏小王子既已做了决断,一改前几次犹犹豫豫的试探打法,亮出獠牙,全军压上,自然凶残无比。
现在的宣府总兵孙大人又是个从没打过仗的,一上城墙见识了城外铺天盖地的千军万马,见识了北虏骑兵的凶悍野蛮,吓得都快尿了。
这种打法,就是双方在拿命填,拼得就是谁先扛不住。
宣府兵士还在死战,宣府总兵孙大人却已经在想着要怎么跑路了。
孙大人是个惜命的精贵人,被打仗的场面吓破了胆,哆嗦着下了城墙,飞奔回总兵府收拢了家小,收拾了细软,点了亲卫,什么都不管了,就想逃命。
然后孙大人就硬生生地,被兴和守将严将军给堵在了门口。
严将军是沈大将军的老部下,接了沈大将军的密信后,就把兴和的人和物资都撤离到了宣府。
孙大人不会打仗,严将军心知肚明,所以他也没指望孙大人能帮上什么忙,不帮倒忙就不错了。
严将军在宣府边军中,一向颇有威信,这几日收拢兵士,清点物资,安排城防之事,孙大人是一问三不知,实都是严将军一手在操办。
严将军越是操办,越是愤怒,孙大人上台不过几个月,就把沈家三代守边关,几十年积攒的本钱,祸害了个干干净净。
原本的五万宣府兵士,是实打实的五万兵士,沈大将军治下,绝容不下虚报人数来多领军饷的事儿。
结果在孙大人的克扣军饷,公然卖官,杀良冒功的三套连招使下后,哗变的哗变,逃营的逃营,原本的五万兵士如今剩得连四万人都不到。
少了一万多人,孙大人不仅没觉得有问题,还沾沾自喜地将这虚构的一万多人的军饷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然后是军粮,宣府是九边重镇之一,沈家原本对军粮看得极重,起码囤了一年的粮食。
怕的就是若有万一,孤城被围,只要粮食足够,熬都能熬死敌军。
结果严将军盘查完粮库,气得当场就想把孙大人给剁了。
孙大人居然暗中倒卖军粮,军中粮库,几乎被孙大人倒卖了个干净。
没有人,没有粮,这样的局面,严将军也忍了,只要撑个几日,待沈大将军回归,宣府之危,自可解矣。
可他实在没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作为总兵,当前宣府明面上的统帅,打仗打到一半,居然丢下自己的兵,跑了!
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旦总兵逃跑的消息传出去,兵士们必然以为兵败了,也会跟着逃跑,那这宣府都不用北虏小王子来打,自己就能破了。
要不是战局正胶着,担心动摇军心,严将军真是恨不得当场把孙大人给砍了。
严将军知道孙大人是什么样的人,也不跟他讲什么大道理,只道:
“要么你跟我上城墙,要么我现在锤死你,你自己选。”
孙大人色厉内荏,仍在叫嚣:
“你敢!我是你上官,你敢杀我!你若杀了我,你自己也活不了!”
严将军冷笑一声,手中大锤已经抡了起来:
“活不了就活不了,严某乃行军打仗之人,哪天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还能怕死不成?!”
孙大人顿时怂了,严将军不怕死,他可怕死的很。
怕死的遇到不要命的,怎可能赢。
孙大人哭唧唧地跟着严将军上城墙,尤不死心:
“那我派师爷写个急报总可以吧?催催援兵总行吧?”
严将军心想,宣府告急,国难当前,说不定皇上就能提前让沈大将军回来呢?
于是严将军就默认了,内阁收到的正是这样的急报。
接了急报,一看内容,裴宇心中明境,这急报虽写的急,但什么实质内容都没有,伤亡数字全无,一个将领都没死伤,未必是真的急。
而且宣府城墙,是沈家三代这么多年,一次次特意加修过的,又宽又厚又高,两封急报相差这么点时间,北虏小王子没可能这么快攻克。
这是助沈大将军出山的大好机会,于是裴宇假装不知其中关窍,即刻就去找皇上,陈言宣府当今的危急之处:
“皇上,宣府之危,实乃京城之危,京城之危,实乃我大穆朝社稷之危,情势危急,请皇上速做决断。”
皇上本来就准备给沈大将军下旨,这急报一来,更是等不得,当即叫来乔贵,让他当场写圣旨。
乔贵还想拖延一番:
“皇上,沈大将军不是还病着么……”
皇上刚想说沈大将军好着呢,又想起来皇姐叮嘱的话:
“皇上,事以密成,秘宝之事,你可别说出去了,要被别人知道了抢了先,那可怎么办?
特别是乔贵,他太老实了,你跟他一说,别人这么一问,那不就全天下人都知道了,那这秘宝,可就不定是谁的了。”
于是皇上不耐烦地喝道:
“让你写你就写,哪儿那么多废话,你是皇上还是朕是皇上,听你的还是听朕的!”
这话太重了,乔贵当场跪下了,虽不知长公主到底对皇上说了什么,让皇上突然这么坚决。
但圣心既已定,乔贵再不敢搞三搞四,麻溜地就把封沈大将军为统帅的圣旨写完交给了苏凤仪。
苏凤仪来得快,走得也快,取了圣旨,当即骑马飞奔回府。
长公主府内,梧桐已经把沈大将军回宣府的全套东西都准备好了。
简静斋中,沈大将军已备好马匹,行装妥当,万事俱备,只待圣旨。
苏凤仪进府门而不下马,直接快马闯进简静斋,笑道:
“沈大将军,妥当了。”
说着,就将手中圣旨随意地丢了沈大将军。
沈大将军接过圣旨看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笑道:
“殿下威武,好,好,好!”
除此之外,再无多话,只郑重地对苏凤仪行了一个大礼道:
“殿下保重,臣去了。”
这是沈大将军第一次对苏凤仪称臣,当他起身看过来那刻,苏凤仪觉得他眼中似乎有千言万语。
她也郑重回礼道:
“天下安危,本宫就托付给将军了,愿将军旗开得胜,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