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乔贵能看在银子的份上,忍耐裴宇当次辅,分享他在皇上面前的存在感和宠爱,却绝不能容忍沈大将军再度出山。
沈大将军是死是活都不要紧,乔贵最多能容忍他当个吉祥物,已经到手的兵权,乔贵绝不肯退回去。
于是乔贵道:
“哎呦,小的可听说,这沈大将军都快不行了,派个病殃殃的将军当统帅,北虏还当我大穆朝无人呢,实在有损我大穆朝的体面。
而且大敌当前,临时换帅,可是兵家大忌,小的看现在的宣府总兵当得挺好的,让他就地当统帅,岂不正好?
这突然换掉他,只怕将士们人心浮动,反而坏事。
让他当统帅,皇上也不用另外安排人,兵士也可安心打仗,岂非两全其美。”
皇上一听,也是,正好啊,让宣府总兵当统帅,自己就什么都不用管了,也不用再苦恼到底要选谁来做这个统帅,如此,自己可不就能落得清闲。
要知道,这几日为选谁做主帅这事儿,他还真是难得地,认真苦恼了好几日呢。
于是皇上道:
“行了,就这么办。走走走,四叔是不是又送了只白孔雀来,乔贵,咱们去看看。”
作为君王,一个如此重大的,甚至能决定国家未来的决策,皇上先是迟迟不做决断,平白延误了多少的战机,好不容易下个决策,又下得如此潦草和随便。
裴宇冷眼看着皇上带着乔贵匆匆离去的身影,这几日他在御前的所见所闻,再度证实了自己当初仅凭一个折子就得出的结论。
这个皇帝,不行。
一个皇帝,可以无才,无能,无勇,无谋,这些都不要紧,这些都是文臣武将该做的事,皇帝做不到,也是理所应当。
但有一件事儿,正如家主之于氏族,君主之于国家,除了家主,除了君王,无人能做。
文臣善谋,武将善战,君主必须要善断。
为家国大事做决断是君主做为君主,唯一,且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他独一无二无人能替代的权力,也是他做为君主对这天下的义务。
大穆朝内忧外患,外有北虏虎视眈眈,内有藩王包藏祸心,这个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不做决断的皇帝,定会把大穆朝带向毁灭。
……
北虏小王子到兴和几日后,见宣府毫无动静,哪怕是沈大将军情况不明,他也壮着胆子,放了几波先锋,先去试探了几次。
这么来回几个照面,北虏小王子就探出了宣府总兵的底,真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大草包。
放着这么个大草包不去打,大肥肉不去吃,北虏小王子实在是忍得心头痒痒。
而且现在是夏日,地里庄稼都没熟,没什么就地能取的补给,他们出门带的粮食也不够多,兴和又是座空城,所以北虏大军手上的粮食就有些不太够了。
摆在北虏小王子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打道回府,要么立刻大军压进,出兵宣府。
打道回府,未免太过窝囊,而且还会影响北虏小王子在部落里的地位,自然大大的不妥。
所以虽然一想到沈大将军当年手起斧落,如切瓜般将自己的父亲一斧子劈成两半的场景,北虏小王子就从骨子里觉得害怕,他还是决定克服这深埋心底的恐惧,选择第二种,出兵宣府。
因为这么多日,宣府兵士打仗打得乱七八糟,沈权居然没出现,北虏小王子就非常怀疑,也许沈权早就死了。
之前的那些什么他还活着的话,说不定就是放出来骗他的假消息。
北虏小王子做了决断,再不犹疑,当即宣布,即刻起,全军出击,踏平宣府,吃香喝辣,抢金抢银。
而宣府总兵不愧大草包的威名,北虏小王子的兵刚开到城下,还没开打呢,宣府总兵麻溜地就派了人往京城发急信:
宣城危矣!速速来救!
宣府总兵心里实在是委屈,怎么他就这么倒霉,沈家在这里这么多年,北虏大军不来,他这刚来几个月,北虏军怎么就来了,他这运气也太不好了。
宣府总兵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来这里,就是给厂公占位置捞银子的,打仗的事儿他一窍不通,管不了!
苏凤仪收到裴宇抄送的宣府告急的急信后,揣了信就去找沈大将军。
沈大将军恢复得很好,正在新建的演武场练功,没了那竹林的掣肘,一套连招使得是行云流水,气吞山河。
见了苏凤仪来,沈大将军收了开山大斧,笑道:
“殿下,可是时辰到了?”
