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攒下的鸡蛋,一家子都舍不得吃,就想着攒够十个送给姜荷。
“姚奶奶,你的身体比较需要鸡蛋来补一补。”姜荷看着姚婆子枯瘦的手,还有那十个干干净净的鸡蛋。
对她来说,别说十个鸡蛋了,百个千个都随便买,可对于姚家人来说,这十个鸡蛋,就是顶珍贵的东西了。
“小姜郎中,你别嫌弃我家鸡蛋少,这都是自家鸡下的蛋。”姚婆子一听她不愿意收下鸡蛋,就急了。
姚银儿道:“郎中快快收下吧,不然的话,我奶奶和哥哥晚上要睡不着觉了。”
她脆生生的话语,十分可爱。
姜荷道:“银儿叫我姜姐姐吧,郎中郎中的叫着,太别扭了。”
“郎中收下,我就改口。”姚银儿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姜荷。
姜荷故意打趣道:“我收下了,银儿就没有鸡蛋吃了。”
姚银儿看着就是七岁左右的样子。
“郎中救了奶奶的命,银儿不吃鸡蛋,给郎中吃。”姚银儿的话语真诚,没有半分做假。
“好,我收下,谢谢姚奶奶和银儿。”姜荷让金玲把鸡蛋收下,才笑道:“银儿这回可以改口了吧?”
“姜姐姐。”姚银儿利索地改口,说:“姜姐姐好看,一点都不像郎中。”
第381章 红薯糯米饭
“噗嗤~”
姜荷轻笑着,说:“那银儿觉得怎么样才像郎中呢?”
姚银儿没说话,只是看向一旁喝茶的胡郎中。
“真有眼光,那是姐姐的师父,姐姐的医术,就是跟着我师父学的,我师父比我厉害一百倍。”姜荷夸赞着。
姚银儿看向胡郎中,朝着他鞠躬道:“谢谢师父。”
“银儿应该叫郎中。”姜荷纠正着。
“谢我做什么?”胡郎中随口询问着,或许是姚银儿的存在,让他想起了八年前的姜荷。
如今的姜荷,医术过人,来京都也不忘记义诊,眼前的这一对祖孙,明显就是被姜荷救的,看样子,别说诊金,连药费都没付。
姜荷的做法,让胡郎中心底升起一种名为骄傲的情绪,当初他的选择,他的破例,一点都没有错。
姚银儿脆生生地道:“当然是谢谢郎中教了姜姐姐,这样姜姐姐才能给我奶奶治好病。”
“嗯。”
胡郎中点了点头,算是认同姚银儿的话了。
“银儿,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姚婆子开口,领着姚银儿走了。
姚银儿依依不舍地和姜荷告别。
“不错,像个郎中样。”胡郎中夸赞着。
“那是跟师父学得好,师父教得好。”
姜荷笑嘻嘻地说着,领着胡郎中到了顾将军府,胡郎中睨了她一眼说:“你自个没买个宅子?”
“买了,不过,还没修缮好呢,等修缮好了就能住了。”姜荷眨了眨眼说:“这是我义父和干娘家,师父就放心住吧,义父和干娘,肯定特别欢迎你的。”
“欢迎我的人,多了去了。”胡郎中打量着顾将军府,气派倒是真气派,和村子里的姜家,那可是完全没有可比性。
“胡老。”
顾常林听下人说,姜荷带着一位老者回来了,他忙从书房出来,看到胡郎中的时候,激动地说:“胡老,一路辛苦了,我早就给你备好了院子,洒扫干净了,随时可以休息。”
“行了,赶紧让人备晚饭吧,我饿了。”
胡郎中之前去北地,没少见顾常林,因此,一点都没客气。
晚饭后,胡郎中就开始考校着姜荷的医术了,看看她这几年,有没有荒废医术。
半时辰后,胡郎中总算是满意了,这些年,姜荷的医术,可算是精进了不少,
胡郎中和她说了不少在外的见闻,姜荷听得津津有味,等到了时辰休息,都忘记了。
要不是金玲提醒,姜荷还不愿意去睡觉呢。
隔天,有胡郎中坐镇,姜荷心中底气更足了,不知情的不知道她身边长着胡子的白发老者就是京都有名的神医,大家一口一个‘小姜郎中’,足以见得这几天,姜荷的时间没白花。
姚婆子也是每天都带着孙女过来,有时候是蒸几个蛋,有时候则是带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粥,有时候则是自家种的白菜和萝卜。
姜荷怎么拒绝都没用,一天,姚银儿说漏了嘴,说姚婆子做红薯糯米饭,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特别是那一点点锅香,带着焦香味。
糯米饭!