苏凤仪也笑道:
“正是,本宫愿为天下请,请沈大将军出山,杀尽天下北虏匪寇,护我大穆社稷安宁。
本宫要他三十年内,再无北虏人能敢犯我边疆,沈大将军,可否?”
说到打仗,沈大将军一改往日淡定,甚至笑得有些肆意猖狂:
“殿下令出,焉敢不从,北虏黄口小儿,沈某定让他,有来无回,魂断宣府!”
第58章 出山
沈大将军能不能出山,关键不在沈大将军,关键在皇上。
为了能让沈大将军光明正大地出山,苏凤仪再次进宫了。
前几日朱千户在御前认了个小太监当弟弟,然后通过这个路子,通过梧桐给苏凤仪传了些消息。
比如那日,裴宇提议沈大将军做统帅却未能如愿之事,苏凤仪也从朱千户处听说了。
裴宇一向谋定而后动,根本就不是这种沉不住气,随意出招的人。
所以苏凤仪一听便知,裴宇是在通过此事,试探皇上的能力和态度,恐怕结果并没有让裴宇满意,所以他后面再未提起。
皇上若生在一般富贵人家,当个手中没有权力的小少爷,最多就是个惹人头疼的熊孩子。
但生在帝王之家,手握天底下最大的权势,皇上的所作所为,破坏力惊人,离裴家所期望的君主,就差得太多了。
苏凤仪将裴宇推到次辅的位置上去,除了拉拢裴家,和裴家结盟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江南裴氏,又称宰相世家。
裴家几百年,出了不下十位丞相和阁臣。
裴家举族之力培养的未来家主,天生就具备辅佐君主的基因和传统,眼界和学识。
皇上年幼登基,杨阁老又卧病,在乔贵日积月累的影响下,三观已俱歪,苏凤仪希望在裴宇的影响下,皇上可以有所改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但现在看来,裴宇在这边拉,乔贵在另外一边拽,只要乔贵这个祸害在一日,皇上就好不了。
好不了,那就杀了!
待到北虏小王子的事有了了断,平了外乱,苏凤仪第一个就要拿乔贵开刀祭血。
但如今,皇上依旧事事依仗乔贵,要想成事,只能用非常规的法子。
首要第一件事,是将乔贵和皇上隔开。
其次第二件事,要让如今的皇上做决断,让他做选择题是没有用的,而是应该包装包装,让他无意间就把决策做了。
所以苏凤仪一进宫,打探清楚皇上在麒麟宫的书房与裴大人议事,便兴冲冲跑进去,笑道:
“皇上,你猜我晓得了什么罕见稀奇事?”
皇上正苦恼呢,宣府总兵实在太没用了,和敌人一个照面就让人派兵去救。
救什么救,这样没用的东西,死求算了。
皇上甚至都不想救,但是大敌当前,也不得不救,不救,大敌就打来了。
特别是裴宇刚刚给皇上科普完,从宣府到京城不到三百里,北虏皆是骑兵,快马朝发夕至。
也就是说北虏军早上还在宣府,晚上就能杀到京城,杀到天子脚下。
裴宇形容的这个场景,天子脚下这四个字,终于让皇上联想到了自身,因为联想到自身,也终于让皇上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那就是北虏军打来了,若是打进京城,杀入皇宫,刀剑之下,哪怕他贵为天子,也是会死的。
皇上有些后悔,早知道,前几日还是该选个统帅的,早早换了那没用的宣府总兵,哪里还会有现在这些事儿。
不过,要派谁去救呢?
大穆朝武将虽多,皇上长年不上朝,也不认识几个,要从里面挑一个,真是难为死皇上了。
皇上自己定不下来,乔贵和裴大人意见又不一致,正为难呢,苏凤仪跑了来。
苏凤仪说有稀罕事,皇上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问道:
“什么罕见稀奇事,快说与朕听听。”
苏凤仪看看裴宇,又看看乔贵。
裴宇闻弦而知雅意:
“既皇上有事,臣先行告退。”
而乔贵不肯走,不仅不肯走,还开始装傻:
“殿下,是何事呀?”
苏凤仪恍然大悟道:
“原来皇上你们在议事?那我待会再来。”
苏凤仪说完就要走。
好不容易出现的稀罕事,怎能错过,皇上忙道:
“皇姐别走,未曾议事。你们两个先出去,朕与皇姐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