姜荷瞬间就被勾起馋虫了,她道:“银儿,能不能请你奶奶做红薯糯米饭吃?”
姚银儿偏头,一脸为难,说:“可是我家没有糯米。”
“没事,金玲,买十斤糯米去,再来十斤白米,再买些红薯送到姚家去,请姚奶奶给我们做红薯糯米饭吃。”姜荷立刻让金玲去安排了,她看向姚银儿道:“银儿,有糯米,有红薯,可以吃上红薯糯米饭吧?”
“能。”
姚银儿飞快地跑回家。
金玲买好东西之后,直奔姚家,姚家的院子非常小,一眼能看到底的那一种。
“姚奶奶,我家姑娘想吃红薯糯米饭,麻烦姚奶奶了。”金玲看着这破旧却干净的厨房,倒是松了一口气,姑娘爱干净,要是姚家的厨房太脏,她怕姑娘吃不下去。
“怎么还买这么多米,吃不完啊。”
姚婆子看着这样样十斤,犯了愁,说:“锅只有这么小,怕是得做好几锅。”
“不用,姚奶奶你二斤……不,你做五斤的糯米饭,再加上红薯就行,家里主子多,少了怕是不够分,剩下的就当姚奶奶的辛苦费了。”
金玲的话语说得格外的干脆。
姚婆子立刻忙碌了起来,一直在说着小姜郎中真是心地善良的姑娘。
晌午,姜荷和胡郎中到的时候,走到巷子就被人围观了,要不是有小厮跟在她的身边,怕是那些人都要冲上前挡着她了。
胡郎中凌厉的目光一扫,那些人顿时不敢多看了。
到了姚婆子家,糯米饭的香味传出来。
“师父,看来今天有口福了!”
姜荷很轻易地就找到了厨房,厨房里,金玲正忙着装起来呢。
“我要吃锅巴。”姜荷看着焦黄的锅巴,别提多馋了。
胡老清了清嗓子。
姜荷刚接到的一碗锅巴,正要吃呢,抬眼看向胡老说:“师父,这锅巴呀,太硬,你咬不动,你还是吃糯米饭,姚奶奶,你这手艺不错,真香。”
姜荷夸赞着。
姚婆子道:“锅巴是有点硬,你尝尝,看看好吃吗?”
姚婆子一边说,一边盛了一碗糯米饭给胡老。
“行。”
姜荷夹着锅巴就往嘴巴里送,酥酥脆脆的,还带着红薯和糯米饭的香味呢,她可是好久都没吃上了。
“好吃。”
姜荷夸赞道:“姚奶奶,你这手艺可以啊,你有这么好的手艺,随便做点什么,都能挣钱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姜荷还是知道的,她虽然给了银子,但姚家想要真正立起来,等姚齐山考上举人,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再者,考上举人能做官,却不是每一位举人都能当官的,如果姚婆子和姚银儿能挣钱,自然是最好的。
“小姜郎中。”姚婆子叹了一口气道:“我一个老婆子,能做什么呢?”
“卖东西啊,卖糯米饭也能挣钱吧。”姜荷随口说着,她总觉得,只要卖的话,总能挣钱吧?
姚婆子摇了摇头说:“卖东西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姜荷心念一动,道:“姚奶奶,那如果让你去给人做饭,每个月给工钱,你愿意做吗?”
第382章 凭爹娘做主
“我去做饭?”
姚婆子迟疑地看着她说:“小姜郎中,我怕我做得不好吃。”
她不是正儿八经的厨娘,做给自家人吃,不管好吃还是不好吃,那都是自家人,这要给别人做,要是做得不好吃,那可怎么成?
“糯米饭这么好吃,菜也不差吧?”
姜荷笑着说:“姚奶奶,你不用太担心,美人妆,你知道吗?”
“知道,是个脂粉铺子,和寻常的脂粉铺子又不同,听说卖玉露膏什么的。”姚婆子虽然没进去过,但也听别人提过,听说里面一瓶玉露膏什么的,就得几两,甚至十几两的银子。
“那里正缺一个厨娘,你每日去做中午那一顿饭就行,大概十个人的份量。”姜荷昨天还听着林知欢在说着厨娘的事情,说现在的厨娘太难找了,既要手艺好,还要勤劳肯干,最主要的是,不要有那些花花心思。
别看姚婆子年纪虽不小,但做事干净利索,光看她将家里的小院子收拾得干净,井井有条,就让姜荷满意。
做吃食的,最最最在意的,就是干净,其次,才是口味。
今天的红薯糯米饭,确实做得好吃,想必菜品,也做得不差。